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佚名 《政府法制》2013,(17):26-26
“中原大战”是1930年蒋介石与阎锡山、冯玉祥和桂系李宗仁之间的军阀战争。因为这次战争主要在地处中原的河南省及其邻近地区进行,所以又称“中原大战”。  相似文献   

2.
1935年11月1日,国民党在南京中央党部礼堂举行第四届中央执行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此次会议,除西山派的粤、桂籍中央委员没有出席外,冯玉祥、阎锡山、张学良等各派要人都出席了会议。这次会议似乎显示了国民党内各派的大团结。出席会议的中央委员拜谒了  相似文献   

3.
用今天的话说,阎锡山算得上19世纪80后的佼佼者.1905年,他才22岁,便加入了同盟会,登上政治舞台.28岁时,辛亥革命爆发,阎锡山发挥了很大的作用,用孙中山的话说:"不惟山西人当感戴阎君,即十八行省亦当致谢." 阎锡山执掌山西军政大权40年,称"山西王"当之无愧,至今仍被论者称为山西现代转型以来最好的地方长官.蒋介石和毛泽东都曾向他致意,蒋介石有一次在国民党的高级干部会议上说:"过去,我们学苏联、学美国、学德国,都失败了,还不如阎锡山在山西有办法,我们今后要学阎锡山."毛泽东则在"西安事变"之际给阎锡山写信说:"共维大局之语,至理名言,曷胜钦佩……愿我公出以有力之调停手段."  相似文献   

4.
王贞勤 《江淮法治》2012,(12):58-59
在民国军阀混战时期.临阵倒戈并不鲜见,军阀中的“变色龙”可谓俯拾都是。但若论“变色”的次数,恐怕哪一个也比不上石友三.他曾三度投冯(冯玉祥)三次叛冯,投阎(阎锡山)反阎,投蒋(蒋介石)反蒋,投张(张学良)反张,联共反共,抗日投日,被冠以民国第一“变色龙”。  相似文献   

5.
中原是中华文明发祥地,河南拥有的人文古迹灿若群星,其中开封的铁塔和安阳的文峰塔堪称国宝。你可知道,这两座宝塔,当年均被冯玉祥将军"出卖"过。北伐战争后期,爱国将领冯玉祥率  相似文献   

6.
张小平 《政府法制》2013,(23):39-39
冯玉祥在泰山隐居时,一日,到泰安城理发,店里的当家大师傅看见大将军前来,连忙敬烟献茶,亲自为他修剪,理得格外仔细. 理完发,冯玉祥问需要付多少钱,大师傅满脸堆笑:"将军难得光临敝店,这就算我为您效的犬马之劳."说完,在一旁献媚地笑起来.明眼人都看得出来,他说的是客套话,其实是想多要些赏钱. 冯玉祥心里当然明白,却故意正声问道:"凡是来理发的人,你都免费地尽心效力吗?" 大师傅尴尬地摇着头,仍不忘讨好地说:"将军是贵人嘛,当然不一样."言毕,躬下身子搓起手来.  相似文献   

7.
一鸣 《政府法制》2013,(17):44-44
有一次,一个县长给冯玉祥送礼,被他狠狠地打了一顿,令其拿回礼物。消息传开,再也无人敢给冯玉祥送礼了。  相似文献   

8.
张培麟 《政府法制》2012,(20):33-33
1927年,爱国将军冯玉祥入主开封古城后下令:所有军政公教人员及学生一律不准坐洋车,以倡勤俭之风,一日,为察访民情,冯玉祥扮成一乡下老农,招呼一车夫道:“我想看看城里的景致,看倦了就下车,车钱全听你的.”车夫大喜,冯玉祥上车后,说:“冯督军又坐镇汴梁啦!”  相似文献   

9.
金满楼 《政府法制》2014,(23):33-33
翦伯赞是著名的历史学家。冯玉祥请他讲授历史课时。让随从和亲朋好友也参加听课。一天正在讲课,蒋介石来到冯玉祥的公馆,冯玉祥向蒋介石介绍翦伯赞后,汇报说是请他在讲历史课,蒋介石连声说“好”:“你继续讲,我也是来听你讲课的。”  相似文献   

