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路德维希·费尔巴哈与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中,恩格斯继承了黑格尔关于"实践"的两个规定,即目的性和对于对象的改变。但恩格斯同时对"实践"概念做了重要的改造:实践能够克服自身局限性并证实思维与存在的同一性。这种改造的前提在于,在资本主义时代,实践的基本方式是作为历史性实践的工业和实验,二者不仅是现存世界的基础和一切认识活动的前提,更为现存世界的改变提供了真正的"善"的维度,即作为整体性秩序之基础的生产力的自我保持。这体现为,资本主义机器大工业内在包含的社会性维度使得这个时代的生产力成为真正意义上的社会生产力,而生产力的社会性质与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形式之间的冲突,将导致整体性的社会性力量最终取得胜利的社会革命。  相似文献   

2.
在《路德维希·费尔巴哈与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中,恩格斯继承了黑格尔关于"实践"的两个规定,即目的性和对于对象的改变。但恩格斯同时对"实践"概念做了重要的改造:实践能够克服自身局限性并证实思维与存在的同一性。这种改造的前提在于,在资本主义时代,实践的基本方式是作为历史性实践的工业和实验,二者不仅是现存世界的基础和一切认识活动的前提,更为现存世界的改变提供了真正的"善"的维度,即作为整体性秩序之基础的生产力的自我保持。这体现为,资本主义机器大工业内在包含的社会性维度使得这个时代的生产力成为真正意义上的社会生产力,而生产力的社会性质与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形式之间的冲突,将导致整体性的社会性力量最终取得胜利的社会革命。  相似文献   

3.
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历史维度来看,"人民需求"与"社会生产"是从中国共产党关于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认识历程中历史地归纳出的两个核心范畴,也是党进行理论创新和实践开展所围绕的两个中心环节。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维度来看,"人民需求"与"社会生产"之所以会成为社会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一方面是因为社会主义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主导者的一致性,另一方面是因为社会主义生产是以人为目的的生产。从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维度来看,解决"人民需求"与"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要从人的现实性和需要的多样性方面来理解"人民需求",要从主导性和相对性来认识作为矛盾主要方面的"社会生产",要从社会历史、社会有机体和社会实践的整体性要求来把握如何有效解决这一矛盾。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和恩格斯在使用"中间阶级"这一概念时,主要是用来描述19世纪资本主义社会处于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两大基本阶级之间的所有社会阶级,即把中间阶级等同于小资产阶级.对于中间阶级的发展趋势,马克思和恩格斯的主导意见是它作为一个阶级将整体消亡,被无产阶级所取代.马克思和恩格斯虽然谈到过不同于小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类似于当代资本主义社会"中产阶级"的社会成员,但认为他们最终还是会进入到无产阶级的队伍里来.以上两个问题引起了人们的广泛争议.马克思的中间阶级理论带有时代的烙印和特征.当代资本主义国家社会阶级结构发生重大变化的事实,要求我们在坚持马克思主义阶级分析方法的基础上,吸取阶层分析法的合理内核,赋予其中间阶级理论新的时代内涵.  相似文献   

5.
大卫·哈维认为,"空间区隔"是剥削的新形式,要通过"空间革命"夺取空间权利;斯蒂安·福克斯认为,"数字劳动"是剥削的新形式,要利用网络和技术抵抗剥削;芬巴尔·利夫西认为,资本主义已经进入"逆全球化"的"后全球化时代"。囿于资本主义意识形态,他们仅仅停留在"认识世界"的理论维度,无法真正"改变世界"。同时,马丁·雅克对"中国模式"表示高度肯定",中国模式"必将在世界范围内发生更大、更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由于经典马克思主义诞生于工业时代,长期以来,马克思主义物质"生产力"内涵极容易被人们简单地理解为改造自然物质的能力。信息时代,生产力要素不仅包含自然物质世界实体性要素,更多地体现在知识和信息等非实体性要素。人和人类社会既是生产力的主体,又是生产力的客体。改造自然的能力,当然也包含了改造人和人类社会的能力。单纯地强调某一个方面,就容易误导人们对"生产力"内涵的理解,这在理论上是错误的,实践中是有害的。  相似文献   

7.
《学理论》2019,(11)
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造成人与自然严重失衡、人与人激烈冲突的背景下,恩格斯依次提出了"两个和解"思想和"两次提升"思想。"两个和解"旨在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解、人与自身的和解",两次提升"旨在实现人的物种提升、人的社会提升。恩格斯认为",两次提升"思想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预定目的",两个和解"思想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实践原则,马克思提出的"两大改造"是实现从"两个和解"到"两次提升"的实践路径。  相似文献   

8.
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史上,辩证唯物主义、实践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都曾被用来称呼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实质的理解上,三者存在着许多不同。以马克思、恩格斯的文本为依据,得出马克思、恩格斯所创立的"新唯物主义"就是历史唯物主义,"新唯物主义"的"新"就新在它立足于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则——社会性和历史性原则来解释世界和人与世界的全部关系问题,从而合理地解决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实践唯物主义得以建立的真实基础。全部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实质上就是历史唯物主义。  相似文献   

