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兴茂 《探索》2007,1(4):117-120
马克思主义创始人根据对人类历史发展的经验和自己所处时代历史特点的深刻分析,在汲取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提出了着重强调阶级斗争的阶级关系理论.该理论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原始社会以来的历史都是阶级斗争的历史,阶级斗争的根源在于对立阶级间的利益冲突,阶级斗争是推动阶级社会向前发展的历史动力.但是,这个"斗争"并不是只有直接对抗的一种形式,也有可能采取和平的、合法的形式;同时,阶级斗争只是阶级关系的一个方面,在一定条件下,阶级双方的和平共处乃至于互利合作也都是能够实现的.阶级合作的机理是生产力的发展为阶级合作提供可能性;各阶级间的共同利益高于各自的特殊利益是阶级合作的基础;利益分配的合理性,并为阶级双方所接受,是阶级合作的必要条件.离开生产力发展的水平和要求以及物质利益去分析阶级和阶级斗争,在理论上是历史唯心主义的,在实践上则会陷入阶级斗争扩大化的误区.  相似文献   

2.
阶级和社会结构的变化是当代资本主义最重要的变化之一,是解析当代资本主义的社会转型、文化变迁、民主发展、政党政治变革等重大变化的理论基础和中心环节.新马克思主义及其关于西方阶级和社会结构的理论在20世纪的发展大致可划分为三大阶段,即二战前的形成时期、二战后的鼎盛时期和20世纪70年代后期以来的多元发展时期.这一理论主要讨论了传统的工人阶级、以白领知识劳动者为主体的新中间阶级和资产阶级的内部分化以及知识分子等问题.  相似文献   

3.
长期以来,由于“左”的思想影响,马克思主义的阶级理论遭到曲解。社会主义改造完成之后,仍然把阶级矛盾作为社会的主要矛盾,坚持以阶级斗争为纲,给我国的社会主义事业造成了巨大损失。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邓小平提出拨乱反正,正本清源,清除在阶级和阶级斗争问题上的“左”的影响,恢复马克思主义阶级理论的科学本质,并在新形势下对这一理论加以发展。他为丰富马克思主义的阶级理论做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4.
佩里·安德森在《西方马克思主义探讨》中明确提出了西方马克思主义曾发生哲学转向的现象。佩里·安德森通过对"编史工作"与"理论建构"、"理论"与"实践"等方面进行剖析,结合"哲学转向"后西方马克思主义的现实发展,提出了个人的预言和希望。佩里·安德森的西方马克思主义哲学转向论启示我们要加强马克思主义整体性、理论与实践、关注领域等方面的研究,汲取西方马克思主义学者的长处,丰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相似文献   

5.
国家问题是资本逻辑下影响民生和社会的核心问题。长期以来,人们是在国家与市民社会(经济社会)框架内讨论国家问题的,由于忽视了生活世界或人类社会这一合法性基础,因而从根本上扭曲了马克思的国家理论,助长了钱权勾结和资本形而上学。本文分三个阶段,分别讨论了西方马克思主义主要代表人物的国家理论,以说明他们虽然侧重点不同,但围绕着一个核心问题,即国家的合法性基础,从总体上展开了国家与市民社会,国家与人类社会的关系,尤其是公共领域和生活世界的探讨,成为马克思主义国家理论在当代的新的生长点。  相似文献   

6.
西方马克思主义研究,直到我国改革开放后才有所开展。虽然西方马克思主义研究在我国的开展具有偶然性,但在实际上,必然性在强烈地发挥着作用。《西方马克思主义》一书的出版在我国西方马克思主义研究史上具有里程碑的意义。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在我国引发了一场历时多年、扩展到海峡对岸的有关西方马克思主义的讨论和论战。因此,系统翻译西方马克思主义原著,彻底弄清楚它的性质,分析它的哲学基础、全面揭示其基本理论显得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7.
20世纪90年代我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重大进展之一,就是开始涉足自觉形态的人学领域,把理性目光投射到人本身,对完整的人进行综合研究。近几年,人们更把目光集中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人学形态和实践唯物主义的人的主题上来。这一过程,在很大程度上与西方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和影响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主义阶级分析法的应用有严格的时空范围。马克思恩格斯以此构建了科学社会主义的革命理论。一旦革命任务完成,必须相应地实现社会主义革命理论到建设理论的发展。当代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为社会主义建设理论的构建提供了坚实的事实根据。在这个基础上,还需要实现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概念从“阶级”到“人”的转变,“以人为本”构建社会主义建设理论。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的思想理论巨作《资本论》中所论述的社会关系的实质是一种阶级关系。马克思关于阶级斗争的理论和方法论述在当代依然不会过时。认清形势,承认阶级存在的事实,有利于在中国全面深化改革时期,更好的坚持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民主专政  相似文献   

