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唐代判文也是唐代文学的一部分,它是唐代吏部铨试的一种应试文体。由于它不仅有实用性的要求,而且有美的要求,好的判文必须是文理与辞采都具备,于是它也就同时具有了文学性。梳理唐代试判的发展状况,从文学的角度加以审视,认识其文学价值,以及它对后世考试文学的影响,也是唐代文学研究中应有之义,并且有着比较重要的文学史认识意义。  相似文献   

2.
段素玲 《前沿》2010,(24):110-113
既判力是民事诉讼法中的一项重要的基本原理,具有维护法治国家的安定、保障法院确定判决的权威的重大意义。在民事诉讼中,法院的终局判决确定后,当事人及法院均受此判决内容的拘束,判决所具有的这种拘束力称为既判力。然而由于既判力理论在我国民事诉讼法上的规定极其简单,关于既判力的理论也不够完善,导致了在我国民事诉讼及其司法实践中,存在着当事人无视既判力而重复起诉、法官对既判力不尊重以及由此造成的诉讼迟延、当事人的诉讼成本增加等现象。本文剖析了我国民事确定判决既判力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在我国民事诉讼中确立禁止重复起诉原则、确立充分诚实信用原则、对再审程序作必要的改革,以及提高诉讼程序效益性、加强民事诉讼程序保障等建议。  相似文献   

3.
张晋藩教授为该书撰写的《序》中写道:“这本论著是作者在原博士论文的基础上精心修改而成的。作者充分利用了唐代典章、律令、判牍、诗文以及考古发掘的材料,运用不同的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4.
屈原的《招魂》是一篇文采斐然的文学作品,是巫术仪式和文学趣味的奇妙统一。从巫术仪式的角度看,语言具有控制物体的神奇功能,作者通过“分类列举”的方式,将一切美物召唤而来,呈现在一个平面,以达到招魂的目的。从文学的角度看,作者以巫术仪式为依托,通过美妙绝伦的语言,创造了一个话语“乌托邦”,使人进入迷离恍惚的梦幻世界,发挥文学的心理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5.
高校英语专业学生学习英美文学的困难不仅仅来自于语言,更多的是来自一些非语言的因素:他们不了解作者所用的一套约定俗成的准则规范(“文学语法”)。因此,提高学生的“文学能力”是进行英美文学教学的关键。语言学家李特尔伍德(Littlewood)给文学做了个透视,找出了文学在外语教学中的五个功能(或者说五个阶段),即:语言功能;文体功能;内容或文化功能;主题功能;了解社会发展史和文学发展史功能。这给从事英美文学教学的老师很大的启发。  相似文献   

6.
黄庆丰 《求索》2012,(11):86-88
白居易所拟《百道判》是唐代科考的一种特殊文体。本文通过考察《百道判》文本,并与其他唐代史书和律令比照,以反观唐代特定的文书法律制度,研究表明:自成体系的唐代法律制度促成了唐公文管理制度的形成,并上升到法律的高度;唐代科举取士及选官制度保证了撰写和使用公文的人才质量;《百道判》判词本身为唐公文提供了很好的模版,该模板虽用典精工、辞藻华美,但最终还是能以实用、中肯、解决问题为目的。可以说,唐代的政治制度与法律制度,一起促成了本属于文学范畴的公文,处于文化和政治的双重规定之中,最终被纳入到法律层面,更好地为政治服务。  相似文献   

7.
屈原的<招魂>是一篇文采斐然的文学作品,是巫术仪式和文学趣味的奇妙统一.从巫术仪式的角度看,语言具有控制物体的神奇功能,作者通过"分类列举"的方式,将一切美物召唤而来,呈现在一个平面,以达到招魂的目的.从文学的角度看,作者以巫术仪式为依托,通过美妙绝伦的语言,创造了一个话语"乌托邦",使人进入迷离恍惚的梦幻世界,发挥文学的心理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8.
女性主义批评是伴随20世纪60年代后期西方妇女解放运动而产生和发展起来的,是近几十年来西方最富于活力的批评流派之一。它贴近生命本体,关注妇女作为读者或作者在文学话语中的体验,注重妇女的平等、独立与自主问题,具有较强的政治性,是一种具有强烈思想道德倾向的批评。  相似文献   

9.
刘月新 《理论月刊》2002,(9):106-107
屈原的<招魂>是一篇文采斐然的文学作品,是巫术仪式和文学趣味的奇妙统一.从巫术仪式的角度看,语言具有控制物体的神奇功能,作者通过"分类列举"的方式,将一切美物召唤而来,呈现在一个平面,以达到招魂的目的.从文学的角度看,作者以巫术仪式为依托,通过美妙绝伦的语言,创造了一个话语"乌托邦",使人进入迷离恍惚的梦幻世界,发挥文学的心理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0.
在市场、媒介、文化群落等种种文化因素的作用下,文学的特性正在经历着转变,“再民间化”是文学从经典观念和经典形态中蜕变出来的一种重要趋势,文学的民间性实际上成为当代文学活动的一个重要特征。非文本化、去作者化、反经典与恶搞是网络时代文学“再民间化”的3个特征。当代文学的再民间化表明,民间文化并未随着文明的成熟而蜕去原始外壳,它其实是一直或隐或显伴随着主流文化生成发展的另外一个文化侧面。  相似文献   

