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4 毫秒
1.
学习与借鉴     
我们赴美培训考察,感到美国饭店业有许多可以学习和借鉴之处,归纳起来有以下几点:一、饭店服务值得我们学习的有两个方面:一是服务员的主动热情。每当客人走到总台,或在餐厅一落座,服务人员马上迎上来打招呼,说:“我能帮你什么忙吗?”同样是开门,有一次有个团员忘了带钥匙,他看到房间对面有个服务员正打扫房间,就请她开门。那个服务员表示制度不允许,说话间她放下手中的工作,拿起电话通知了总台,这样既执行了制度,又为客人解决了困难。二是根据不同客人的需要设计。在美国不少饭店,相邻的两个客房之间,在同一部位开设了门…  相似文献   

2.
激疑     
激疑,是启发学生思维的一种方法。用疑难来激发学生开展思维,是培养能力的好途径。讲哲学常识时,在课堂中提出一个问题:如何保管好鸡蛋的问题。有两种不同意见:一种意见是“要把所有的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理由是注意力集中,才照看好那个篮子。另一种意见是“不要把所有的鸡蛋放入一个篮子里”,理由是如果篮子倒了,那就全碎了。教师问:两种对立的观点,哪个对?谁是谁非,让学生争论,运用哲学观点加以分析说明。由于选择事例的典型性和启发思维的刺激性,学生的兴趣甚高。前一种观点是集中精力抓主要矛盾,全力解决主要问题,事…  相似文献   

3.
有一个管理小故事:张三和李四同时受雇于一家店铺,拿同样的薪水。一段时间后,张三青云直上,李四原地踏步。李四想不通,问老板为何厚此薄彼?于是,老板就让李四去买土豆,每次都带着一个问题去市场,结果回来后老板还是有新的问题,为弄清老板问的"哪里有卖土豆的?有几家卖土豆的?土豆的价格怎么样?"等问题,李四跑了四五趟。然后老板又让张三去考察土豆市场,张三就跑一趟,把土豆价格、  相似文献   

4.
廿年前某天,在浙东象山县沿海一家乡镇农具修理厂,来了两位上海客人,找到该厂的厂长张家章。一位是上海江南造船厂的,另一位是上海船舶研究所的。“他们来干什么?”张家章感到奇怪。两位客人从包里拿出一块海绵样的东西,问:“张厂长,你愿不愿意生产这个?”张家章接过手来,捏了捏,问:“这是什么东西?”客人答:“这是耐火材料,用在造船防火、隔热、保温……”。  相似文献   

5.
非公企业党建,“千人千面”,一家企业的成功经验,换到另一家企业,可能就不灵了:有人说,老板支持最重要,否则,工作没法开展。不少党务工作者对这句话深有感触。但是,也有人问,这个党组织是共产党的组织,还是企业的组织?即使在地下党时期,共产党到企业开展工作,可曾听说要老板首肯才行?有人说,围绕中心抓党建,否则,党组织无法生存。也有人问,这个中心是什么?  相似文献   

6.
唐禄 《今日广西》2008,(19):61-61
一名小伙了在全国首先使用QQ经营粥铺,居然一夜间迅速改变命运,让深陷绝境的小店起死回生!广州偷师学艺开粥铺 陈晨今年28岁,是浙江省温州市鹿城区人。他看到广东粥铺的生意十分红火,也想在温州开家粥铺。为了掌握煲粥的诀窍,2002年秋。他前往广州学艺。他应聘到一家粥铺打杂,边工作边默记煲粥的操作要领。偷师学艺一年后,2003年9月4日,陈晨在温州市最繁华的商业中心时代广场附近,以3000元月租,租了一间门面经营了“财神记”粥店。粥铺开张头一天,居然只卖出了十几碗粥。  相似文献   

