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赖和:鲁迅的精神镜像——《过客》、《前进》及其周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前进>是台湾新文学初创期卓然鹤立于台湾文坛的优秀之作,它深受鲁迅<野草>的影响,是赖和在台湾文化协会分裂之后苦闷与彷徨的产物.<前进>中氤氲着的与鲁迅<影的告别>、<过客>等散文诗篇极为相似的情绪与气氛,正表明赖和与鲁迅的思想交集.  相似文献   

2.
在五四新文化运动中 ,《新青年》中的鲁迅 ,以其独特的笔致对儒家文化进行了极为淋漓峻急地抨击 ,充分表达了深谙旧世界“黑暗”而又不甘“绝望”的“过来人”的沉郁与幽愤 ;鼓吹思想文化革命锻造国民精神 ,是《新青年》中鲁迅的思想底蕴  相似文献   

3.
本文以光复初期台湾出现的《前锋》、《台湾文化》、《创作》等刊物以及《和平日报》、《新生报》等报纸副刊为主要考察对象,论述当时一度出现的争相介绍、研读鲁迅的热潮,其形成和消退的过程及原因,并指出它显示中国新文学优良传统在台湾播迁和赓续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从生态学理论的角度出发,鲁迅的小说《故事新编》中描写的生态学情节,反映在《补天》、《理水》、《奔月》、《非攻》等作品中,有人类对自然环境破坏与治理的、有生态平衡的、有制止战争的三个方面的内容。说明了鲁迅在上个世纪的20年代就把视角投向生态环境的超前意识。  相似文献   

5.
刘善华 《前沿》2008,(3):178-180
《世说新语》作为中国古代志人小说的典范之作在艺术上给了鲁迅创作很大的启示。本文拟从写作目的、写作手法两方面.分三点即以片段志人、以形摹神、以空白含无穷蕴意.研究探讨《世说新语》与鲁迅小说的传承关系。  相似文献   

6.
刘澍 《同舟共进》2009,(7):64-66
新中国电影史上,有两部被批判和封杀的影片格外引人注目:一部是建国初期被直接点名批判的《武训传》,另一部是在上世纪60年代初期“大写十三年”的荒唐口号中被人为扼杀的《鲁迅传》。而这两部影片,又都与被称为“中国男星第_人’的赵丹直接关联,因为两部影片的主演正是他……  相似文献   

7.
李宇  李巍 《理论月刊》2023,(11):148-155
《庄子》内篇在描述心灵转化时,有三种主要模式——由心到神、由心到气、由心到德,它们皆指向认知方式的调整。这种调整旨在破除在个人有限的、固化的、偏好明显的认知方式控制下的感官活动,而非否认感官本身,并且期待在面对物、事、人时,以流动的、变化的环境作为认知与行动导向。相关的文本主要存在于《养生主》篇“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官知止而神欲行”,《人间世》篇“无听之以耳而听之以心,无听之以心而听之以气”,《德充符》篇“且不知耳目之所宜,而游心乎德之和”中。其中,“不以目视”“无听之以耳”“不知耳目之所宜”在以往的解释中常被认为是对感官及其活动的消解,进而弱化了心灵转化过程中涉及的认知转变。然而,这样的解释在回归文本语义系统时,难以实现逻辑上的融贯,从而使得与此关联的心灵转化的诠释也出现了偏差。因此,遵循文本语脉,明晰这些否定词的指向,进而发掘心灵转化的不同侧面,是合理且需要开拓的研究路径。  相似文献   

8.
曹林红 《求索》2006,(11):185-187
鲁迅早期的“立人”思想,是含有“取今”与“复古”的双重取向的。“民族原初生命力的归复”是鲁迅“复古”思想的内核。鲁迅的复古思想,显在地表现在几乎贯穿他一生的古代典籍搜集、辑校、整理活动之中,渗透在他早期的论文及以后的杂文创作中,更清晰地显现在历史小说集《故事新编》的创作之中。《故事新编》在承续鲁迅20世纪初就提出的“复古”思想的同时,体现了鲁迅思想中“批判”与“建构”的整体性的统一。  相似文献   

9.
凯利·穆利斯是谁?我知道,他是美国生物化学家,1993年因为发明了“聚合酶链式反应”而获得诺贝尔化学奖。还有?唔,我还知道,他被科学界内的许多人视为“诺贝尔奖得主中最神秘的人物,他的心灵风趣、舒缓,并打破了传统”。啊,我还记得有人说:“穆利斯已经成为已故的理查德·费曼的疯癫科学天才桂冠的继承人。”费曼也是美国人,1965年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是世界有名的科学天才和最喜欢、而且精于恶作剧的大师。看来,我对穆利斯早已“相当”了解。其实不然,我真正了解他,是在看了他写于1998年的自传《心灵裸舞》以后。看完这本书以后我惊讶地发…  相似文献   