11.
诉讼判决是否有既判力的问题,就我国而言,讨论尚不充分。既判力的本质是前诉法院作出的确定判决在诉讼法上直接拘束后诉法院不能作出与前诉判决相矛盾的判断,既判力的根据归根到底是法院审判权和当事人诉权的相互勾连。本文在此基础上,试从肯定诉讼判决在满足一定的条件下具有既判力的立场来分析我国不同诉讼判决的既判力,以满足诉讼制度和司法实践的需求。  相似文献   

12.
杜文忠 《思想战线》2002,28(6):112-115
神判是一种古老的、世界性的法人类学现象,神判的诸种形式反映了神判和早期法律的一些特点。神判中的血迹判、铁火判、宣誓判起源于原始巫术形式,而神判中的捞沸判则可能起源于早期人类生活实践。此外,通过对捞沸判的分析还可以看到《秦律》中"三环"之说实为公拒绝私之义,由此把"三环"理解为国家司法机关对自诉案件的三种拒绝受理的理由,应当是一种较合理的解释。  相似文献   

13.
王宏  马冬艳  裴秋玉 《前沿》2010,(20):102-104
既判力理论在维护司法权威、稳定社会关系以及实现诉讼经济价值方面具有独特的价值。当然,既判力的存在并非绝对完美,再审是针对既判力的价值本身所固有的缺陷而设置的补充性救济程序。新修改的民事诉讼法在处理这两者关系时仍存在诸多问题,怎样在既判力理论的指导下构筑更加完善的再审是值得探讨的。  相似文献   

14.
既判力是指确定的终局判决所具有的拘束力,近年来,在学界和审判实践中,对既判力主体范围、客观范围、诉讼标的、诉的声明及其相互之间关系颇多争议,本文拟就既判力有关基本问题提出管见,恳请指正.  相似文献   

15.
西方英美文学和当代少数民族文学作品中都蕴藏了大量的人文思想,表达了作家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以及愿望和追求。然而,由于当代少数民族文学和西方文学发展的历史背景及文化的不同,两者有一定的差异性。在此分析和比较了当代少数民族文学与英美文学中人文思想的特点。通过研究发现,西方英美文学和当代少数民族文学作品都展示了作者的价值观和理想追求,都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作者所信仰的宗教影响。英美文学作品中的人文思想更关注个体,而当代少数民族文学作品中的人文思想则更关注民族或者国家。  相似文献   

16.
判后答疑是回应民众司法公开、司法民主要求的一项制度安排。判后答疑对于人民司法发挥定纷止争职能,有效化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秩序具有重要意义。但目前关于判后答疑的理论研究相对薄弱,制度较为粗略,由此带来司法实践中的诸多问题。  相似文献   

17.
<"世界文学":从乌托邦想象到审美现实>一文准确判断了世界文学语境下的中国文学地位,并提出中国文学走向世界过程中中译外工作的必要性.然而,作者认为中译外"尤其需要国外汉学家的配合和帮助",忽视了中国译者的主体作用,不利于中国文学最终走向世界."中译外"工作的薄弱是目前中国文学走向世界的瓶颈,它受学界的观念、中国文学的创作质量、译者的自身素质等诸多因素制约.应采取国家向主要目标语言国派驻"文化大使"、以及提倡优秀的中国文学作者创造条件参与翻译自己作品的策略,切实提高中译外工作的效能,从而有效推进中国文学走向世界.  相似文献   

18.
刘鑫 《求索》2012,(5):125-127
福柯的主体批判理论、作者理论、文学观念都是其思维形式的重要组成,然而其跳跃的书写思维使学界对这些理论观念的疏通往往一筹莫展,探究其内在关联便成为福柯研究的必由之途。福柯的主体理论表明人是理性知识型的构造,会随着知识型的断裂而消亡。就书写活动来看,主体的消亡就是"作者之死"。"作者之死"表现为作者概念在话语传播中的消失,从而显现出没有主体统辖的文学书写的开放性功能。这样福柯的主体批判理论,经由书写活动的作者功能化表述,导向了一种开放性的文学书写观念。  相似文献   

19.
考察"新世纪文学"概念的源起具有重要的学科史价值,作者认为,"新世纪"概念是现代科学技术不断发展和社会生产力不断增长的背景之下,整个人文社会科学领域引发过广泛讨论的学术话语。"新世纪文学"则是"新世纪"话语现象在文学研究领域的具体表现,其中包含着人们对文学创作、文学批评、文学理论发展的困惑、焦虑、期待。  相似文献   

20.
漫话楹联     
任先大 《前进论坛》2010,(12):55-56
<正>楹联又称对联、联语、联句、楹贴,俗称对子。它是运用"对"这种特殊的艺术手法来反映现实生活,表达作者思想情感的一种更具实用性的文学样式。这种具有独立意义的文学样式起源于何时,在历史上有不同的看法。清代联学大师梁章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