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3 毫秒
1.
古汉语状态形容词在语法意义上的典型特征是刻画事物或动作的状态,注释者往往用"……貌"的形式来解释;语法功能上的典型特征是绝大部分都能自由作谓语,一般不能受程度副词和"不、弗、勿"等否定词的修饰;形态上的典型特征是重叠形式和附加形式,一大批词还可以在意义相同的基础上,自由地选择单音、重叠或附加的形态外貌。以上三个方面既是古汉语状态形容词的典型特征,也可以作为其判定方法。  相似文献   

2.
丁勇 《湖北社会科学》2012,(12):137-140
方式标记"着"一般出现在"X着V"结构中,X的成分主要是动词,还可以是形容词、副词和代词。后接方式标记"着"的动词一般具有[+虚化]、[+静态]的语义特征,一般可以进入"以……方式VP"的框架。唐宋时期的"V1着V2"结构中,"V1着"已经可以表示V2的方式,但只是一种自然的契合。直到元代,"着"被用来对译蒙古语并列式、联合式副动词附加成分,在动态助词的基础上,进一步虚化为方式标记。因而,方式标记"着"的产生既有汉语内部的动因,也是语言接触的产物。  相似文献   

3.
在苗语词汇中,状词是一类比较特殊的词。汉语虽有状词(如亮堂堂、笑眯眯、厚敦敦、硬梆梆中的“堂堂”、“眯眯”、“敦敦”、“梆梆” 即属此类),但却没有把它列为独立的词类。有的语言学家把汉语的这类词叫动词或形容词的附加成分。苗语的状词一般不单独使用,它主要同动词、形容词结合,表示事物的情貌、速度、声音、形态、颜色、气味以及人们的内心活动等。在句子成分中,它的主要作用是作状语。本文仅就大方县六寨苗语(属川黔滇方言)的状词加以论  相似文献   

4.
黔东苗语(以下简称“苗语”)的谓词,包括一般语言所称的动词、形容词、判断词和助动词。由于苗语动词和形容词的语法特点很多相同,我们把它们合称为谓词,下分四小类,即动词为第一类谓词;形容词为第二类谓词;判断词为第三类谓词;助动词为第四类谓词,简称为谓_1谓_2谓_3谓_4。本文试以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凯里市养蒿苗语为依据,对苗语谓词作一番探讨,并和汉语比较,不妥之处,请批评指正。  相似文献   

5.
"比"字句X比YW中结论项"W"的结构形式不一样,语义也不一样,传达的语用信息也不一样。当状态形容词进入"比"字句时必须有"还""更"与之共现。而"比"字句中的副词和形容词的数量补语常常同时共现。副词状语和数量补语都是对述语形容词起限制说明作用,当限制说明同一个内容的两个成分同时出现在句子中时,就会产生其语义配合和语用功能问题。  相似文献   

6.
根据《现代汉语词典》(2005),现代汉语中词汇化了的“大不了”主要有两种用法:一是作为副词,表示“至多也不过”;二是作为形容词,表示“了不得”.副词“大不了”可表示对极度消极结果的估计和对极高程度量级事例的凸显,且前者的主观性程度更高.跨层非短语结构“大不了”经过重新分析成为形容词“大不了”,再在足量准则的作用下经过语用推理的固化形成副词“大不了”.  相似文献   

7.
本文以"巨"字在一些文章中的不恰当定性为出发点,对现代汉语中的"巨"字进行了定性研究,并在层层分析其常规用法"巨1"和新兴用法"巨2"之后,得出结论:"巨1"为单音节、黏着、不成词、不定位、词根语素,"巨2"为绝对、主观程度副词,且存在超量级绝对程度副词"巨2a"、极高级程度副词"巨2b"和超量主观程度副词"巨2c"、高量主观程度副词"巨2d"。  相似文献   

8.
李杰 《理论月刊》2012,(7):67-70,78
"形+动"结构,即双音性质形容词修饰动词性成分构成的状中结构,其句法特征可以从句法功能和句法位置两个角度予以考察。该结构可以充当谓语、述语、宾语、定语、主语、中心语,也有部分可以单独成句。它们分布的句法位置可以是单句或者小句。就充当状语的形容词成员来说,其典型成员充当句子的间接成分,具有静态性质,为短语状语;就少数非典型成员来说,它们充当句子的直接成分,具有动态性质,为句子状语。  相似文献   

9.
苗语的状词是颇具特色的一类词,而且十分丰富。当它与动词、形容词结合在一起的时候,它的意义实实在在;但它单独运用时,意义就不明确了。因此,状词主要是连接在动词和形容词之后,表示情状、形状、色状、声状、心状等状态的一类词。在语音上,状词也有  相似文献   

10.
要有效遏制"泛假心理"的传播与扩散,抑制虚假现象的滋生与蔓延,作为社会事务管理者、社会风尚引领者的领导干部必须注意检审自己言行的诚信度和公信力,带头塑造身正影直的良好形象"泛假心理"是时下流行的一种畸形心态。其特征是,以消极悲观的态度看待虚假现象的存在,并接受关于虚假现象的炒作,把属于某一局部的虚假问题泛化为社会的普遍现象,进而  相似文献   

