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谭卫  朱莉红 《唯实》2003,(4):47-49
法制现代化是人类法律文明必经的成长与跃进过程 ,研究法制现代化正成为当代法理学领域的一个新的重大论题 ,而法律权威问题则是研究法制现代化的核心问题之一。应当看到 ,随着我国司法制度的不断改革、完善和法制现代进程的有序推进 ,法律权威也不断随之巩固和提高 ,但它与我国法制现代化进程的要求尚有差距。因此 ,应该从提高立法质量、落实违宪审查制度、贯彻司法责任原则、加大执法力度等方面入手 ,进一步加强法律权威建设  相似文献   

2.
当今,法律社会学在世界范围内尚属于新兴的学科。其作为研究对象的归属问题在西方学术界尚有争议。然而,法律社会学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过程中则从更广泛和深层次上对法制、法治建设提供了理论上的依据。法律社会学研究的重大意义,不仅从理论上推动了法学和社会学的发展与融合,而且对创立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法律社会学,积极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发展更有其深远意义。  相似文献   

3.
倪红 《世纪桥》2007,(8):73-74
清末法制改革及南京临时政府的法制创建构成了中国法律现代化的前期阶段,作为法律现代化前期阶段的重要参与者缔造者及北洋军阀时期民主共和国的坚定捍卫者,伍廷芳的法律思想及实践在中国法律现代化进程中居于一定的历史地位。了解其法律思想和实践的轨迹就等于了解清末民初的中国法律近代化的历程。  相似文献   

4.
在法制现代化的进程中,法律文化的现代化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内容。改革开放后的法治建设实 践告诉我们:在中国法律文化现代化的过程中,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是指导原则;市场经济的发展是根 本动力;政治文明建设是直接力量;对外开放是外部动力。  相似文献   

5.
聂火云 《求实》2005,(9):79-81
传统伦理对中国法律文化的形成和发展有着深刻的影响甚至起支配作用,随着时代的发展,它在许多方面与现代法制的精神相冲突,因而在中国法制现代化进程中,必须去其糟粕,取其精华,实现传统伦理在现代法制中的合理转化。  相似文献   

6.
韩雪风 《唯实》2000,(2):22-27
近年来,在中国法治进程的探讨中,政府推进型法治①和法律本土化等观点给法学界带来了新的气息。不过,笔者认为这些理论在拓展中如不周密论证,可能会使对权力本位、传统礼法关系的批判再度模糊。 当一系列重大现实问题有待研究,而文化保守主义为主要学术取向的情况下,讨论法治与法文化传统或许不合时宜,但只要系统分析在中国特有条件下社会转型和法制现代化的困境,便会顿悟现代法治的每一步都是在走出传统,因此保持对法文化传统的批判力,客观全面地认识中国法治的前途,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法治是人类社会对其发展形态的理性…  相似文献   

7.
法制和谐是指国家法律制度体系的完备、协调与统一。它要求一切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都必须符合宪法的规定,下位法必须符合上位法的规定;要求横向的法律规范之间不能相互冲突和抵触;要求调整社会生活的法律规范体系没有盲区和空白,具有其系统性、协调性、稳定性和权威性。法制和谐是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各方面的制度基础,因而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要前提和重中之重。  相似文献   

8.
石路  陈彤 《实事求是》2002,(1):58-59
西部大开发对西部而言 ,既是良好的机遇 ,又是巨大的挑战。西部在发展经济时 ,需要吸收和借鉴东部经济起飞或其他国家发展的经验。其中有一条 ,是在实现经济体制转变 ,或向现代化过渡的过程中 ,必须要实现法制现代化 ,为经济的发展提供有效的法律保障。然而 ,法制现代化不仅仅是指法律制度的现代化 ,对于西部而言 ,更重要的在于我们是否能够及时的实现法制观念上的转变 ,是否能够逐渐建立起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现代化的法治观念体系。一法制的现代化包含法律制度本身的现代化和法制观念的现代化。法制观念是人们对于社会中的法及其现象的相对…  相似文献   

9.
喻义东 《党史文苑》2011,(14):60-6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形成是中国共产党90年法制方针及其实践的历史必然。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民主宪政实践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基本价值目标;"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学说奠定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理论根基;新中国成立初期的法制探索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基本框架;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造就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制度的基本体系;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目标推动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全面形成。  相似文献   

10.
论法律移植     
陈金威 《求实》2002,2(4):46-48
实现法制现代化是建设法治国家的基础和前提。从法制现代化的角度对法律移植的概念、必要性、可行性、适用原则以及应该注意的问题 ,进行系统的分析和论述 ,初步勾勒出法律移植的基本理论框架。  相似文献   

