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古时候,尤其是封建社会,贪污腐败盛行,官场黑暗,大多数官员抱着"有权不用,过期作废"的心态,收受贿赂,捞取个人好处。但也有个别官员,出污泥而不染,一身正气,两袖清风。虽然掌握一定权力,但他们不滥用权、不贪污、不受贿,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被后人称为清官。当然,这些清官不受贿,并不代表没有人来行贿,为了拒绝贿赂,他们想出许多招数来  相似文献   

2.
好官的标准     
从历史上看,对于官员大致有两套评价体系:一套来自官场,另一套来自民众.有那么一部分官员,官场认可,老百姓亦称道,像范仲淹;有一部分官员老百姓极力推崇而官场却不容纳,如海瑞;还有一部分官员在官场和民间都存在争议,像改革家王安石、张居正;更多的官员,在官场上被认为是好官,在老百姓眼中却是十足的贪官、昏官、庸官.  相似文献   

3.
文中 《先锋队》2012,(9):51
官场是"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官员换了一茬又一茬,但官场依然健在。而古代官员离任时的场景,犹如一面明镜,折射出官员的美与丑和百姓的爱与恨,很值得后人玩味。贪官离任遗臭万年刮地皮的"天高三尺"  相似文献   

4.
古代官场像海瑞这样德才兼备、勤绩双全、肝胆俱在的官员不多,按理说此等模范官员应当发光发热,怎么也不至于让他发出“这等世界究竟做成甚事业”的感叹。可如果说海瑞升官升不上,这话也是不准确的。他的官运不好也不坏,虽然宦途坎坷沉浮,至少也升到了右佥都御史,正四品。  相似文献   

5.
观点     
《先锋队》2012,(33):32-33
警惕官场"低调病"蔓延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严强撰文指出:时下相当多的官员故作低调,个个比低调、玩低调,低调已成为一股浊流,一股恶浪,不断流淌、蔓延、传染,正气被逐渐销蚀,邪气慢慢膨胀,整个官场被圆滑、软瘫、守旧风气所笼罩,这就是可怕的官场"低调"病。这种病的病症就是不敢讲真话、不敢有所作为、不敢负责任、不敢闯新路。虽然从表面上看,患有"低调"病的官员,都处处、时时力避高调,故意或刻意低调,但一味低调的类别却并不一  相似文献   

6.
郭庆晨 《党课》2012,(13):76-77
官场的腐败有多种表现,其中之一就是官员出行(出巡)时大肆张扬,地方官员借迎送上司之机大搞迎送、大摆宴席,造成铺张浪费。不过,自古以来,国人就对官场上的这种行为憎恶不已,而对低调出行、不事张扬的做法赞扬有加。  相似文献   

7.
高艳柱 《党课》2007,(9):70-72
“官际关系”是指官场上官员与官员之间的关系,包括上下级官员之间的关系,也包括同级官员之间的关系。官场上的“官际关系”健康与否,对一个地区、部门、单位的党风廉政建设影响很大。一旦“官际关系”出了问题就会为腐败现象的滋生和蔓延提供适合的土壤。因此,在大力推进反腐倡廉的过程中,我们必须关注“官际关系”,对不健康的官场关系必须加以治理。  相似文献   

8.
<正>8月底,在山西官场倒下第8个副省级官员后,60多岁的老干部黄云叹了口气:"没想到,我们的官场生态会那么糟。"官场生态糟,"病人"自然不少。山西经过这段时间的强力反腐,官员的心态也在大起大落,一些自身有问题的官员已然无法承受这种变化带来的压力,表露  相似文献   

9.
<正>风水在官场上的流传并非一朝一夕之事,早已是公开的秘密了。从已曝光的案例来看,所谓风水,并未给官员们带来好运道。但信风水的官员仍然络绎不绝,为什么呢?笔者以为,问题的关键还是在于官员对官途的不可把握性。中国官场的劣根性  相似文献   

10.
7月的河南信阳,可谓一波未平,一波又起。一个名为“史上最牛处级官员别墅群”的帖子出现在网络上,引起热议,信阳官方虽然很快作出回应,但因为敷衍了事的处理结果.已招致公众广泛的嘲讽和斥责。时隔不久,又有网友发帖披露,在“经济落后”的信阳,还存在“更牛十倍”的“副厅级官员别墅群”——政和花园。尽管事情真相还未明了,但信阳官场再一次被推到了舆论的风口浪尖。  相似文献   

