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对川西农村实地调查采访的基础上 ,通过对收集资料、数据的统计和分析 ,本文提出川西农村“打工经济”取代传统“种植经济”成为农村主流经济的观点。并认为基层人民政府对此变化应提出相应的改革措施。在此基础上 ,通过对村民发展意识、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问题的分析 ,论证了川西地区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需要基层人民政府积极主动地发挥其主导作用的观点。  相似文献   

2.
少数民族地区教师在推动当地教育发展进程中起主导性作用,特别是在着力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教师素质成为早日完成素质教育改革的关键。川西南地区是彝族的主要聚居地,提升当地教育水平,对加快当地经济、社会的发展,推进小康社会建设进程,将起到极为重要的作用。在信息化的今天,如何将博客、微博、数字电视等新媒体,运用到提升川西南彝族教师的专业发展素养进程中,这成为摆在人们面前的现实课题。因此,寻找新媒体与促进川西南彝族教师发展的结合点,对提升川西南彝族教师专业化发展水平具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3.
<正>川办发[2019]17号有关市(州)人民政府,省直有关部门、有关直属机构,有关单位:川西北地区是长江、黄河上游重要的水源涵养地,是我省森林资源特别是天然林资源的集中分布区,也是生态脆弱区。实施川西北民生项目木材替代行动,对于保护好川西北地区森林资源,引导群众逐步改变生活习惯,降低森林资源消耗,维护全省生态安全,筑牢长江  相似文献   

4.
《前进》2019,(6)
<正>鸡犬桑麻、茂林修竹、小桥流水、炊烟袅袅,小则三五户一聚,大则十几户一坨,川西农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世世代代生活在一种叫林盘的原生态聚落体系之中。工业化、城市化浪潮之下,农村青壮年大多外出打工经商,守护川西林盘的只剩下"613899"部队,留守儿童、留守妇女和留守老人,日夜陪伴着日益荒芜的家  相似文献   

5.
福明  雍强 《中国减灾》2004,(10):40-41
保护湿地就是保护我们人类自己、保护湿地是全人类的共同责任。近日,非政府国际世界环保组织机构举办的“湿地使者行动”走进了川西北高原——四川省阿坝州,“湿地使者行动”是以大学生等青年团体为桥梁,结合四川成都发起的“追寻东方伊甸园之梦——走进川西湿地”活动,活动以岷江上游的环境保护为考察路线,沿着岷江追溯而上,并将对岷江之水及岷江流域的湿地保护进行实地考察和问卷调查。通过宣传传递湿地知识以及湿地保护,以提高社会尤其是湿地地区政府与群众意识的提高,进而推动湿地保护工作。目的在于进一步扩大宣传对川西湿地的保护,引…  相似文献   

6.
川西风光     
~~川西风光@王文同~~  相似文献   

7.
杨福泉 《思想战线》2002,28(2):53-57
唐代 ,吐蕃军事势力一度控制了麽些人滇西北、川西等地 ,吐蕃本教对纳西族产生了较大的影响。由于西藏吐蕃统治者实施“扬佛灭本”的政策 ,迫使藏地本教祭司逃亡或被流放到滇西北、川西等地 ,形成了本教对纳西本土宗教的进一步影响。从东巴教的神体系以及东巴经与敦煌吐蕃文书之间的密切关系中 ,也可以看出唐代吐蕃本教对东巴教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摄影天地     
川西.藏民/方和平摄影天地~~  相似文献   

9.
入春以来,我省多数县都及早注意了春季的护林防火工作,采取了积极有效措施。因而这些地区基本上制止了山林火灾的发生。翼城、中阳、陵川等县贯彻了春耕生产与护林相结合的方针,结合农村中心工作统一安排了护林工作并作了及时检查,因而获得了显著效果。如翼城大河、陵川西沟、宁武席麻窊等乡都是把保护与发展森林视为保证增产、增加收入的门路之一,统一列入生产计划之内。陵川西沟把护林网和  相似文献   

10.
自1934年10月中央红军离开江西苏区进行长征以来,先后有数次准备建立新根据地的落脚点:一是到湘西与红二、六军团会师,在湘西建立根据地;二是以贵州遵义为中心的黔北根据地;三是遵义会议后准备在川西或是川西北建立根据地;四是打回川陕甘地区去;五是在"与苏联接近的地方创造一个根据地,将来向东发展"。  相似文献   

11.
在四川西南少数民族地区(简称川西南民族地区)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目标是通过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宣传普及,凝聚民族大众的力量来共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实现伟大中国梦而共同奋斗。但因川西南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落后,多元文化并存,民族关系复杂,在这里宣传马克思主义理论存在许多问题,面临不少困境。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客观分析了当地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进程中所面临的困境,并提出适然之策。  相似文献   