10.
心理电影《心灵捕手》讲述一位由于童年的创伤经历形成自卑又自负、狂傲又怯懦的复杂性格但又非常有才华的青年在心理医生帮助下,成功走出心理阴影,自信面对人生的心灵成长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心理医生桑恩所展示的真诚的品质、共情的特质、敏锐的洞察力和尊重当事人的理念,为同样肩负着帮助和教育青年学生健康成长的高校心理辅导工作提供了生动的范例,对高校心理辅导员自身素质的提高和成长具有非常有价值的启发。  相似文献   

11.
叶隽  黄剑波 《思想战线》2007,3(1):99-108
以文学人类学研究的基本思路对小说文本《祝福》进行解读,可看到其中丰富的历史场景,文本中不仅隐含了20世纪初期乡村社会中儒教、道教与基督教的“宗教潜对话”命题,也隐约浮现了鲁迅本身的宗教观与思想发展状况及当时的历史背景与思想史线索。  相似文献   

12.
刘伟 《求索》2011,(4):203-205
在竹内好的《鲁迅》中,"文学"是一个具有根本意义的概念,包含独立品格、自我否定功能和行动机制的思想态度或行为方式。这种"文学主义"是属于"机能性"的,它是《鲁迅》的核心所在,也是理解"竹内鲁迅"的基本前提。竹内好以对"文学"的机能性的理解,来重新界定鲁迅以及与文学的关系,从而构成了独特的"竹内视角"。  相似文献   

13.
最后的鲁迅     
喜欢在夜深人静时阅读鲁迅,贴近他的心跳.倾听他的灵魂在生命最后岁月里的呢喃。  相似文献   

14.
也许是历史传承的缘故,闽西文坛散文佳作不断涌现,但自始至终心无旁鹜地耕作于散文园地的作家并不多,黄征辉便是其中的一位。由于这个原因,从他的第一本散文集《走月亮》成书之后,我就一直关注他的作品。当翻开黄征辉结集不久的《心灵故里》的时候,一股新的气息扑面而来。  相似文献   

15.
心灵,简单的两个字,却包含着人生最深刻的意义。守住心灵的家园,攀越心灵的高度,就能做到:心田不会荒芜,目标不会迷茫,意志不会消沉;就能收获丰盛的果实,展示人性的光辉。很久以前,在靠海边的一座山上住着一位老人。夏收时节的一天,天气异常闷热、阴沉、平静,而且海水突然变黑,老人知道这意味着什么了。这时山下村子里的人们正在跳舞庆祝丰收,他已经没有时间去送信让山下寺庙的和尚敲响报警的大钟了。于是找来火把,跑到自己的地里,点燃那干躁的已经成熟的庄稼,大火蔓延着熊熊燃烧,把一年辛苦劳作,将要收成的粮食付之一炬。寺庙中和尚看到山上的大火,敲响了大钟,于是,山下的年轻人、  相似文献   

16.
在我们生活中,小到几颗纽扣、一块手表、一部电话,大到一幢房屋、一片绿地、一座矿山,皆有物权的归属问题。如何确定权利的归属,划定权利人享有哪些权利,这些权利受侵害时如何保护,这就需要一部专门法律来规范、调整和保障。这部专门法律就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  相似文献   

17.
刘复生 《新东方》2013,(1):72-76
"三一八惨案"构成了《铸剑》写作深刻的背景,看似远离现实的游戏笔墨和当时的历史现实构成了直接的对话关系,它是鲁迅写作《铸剑》的内在促动力,也影响了小说的表意方式。在《铸剑》中,鲁迅寻找到了宣泄现实苦闷的通道,小说写作本身就是一次想象性的完美的复仇。《铸剑》比较典型地体现了鲁迅"复仇"的哲学,也体现了鲁迅作品一贯的主题,比如对看客的批判,关于知己的想象等。  相似文献   

18.
苏燕平 《前沿》2004,18(2):188-190
《伤逝》是鲁迅先生唯一一部反映青年男女爱情的小说。作者将一对青年的爱情故事放置到“五四”退潮后依然浓重的封建黑暗背景中 ,透过他们的悲剧命运寓示人们要将个性解放与社会解放结合起来 ,引领青年去寻求“新的生路” ,具有深刻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19.
秦宏莉 《前沿》2010,(16):154-156
意识流小说是现代文学中的取得较高成就的一个文学流派,而乔伊斯的《尤利西斯》当之无愧地成为意识流小说中的经典之作。它为我们认识人类、认识社会打开了另一扇窗,让我们更深刻、更直接地认识和了解我们所身处的世界与人类。因为,解读《尤利西斯》则有利于我们了解和掌握意识流小说的创作手法和技巧,进一步提高我们的文学阅读水平与创作水平。本文在此抛砖引玉,旨在更多的有识之士一起来共同研究意识流小说创作的技巧,提高我们的文学造诣。  相似文献   

20.
白朴(字仁甫)的杂剧《唐明皇秋夜梧桐雨》(简称《梧桐雨》),是一部以安史之乱为背景,以唐明皇李隆基宠幸杨贵妃故事为中心的历史悲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