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存在问题属于马克思主义哲学本体论范畴。卢卡奇批评恩格斯的自然本体论,并且提出了一种新的解释,即马克思主义仅仅是一种关于社会的理论、社会的哲学。对存在的理解,如果坚持自然本体论或者自然的优先性,就从根本上否定了实践的可能性。卢卡奇用实践的概念取代了恩格斯的自然概念,力图把实践概念作为马克思主义本体论的基础。青年卢卡奇出色地完成了说明主体能动性的任务,晚年卢卡奇却充分地意识到了自己的分析包含着唯心主义的成分,严重地偏离了唯物主义的立场。  相似文献   

2.
范畴是人类理性思维的逻辑形式,在某种意义上,整个哲学史就是一部哲学范畴产生、演变和发展的历史。在继承古希腊哲学中关于范畴的丰富思想基础上,亚里士多德第一次明确提出范畴概念并建构了第一个真正严格意义上的范畴体系。在亚氏看来,范畴既是谓词的类,又是存在的种,兼具逻辑学与本体论双重意义,这正是其范畴理论的双重逻辑。亚氏范畴体系的划分依据两大标准,即"是否述说一个主体"的逻辑学标准与"是否存在于一个主体之中"的本体论标准。亚氏范畴理论具有三大特点,即范畴的不平衡性与异质性并存,逻辑学与本体论的双向互动,蕴含丰富的辩证法思想。亚氏的范畴理论对以后整个西方哲学范畴学说的发展,特别是康德和黑格尔范畴理论的提出产生了极为重要的启发性影响。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真理概念具有同一切反马克思主义谬说划清界线的功能,具有佐证马克思主义哲学和马克思主义是伟大科学真理的功能.因此,如何定义真理概念既是马克思主义者崇敬信仰的凝结点和支柱,也是敌视马克思主义者攻击的焦点.作为哲学意义上的真理定义本身,不仅具有重大理论价值而且具有重要实践意义.正是出于这种共识,哲学界对真理概念的探讨从50年代一直伸延到90年代,先后出现了十多个不同的定义.我认为,已有的十余个关于真理的定义,各有可取之处,又都欠完备.严格地说,已有的真理概念的定义,尚不符合马克思主义哲学关于真理概念的真谛,还有进一步重新定义的必要.本文略陈浅见,就教于大家.  相似文献   

4.
论唯物辩证法三大规律立体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 ,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规律有三条 :对立统一规律 ;质量互变规律 ;否定的否定规律。对此 ,毛泽东在晚年却认为 ,“这是三元论 ,不是一元论”。他主张基本规律只有一条 ,即矛盾规律———对立统一规律 ,于是把质量互变规律、否定否定规律取消 ,使它们变成“质和量”范畴、“肯定和否定”范畴 ,作为对立统一规律的表现形式。笔者不赞成这种做法 ,还主张把三大规律立体化 :矛盾方面的共存、斗争、综合规律 ;量变、序变、质变规律 ;肯定、否定、否定的否定规律。  相似文献   

5.
真理是符合其客体的理性的认识——针对我国哲学界40多年来对真理下的10多个定义,杨景发先生提出了这一新的观点。 杨先生指出,真理概念有4个特征: 1.从外延看。以自然和社会作为认识和改造的对象所产生的概念,是关于物质客体的  相似文献   

6.
让—保尔·萨特是战后法国存在主义的主要代表,他把人的问题作为哲学研究的对象,把人的自由作为哲学研究的核心内容。萨特的自由概念既是本体论范畴,又是伦理学范畴。从伦理学角度研究人的自由,可以认为是解读萨特哲学自由观思想的通幽之处。  相似文献   

7.
真理主观性是指在被认定为真理的理论体系中包含着与它所指称的客观对象不相符合的、属于主观臆想的内容。真理主观性以真理量的存在为前提。真理主观性的形成有着深刻的本体论、认识论和价值论的根源。承认真理在内容上具有主观性,既不违背真理唯物论的原则,又可以加深对真理辩证法的理解。  相似文献   

8.
人与自然从和谐到对立,再到新的和谐,经历了一个螺旋式上升的否定之否定过程.反思这一过程的意义在于:我们在吸取历史经验教训的同时,应当重申并牢记一个真理,即人类永远是自然界的一部分,人类永远不可能凌驾于自然之上,只有与自然和谐相处,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才能保证自身的永续存在和繁荣发展,否则就是自我毁灭.  相似文献   

9.
权力概念是哲学和众多社会学科领域中具有本体论意义的概念,特别是政治学、政策科学和行政学等学科的基盘概念。权力研究的本体论性质决定了有必要根据权力研究的哲学基础对权力理论进行划分。从哲学思想的特征和倾向而言,19世纪中后期到20世纪初期,权力理论大致可以划分为以近代西方哲学为基础的权力理论、以当代西方哲学和后现代西方哲学为基础的权力理论、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为基础的权力理论三大类。  相似文献   

10.
本体论问题是哲学发展史上的重要问题,传统本体论在古希腊、中世纪、近代得到了巨大发展,黑格尔是集大成者。后来,本体论问题由于西方哲学的转向受到了冲击。马克思主义否定传统意义上的本体论,提出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新唯物主义,实践是其哲学基础。实践观点的提出,实现了马克思主义的人道主义与自然主义的统一,同时也意味着马克思主义人本学本体论的存在。  相似文献   

