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毛敏 《长江论坛》2014,(3):39-42
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受到世界各国的关注和重视。武汉市作为中部特大城市,现正在向国家级中心城市迈进,必须紧跟时代步伐,把握未来科技发展进步趋势,因此,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使战略性新兴产业成为武汉未来发展新的经济增长点,是建设"三个武汉"、"复兴大武汉"的战略选择。武汉市在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方面做了不少富有成效的工作,但是还存在着一些困难和问题,因此,有必要进一步采取措施,加速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  相似文献   

2.
一、武汉市对外开放回顾5年来,武汉市对外开放大体上经历了三个阶段。1992—1994年的全面起步、快速发展阶段。1992年,随着小平同志南巡重要谈话的发表和党的十四大的召开,我国开放开发重点开始由沿海向内地推进。国家先后批准武汉为沿江开放城市、成立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和东湖新技术开发区、武汉港对外轮开放,为武汉市实行全方位对外开放、加快发展提供了难得机遇。市委、市政府发布《关于加快改革、扩大开放、促进武汉经济更好更快地上一个  相似文献   

3.
在1998年武汉市抗洪救灾总结表彰会上,市委副书记韩忠学引用了灾区群众的一句话来评价武汉的民政工作──"爱'绿衣'(军人),盼‘白衣’(医生),又爱又盼是民政。"民政工作之所以能引起群众"又爱又盼",是得益于"民政形象工程"。自武汉市民政局局长李杰矩提出在民政系统"营造跨世纪形象工程"的目标以来,形象工程如同一把火,燃烧起民政人面向新世纪的激情。武汉民政人将形象工程的框架概括为"12345"──树牢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一个宗旨狠抓硬件、软件两大建设夯实基础设施、基本队伍、基本技能三个基础;创建服务公开化、工作…  相似文献   

4.
(渝府发[2012]12号2012年2月2日)各区县(自治县)人民政府,市政府有关部门,有关单位:2011年全市城乡规划工作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的中心工作,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全面实施"314"总体部署和建设国家中心城市战略,全面深化"五个重庆"建设,加快统筹城乡规划改革创新步伐,在  相似文献   

5.
<正>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必须打好社区治理这个"地基"。长期以来,武汉市高度重视社区工作,先后组织实施了"883社区建设行动计划""农村家园建设行动计划""两型社区"建设等卓有成效的社会治理工程,"江汉模式"等多项经验做法、百步亭等多个社区治理样本闻名全国。为总结武汉社区治理创新的经验做法,民政部政策研究中心先后组织赴武汉调研,撰写了有关武汉市社区治理创新的调研报告,全面梳理了武汉市推进体制创新、构建"幸福社区"的先行实践,总结提出了加强顶层设计、推进依法治理、推行"减负增效"、激发社会活力和引入市场机制等政策思路。  相似文献   

6.
征稿     
《长江论坛》2008,(1):12-12
武汉城市圈经国务院批准为"全国资源节约型与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为了更好地为市委、市政府决策和武汉市"两型社会"试验区建设提供智力支持,本刊特向全国社科界广泛征集有  相似文献   

7.
武汉市第十三次党代会报告提出,全力推进经济社会持续平稳健康发展,加快建设国家中心城市,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开启复兴大武汉新征程。要求加快推进经济转型升级,这是市委市政府在全市进入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全面把握国际经济格局调整和我国经济发展形势变化的基础上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  相似文献   

8.
为服务于武汉实施“开放先导”战略,我们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充分发挥统一战线海外联系广泛、渠道畅通、朋友众多的优势,积极推进“三引进”工作。近三年来,市、区统战部门直接促成引进外资总额累计超过30亿元人民币;仅去年就引进外资项目24个,引进资金总额达16.44亿元人民币,多次受到市委、市政府的嘉奖。一、不断增强中心意识,把“三引进”工作摆到重要位置。市委、市政府将统战部门纳入全市对外开放总体格局之中,经常提要求、交任务。市委书记罗清泉在全市统战工作会议上指出,武汉市海…  相似文献   

