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恩格斯晚年对实践的内容、形式、地位和作用进行了新的论述,不仅深化了他和马克思早年一起创立的科学实践观,而且为他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进一步探讨和完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和策略提供了重要的方法论原则。正是在科学实践观的指导下,恩格斯晚年对资本主义有了新的认识,探讨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社会主义革命斗争的策略,制定了建设群众性工人政党的理论和方针。  相似文献   

2.
不少学者在解读《卡·马克思〈1848年至1850年的法兰西阶级斗争〉一书导言》时认为,恩格斯晚年放弃了暴力革命思想,转而坚持合法斗争策略,转变成民主社会主义者。事实上,晚年恩格斯在阐发合法斗争策略时,曾特别强调和平过渡的附带条件,并着重指出党在任何时候都不能放弃革命这一基本的历史权利。在马克思、恩格斯那里,无论是暴力革命还是议会道路,其最终目的都在于夺取政权。从单一的暴力模式到合法斗争、和平过渡,不放弃革命权,这是恩格斯对马克思主义革命策略的丰富和完善,也是新的时代条件下无产阶级革命策略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3.
在世界历史和世界市场条件下,资本主义发展是不是落后国家的唯一出路,这是马克思、恩格斯晚年理论思考的重心。他们从对俄国农村公社的特征、历史方位及历史前景的分析着手,得出了俄国有可能跨越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的结论,并为此设想了一系列条件。列宁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经济文化落后国家发展道路问题作了新的探索。在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看来,在一定条件下跨越资本主义发展阶段这条道路,不仅适合俄国,也适合于其他落后国家。他们针对在此问题上出现的种种错误思想。进行了深刺的理论批判。  相似文献   

4.
在社会主义发展道路问题上,过去我们只知道马克思恩格斯主张暴力革命夺取政权,而不知道恩格斯晚年对各个国家和民族通向社会主义道路的多样性和特殊性问题进行了新的探索,作出了新的论断。本文从经典作家的原始文本出发,揭示了恩格斯晚年思想发展的新飞跃,论证了在革命道路问题上晚年恩格斯所主张的“开放性斗争方式”的思想实质和独特意义,阐释了在当代新的历史条件下,恩格斯的这一思想对于我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对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发展,所具有的启迪作用和时代价值。  相似文献   

5.
恩格斯晚年是马克思主义政治思想发展史上一个非常重要的阶段。恩格斯晚年在民主问题的认识上实现了两大理论飞跃:一个是在无产阶级专政的政治形式上,实现了从公社国家到民主共和国认识的转变;一个是在无产阶级政党的政治斗争策略上,实现了从暴力革命向合法性斗争的转变。但是,在形成这两大理论飞跃的过程中,恩格斯并没有忽视对暴力问题的强调。总体上说,恩格斯晚年的民主观实质上指向了阶级民主和程序民主的统一。  相似文献   

6.
恩格斯为原典意识形态理论的完整建构作出了不可磨灭的伟大贡献。这既体现在他和马克思亲密合作撰写的《形态》《宣言》等经典文本之中,更体现在他晚年在历史唯物主义框架内独立撰写的著作和书信之中。特别是晚年恩格斯围绕意识形态提出的反作用论、相互作用论、相对独立论、中间环节论、前导作用论等理论,使原典意识形态理论臻于完整,产生了巨大的理论效应和深远的历史影响。  相似文献   

7.
习近平系列治国理政思想是以新的理论指导新的历史实践而产生和形成的,是当代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大理论新成果,拓展了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的新境界。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科学实践观的客观现实性、自觉能动性和社会历史性等品格特征,是马克思主义科学实践观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实践相结合的智慧结晶。  相似文献   

8.
恩格斯晚年在总结科学发展成果和实践经验的基础上 ,对社会发展的“过程论”、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观以及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多样性问题 ,进行了具体的探讨 ,提出了一些新的思想 ,作出了新论断 ,生动地表现了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 ,对于我们今天的改革和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毛泽东、邓小平等经典作家都对党的建设理论的丰富和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江泽民同志关于“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取得的新发展,是我们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加强党的建设的指  相似文献   

10.
19世纪末是自由资本主义向垄断资本主义转变的过渡时期.为了迎接即将到来的深刻社会变革,恩格斯晚年在他的一些论著和书信中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若干重要问题作了精辟的论述.分析和梳理恩格斯晚年对未来社会主义社会的有关论述,有助于我们加深对现实社会主义的再认识,特别是对"什么是社会主义"这一科学社会主义基本理论问题的认识.  相似文献   