12.
开放,通向世界的最为快捷的途径。今天,展望川西南的乐山、眉山、雅安,不论是在周公山下,大渡河畔,还是在三苏故里,在那里已不难感受到与海外市场、世界经济的紧密关联。  相似文献   

13.
尧、舜时分布在陕西、内蒙一带的渠搜,最初为东夷族的一支。战国至秦时,渠搜的一部分越岷山山脉,沿川西迁徙,与羌族融合,成为叟人。这些叟人南迁至云南、贵州后,成为徒人或斯叟。宋代以后,他们大多融入彝族中。文章由此提出:1.叟人起源于东夷族而不是氐羌;2.渠搜与蜀人不但同时代存在,而且所居的地方不同;3.嶲族或越嶲族与叟不同族;4.渠搜最早出现于尧舜时代,是由河套地区南迁至陇东、川西的,并没有北迁。  相似文献   

14.
首次高校统战工作研讨会1991年6月11日至12日,由省委统战部主持召开的四川省(川西片区)首次高等学校统战工作研讨会在成都科技大学召开。会议的主要内容是,研究高校统战工作,学习探讨邓小平统一战线思想。来自全省38所高校党委和统战部的负责人,省委统战部、组织部、宣传部、省教委、省侨办和成都市委统战部的负责同志79人参加了会议。第二次高校统战工作研讨会1992年10月22日至24日,四川省川西片区高校统战工作研讨会在西昌师范专科学校召开。会议的主要议题是,研究如何发挥高校统一战线的优势,进一步动员和组织高校民主党派成员…  相似文献   

15.
四川的苗族     
四川的苗族主要居住在四川南、川西南的沪州市、宜宾市.尤以占蔺、叙永、兴文、珙县、筠连等县集中。乐山市、攀枝花市和凉山州也有苗族,成大杂居、小聚居分布。川苗的先民最早居黄河中下游地区。后迁至江汉平原,随后由东往西迁徙。晚至明清时期,苗族已迁徙到川西南,且进入封建地主制社会,但其中的多数为汉族地主的佃户。历史上,苗族是一个敢于反抗压迫剥削的民族,仅在清代,四川和贵州的苗族就举行过多次起义。苗语属汉藏语系苗瑶语族苗语支。川苗除能讲川滇黔方言外.还普遍能讲汉语。居于四川的绝大多数苗族同胞信仰祖先崇拜、自…  相似文献   

16.
四川的藏族     
四川的藏族主要居住在川西北高原的甘孜藏族自治州、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和凉山彝族自治州的木里藏族自治县。据最近一次人口调查 ,四川的藏族人口有108万多人。早在汉代 ,今四川藏区就有冉、、白狼、白马等藏族部落。元、明、清三朝 ,四川藏区分别受中央王朝分封的土司统治 ,土司制度一直延续到新中国成立以后才废除。在四川藏区 ,土司、头人和上层喇嘛是统治者 ,农奴则被称为“差巴”和“科巴”。由于居住的不同 ,四川的藏族有多种称呼 ,川西北牧区为“安多哇” ,西部藏区称“康巴” ,阿坝南部及甘孜东部的农区藏族称“哥邻”或“嘉戒哇…  相似文献   

17.
初春的3月19日,一马平川、坦荡如砥的川西大地春光明媚、香飘四溢。 这一天,四川省委副书记秦玉琴在有关部门领导的陪同下,深入到全川台资企业较多、较集中的川西腹地金温江考察台资企业。一踏上这块誉满巴蜀的风水宝地,台资企业的座座高楼厂房、条条宽广大道,便映入了他们的眼帘,使秦书记一行深切地感受到了改革开放大潮中金温江对台经济工作的生机和活力。 秦书记一行驱车来到蜚声海内外的成都台商投资区,兴致勃勃地深入到已投产运行的台资企业的厂房和车间,实地考察生产设备、工艺流程、程控管理体系,身临其境地感受到了现代化大工业的恢宏气魄。随行的市、县领导  相似文献   

18.
《时代潮》2004,(9)
天一生态大世界是成都川西生态发展有限责任公司独资兴建的集餐饮、休闲、娱乐,住宿、会议、商务为一体的生态园区。它位于成都餐饮黄金线“羊西线”何家村,占地200亩,其中绿化面积达80%,整个园区设施按三星级酒店标准配置。天  相似文献   

19.
郭青石     
《黄埔》2012,(5):34
郭青石,男,1930年出生,82岁,江苏南京人。1948年考入陆军官校二十三期,1949年12月随校本部起义。后编入中国人民解放军西南军事政治大学川西分校学习。毕业后被选派到中  相似文献   

20.
刘文辉在民国历史上是个可圈可点的人物。在中共中央南方局和周恩来等帮助下,他联合四川实力派邓锡侯、潘文华等人起义,使蒋介石"决战川西"的美梦破灭,为解放大西南作出了重要贡献。新中国成立后,刘文辉投身社会主义建设事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