11.
丁崇明 《思想战线》2002,28(5):123-126
汉语绝大多数修饰式词是偏正型的。大多数藏缅语、侗台语、苗瑶语形容词性语素在中心语素后。汉语、藏缅语“名语素 +名语素”构成的修饰式复合词一般是修饰性语素在前 ,侗台语和苗瑶语部分语言名语素构成的修饰式复合词是修饰性语素在后。有的语言修饰式复合词有偏正型 ,也有正偏型的。支配式的复合词构词差异与这些语言主要语序有关。一般有补充式词的语言是有补语的语言 ,但有补语的语言不一定有补充式词。假设补语产生于补充式词前。  相似文献   

12.
张献忠 《人民论坛》2014,(10):191-193
"比"字句X比YW中结论项"W"的结构形式不一样,语义也不一样,传达的语用信息也不一样。当状态形容词进入"比"字句时必须有"还""更"与之共现。而"比"字句中的副词和形容词的数量补语常常同时共现。副词状语和数量补语都是对述语形容词起限制说明作用,当限制说明同一个内容的两个成分同时出现在句子中时,就会产生其语义配合和语用功能问题。  相似文献   

13.
川黔滇苗语(以下简称苗语)有丰富的四音格词(我们暂且把它称为“词”)。我随时都在想,苗语的四音格有它的独立性和独特的表达功能,应该让它和广大的读者见面。再者,把它写出来希望它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让广大的民族语文工作者对苗语进行研究。笔者的水平太有限,现在把它写出来,希望能得到专家们的指教。因川黔滇方言内部较复  相似文献   

14.
尽管丁学良先生对中国模式形成的背景的分析充满着片面之词,对中国模式的特征与内涵的描述带有资产阶级学者的偏见,但是他旗帜鲜明地肯定了中国模式的客观存在,并且真实地揭示了中国模式所付出的成本与代价。我们不能接受丁学良先生认定中国模式需要"更新换代"的结论,但他所提出的中国模式应当从小众市场经济走向大众市场经济,克服深层阻碍,走出真正属于中国普通老百姓的"崛起",并在世界范围内产生重大影响,则给人以启发,将有助于我们增强对坚持和开辟中国道路的自信心。  相似文献   

15.
苗语(湘西方言)吉卫话“qo”运用比较广泛。它没有词汇意义,只有语法意义。当它与实词素结合构成新词时,一般都是名词,当它与叹词结合时又产生着某一特殊意义,一般是增加感情色采。qo~(35)在构词和语法上有自己的规律。本文想就此提点肤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16.
苗语有没有形态?这个问题至今还没有人谈及。我认为苗语(指湘西方言,下同)是有形态的,词缀就是它的形态标志。苗语的名词、动词和形容词等都有词缀,其中又以名词的词缀最丰富。什么是形态学?岑麟祥教授说:“形态学这个术语有两种意义:一指语言中在历史上形成的词的变化形式的系统,一指研究语法科学中词的变化形式的系统,即指研究词的构造和词的变化的那个部门。”岑教授又说:“应该认为构词法是在语法学和词汇学之  相似文献   

17.
唐宇荧 《浙江人大》2011,(11):46-47
从目前媒体报道看,各地对政府副职领导人离任,一般采用由人大常委会"接受辞职"的方式,也有的采用"免职"方式。有人认为,"接受辞职"或"免职"都有其法律依据,但不能一概而论,要按照"谁选举(任命)谁罢免(免职)"的人事任免原则,凡由人代会选举的离任时应接受其辞职,凡由常委会任命的应免职,以体现选举罢免权(任免权)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18.
留学生学习"又A又B"格式时常出现一些偏误现象,通过对"又A又B"格式及其使用条件的分析,发现"又A又B"格式蕴含着量与程度,本身包含程度或从数量语义特征上不能被加强的形容词不能进入这一格式。"又A又B"凸显A与B两种状态的同时存在,不是所有动词都可进入这一格式。因而对外汉语课堂中需要向留学生讲清楚句法格式的表里值。  相似文献   

19.
《人大研究》2011,(9):37-38
人大常委会接受本级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和“一府两院”领导人员辞职请求后,在形成决定时,其标题和内容的表述,有的是对辞职请求,有的是对辞职本身。人大常委会决定接受辞职是针对“职务”还是“请求”?  相似文献   

20.
傅晨 《桂海论丛》2013,(4):73-77
文章提出了"三农问题"的一个一般分析框架,指出"三农问题"是发展中国家普遍存在的问题,"三农问题"的一般特征是城乡发展差距过大,主要表现在城乡之间居民收入、产业和社会发展等方面。运用这一分析框架,文章分析了我国当前"三农问题"的主要表现,指出我国"三农问题"具有一般性和特殊性,"三农问题"根源是长期奉行"重工轻农、城乡分治"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的结果,根治途径是必须实施统筹城乡发展的战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