7.
说鱼     
宇文正 《台声》2014,(9):56-57
买鱼小儿幼时有本童书《第一次上街买东西》,他很喜欢,一次次要妈妈讲,讲到主角小女孩跌一跤,即使早有预期心理,还是会“哎哟”一声,说“痛痛”。那书,总让我想起第一次上菜市场买的两条鱼。应该是小学四五年级时吧,阿姨家那时开米店,后来阿姨曾在三重卖过米苔目(闽南语,又叫米筛目,特色小吃,是用米和番薯粉做成的)。阿姨做什么都好吃,生意好得不得了,又后来,开过成衣厂,都是她一手张罗,真的是很能干的女强人。阿姨生五个小孩,大女儿还小我几个月,也跟阿姨一样能干,照顾弟弟妹妹、煮饭、洗衣。讲起大表妹,我妈便说:“看看人家,多会帮妈妈做家事!”这种时候得我爸主持公道:“怎么能这样比?每个人命不一样嘛!”这话让我妈瞠目结舌:“那就是我的命不好啰?”有个周末我住在阿姨家。快吃晚饭时,阿姨想起我爱吃海鲜,他们家是肉食主义,满冰箱都是肉,没有海鲜。  相似文献   

8.
漫画与幽默     
纠正 老师:“沃尔持,你为什么不洗脸?我看得出今天早饭你吃了什么。” 沃尔持:“吃的什么?” 老师:“鸡蛋。” 沃尔特:“您错了,老师,鸡蛋是昨天吃的。” 时机 孩子:“快!警察,我爸爸和邻居打起来了,打了一个小时了。” 警察:“那你为什么不早来叫我?” 孩子:“本来一直是我爸爸占便宜,可现在他有点不行了。” 夸耀 两个孩子各自夸耀自己的父亲。 “我爸爸是一个工程师,他什么都会造。你知道阿尔卑斯山吗?”一个小孩问。 “知道。”另一个说。 “那就是我爸爸造的。” 另一个小孩说: “你知道死海吗?” “知道。” “那…  相似文献   

9.
夏日的一天凌晨,台中市警察局的保安队在一家叫做“银心古堡”的卡拉OK店内,查获了7名未成年少女在坐台陪酒。她们之中年纪最大的16岁,最小的只有13岁,其中5名还是初中学生!这5位少女身着便服,染着发,叼着烟卷,一个个都是“老江湖”的模样。她们说是利用暑假来赚点零用钱,其他的少女则有的是朋友介绍,有的则是看到广告跑来应征的。警方通过调查发现,“银心古堡”是一家“卖大酒”的卡拉OK店,店方雇用这些少女陪客人喝酒、聊天和唱歌,每月仅发给基本薪资8千元,至于其他的额外收入,则要靠客人们买“大酒”后让她们…  相似文献   

10.
孽情的罪恶     
12002年1月10日下午4点,海淀区玉泉路上的海凛宾馆服务员觉得纳闷:昨晚入住在314房间的客人一天都没有开过房门,没有向服务台要过热水,就连早餐和午餐都没有见他下楼去吃,难道客人太累了正在睡觉?服务员十分谨慎地敲响了客房的门。但一连敲了3遍,没人答应。服务员慌了,急忙把情况报告了宾馆领导。几个保安员来了,他们设法打开了那扇门。可就在推门进屋的一刹那,出现在眼前的情景一下子让他们惊呆了:原本洁白的墙壁上一夜间溅满了片片血迹,一具赤身裸体的男尸横卧在血泊中……海淀公安分局刑警支队南部地区队接到报…  相似文献   

11.
漫画与幽默     
经验服务员对他的新同事说:“我已经叫了四遍八号桌的客人。”“那你为什么还不把他赶出去?”“还不到时候。每次醒来的时候他都付一次钱。”混种鸟鸟类学家走进专利注册处。“我已把信鸽和啄木鸟交配成功,”他解释道,“产出的混种鸟不但能带信,而且到达时还会敲门!”面条与馒头一天,馒头与面条发生争吵,馒头被身高力大的面条暴打了一顿。于是馒头回家后,纠集了窝头、豆包等哥们儿一起去面条家报仇。面条正好不在家,于是它们把路边的方便面痛打了一顿。方便面委屈地问馒头:“你们不是要找面条吗?为什么打我?”馒头恶狠狠地说:…  相似文献   

