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月22日上午,怀仁县委大楼门前突然涌来100多名上访群众,他们全然不顾工作人员的劝阻,硬要闯进大楼。正在参加全县组织、宣传、统战工作会议的县委书记李发闻讯后,立即赶到现场,大声说:“我是县委书记李发,你们有啥事,跟我说吧!”一听到县委书记来了,农民们马上围了过去:“我们是城关镇城内、东关、西关3个村的村民,我们向您反映一下农民负担问题,您要给我们做主。”李发书记把手一挥:“走吧,咱们找个地方说。”上访群众跟着李发书记来到了县会议中心,县有关领导也相继赶到,他们一道听取了上访群众所反映的问题。这时赶来的…  相似文献   

2.
有一位上任不久的县长,上班时见秘书赶来告诉他,县政府大门口站着一群上访的群众,让他最好从后门到机关。这位县长听了一愣,说:“我是人民代表选举的县长,怎么能够躲着群众?回避群众就会脱离群众,回避矛盾就会激化矛盾,所以到任何时候,我们都应该迎着群众的方向走。”很快,这位县长来到上访的群众中间,热情地把他们迎到县政府会议室,用近两个小时的时间听取他们的意见,然后又把有关部门的领导找来,当天就对所反映的问题进行了妥善解决。这些群众非常高兴,走到哪儿就说到哪儿:“县长亲自接见了我们”,“县长真能为老百姓作…  相似文献   

3.
宛诗平 《党课》2013,(20):54-55
前不久,笔者随某县领导下乡调研,正好遇到某乡镇大门被上访群众堵住,该乡镇领导建议我们从后门进入乡镇大院。县领导听了一愣,说:“从后门?后门要是也堵了呢?我们是党的干部,  相似文献   

4.
报载,如今在晋西北的宁武县,老百姓上访的少了,对政府的怨言小了,搞建设积极性大了,各项工作在全市名列前茅。这是该县在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中,从小事抓起,推行“干部常敲百姓门”活动带来的喜人变化。全县1000多名县乡干部在县委、县政府领导以身作则的带领影响下,深入村组,入户访谈,了解民情,深察民意,帮助农民搞经济结构调整,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群众赞扬说:“人怕见面,事怕交心,干部一登门,啥事都顺心。”宁武县之所以要开展干部“敲门”活动,是他们体会到,农民白天忙生产,不好找人,也无心“闲聊”。而利用晚上休息时间,通过上门与百姓…  相似文献   

5.
据报载,江苏省泰兴市取消了实施20多年的“市长接待日”制度,代之以“市长会办日”,一年来切实解决了44个重要的群众上访。笔者认为这项制度的改革,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值得拍手称道! 其一,免扯皮。群众上访往往是一些综合性问题,牵涉到方方面面,需要协调各方关系,齐心合力才能解决。“领导会办日”针对具体问题,约请相关部门  相似文献   

6.
有位上任不久的县长,一天早晨去上班,就见秘书急匆匆赶来,悄悄告诉他,县政府大门口围着一群上访群众,让他从后门进机关,以避开他们。这位县长听了一愣,说:“我是人民代表选举的县长,怎么能够躲着群众?回避群众就会脱离群众,回避矛盾就会激化矛盾。到任何时候,我们都应该迎着群众的方向走。”很快,这位县长来到群众中间,热情地把他们迎到县政府会议室,给他们倒上茶。并用了两个小时耐心听取他们的意见。然后又把有关部门领导找来,当即对所反映的问题给予了妥善解决。对此,群众非常高兴,走到哪儿说到哪儿:“县长亲自接见了…  相似文献   

