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基于乡贤群体"立德、立功、立言"等优秀品质积淀而成的乡贤文化,是一种地域性的榜样文化和先进文化,对农村地区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而言是一笔不可或缺的珍贵资源。虽然乡贤文化已经在涵养农村社会主义价值观等方面发挥了一定的作用,但是"在场"乡贤队伍能力弱化、新乡贤群体结构性失衡等问题的凸显也在某种程度上制约了乡贤文化功能的发挥。文章认为,可以通过完善新乡贤参与乡村治理平台,健全以乡贤文化为引领的常态化的乡村集体文化活动,扩大新乡贤的引进领域和选拔范围等路径,实现乡贤文化的创新对农村地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滋养。  相似文献   

2.
正近年来,乡贤的当代价值日益凸显,"乡贤文化""新乡贤"等名词走进了中央"一号文件"和国家"十三五"规划,"乡贤治村"受到热捧。自2015年的中央"一号文件"《关于加大改革创新力度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的若干意见》首次提出"创新乡贤文化"以来,连续四年的中央"一号文件"都将"新乡贤、新乡贤文化"写入其中;《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提出"培育新乡贤文化",并对"乡贤文化"进行了详解;2018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明确要求"积极发挥新乡贤作用"。如何发挥乡贤作用,激活乡贤资源价值,助力乡村振兴,对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更好地推动  相似文献   

3.
《党建》2016,(12)
正今年以来,贵州省思南县积极探索"村两委+乡贤会"乡村治理模式,深入挖掘乌江流域乡贤文化,做强乡音,做浓乡愁,以乡情乡愁为纽带,吸引众多乡贤回归,大幅提升农村基层治理水平,推动乡村发展。嘉言懿行,以德培育"和谐村"。农村邻里间琐碎事情较多,但如果处理不善,小口角也容易引发大问题。凭借人熟、地熟、村情  相似文献   

4.
桑林峰 《新湘评论》2014,(22):26-26
乡贤文化根植乡土,它贴近性强,蕴含着见贤思齐、崇德向善的力量。乡贤是指在民间基层、本土本乡有德行、才能和声望,并且深受当地民众尊重的人。由乡贤主导形成的乡贤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5.
乡贤归来     
正开篇的话今年"两会",《"十三五"规划纲要》中提到当下一个热词——"新乡贤文化"。在《加快建设美丽宜居乡村》一节里,有这样的表述:"培育文明乡风、优良家风、新乡贤文化。"回顾我国千年农耕文明,乡贤历来都是受社会民众普遍推崇与尊重的一个文化群体。他们是乡村道德教化的楷模,也是乡村建设的引领者与实践者。而乡贤文化作为一个地域的精神文化标记,成为连接故土、维系乡情的精神纽带。  相似文献   

6.
动态信息     
正江苏泗洪:乡贤不"闲"党员乡贤制凝聚正能量为充分发挥党员乡贤的纽带作用,用实际行动践行"争做合格党员"学习教育,江苏省泗洪县在农村探索实施"党员乡贤"制。从农村优秀无职的党员中培育和发展威望高、口碑好、责任心强的"乡贤",并为他们颁发聘书。主要在宣传党的政策、协调矛盾化解、参与村务治理、向村支部提工作意见等方面发挥作用,凝聚基层正能量。  相似文献   

7.
基于文献梳理、概念厘析和背景分析,笔者认为,乡贤文化的内涵决定了其具有多元治理效应,乡贤文化及其多元治理效应在近两年尤其引起学界和官方关注和认可,这与当前中国基层社会面临的一些新问题和新变化以及近两年中央提出的一些新政策和新要求密不可分。但是,不少地方党委政府在发挥乡贤文化的多元治理效应上还存在问题和不足,有必要重点在将相关经验制度化,突显好乡贤文化的现实性和借助好信息化手段三方面更多地积极作为。  相似文献   

8.
正日前,在青海省西宁市城北区委宣传部、文明办的精心筹备下,全省首家"乡贤评理堂"在城北区二十里铺镇莫家庄村挂牌,并为当地由群众选出的7名助人为乐、爱做善事、德高望重的乡贤颁发了聘书,让新聘任的乡贤通过当好家乡发展的"领航员"、当好家乡发展的"智囊团",发挥特长优势,"乡贤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一,城北区积极推进乡贤文化建设,旨在积极探索弘扬社会主流、加强  相似文献   

9.
《党课》2014,(19):7-7
要认真贯彻《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抓好贯穿结合融入,努力实现工作全领域覆盖、全方位推进。要在工作内容、领域、载体上抓好贯穿结合融入,广泛开展主题教育,大力培育传承优良家风、校训、企业精神和乡贤文化,切实抓好党员干部“三严三实”教育,打造培育践行核心价值观工作载体,综合运用舆论宣传、理论阐释、文化传播、社会宣传、政策法规制度等.  相似文献   

10.
葛宇宁 《实事求是》2016,(5):102-106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贤文化是一个新事物,有许多问题需要我们认真思考。其一,这种新乡贤文化的主要特征有哪些?它是一种现代文化,以马克思主义作为指导思想。其二,这种新乡贤文化建设面临哪些困境?主要有乡村精英人士的缺乏、传统乡贤文化资源的匮乏、资本逻辑的冲击、需要协调与党在农村领导权之间的关系。其三,这种新乡贤文化建设有什么重大意义?它有助于我们传承中华传统文化、巩固党在农村的执政地位。其四,这种新乡贤文化建设的现实路径有哪些?我们需要挖掘和传承传统乡贤文化资源、大力发掘和宣传新乡贤资源、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鼓励成立各种乡贤组织。  相似文献   

