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人民语录     
《中国统一战线》2013,(12):80-80
●作恶之可怕,不在于被人发现,而在于自己不安;行善之可嘉,不在于别人夸赞,而在于自己欣慰。  相似文献   

2.
快乐工作、幸福生活是每一个人所追求的目标。然而现实中,我们却不得不面对诸多困惑:不满意薪酬待遇而失衡;不满意自己的职位而失落;不满意同事对自己的态度而烦恼:不满意上司的工作风格而郁闷;不喜欢手头的工作而无奈……由此看来,正如古人所言:不如意事常八九。  相似文献   

3.
《公民导刊》2010,(8):52-52
胜而不骄,败而不怨。——《商君书·战法》 [解读]打了胜仗不骄傲,打了败仗不埋怨。打了胜仗不骄傲,是因为胜利来自战术的高明,不值得自己骄傲;打了败仗不抱怨,是因为知道了自己失误的地方.不能再怨人尤天。不骄、不怨,有利于继续战斗。  相似文献   

4.
中央作出西部大开发的战略部署后,大家都在考虑开发什么和如何开发的问题。我认为,中国二重集团公司一直抓住“开发自己”不放松,即抓住观念大转变不放松,抓住精益求精重实干不放松,确实为自己争取了主动,一旦机遇到来,就能从容上阵,就不会眼睁睁地看到机遇而又放跑了机遇。对企业而言,如果自己的观念、智力、管理及资源都没有得到“开发”,又怎能更好地参与西部大开发? 要“开发自己”,就要人尽其才、物尽其用。国有企业是藏龙卧虎之地,倘若不给尤以水、不给虎以山,不把自己的队伍组织好,不把自己的条件利用好,是难以投入…  相似文献   

5.
欲要人爱必先爱人樊作礼“欲要人爱,必先爱人”,这是老百姓总结出来的一句颇有哲理性的大实话。在我们周围,不难发现这样一种人,他们只埋怨别人,不埋怨自己;只要求别人,不要求自己;只求别人爱自己,而自己却不爱别人。一旦自己的“一厢情愿”没有实现,心理就极不...  相似文献   

6.
在认为自己是“运气不好的人”之中,有不少人觉得自己“胆小,不成大器”。胆小而不成大器,即使在紧要关头也采取不了行动,所以人们认为,这样就会错过好不容易出现的机遇。  相似文献   

7.
珍言     
当不幸降临在他人头上时,他们往往都能像智者一样劝慰别人;而当同样的不幸降临自己身上时,人往往很难同样地开导自己。有些缺陷放在别人身上看起来微不足道,不值得一提;但是,这些缺陷若放在自己身上,则很难轻松看待,甚至一生都不能释怀。自己说过、做过伤害别人心灵的事,有可能转眼间就忘得一干二净;而别人说过或做过的伤害自己的事往往一辈子都能记得清清楚楚,目无法原谅。  相似文献   

8.
张清华 《今日浙江》2009,(11):58-58
一位老教授回忆在延安见毛泽东时,说:“我去见主席,主席拿出纸烟来招待我,可是不巧纸烟只剩下一支了。我想主席怎么办?他自己吸不请客人吸,当然不好;请客人吸自己不吸,客人肯定不同意。而主席将这支烟分成两半,给我半支,他自己半支。”毛主席把别人看似很难办的事情,  相似文献   

9.
信号1:你是否感觉目前自己的职业没意思? 莎莉在大学学习的时候,并不太热爱自己的金融专业,但毕业时没有改行的机会,还是进了一家外资银行。“我总是不太安心工作。觉得自己现在的工作没什么意思,幻想着有一天可以做记者、主持人或者律师,而不是整天面对着不属于自己的金钱。几年间,我曾报名参加北京广播学院新闻学专业的函授,还复习了一段时间想考律师资格证。”  相似文献   

10.
中国年轻的“富二代”,正在默默地走向他们的“即位”之路。他们中的许多人曾因自己必须背负的庞大家业而深感如履薄冰,也因为在现代商业竞争中,自己过于年轻的容颜而深感不安。种种难与外人言传的感受,使他们在少年时期就已经明白:自己的未来会与其他人不一样。  相似文献   