7.
原湖南省委副书记郑培民,廉洁自律,赢得众口称赞。他的廉政经验其实也很简单,关键是他把住了“前门”,妻子又守住了“后门”。一些人想从他的“前门”送钱买官,包工程买地皮,既碰了钉子,又受到训斥。于是,就搞迂回走“后门”找他的妻子。殊不知他妻子的“后门”也是钢打铁铸,她有个“三不”原则:不帮人向郑培民带任何信,不传口信,不接受任何礼品。他们的孩子很形象地说:“在廉政问题上,爸爸把前门,妈妈守后门。”一些干部贪赃受贿,腐败堕落,究其原因,不是“前门”没把住,就是“后门”没关紧,或者干脆“前门”、“后门”…  相似文献   

8.
群众“上访”是老大难问题。近几年,上访案件逐年增多.让不少地方领导感到焦虑又手无良策。为了转变这一被动的处境,许多地方采取了领导“下访”的行动。这一做法的出发点是很明确的,就是要将问题解决在基层,体现党和政府密切联系群众,真切关心百姓的工作思路。并对存有“上访难”这一传统的信访制度进行有益的补充。作为领导,能纡尊降贵,到基层来现场办公,体察民情。实属难能可贵。这也说明领导干部心系百姓,真心实意地想为老百姓办实事。  相似文献   

9.
2000年4月21日,在洛南县石门镇热闹的集市上,有一个挤满了人的摊位格外引人注意。一位群众激动地说:“毛主席、共产党的好干部又回来了,我们有了说话的地方。”原来这是中共洛南县纪委、监察局的巡回接待组正在“下访”接待群众。象这样的接待工作,他们已经坚持了8年。8年来累计“下访”83场次、接待群众4440余人。召开座谈会41场次、受理问题1370余条。发现和查处案件55件。群众称誉他们是人民的好公仆。 到群众中去,解百姓所难,架起党联系群众的桥梁。 洛南县是一个山区贫困县,过去一些群众上访常常要跑1…  相似文献   

10.
田锋 《先锋队》2010,(10):46-46
近日,壶关县纪委将县纪委领导班子成员的分工情况在接访地点公布。来访群众可根据自身诉求“点名”要求某一位领导接访。被点领导在现场的立即接访,不在现场的由纪委信访室联系,预约时间接访,确保在最短时间内与上访群众见面。这一举措大大方便了上访群众,让上访群众见领导不再难。此外,县纪委还实行了“开门接访”,把信访接待室搬到了机关大门外,公布了举报电话,拓宽了群众信访渠道;  相似文献   

11.
信访工作是党的一项重要工作,各级党委和政府历来十分重视。群众上访,从某种意义上讲,是对政府和有关部门在具体工作中的失误或不负责任做法的善意批评和监督。大量事实表明,哪个地区的上访人数和次数多,说明哪个地区的各项工作在具体的执行当中肯定没有按政策去认真负责地执行好。一些越级上访,也主要是因为相关部门缺乏主动性和“认真”二字,没有去调查了解和认真地核查,甚至将上访者阻止门外,使上访者多次上访问题总是得不到解决。上访者只得越级上访,去寻找自己心目中的“包青天”。此地不管,总有讲理的地方。是老百姓对上一级政府和部…  相似文献   

12.
据报载,某地一些县衙门的领导作风非常严重,群众有事进政府大院十分困难,入领导办公室更是难如上青天。有的领导甚至在县委、县政府大院最后面建起自己另一片天地,外面森严壁垒,专人把守,里面鲜花绿树,清新雅致,环境优美。很多群众气愤地称之为“二衙门”、“紫禁城”。据说建“二衙门”是为了让领导有一个安静的办公条件,实际上是怕见群众,图自个清静。遇有上访、提建议、反映情况的群众来,叫一般干部接待一下,打发走人了事。而自己躲在“二衙门”里眼不见心不烦,宁静安逸,怡然自得,好不快哉。由某些地方的“二衙门”,我想…  相似文献   

13.
报载,河北省邢台市改善了领导信访接待日制度,改群众上访为领导下基层接访。他们规定每月5日为全市信访接待日,如无十分特殊的情况,市、县两级一律不开会,市上留两名市级领导在市信访局接待市区上访群众,其他市级领导深入各县接待上访群众。同样,各县领导也分别到自己联系的乡镇接待上访群众。这种做法极大地方便了群众,把矛盾和问题及时地解决在了基层。  相似文献   