11.
自古以来,乡贤在我国乡村治理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现代乡贤的回归治理具有重要意义。然而与传统乡贤不同的是,现代乡贤所面临的乡村治理场域已经发生了深刻变化。在面对乡村治理中出现的传统秩序趋于瓦解、治理精英缺失以及精神信仰体系迷失等困境时,应考虑将现代乡贤重新纳入治理主体的序列。结合目前我国各地的成功经验来看,国家和社会应该通过挖掘传统乡贤文化、重构治理的象征合法性、完成"合法性叙事"以及建构法理型权威等几个方面的努力来建构现代乡贤的治理合法性。  相似文献   

12.
论“乡贤引领”推进乡村现代治理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何子君 《湘潮》2015,(2):65-66
当城市虹吸效应使大量农村精英流失时,中国农村正面临"千年未有之大变局"。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推进乡村社会治理现代化势必缺乏内驱力。重建乡贤群体,弘扬乡贤文化,催生"见贤思齐、崇德向善、奋发有为、造福桑梓"的强大乡贤力量,是引导乡风文明、乡村发展、乡村治理的强大正能量。  相似文献   

13.
黄博 《求实》2022,(1):81-92
不同于主要依托村民自治制度展开的传统村治形式,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三治融合"乡村治理方式具有更为丰富的构成要素与更为深刻的价值意蕴。乡村"三治融合"体现了基层民主力量、规范力量与柔性力量的融合,其实践过程即乡村自治能力、法治能力与德治能力的提升过程,其诉求指向涉及参与均衡、权威转化和乡贤培育。从乡村自治能力提升的维度观之,需要推进村民公共参与的均衡化;从乡村法治能力提升的维度观之,需要驱动精英权威向制度权威的转化;从乡村德治能力提升的维度观之,需要挖掘传统乡贤文化精髓并培育新乡贤群体。以上三个通道的打开,可以有效提升乡村治理能力,促进乡村治理现代化和乡村振兴愿景的实现。  相似文献   

14.
<正>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乡村传播,能够引领、驱动乡村振兴深入发展,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着力点。要发挥新乡贤的独特作用,让新乡贤成为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乡村传播、在乡村扎根的践行者、引领者,涵育文明乡风,培育乡贤文化,为乡村振兴注入新的内生动力。  相似文献   

15.
当前,乡村治理中出现了传统秩序趋于瓦解、治理精英缺失以及精神信仰体系迷失等困境,应考虑将现代乡贤重新纳入治理主体的序列.结合目前我国各地的成功经验来看,国家和社会应该通过挖掘传统乡贤文化、重构治理的象征合法牲、完成“合法性叙事”以及建构法理型权威等几个方面的努力来建构现代乡贤的治理合法性.  相似文献   

16.
"乡贤"一词,在明清时代有其特定的含义,所指乃是祭祀于乡贤祠的本地贤达。明代始在学校建立名宦乡贤祠,附于文庙,享春秋祭祀。查考明嘉靖、清康熙和雍正三种《山东通志》的有关记载,入祀乡贤祠的乡贤大都属于明清两代,前代仅在明嘉靖《山东通志》中载有2人,且此2人于后出的通志中并未得以保留。清代不同时期的《山东通志》所载明代乡贤也有变化。从上述三种《山东通志》所载明清两代乡贤的变化可以看出,明清山东乡贤从只限于官员到扩大至其他社会贤达,从只强调"生于斯"到重视贡献于斯,乡贤这一社会群体在明清两代成为勾连国家、社会、士人的重要角色,对当时山东地方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高职院校以培养高素质技能人才为目标,以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为使命。引导高职学生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抓手。针对当前高职学生文化自信培育面临的问题和困境,通过厘清文化自信的历史逻辑、整合文化自信培育的资源、拓展文化自信培育的场域等途径,使文化自信培育的理论高度不断提升、内容不断充实,逐步形成协同育人机制,对提升文化自信培育工作实效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乡贤的产生、繁盛、异化与离场反映了历史变迁中乡贤在乡村治理中定位和功能的不断演化。新乡贤治理是以乡贤这一传统组织为主导的乡村秩序新生产范式。新乡贤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当代乡土的守护者,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新农村的倡导者和践行者。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认真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精华和道德精髓,深入挖掘和阐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价值,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在新农村建设,尤其是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中,“新乡贤”这一群体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日益引起全社会的广泛关注和重视。可以说,新乡贤治理的功能再生是强化国家—社会的连接、激发乡村振兴内生能力的必然要求,由此,理清其时代要义、辨析其认识误区,构建其培塑路径尤为必要。  相似文献   

19.
《党建》2016,(12)
正近年来,云南省玉溪市红塔区从好家风入手,不断挖掘传统文化资源,努力传承好家风,助力精神文明建设。弘扬传承"敬奉贤人、见贤思齐"的"贤文化"。目前,该区已在人民音乐家聂耳、铁面御史陈表、护国名将李鸿祥等名人乡贤的故里,建起纪念馆、村史馆,让人们以家乡优秀传统文化为荣,遵循名人乡贤的教诲,保持良好的乡风民俗。与此同时,选树新乡贤,让一批既能带领群众致富、又具备道德示范作用的新乡贤脱颖而出。  相似文献   

20.
高职院校创业教育的目标是培养一部分现实的创业者和大量未来潜在的创业者。在文化视野下,高职院校应确立以创业文化培育创业人才的教育思路,并通过培育和发展以创业为主题的校园精神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和物质文化,使创业教育成为学校师生共同的价值追求和行为方式,为创业人才培养提供广泛、持久的机制和动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