11.
肖楠 《理论前沿》2007,494(5):24-28
本文针对谢滔先生文章中关于恩格斯晚年思想的两种说法提出了不同的理论看法,认为恩格斯晚年既没有放弃共产主义最高理想,也没有放弃暴力革命而寻求走和平改良道路。我们不能用今天的思维方式去“裁剪”一百多年以前的恩格斯,要科学地、历史地认识民主社会主义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邓小平作为中国的马克思主义者,秉承了中国传统哲学辩证思维方式,并对其进行了古为今用,推陈出新的理论改造。邓小平辩证思维方式最重要的理论来源是马克思主义辩证思维方式,邓小平深刻认识并准确把握马克思、恩格斯、毛泽东辩证思维方式的本质和特点,并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摒弃形而上学思维方式,实现了对马克思主义辩证思维方式的继承和发展。文章依据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从理论渊源的角度对邓小平辩证思维方式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3.
列宁晚年的社会主义观始终关注的中心问题之一,是如何把马克思、恩格斯的科学社会主义的一般原则和构想同落后的、小农占人口大多数的俄国实际相结合,建设俄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本文梳理和分析了十月革命前后列宁的理论著述和政治实践活动,清楚、完整地展现了列宁晚年对社会主义、俄国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思考的艰难历程。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恩格斯人权本源观是马克思主义人权理论的一个重要内容,在马克思主义人权理论中占有重要的地位。马克思、恩格斯在批判地继承前人人权思想成果的基础上,通过对人权产生的基础和根据的考察和研究,科学地阐述了人权产生的基础、根据等基本问题,创建了历史唯物主义的人权本源观。马克思、恩格斯的人权本源观克服了近代资产阶级人权本源观的重大缺陷,是科学的人权本源观。深入地研究,准确地理解和把握马克思、恩格斯的人权本源观,不仅有助我们全面、系统地理解和把握马克思主义的人权理论。正确地认识和处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改革中的人权问题,而且有助于我们认清西方自由主义人权的实质谬误,有效地应对它对我国意识形态的挑战,减少它对我国社会产生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5.
当代社会,实践活动不断拓展新的领域、变换新的形式,同时也出现了很多偏差,产生了很多棘手的问题。结合当代语境,应当在哲学层面上对已存在的实践活动问题作出应有的回应。立足马克思科学实践观的基本内涵,梳理清楚实践的历史嬗变与理论特性,唯此方能赋予人类实践以正确的价值规定。  相似文献   

16.
当代社会,人类的实践活动不断拓展新的领域、变换新的形式,但是又出现很多的偏差,导致很多棘手的问题。结合当代语境,我们应该在哲学层面上对业已存在的实践活动问题做出自己的回应,立足马克思的实践观的这一科学实践观的基本内涵,梳理清楚实践的历史嬗变与理论特性,最终方能赋予人类实践以正确的价值规定。  相似文献   

17.
恩格斯晚年时代背景有了新的变化。时代背景的变化需要理论的自我完善,因此恩格斯晚年书信对唯物史观进行了丰富和发展:阐发了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辩证统一关系,提出社会历史发展的"合力"思想,指出马克思主义不是教条而是行动的指南,并进一步指出社会生产实践的巨大作用,分析了必然性与偶然性的关系。这些思想对我国推进指导思想建设;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并全面推进五位一体总布局;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定信念,以三大自信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实现中国梦等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恩格斯东方社会理论大致经历了早、中、晚和恩格斯独立阐发东方社会理论四个发展时期。1853年之前只是初步形成了自己的东方观;1853年至1873年,马恩对印度和中国社会发展问题进行了专门论述,对东方社会所特有的村社制度进行了专题探讨,提出了亚细亚生产方式理论;1873年至1883年,马恩在科学地扬弃亚细亚生产方式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跨越卡夫丁峡谷"思想,从而使其东方社会理论基本成型。1883年后,恩格斯又结合马克思逝世以后十多年来时代的变化和社会实践的发展对东方社会发展道路进行了新的思考。通过历史镜像的还原,可以看出马恩东方社会理论具备了完整的理论体系,有其清晰而严密的内在生成逻辑。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恩格斯在创立唯物史观的过程中,以人民群众历史主体性原理和历史主动性原理为基础,阐明了马克思主义的民心观,要求无产阶级及其政党必须特别重视贴近普通群众的心态来开展工作。列宁强调工人阶级的决心和坚定意志,是夺取胜利的决定因素,并从阶级基础、群众基础两方面进一步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民心观。马列主义的民心观不仅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而且对服务型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对当前开展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也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
邓小平理论奠定在科学实践观的基础上,正是对实践的科学把握促使邓小平把中国马克思主义推向邓小平理论的新阶段。邓小平理论的科学实践观的一个重要新特点就是更加强调思想解放的重要性,而解放思想论是和其实践主体论密不可分的,在实践主体的基础上邓小平思考了中国社会主义实践的环境、阶段、未来、过程和目的等问题,从而在实践观的时代发展的基础上,实现了对科学社会主义的新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