12.
冯雁军 《今日广西》2010,(12):61-61
奶牛和母鸡也能感觉到幸福吗?这个问题似乎问得有点不可思议。可是在德国,那些味道好的牛奶和鸡蛋,确实源自那些“幸福的奶牛和母鸡”。  相似文献   

13.
感动 《协商论坛》2008,(8):58-58
有一次在韩国明洞逛街,在一间服饰品店淘宝半小时,收获颇多,感觉也很不错。结账时,服务员小姐问我:“需要袋子吗?”“要,麻烦给我分开装。”服务员露出一副奇怪的表情,望着我三秒钟后,又发问了:“为什么要分开装啊?”这服务员真多事啊!寝室的垃圾袋快没了,我想多带几个垃圾袋回去。  相似文献   

14.
排名     
我在家里排名第一,顺序是我、妻子、孩子,这是户口簿上的排法;还有另一种排法:孩子、妻子、我,这是以独生子女为中心的排列法。无论怎么排,妻子都屈居第二。妻子也有不满的时候,问我她为何就不能排第一?我说你实际就是第一,我说电视上你都见到了,无论什么规格的会议,总是以首长为中心,其他官员在首长左右依次排开,你就是我们家的“第一”,就是我们家的“首长”,左边是我,右边是孩子。妻子一乐,马上打发我去洗碗,说是“行政首长负责制”,她是在行使职权,我只好开溜,说要赶时间到单位上班。到了单位,我排名第几呢?单位…  相似文献   

15.
胡冰 《人民公安》2013,(9):18-19
大人总喜欢问孩子:“爸爸好还是妈妈好?”但凡回答两个都好的.肯定是经过深思的官方答复。因为在幼儿心里,妈妈肯定是默认选项。  相似文献   

16.
砸“窗户”     
邓笛 《中国减灾》2010,(6):38-38
布朗先生途经一个偏僻小镇,来到一家旅店打算投宿。这时,另一个人也正好来订房间。然而,不巧的是,这家旅店只剩下一个房间了。 “这是一间双人房。”服务员说,“如果你们不介意的话,就同住这间房?”  相似文献   

17.
和大家分享一个关于梦想的小故事。有一天,建筑老板到工地上去,看到了有趣的一幕:两个工人在搬砖块,一个工人表情呆板、动作机械;另一个工人吹着口哨、干得起劲。他就上去问他们同一个问题“你在做什么?”,头一个没好气地说:“我还能干什么?我在搬砖头啊。”  相似文献   

18.
家住北京的方琳和董成协议离婚了。然而,这婚却离得并不清爽——3个月后,已经分道扬镳的两个人在法院见面了。不为车不为房,争的是一家淘宝店。可淘宝店属于虚拟财产。该怎么分才好?2012年10月18日。这场官司在北京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作出了判决。  相似文献   

19.
王萍 《中国人大》2012,(3):12-13
“店里这样5块钱一碗的馄饨一天能卖多少?”“一天我们店铺里面差不多可以卖一千碗吧。”这是记者对北京一家沙县小吃店的随机采访。现在遍及全国的大中城市中,源自福建省三明市的沙县小吃可以说是小有名气。据了解,全国各地的沙县小吃店一年营业额能够超过40亿元。而40亿元的营业额相当于全聚德2010年全年营业收入的3倍,小肥羊2010年全年营业收入的2倍。  相似文献   

20.
贺龙还蒸钵     
《传承》2013,(4):147-147
红军即将离开湘鄂川省革命委员会所在地塔卧,开赴前线迎接新的战斗。贺龙带着几个干部挨家挨户检查红军执行纪律的情况。走到一家低矮的铺子前,贺龙问旁边一个干部:“这是张老板的家吧!”干部回答:“是的。”贺龙问道:“过年的时候不是借了他十几个蒸钵,还了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