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9 毫秒
1.
徇私舞弊罪的主体扩大后,司法实践中常因某种人能否成为该罪主体而发生争议,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此类犯罪的查处。基于此,作者提出:1.恢复徇私舞弊罪的原意,使之仅限定为司法人员滥用司法权在法追诉、裁判的行为。2.在包庇罪中增设一款,即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权庇护犯罪分子的,从重或加重处罚。3.增设滥用职权罪,把行政人员不履行或滥用职权的故意犯罪行为归入此罪。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少数公安、司法干警及其他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权徇私舞弊的案件不断发生,并呈上升趋势,已成为社会反映强烈的腐败现象之一。随着反腐败斗争的深入,各级检察机关将查处司法人员徇私舞弊犯罪作为反腐败工作的重点,并取得了初步的成效。在当前的司法实践中,对于徇私舞弊罪在具体法律适用上存有分歧,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查案进程及打击力度。在此,笔者结合当前司法实践,就徇私舞弊罪司法适用中的若干问题谈一些粗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3.
我国《刑法》第188条规定,徇私舞弊罪的犯罪主体是司法工作人员。1982年3月,全国人大常委会在《关于严惩严重破坏经济的罪犯的决定》中,对徇私舞弊罪的犯罪主体作了补充。规定国家工作人员,无论是否司法人员,利用职务包庇、窝藏走私、套汇、投机倒把牟取暴利、盗窃、贩毒、盗运珍贵文物出口和索取、收受贿赂的犯罪分子(以下简称“八种犯罪”)隐瞒、掩饰他们的犯罪事实的,都依照《刑法》第188条徇私舞弊罪的规定处罚。从此,徇私舞弊罪的犯罪主体,由司法工作人员扩大到国家工作人员,但是,仅限于犯罪主体利用职务之便,隐瞒、掩饰上述八种犯罪分子的犯罪行为,  相似文献   

4.
海峡两岸徇私舞弊罪比较研究──兼谈我国徇私舞弊罪的立法完善张巍徇私舞弊罪作为一种严重的渎职犯罪,极大地破坏了法制的尊严,应予严惩。本文拟对我国海峡两岸有关立法规定作一比较,并希望对我国徇私舞弊罪的立法完善有所裨益。一、罪名我国海峡两岸刑法均把徇私舞弊...  相似文献   

5.
海峡两岸徇私舞弊罪比较研究──兼论大陆徇私舞弊罪的立法完善张巍徇私舞弊罪作为一种严重的渎职犯罪,对严格执法危害极大。由于大陆法律规定不尽合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对徇私舞弊犯罪案件的查处。本文拟对海峡两岸有关立法规定作一比较,并就大陆徇私舞弊罪的立法完...  相似文献   

6.
民事诉讼法第44条规定:审判人员应当依法秉公办案,审判人员有贪污受贿、徇私舞弊、枉法裁判行为的,应当追究法律责任;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根据该规定,民事审判活动中审判人员徇私舞弊、枉法裁判构成犯罪的,也应依刑法第188条以徇私舞弊罪惩处。但在查办徇私舞弊案件方面,过去一直是以刑事诉讼领域为重点,刑法立法规定也偏重于刑事司法人员的行为,因此,在查办民事审判活动中审判人员徇私舞弊犯罪的案件时,不论是在既有刑法规定的适用方面还是执法的观念上都显得不相适应。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问题上。  相似文献   

7.
徇私舞弊犯罪案件原案问题之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原案是确定执法人员是否构成徇私舞弊罪的基础。追究执法人员徇私舞弊罪时,原案必须达到有罪的标准。原案有罪不必以法院判决为准,只需证据证明原案有罪即可。  相似文献   

8.
在进一步深入打击严重破坏经济的犯罪分子的斗争中,发现由于徇私舞弊而使有些案件的查处受到阻碍,甚至发生查不下去的情况。这是值得严重注意的。对于这个问题,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严惩严重破坏经济的罪犯的决定》中已有明确规定。这就是第一条(三)第一款:国家工作人员,无论是否司法人员,利用职务包庇、窝藏走私、套汇、投机倒把牟取暴利罪、盗窃罪、贩毒罪、盗  相似文献   

9.
徇私舞弊减刑、假释、暂予监外执行罪的“减刑”应该包括狭义的减刑和死缓犯的减刑;没有减刑、假释、暂予监外执行建议权、决定权和监督权的司法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徇私舞弊减刑、假释、暂予监外执行可成立徇私舞弊减刑、假释、暂予监外执行罪,如果没有利用职务上的便利可以帮助伪造证据罪论处;收受贿赂而徇私舞弊减刑、假释、暂予监外执行的行为应数罪并罚;司法工作人员徇私舞弊不予减刑、假释、暂予监外执行的行为造成了公共财产、国家和人民利益的重大损失,可以滥用职权罪论处。  相似文献   