11.
《天津支部生活》2014,(3):51-51
历朝历代的官场,都会有一些明文规定或约定俗成的老规矩,在一定范围和程度上规范了官员的行为,约束了权力的泛滥。宋朝也不例外。  相似文献   

12.
有报道说,据韩国媒体透露,中国的“新农村建设”方面,有关部门准备取经韩国的“新村运动”,在未来的3年内,中国将支付数亿元派3万名农业官员到韩国考察学习。现在,已有一些地方官员陆续前往韩国。官员出国学习考察,有助于开拓眼界,提高水平,虽然要花费一些,但适当的“学费”还是要付出的。不过,学费换来的,应当是真正的“学习考察”,而不是出国旅游。然而,近年来不少官员出国后,“上车就睡觉,下车就拍照,回国后啥也不知道”,借考察学习之名,行吃喝玩乐之实。出国学习考察,渐次成为官场的一种待遇,一种福利,一种公款享受,消耗了国家巨额财政…  相似文献   

13.
安同澍 《求贤》2011,(12):16-16
无法否认.当今官场已经形成了独特而强大的“应酬文化”.尽管政府禁、官员怨、家人烦,但仍愈演愈烈。尽管应酬频繁导致伤身败兴.但一众官员仍被这股应酬大潮裹挟着疲于奔命.个中原因耐人寻味。一位官员说得好:“谁愿意喝得嗷啊乱吐呢?可是如果不去应酬,怎么联络感情?怎么疏通关系?怎么拓展人脉?”  相似文献   

14.
腐败的产生有其客观原因,但最根本的原因或者最主要的原因是主观原因。反腐败与改革开放、发展经济不是对立的,不会带来社会的不稳定,反腐败恰恰是维护社会稳定和促进经济发展的需要;腐败的官员虽然对社会曾经做出过贡献,但他们的功与过不能相互抵消;在反腐败斗争中,思想道德教育比体制建设更为重要。  相似文献   

15.
<正>郭文亮在6月20日的《人民论坛》上撰文指出:潜规则是官场腐败的催化剂,是官员腐败的护身符。官场潜规则花样繁多,归纳起来大致有以下几种表现形式。一是"灵活变通"。现实生活中,某些官员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非但不去严格遵守规则,反而绞尽脑汁、用心琢磨怎么任意解释规则、"灵活变通"规则,使其为己所用,又不会被发现违规。二是"打擦边  相似文献   

16.
正◆最近两三年,公示成为让一些官员越来越头疼的问题,有些官员甚至患上了"公示恐惧症"。◆"不提拔、不表彰都没事,只要提拔表彰一公示,真的假的举报都来了。"◆"带病提拔"的官员在公示时都会有举报,但最终是否会影响其升迁,要看遇到什么样的领导,"这些问题都很微妙,一言难尽"。公示满一年仍"原地踏步"2016年1月4日,吴智明仍以陕西省西安市未央区区长的身份活跃在当地官场上。而在一年多前,他被公示拟任区委书记。  相似文献   

17.
周虎城 《廉政瞭望》2010,(15):42-42
风水在官场上的流传并非一朝一夕之事,早已是公开的秘密了。从已曝光的案例来看,所谓风水,并未给官员们带来好运道。但信风水的官员仍然络绎不绝,为什么呢?  相似文献   

18.
徐浩程 《廉政瞭望》2014,(17):13-13
最近由于工作关系,我密集地见了十多名官员,外省为主。这些官员均是“80后”,年纪最小者也有3l岁了,他们均是在大学毕业后就通过公考进入官场,算得上是当初标准的“三门干部”。经过十年左右的官场生涯,他们基本上有几个其同点:  相似文献   

19.
“他不当官了,煤矿还会给他分红吗?”针对坊间传言的有官员宁愿退出官场也不愿从煤矿撤股一事,山西省清理纠正国家工作人员入股煤矿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曹建林反问。  相似文献   

20.
官场潜规则是政治运行的顽痼疾:是官员堕落的催化剂;是官场腐败的保护网。官场潜规则的存在和盛行已经严重侵蚀了党的执政能力,损害党和政府的形象,损害国家和人民的利益,因此必须根除官场潜规则。作者在分析官场潜规则产生原因的基础上,提出了根除官场潜规则的对策。“破网”、“亮权”、“治软”、“建制”的建议对根除官场潜规则有很好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