11.
当心诱惑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行为准则,这就是以道德的规范,或以为之奋斗的目标来约束自己的行为。可是如果不坚持这种正确的行为准则而被某种外在因素误导或迷惑,不能正确把握自己的行为,就会变成这种诱惑的俘虏,悲剧就会伴随而生。所以,当心诱惑应该是我们的醒世之言。  相似文献   

12.
保姆,是一个平凡而又特殊的职业。通常,他们服务的对象也都是一些特殊的人群——婴幼儿、老弱病残。她们中有不少人来自农村,也有自己的家庭,但因外出打工而舍弃了自己的家庭生活。有人说,保姆的工作不难找,难的是那份辛酸和寂寞,他们只能把对亲人的思恋和牵挂放在心里。  相似文献   

13.
资料卡片     
天平的砝码气量小快乐少狭隘即人们常说的“气量小”、“小心眼”。对一些细小事情、闲言碎语,在“气量大”的人看来根本无所谓,可“气量小”的人往往就会生上好几天的闷气。别人相互间讲句悄悄话,“气量小”的人便以为是在讲自己;别人心里不高兴,脸色不好看,“气量小”的人就疑心是对着自己来的。在行为上,狭隘性格的人交往面窄,一般只同与自己想法一致或不超过自己的人交往,容不下那些与自己意见分歧或比自己强的人。气量大小是同一个人的人生观密切相关的。一个胸怀宽阔、豁达大度的人,就不会为个人的一点小事而斤斤计较。同时…  相似文献   

14.
作为科学家,做好本职工作是自己的分内事,也就是说,应该在科学研究上做出应有的贡献。但是,科学家也应该清醒地认识到,自己是国家公民和世界公民,是整个社会大家庭的一分子,其次才是科学家。因此,他应该对自己的权利和义务有自觉的意识,义不容辞地担当起每个公民共同的社会责任(以及科学家特有的社会责任)。特别是对科学界和社会上一切不公正和不合理的现象,要有自己的明确态度和立场,而不应该在默不作声中容忍和放纵,更不能与之狼狈为奸、沆瀣一气。  相似文献   

15.
道德的底线     
看到别人乱丢垃圾,我虽然无法阻止,但自己不乱丢也是一种道德。 有人被诬陷,我不能为他澄清事实,自己不跟着别人起哄也是一种道德。 别人吃喝嫖赌,我无权制止,自己不干就是一种道德。 有人说脏话,我不能改变他,自己不说就是一种道德。 公交车上别人不给老、弱、病、残、孕让座,自己不抢座位就是一种道德。  相似文献   

16.
广告人     
《创造》2006,(4):90-91
孙玉梅顿悟过:一个人无论做任何事.只要是他喜欢的,这件事对于他就不可能成为无聊、乏味甚至疲惫不堪的事情。可能对于家庭主妇来说.她们喜欢的就是“不工作”的生活。而更多人喜欢在自己热爱的行业里拼搏。孙玉梅投身自己的深爱。广告人,  相似文献   

17.
长平 《中国减灾》2008,(7):41-41
一位志愿者建议,灾民安置点的志愿者不应该包办一切,而应该多让灾民自己动手。 志愿者的爱心和行动无疑令人敬佩,但是很多志愿者都忽略了——休息不等于不参与,受助不等于只能坐等。  相似文献   

18.
学会使用比自己强的人 对人才具有强大磁力的郭广昌最大的体会是,一定要学会使用比自己强的人,要学会用在某个领域比自己强的人。郭广昌明白,能不能找到最好的人、有没有眼光找到最好的人,关系到企业的成败。最大的投资失误,不在于一个项目的得失,而在于找错了人。  相似文献   

19.
现实中,许多劳动者往往不知道自己享有知情权,也正因为用人单位应当告知而未告知、劳动者有权了解而未了解,使得他们的权益常常被稀里糊涂地侵害,甚至许多人最终选择了忍气吞声。其实,他们无需就此“服软”。  相似文献   

20.
詹贤武 《新东方》2004,(1):74-74
领导者的职责是引领而不是运营。若领导者处处去运营,一个大企业非把领导累死不可。引领就是自己可以站在幕后指挥,让下属去贯彻自己的思想,去进行实际的操作和运营,不需要大事小事,事必躬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