11.
处在转型期的社会主义中国,正在进行着一场深刻的法制现代化的革命。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法治现代化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的一直工作任务和重大目标,依法治国是我国的治国方略和宪政目标。那么在法制现代化进程中,我们应如何对待中国传统的法律文化,它对于推动法治现代化建设有什么影响又有哪些意义,文章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12.
法制统一是法治的重要属性和基本要求,它不仅指立法统一,还应体现在行政和司法的统一贯彻之中.更高层次上,它还意味着法律意识、法律制度和法律实践的统一.维护法制统一是目前法治实践、实施依法治国方略、维护国家统一和坚持党的领导的必然要求.这就需要明确维护法制统一的主体,完善维护法制统一的机制,构筑维护法制统一的责任体系,从而确保法律权威的树立和法制统一的实现.  相似文献   

13.
自 2 0世纪 80年代以来 ,信息技术和通迅技术革命使知识经济成为可能。经济结构的变动必然会引起社会其它方面、包括法律制度上的变革。经济、政治、文化等社会结构的变化最终都要通过法律制度来反映。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和由此而生的法律变革 ,法律的不确定性增加了 ,这对我国的法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完善克服法律不确定性的机制也变得更加必要 ,它迫切要求我们营造一个适合知识经济发展的法制环境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法学界对一些法学理论问题进行了热烈的探讨和争论,现将其中几个问题的主要观点简介如下。 一、关于法律移植 有的学者指出,法律移植不仅是必要的,也是必然的。(1)法作为人类文明成果的共同性决定了法律移植的必然性和必要性。(2)社会发展和法律发展的不平衡性决定了法律移植的必然性。(3)市场经济的客观规律和根本特征决定了法律移植的必要性。(4)法律移植是法制现代化的必然需要。法律移植主要有三种模式:(1)经济、文化和政治处于相同或基本相同发展阶段和发展水平的国家相互吸  相似文献   

15.
伴随着中国社会由传统向现代的转变,法制的转型、变革的过程也就是法制现代化的过程.社会不断的现代化,法律制度也随之完成了其自身的现代性转型."情理法"既是一种传统,也是一种惯性力量,在"乡土社会"与国家制定法一道规范、调整着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法理与亲情将在同一个场域之下,相互追求讨价还价式的利益分配.  相似文献   

16.
我国文化建设与政治建设、经济建设一样,需要以健全的法律制度体系为基础、作指引、划方向。文化发展促进法的立法目的是为实现文化强国的战略提供法律保障。《文化发展促进法》的核心内容是要将《决定》、《纲要》确立的文化发展繁荣目标上升为国家意志,并以国家强制力保障的手段,以确立法律权利、法律义务的方法,增强全社会的文化发展观念、文化法制意识;同时,通过法律规范的鼓励、倡导和形成作用,将我国文化建设中国家、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个人的职责、权利、义务,合理确立、依法规范,完善文化法律体系与结构。  相似文献   

17.
我国走向法制现代化的路径有两个:一是对中国传统法律的继承并创新,即法的本土化;二是对西方现行法律的学习和借鉴,即法律移植。中国法制现代化的主要路径是借鉴和创新,而不是完全的西化更不是简单的照搬照抄。  相似文献   

18.
和谐社会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基本价值目标和最终归宿。现代意义上的和谐社会必然是法治社会。法治是和谐社会得以生成的重要根基。然而仅靠制度及其规范却难以实现法治,法治与法律思维紧密关联。而法律思维又以“批判性”为其基本特质,因为它更多地专注于主体做出法律裁量的理由以及使自身的信念与行为正当化或合理化的理由之力量。由之,批判性法律思维的构建乃是和谐社会建设的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19.
田雪 《求贤》2010,(5):42-43
国家的法律是治国安邦的“纲领”,是经济社会发展中必须遵循的规则。当今时代。法律的核心目标是维护和谐。但在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中国加入WTO以后.中国法制放在了一个国际平台上.由国际社会进行鉴别、评点和监督。开放的经济成为法制经济.法制建设.离不开法律人才。从科学发展的角度思考.中国人世后自然需要一大批既懂中国法律、又懂外国法律、  相似文献   

20.
法律文化的现代化是我国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经历了近百年的艰辛历程,但是仍然没有真正实现。中国法律文化要实现真正的现代化,必须推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和政治体制改革;培育市民社会和公民的法律信仰;正确处理法律文化本土化和国际化的关系;强化法制教育和普法宣传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