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 毫秒
1.
政党适应性是政党存续壮大的前提,尤其是政党在转型时期面临的适应性考验更加复杂.真正意义上的政党适应性应当是能动式适应,而非被动式适应;是预见性适应,而非滞后性适应;是可控性适应,而非失控性适应.政党适应性既包括党的整体的适应性,还包括各级党组织和党员的适应性.在现代民主政治条件下,政党适应性应当体现在政党执政的合法性、合理性和现代性上.以新中国成立为标志,中国共产党客观上已经由革命党转变为执政党.但是,要真正实现由革命党到执政党的转型,按照新的时代和实践对执政党提出的要求来推进党的建设,需要科学认识革命党与执政党的区别与联系,深化对执政党的主观认识,着力转变思维方式、活动方式,确立科学的执政理论、执政思维、执政方式.  相似文献   

2.
政党转型问题是政党类型学的重要内容。在实行代议制的西方国家,政党经历了从精英型政党向群众型政党、全民型政党和卡特尔型政党的转型过程。这是西方政党发展的特征和规律。随着政党转型研究的兴起和深入,中国共产党转型开始进入国内外学者的研究视野。不同的历史文化背景、政治体制和政党制度决定了中国共产党转型之路不同于西方政党,这条道路必然是也只能是中国道路。  相似文献   

3.
中国共产党90年来实现了四次重大转型,即从革命党到执政党的地位转型、从阶级斗争为中心到经济建设为中心的任务转型、从一个先锋队到两个先锋队的性质转型、从发展到科学发展的理念转型。四次转型具有必然性、自觉性、战略性、过程性和复杂性等特点。政党转型解放思想是前提,理论创新是支撑,制度建设是保证,人民利益是根本。  相似文献   

4.
对于新时期,特别是近年来国内关于中国共产党政党形象研究的相关文献的总结与述评,主要是从政党形象概念、特点、作用、内容、路径等五个方面所取得的研究成果来加以理解和把握。国内学者尽管在政党形象研究方面已经取得较大进展,但已有的研究成果与确保良好执政党形象塑造的客观要求之间还有较大差距。需要通过运用现代政党规律、研究新媒体时代环境等来深化政党形象构建的研究。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学界开始从不同侧面探讨中国共产党的转型问题.本文借用政党转型理论,从政党-社会关系的视角解释了中国共产党改革开放以来的转型.政党必须适应社会,这是政党存续能力的主要方面,也是政党转型的基本诉求.在西方,政党因应对社会变迁的回应不同,产生了三种理论范式:政党僵化论、政党衰败论和政党转型论——它们分别代表政党回应社会的不同方式、结果和取向.论文分析了改革开放以来的社会变迁,考察了中国共产党在组织规模与构成、意识形态、基层组织建设方面对社会的适应.并指出,执政党在某些方面已经发生了转型.  相似文献   

6.
随着社会变迁的加速发展,中国共产党正在主动适应这种发展,不断推进自身政党文化的转型,并形成了明显的趋势,这就是:从斗争哲学到和合精神,从相对封闭到全面开放,从浪漫精神到理性现实,从伦理中轴到制度中轴,从工具理性到价值理性。  相似文献   

7.
中国共产党创建时间研究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于中国共产党成立的时间几乎妇孺皆知,1921年7月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召开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然而事实上这一说法更多的只是中共官方决定,学术界对此长期以来一直是有争论和分歧的。文章全面回顾了近40年国内外学者研究中共创建时间的状况和主要论点,并就目前研究存在的一些问题作出理性思考。  相似文献   

8.
研究中国共产党的公平正义思想,按照公平原则正确处理和解决影响社会公正的矛盾和问题,对于贯彻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着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指导意义。目前,国内学者对中国共产党公平正义思想的研究,主要围绕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等党的主要领导人或经典作家在不同历史时期的理论和实践探索,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观点,取得了丰硕的理论成果。  相似文献   