14.
韩有恒 《实践》2006,(1):47-47
“我们非常高兴,旗领导来这里亲自接待了我们,我们反映的问题领导给解释清楚了。以前总往旗里、市里跑,还常常见不到领导,很麻烦,这回不用了,旗领导定期到我们这里来听取群众意见,太方便了!”这是一位上访群众在内蒙古科左中旗宝龙山镇旗领导接待日讲的一番话。  相似文献   

15.
李鹏飞 《党课》2007,(12):124-124
近来,在个别地方的信访工作中,提出不合理要求的群众出现增多趋势。而这些群众之所以提出不合理要求,主要有三个方面原因:一是个别群众不了解或者不理会有关的政策、法律和规定,个人利益至上,不考虑全局利益和其他群众的利益。二是有关部门处理问题不公平、不公开。在以往的信访工作中,有关部门对群众提出的同类或类似问题没有按规定办事,或因各种原因给予了特殊照顾。因此,给上访群众留下把柄。三是个别地方、部门存在求稳怕乱、息事宁人的思想。一些地方和部门把“无上访、少上访”作为信访工作的主要目标和“稳定、和谐”的主要体现,对群众上访畏之如虎。个别群众为了实现自己的不合理要求,就抓住这种“怕上访”的心理,动辄以“集体上访、越级上访”进行要挟,以求得个人利益最大化。  相似文献   

16.
目前参加一会议,听说某处一楼房线路发生故障,停电23小时,居民忍无可忍,找到供电部门一位负责人,几经交涉,他竟然说:“就是没办法,等着吧。你们愿找哪儿找哪儿,我又没贪污受贿,还能把我怎么样?”经他一“拱火”,群众愤怒了,50多人深夜乘大轿车找到市政府要求解决问题。市领导极为重视,一领导同志亲自连夜带人抢修,面对夹道欢迎的居民,曰:“对不起大家,我们来晚了。”群众极为感动,呼:“共产党来了!”  相似文献   

17.
金维克  姜洪波  李姝 《奋斗》2004,(12):11-12
多年来,岭东区一直是让双鸭山市领导“伤脑筋”的上访“重灾”区。这个区由于两大统配煤矿相继破产,区域经济完全陷入低谷,出现了“五难”(吃水难、用电难、行路难、入厕难、收视难)、“三穷”(财政穷、企业穷、百姓穷)现象。上访群众不仅经常围政府,甚至经常群体越级上访,闹得“区无  相似文献   

18.
在新闻媒介中常可以看到这样的现象:某项工作、某个问题,特别是一些群众上访的问题,有的单位领导开始对此淡然置之,推诿扯皮,但一旦上级领导作了“批示”,便急忙重视起来。本来完不成的任务完成了,本要拖猴年马月才会解决的问题,立即解决了。有的问题群众几十次上访也无音讯,但“批示”一到就有了回复。  相似文献   

19.
"下访"好     
前不久,辽宁省公安厅决定:省公安厅、各市公安局、县(市)区公安局的领导同志要定期深入基层接待上访群众,其中省公安厅的领导每月到基层"下访"不少于1天。 好就好在这"下访"一下子拉近了党政机关、公安司法部门的领导干部和人民群众之间的感情距离。群众上访,大都是事出有因。他们顶风冒雪,经冬历夏,一次次想"讨个说  相似文献   

20.
也许您没有接待过上访的群众,但一定看到过上访的人:他们大都情绪激动,用他们认为最有效的方式,表达自己的诉求。望着那些向您投过来的企盼的眼神,您在想些什么?假如让您接待上访的人,您能够把他们的事当成自家的事来办,解决合理诉求、维护合法权益,以为他们办成事为荣,并且千方百计化解可能引发上访的问题吗?昌平区信访办的同志对此作出了肯定的回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