10.
老军阀阎锡山为保地盘打出抗日旗号,中共派遣薄一波与之建立合作关系,大练新军,成立“山西青年抗日决死队”。抗日战争前夕,山西的老军阀阎锡山头一次感到了他的独立王国受到的巨大威胁。首先,日军进占华北以后,积极策划“华北五省自治”,这当然也包括山西。而借机进驻山西晋南地区的国民党10个师的部队,也大有鲸吞他这块地盘  相似文献   

11.
胤凌 《政府法制》2012,(11):37-37
国民党军阀中,阎锡山最吝啬,几乎到了一毛不拔、爱钱如命的地步。  相似文献   

12.
冯玉祥研究的回顾与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冯玉祥研究的回顾与评估张连红冯玉祥是一位身经两朝四代、在中华民国史上有着重大影响的著名军事家和政治家.“自滦州起义起,中经反对帝制,讨伐张勋,推翻贿选,首都革命,五原誓师,参加北伐”[1]到中原大战、张垣抗战,一直是全国政局更迭的关键人物之一.正因为...  相似文献   

13.
周云 《政府法制》2013,(32):23-23
上世纪20年代中期,有两大军阀突然崛起,一个是北方的冯玉祥,一个是南方的孙传芳。孙传芳集团后来在国民革命军北伐的打击下土崩瓦解;而冯玉祥,虽然其间小受挫折,但自从五原誓师之后,发展一路顺风顺水,  相似文献   

14.
近去山西旅游,慕名参观了定襄县河边村阎锡山故里。“土皇帝”阎锡山,曾统治山西长达38年,直到1949年才远走台湾,统治时间之长,是民国历史上唯一的。而其他同样占地为王的军阀,如吴佩孚、孙传芳、陈炯明、陆荣廷、龙云、张学良、王家烈等,则非死即败,大多短寿,有的就是昙花一现。  相似文献   

15.
孙陇 《政府法制》2013,(6):42-42
笔者有几张1947年(民国十六年)的旧日历纸,甘期分别是8月25、26、27日和9月5、7日。从日历上印的内容来看,这几张日历纸应该是属于阎锡山统治下的山西政府机关所用的日历。这几张日历很有阎锡山的特色。  相似文献   

16.
在旧中国众多军阀中,山西军阀阎锡山是一个颇具特色的人物。在他统治山西的几十年中,他始终坚持自己的“二的哲学”。这个哲学的核心思想就是“存在就是真理,需要就是合法”。在这种思想的指导下,他处心积虑,周旋于众军阀之间,把山西建设成自己的“独立王国”。这一时期,最值得阎锡山向世人炫耀的政绩,莫过于他所修建的同蒲(大同——风陵渡)铁路了。  相似文献   

17.
王春南 《政府法制》2010,(15):44-45
蒋介石把冯玉祥推到愤怒的拆迁户面前 历史上拆迁风波闹得特别大的,要数国民政府定都南京之初,因修建中山路引起的声势浩大的拆迁户请愿了。  相似文献   

18.
佚名 《政府法制》2012,(14):11-11
阎锡山小名叫万喜,出生在一个地主兼商业高利贷者的家庭里。父亲阎书堂,在五台山城开设“吉庆昌”钱庄,生活过得很富裕。后来阎书堂在金融市场上买空卖空破了产,父子俩决定到太原躲债。  相似文献   

19.
亦明 《政府法制》2011,(35):25-25
陪都时期,冯玉祥将军住在重庆陈家桥自鹤村,留下许多感人故事。赈济贫困百姓是最得民心的,也是至今人们记忆犹新的功德善举。  相似文献   

20.
刘心印 《政府法制》2014,(26):44-45
从清朝末年到新中国成立前夕,各路军阀、政客在中国大地上“你方唱罢我登场”。在众多短命军阀中,就有这么一位实力派,执掌山西38年,始终屹立不倒,他就是阎锡山。出身贫寒,少年老成 据说,阎家祖上在明末清初定居山西省五台县河边村(今山西省定襄县河边镇)。 1883年10月8日,阎书堂长子阎锡山出生,取名“万喜”。万喜5岁时,生母病逝,继母进门后,就把他送到外婆家寄养。万喜9岁进学堂,可他就喜欢做生意,不爱读书,16岁决定投笔从商,到父亲的钱庄当学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