9.
研究中国共产党的公平正义思想,按照公平原则正确处理和解决影响社会公正的矛盾和问题,对于贯彻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着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指导意义。目前,国内学者对中国共产党公平正义思想的研究,主要围绕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等经典作家或党的主要领导人在不同历史时期的理论和实践探索,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观点,取得了丰硕的理论成果。同时在选题角度、研究内容、研究方法、研究视阈等方面还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和不足。  相似文献   

10.
11.
中国共产党的执政模式,是一个伴随时代发展不断演进的过程,随着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模式的认识不断深化,党的执政模式也愈来愈受到学界的关注和重视,本文对近年来学术界对执政模式思考的相关问题从概念特征、历史经验、优势与不足、发展途径四个方面进行了系统的总结。  相似文献   

12.
政党的产生是人类政治文明发展的重大成就,也是人类政治文明进一步完善的领导力量。中国的政治文明建设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因此,加强党的建设,不仅关系党自身的生存和发展,更关系中国政治文明的发展和进步,关系到三个文明全面发展的小康社会的实现。只要坚持党的领导和加强党的建设,中国的政治文明的目标一定能够实现。  相似文献   

13.
中国共产党作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践行者和倡导者,要维护好政权并长期执政,首要的任务就是建设自己的政党文化以期得到民众的认同。如何加强党内文化建设,中国共产党有自己独到的成功之处,即加强先进理论的学习,牢牢掌握意识形态领域的领导权。同时,组织建设、制度建设、作风建设协同并建。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是保持中国共产党先进性的根本所在。  相似文献   

14.
在新世纪新阶段,把我们党建设成为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它是顺应形势发展的必然选择。其次,是推进事业发展的客观要求:是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必然要求;是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全党的客观需要;是推进事业发展顺利完成党的历史使命的现实需要。再次,是加强党的建设的迫切需要:是提高党员干部队伍素质、保持党的先进性的根本保证;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内在要求;是探索新路子、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客观需要。  相似文献   

15.
研究中国共产党的公平正义思想,按照公平原则正确处理和解决影响社会公正的矛盾与问题,对于贯彻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着重要的理论价值及实践意义。目前,国内学者对中国共产党公平正义思想的研究表现在围绕经典作家或党的几代领导核心不同历史时期的公平正义理论和实践方面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观点,取得了丰硕的理论成果,但在选题角度、研究内容、研究方法、研究视域等方面还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和不足。  相似文献   

16.
政党外交自始至终是在党中央和最高领导者的直接领导下运筹和实施的。无论是在革命、社会主义建设还是改革开放时期,中国共产党在政党外交方面的领导力极其显著而有效。这种领导力表现在排除外部干扰、维护自身独立性的能力;制定决策与指引航向的能力;纠正自身错误的能力;服务国家经济建设的能力;广交朋友、广结善缘的国际公关能力;国际上的政治引领能力,等等。中共在政党外交中的领导力是其自身的制度体制、思想文化、思维定式等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并不是天然和永恒的,需要在实践中积累、在不断的改革创新中提升。  相似文献   

17.
十七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两次郑重提到了党的建设科学化的重大命题和重大任务。开展党建科学化问题的研究,是拓展与深化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创新研究的内在要求。国内学术理论界以此为契机,掀起了一股研究党的建设科学化的热潮,涌现了一些有创新价值的研究成果。文章谨就国内学界所取得的重要前期成果作一简要评述,希冀有助于理论探究的深度掘进与科学发展。  相似文献   

18.
政党现代化是世界各国政党运行和发展的普遍潮流和趋势,从一定程度上讲,没有党的现代化就没有一个国家的现代化。世界政党现代化是有其自身规律的,中国共产党要实现党自身的现代化也必须遵循这些规律。当前特别是要加强制度建设,规范政党功能,实现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的根本转变。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理论依据,面对新世纪世情、国情和党情重大而深刻的变化,从中国共产党价值关系的构成要素——主体对象、主体需要和客体属性切入,研究和探讨在新世纪中国共产党的价值分类,这对正确理解和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丰富党的建党理论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新形势下,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必须建立和完善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执政理论,高度重视执政文化的建设和培育。近年来,学术界就执政文化的内涵特征、功能作用、建设路径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探索,也形成了许多有价值、有分量的研究成果,极大地推进了对中国共产党持政规律特点的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