10.
后马克思主义是在20世纪70年代兴起于西方的颇具争议的政治理论、哲学思潮。国内学者对后马克思主义的概念及边界、后马克思主义与马克思主义的关系、后马克思主义与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关系、后马克思主义中的重要概念和理论进行了讨论和研究。尽管后马克思主义在国内的研究不足十年,但取得了不少的成绩,同时也存在不足之处。在对待后马克思主义的态度上,应避免将其"神圣化"和"虚无化"。  相似文献   

11.
王镇  李宏博 《学习月刊》2011,(14):16-17
从发展才是硬道理到科学发展观,表明了我国对环境问题的高度重视。西方生态马克思主义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们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我们要善于学习西方马克思主义中的有益因素,实现我国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目标。  相似文献   

12.
从历时态看,西方马克思主义政治文化理论发展的每个阶段都表现出了各自鲜明的理论特征。从共时态看,西方马克思主义政治文化理论显示出了哲学、政治学、社会学、文化学四种学理维度。深入研究该理论对构建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政治文化理论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3.
马克思主义的阶级学说新论与和谐社会的阶级合作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苏伟 《探索》2006,3(3):155-160
将马克思的阶级学说等同于“阶级斗争”学说的认识是片面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阶级关系问题无法回避,创新阶级观点,才能科学认识我国的社会结构;当代中国私营企业主阶级是一个特殊的阶级,并非传统意义上的资产阶级;阶级利益对抗、冲突,必然产生阶级斗争,阶级利益的非对抗、不冲突,甚至互补,则可以出现阶级合作;人类历史上已经出现过三种类型的阶级合作,中国社会正在出现前所未有的第四种类型的阶级合作;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的巩固和党的领导的正确,是阶级合作成功进行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中共中央提出了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等一系列重大战略思想,继续推进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尽管有美国学者声称从80年代到现在,西方学者对中国共产党思想理论的兴趣逐渐淡化,不太重视这方面的研究,但是以美国学者为主体  相似文献   

15.
西方马克思主义作为一种在主要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产生和传播的理论思潮,它的主要理论目标是资本主义批判,这个目标决定了其理论特质及其历史变迁。本文主张从西方马克思主义思潮与资本主义现实之间的关系来解释它的内在张力和理论特色,从而摆脱外在的立场评判,真正把握西方马克思主义的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16.
论增强党的阶级基础与坚持党的先进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强调,贯彻“三个代表”要求,核心在坚持党的先进性。坚持党的先进性是一项系统工程。充分认识党的阶级基础与党的先进性的紧密联系,全面把握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的阶级基础建设的总体状况,积极探索巩固和增强党的阶级基础的对策措施,对于坚持党的先进性极为重要。一、不断增强党的阶级基础是坚持党的先进性的根本所在世界上的任何政党,都有其阶级基础,代表着一定阶级的意志和利益。阶级的先进性是党的先进性的重要基础。工人阶级同现代大工业紧紧联系在一起,有严格的组织性、纪律性,富于革命的坚定性和彻底性,能…  相似文献   

17.
耿铎文 《实事求是》2003,2(6):28-30
江泽民指出 :“民主革命时期 ,由于当时中国社会的特点 ,我们党绝大多数党员来自农民和其他劳动者 ,也有不少来自知识分子 ,还有来自非劳动阶层的革命分子。但是 ,我们党的理论纲领是马克思主义的 ,代表了中国社会发展的正确方向 ,我们党高度重视在思想上建党 ,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和武装全体党员 ,不仅要求党员在组织上入党 ,而且要求党员首先在思想上入党 ,指导他们为实现党的纲领和任务而奋斗 ,因而保持了党的工人阶级先锋队性质。”[1] (P16 8~ 16 9) 把党建设成了“全国范围的、广大群众性的、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完全巩固的布尔…  相似文献   

18.
阶级斗争理论是马克思分析阶级社会的重要理论框架.工人阶级集体行动理论是马克思阶级斗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马克思经典文本的研读,我们发现马克思对工人阶级集体行动理论的高度自觉和系统论证以潜在的方式贯穿于马克思阶级斗争理论的始终.互相信任是工人阶级集体行动的前提和基础.组织化是工人阶级集体行动的内在要求.“制度性”的合作规范是工人阶级集体行动的保障.  相似文献   

19.
《求实》2014,(2)
通过研究马克思主义经典文献发现,马克思和恩格斯实际使用"中间阶级"概念的次数非常多,并对"中产阶级"的划分依据、构成、主要特征、政治属性、社会地位和发展趋势等方面进行了较为详细的阐述。马克思在晚年时对资本主义社会的新发展予以高度关注和深入思考,进而对自己原有的"中间阶级"观点进行了修正,阐明了"中间阶级"不断增长和扩大的趋势。研究马克思"中间阶级"理论对当前中国中产阶层问题有重大的指导意义,能够为党的"扩中"战略提供理论支撑,并充实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依靠力量的基本原理。  相似文献   

20.
在改革开放30年取得伟大成就的今天,马克思主义理论工作者不仅要继续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制度层面上的理论研究,更需要坚持以科学的经济学范式为主导来研究资源配置问题。如何正确看待《资本论》资源配置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