11.
真理问题一直是哲学的核心问题之一,西方哲学在其发端处就已对之作了探讨。在哲学史上最早把真理作为其体系核心范畴的是巴门尼德。其在残篇中多次提到真理与意见的对立。“在这里,你应当通晓一切事件,不仅有圆满真理不可动摇的核心,还有那些常人意见,全无真理可言。”巴门尼德  相似文献   

12.
人们通常认为巴门尼德的残篇讲述了两条路,即真理之路和意见之路。这是一种认识论上的识别。可是,巴门尼德的另外三条路却常为人们所忽略或错误解释。它们是:存在之路,非存在之路(或不存在之路)和现象之路,这是一种本体论上  相似文献   

13.
在黑格尔《逻辑学》体系中,反思范畴是本质论其他诸范畴推移转化的形式,是知性到辩证理性中的一个环节和认识真理的方法,是黑格尔哲学体系中精神自我发展内在力量的必要条件。本文在对反思范畴的内涵作一概括的基础上,详述了反思范畴在黑格尔《小逻辑》中的作用及意义。  相似文献   

14.
海德格尔在《艺术作品的本源》中提出了艺术是保存真理的一种方式,在艺术作品中不断追寻本源的过程就是真理呈现的过程。德里达认为这种本源和真理只是一种出于形而上观念造作出来的假象,必须对之进行解构,以破除本源和真理的迷信。对这两种观念应该保持一定距离,真理与本源、本真存在等都是同一等级的概念,它们形成一个完整的自论证概念系统,这一系统的完善外貌是假象,但系统中的概念却具有标记的作用,“本源”就是这样的标记。将标记保持为标记,而非如海德格尔那样上升为本源,是一种适当的概念运用。达成这一观念,海德格尔式的“艺术真理”自然就失去了效力。  相似文献   

15.
侦查是侦查学的中心范畴、核心概念,在侦查学研究中具有认识“总纽结”的作用。对其准确认识和把握将直接影响侦查学科其他概念的规定和学科体系的建构。本文仅就侦查的实质和特征、侦查要素、侦查规律等本体论相关问题进行探讨,以期推进侦查理论研究深入发展。  相似文献   

16.
在江泽民的政治思想中,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概念的提出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这是一个包容性很强的范畴,具有突出的理论整合功能。通过这一范畴,就能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过程形成的若干重要观点和思想整合为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思想,形成一个完整的社会主义政治发展理论,从而体现出更加突出的理论创新意义,具有更加鲜明的理论特色,进一步丰富和发展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理论。  相似文献   

17.
故意被认为是对实现构成要件的知与欲,行为人必须认识到客观上有实现构成要件可能的事实,即有可能侵害法益的风险。如果行为人所认识的事实不是客观上可能实现构成要件的事实,故意就不成立。否定客观构成要件,即否定了故意,客观归责理论使得故意犯认定的重心移转到客观构成要件上。针对过失责任,客观归责论提出较有体系的限制标准。违反注意义务在传统过失理论当中是和过失划上等号的概念。相对于注意义务的违反,客观归责理论有较详细的具体内容,且其提出有说服力的标准,有助于一般人清楚理解构成要件要素的内涵。注意义务这个用语在法律上不明确,如果以客观归责的内容作为判断标准,将能清楚表达过失犯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自由是表征作为主体的人实现意志自主程度的概念。自由首先是一个本体论范畴 ,存在于人的实践活动之中 ,之后自由才是一个认识论问题。人们认识到自由与必然处于永恒的张力之中 ,人类要提高自己的自由程度 ,就必须要把生产力的发展作为自由现实化的坚实基础和途径。  相似文献   

19.
老子把道上升到了形而上学的高度并加以阐发,提出了我国哲学史上第一个本体论意义的哲学范畴。“道”是老子哲学的核心范畴,整个《老子》所建构的思想体系是以“道”作为理论基础的。老子赋予其道各种不同的意义和特性,并通过这些不同意义的道来展示其丰富的哲学思想。老子众多的道主要有四方面的意义:形而上学意义的道、境界形态的道、政治道术领域的道和规律意义的道。由于道在老子哲学中的模糊性和不确定性,其形而上学的道既有宇宙论的意义又有本体论的意义,这种道落实到政治领域而为治国之道,与人生相联系为境界形态领域的道,从社会自然角度则为规律性的道。  相似文献   

20.
就哲学的核心问题是存在问题而言,西方自古至今的存在论哲学存在着"对象化"探讨存在问题之局限,而以海德格尔为代表的西方存在论哲学,又因为敞开的无限定过于宽泛,从而不可能对中国人缺乏创造性敞开的文化弊端具有启示,这个问题同样存在于马克思主义注重现实和经济活动的具有存在意味的实践哲学中。而否定主义的"本体性否定"通过"批判与创造的统一"来理解中国式的存在问题,可以理解为是对西方过于宽泛的存在论哲学的本体论改造。"本体性否定"衔接中国哲学的"源流合一"思维,将"本体性否定"界定为"批判与创造的冲动与完成这样的冲动之能力的统一",从而将人之于冲动的美学性存在与完成创造的哲学性存在得以安置。"本体性否定"同样通过"共在"概念来阐明存在的社会化和存在的价值确认问题,这就将存在的个人性和社会性统一起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