10.
徇私舞弊不移交刑事案件罪是依据我国刑法第402条设立的,它是指行政执法人员徇私舞弊,对依法应当移交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的案件不移交,情节严重的行为。当前,在刑法理论和司法实践中对徇私舞弊不移交刑事案件罪的一些问题存在不同的认识,本文拟对其中的几个问题谈一下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1.
当前,我国掀起了大规模反腐倡廉的浪潮,一大批腐败分子被挖了出来,广大人民群众为此拍手称快。但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我国的司法腐败现象仍然十分严重。如有些司法人员利用手中的权力打击报复无辜群众;有些司法人员大肆收受当事人的钱物;有些司法人员徇私舞弊,枉法...  相似文献   

12.
渎职罪在我国刑法中是作为类罪概念出现的,包括三种类型:滥用职权罪,玩忽职守罪,徇私舞弊罪。从行为的性质看,滥用职权、徇私舞弊属于故意犯罪,玩忽职守属于过失犯罪。滥用职权、徇私舞弊一般表现为作为型犯罪,玩忽职守一般表现为不作  相似文献   

13.
徇私舞弊罪是指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徇私舞弊,不履职或不正确履职,致使公共财产、国家和人民利益遭受重大损失的行为。我国《刑法》虽然没有规定徇私舞弊罪,但规定了很多徇私舞弊型犯罪,这些犯罪既不同于滥用职权,又不是玩忽职守,而是一种新的犯罪行为。立法单独设立徇私舞弊罪,既符合法理,也有利于指导司法实践。  相似文献   

14.
编辑同志:   我国刑法第四百零二条规定了徇私舞弊不移交刑事案件罪,在适用该条款时其犯罪主体是否包括公安人员有两种意见:第一种意见认为,本罪主体不包括公安人员,公安人员徇私舞弊对明知构成犯罪的人应当移交而不移交的,应以徇私枉法罪论处。第二种意见认为,本罪主体包括公安人员,公安人员徇私舞弊对明知构成犯罪的人应当移交而不移交的,应以徇私舞弊不移交刑事案件罪论处。请问该罪犯罪主体是否包括公安人员? 吉林省农安县人民检察院薛军 薛军同志 :   根据刑法的规定,徇私舞弊不移交刑事案件罪的犯罪主体是行政执法人员…  相似文献   

15.
关于徇私舞弊罪的几个问题郑武洪近年来,全国人大及其授权机关陆续制定了一系列法律、法规和司法解释,对刑法第一百八十八条规定的徇私舞弊罪的有关问题作了补充规定和解释,这对惩治腐败,加大对徇私舞弊犯罪的打击力度,起了重要作用。但是,仍有一些问题,人们认识不...  相似文献   

16.
一、行政机关工作人员徇私舞弊罪的犯罪 主体 我国的不少刑事单行法律、行政法规对行政机关工作人员徇私舞弊的刑事责任作了规定,这些规定扩大了原刑法中徇私舞弊罪主体仅限于司法工作人员的范围,是对刑法第188条的修改和补充。  相似文献   

17.
民事审判中的徇私舞弊罪问题程合红徇私舞弊罪,是指司法工作人员利用司法职权,询私舞弊,对明知是无罪的人而使他受追诉,对明知是有罪的人而故意包庇不使他受追诉;或者故意颠倒黑白做在法裁判的行为。民事诉讼法第四十四条规定:“审判人员应当依法秉公办案。”“审判...  相似文献   

18.
司法人员徇私舞弊类犯罪在渎职犯罪中占有较大比例。但司法实践中,检察机关目前办理此类案件普遍遇到以下几个难点: 一、无法隐蔽查案意图。办理司法人员徇私舞弊类犯罪,必然涉及与之相对应、相联系,且能证明渎职罪本案的其它案件事实,亦即渎侦部门所称的原案。由于《刑诉法》修改后,取消了原《刑诉法》第十三条第  相似文献   

19.
徇私舞弊罪的修改完善冯军徇私舞弊犯罪是一种与职务相关的渎职犯罪。也是一种典型的腐败,从严惩治这类犯罪,不仅是反腐败工作的重点,也是法纪检察工作的难点。为了推动对该类犯罪的查办工作,笔者试对修订前、后刑法关于徇私舞弊犯罪规定之不同作一分析。一、法条增多...  相似文献   

20.
招收公务员、学生徇私舞弊罪,是一种渎职犯罪。虽然我国刑法第418条已经作了明文规定,但是在司法实践中,被以该罪论处的犯罪分子并不多见,对于该罪进行的研究也很少。那么,是对本罪的立法比较超前,虚设以待吗?当然不是。在现实生活中,招收公务员、学生徇私舞弊的行为屡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