9.
知识经济生产方式是一种含有后现代成分的经济形态,它远远超越了现代工业文明所容纳的内涵,使现存社会生产方式发生深刻变革,它将高科技与知识的创新和使用作为第一生产力,从而极大地改变了生产力的构成要素和运作方式。知识经济所形成的基础科学、技术科学与产业经济一体化结构极大地改变了传统生产力的分布格局,使之从单纯物质生产力结构转变为前沿的知识技术的物质生产力与精神生产力的立体交叉结构。具有高科技知识创新能力的人才成为新生产力的主体和社会的精英层,相比之下,它对普通劳力、资本、自然资源等传统实体性要素需求则大…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恩格斯认为:“历史不外是各个世代的依次交替.每一代都利用以前各代遗留下来的材料、资金和生产力;由于这个缘故,每一代一方面在完全改变了的条件下继续从事先辈的活动,另一方面又通过完全改变了的活动来改变旧的条件.”(《马、恩全集》第三卷第51页)社会主义是对资本主义的否定,但这种否定,是辩证的否定.即:一方面要否定资本主义落后的生产关系和腐朽的意识形态;另一方面又要继承,吸收资本主义创造的全部的生产力和全部有科学价值的思想文化成果.只有这样,社会主义才能真正表现出更高社会形态的性质和意义.过  相似文献   

11.
恩格斯并非如西方学者所指责的那样,是"历史单线论"的固持者.恩格斯在晚年时期得出的关于俄国社会必然要走上资本主义发展道路的结论,只是其根据俄国社会所处历史条件的变化做出的具体结论,并不意味着恩格斯主张所有的前资本主义国家都无法"跨越"资本主义的发展阶段;恩格斯始终注意强调"跨越"实现所必须具备的客观条件和历史前提问题,这对于我们今天进一步理解和认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长期性和复杂性问题,具有方法论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马克思恩格斯对资本主义制度的批判是从其众多违反"人类本性"的社会现实出发,扬弃了哲学意义上相对于理论来说实践维度的局限性,克服了经济学意义上生产力维度的片面性,立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维度来评判资本主义制度,科学地启示当下中国:只有"物质不贫乏"和"精神不空虚"的社会主义,才能尊重和有助于人类自主性和创造性的发挥,才能促进社会成员自由全面的发展。这对当今中国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理念、制定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科学决策、彰显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积极顺应社会发展规律等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李伟玲 《学理论》2014,(7):72-73
当今社会,生态危机已成为人们共同关心的话题,从马克思唯物史观的生产方式维度进行分析,工业社会中人们对生产力理解的片面性是造成生态危机的关键,工业社会中生产关系的现实表现是导致生态危机的重要原因。探索生产方式维度下走出生态危机的途径,对生产力内涵的理解必须从传统转向生态维度,消灭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建立合理协调人和人利益关系的社会主义生态文明。  相似文献   

14.
刘晓宇  刘长君 《学理论》2015,(1):22-23,37
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马克思主义在产生与发展的160多年里,其理论和实践已经改变着整个人类的社会生活,但对于"什么是马克思主义"的争论依然存在,这充分说明了研究和理解马克思主义的艰巨性,也表明了马克思主义是发展的、活的灵魂。马克思主义是一个有机的整体,要在"超学科"上研究与理解马克思主义整体性问题,这对解决理论与实践问题有着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一)社会生活的基础和人类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是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与此同时,作为国家制度的民主,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资本主义之所以能够战胜封建主义,最强大的物质手段和政治武器,是它自身创造的大大高于封建社会的生产力和民主制度。正如马克思、恩格斯所揭示的那样,“资产阶级在它不到一百年的阶级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世代所创造的生产力还要  相似文献   

16.
随着生产力与世界交往的普遍发展,各民族间相互孤立与封闭的状态被相互依存所取代,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这种客观趋势。"历史向世界历史的转变"构成了一个特殊的时代场域,中国道路通过对外开放学习先进的科学技术、扩大对外经济文化交往积极回应世界历史进程;吸取资本主义取得的一切积极成果,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利用资本形式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是中国道路的伟大创新;把人的解放与自由全面发展作为出发点与立足点,是中国道路始终秉持的社会主义价值原则。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和恩格斯关于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曾经设想作为共产主义第一阶段的社会主义社会的所有制关系,采取社会所有制形式。马克思在《哥达纲领批判》中谈到的这种所有制关系的基本特征是:实行单一的社会所有制,按劳分配,没有商品货币关系,消灭了剥削和阶级。恩格斯在《共产主义原理》中,对社会所有制的基本点也作了论述。他们所论证的社会所有制关系,是以社会生产力的高度发展、国民经济各个部门资本主义化为前提条件的。在这个基础  相似文献   

18.
《学理论》2021,(3)
恩格斯从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和黑格尔的辩证法思想出发,阐述人类社会需要与自然和平共处的发展主题,提出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对于指导工业时代的发展具有开创性的理论意义与现实意义:在理论方面,为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提供了理论支撑,为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继承与发展做出榜样;在实践方面,为国家的持续健康发展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思想指导。明晰恩格斯生态观的理论内涵与当代价值,对工业时代的发展有着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9.
《科学社会主义》2021,(4):25-28
正作为一种新的生存方式和发展理念,社会主义文明本身就是一种人类文明新形态。马克思恩格斯曾高度肯定了另一种人类现代文明——资本主义文明的成就,认为其"完全改变了先前的整个社会"(1),较之以往文明形式"更有利于生产力的发展,有利于社会关系的发展"(2)。的确,资本主义以工业文明代替了农业文明,创造了巨大的生产力,既在一定程度上把人从体力劳动的重负中解放出来,从而为个人的全面发展提供可能;同时,也改变了传统自然经济的闭关自守式生活方式,  相似文献   

20.
随着生产力与世界交往的普遍发展,各民族间相互孤立与封闭的状态被相互依存所取代,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这种客观趋势。"历史向世界历史的转变"构成了一个特殊的时代场域,中国道路通过对外开放学习先进的科学技术、扩大对外经济文化交往积极回应世界历史进程;吸取资本主义取得的一切积极成果,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利用资本形式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是中国道路的伟大创新;把人的解放与自由全面发展作为出发点与立足点,是中国道路始终秉持的社会主义价值原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