9.
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武汉在全省中的龙头作用,市委、市政府积极响应及时勾画武汉城市发展蓝图,这对形成以武汉为中心的城市群发展非常有利。在我国经济社会转型时期,特别是我国正式进入 WTO 以后,武汉市对外开放的程度将进一步扩大,目前  相似文献   

10.
形成一个或几个具有巨大集聚、辐射能力的核心城市,是突破长江中游城市群发展"瓶颈"的关键所在。武汉市优厚的区位和资源条件赋予了它成为该区域发展"龙头"的巨大潜力。为此,在战略上武汉市应着力于实现三个层级的突破,即:在武汉城市圈内以"同城化"理念做实紧密层、在湖北省内以产业链群壮大"一主两副"、在长江中游城市群内以市场为纽带增强板块间联系;在功能定位上,武汉市应致力于打造国际交通门户、长江中游城市群的资源配置中心、现代产业集聚高地和辐射中心、长江生态文明传承和创新中心。  相似文献   

11.
《政策》2013,(3):81-83
<正>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指出:"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作为湖北省省会、中部地区中心城市,武汉理应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率先建成美丽武汉。在武汉,有这样一首民歌:"沉湖水乡三来地,湖通大江鱼自游。地有藕根芽自发,水落草起雁鸭归。"这正是武汉市唯一的省级湿地自然保护区——  相似文献   

12.
根据党的十四届五中和六中全会精神,市委相继通过并颁布了《武汉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武汉市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九五”规划》。这两个规划,是武汉市在跨世纪的重要历史时期,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推动两个  相似文献   

13.
<正>近年来,榆树市委、市政府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一个中心、四大基地"(建设吉林省北部区域性中心城市,建设全国粮食生产基地、全国农产品加工及集散基地、中国北方酒业基地和中国北方冬季蔬菜生产基地)发展战略,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2009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完成218.4亿元。连续四年荣膺"全国最具投资潜力中小城市百强",被国家评为"全国农产品加工创业基地"、"国家级生态示范区",连续六年夺得"全国粮食生产标兵县市"殊荣。  相似文献   

14.
近日,由中共武汉市委宣传部、武汉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武汉市美术家协会联合主办,由武汉市美术馆承办的"自然与生命的颂歌"关广富作品展在武汉美术馆隆重开幕。全国政协提案委员会副主任王生铁宣布作品展开幕。全国政协社会与法制委员会副主任宋育英、省政协  相似文献   

15.
阮成发 《政策》2012,(5):4-9
去年底召开的武汉市第十二次党代会,明确提出了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复兴大武汉的奋斗目标。这一目标的提出,基于经济和城市发展规律,基于省委、省政府对武汉的要求,基于武汉发展现状,基于全市人民的迫切期望。  相似文献   

16.
《政策瞭望》2005,(7):38-40
今后5年,是为衢州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前基本实现现代化打基础的关键时期.在这一时期,我们应该认真贯彻市委确定的"三大战略"(工业立市、借力发展、特色竞争),重点要做好以下五个方面的工作:  相似文献   

17.
当今世界,建设和发展具有全球竞争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已成为各国提升和保持国家综合竞争优势的主要依托。武汉市具备建设国家乃至世界级科技创新中心的良好基础条件。对标硅谷、纽约、新加坡以及北京、上海等国内外成功典范,当前武汉市国家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的首要之务在于:激活高校院所潜力,释放其知识技术创新活力;完善"学—研—产"接力机制,构建创新产业价值链;加快培育创新主体,打造梯次集团军;加强招才引智,充分释放人才红利;借力长江新城,打造"武汉科学城";借助"一局一团",畅通科技成果转化渠道;完善科技投入体系,促进科技和金融结合;加强孵化体系建设,营造创新创业的良好氛围。  相似文献   

18.
历经39个月的拼搏奋战,武汉城区第三座飞跨长江的大桥——武汉白沙洲大桥即将正式通车。这是世纪之交武汉市建成的一项宏伟、标志性工程,是武汉市打“桥牌”、充分做活桥文章的又一篇力作,是武汉城市建设、发展的一座重要里程碑。白沙洲大桥的建成通车,标志着武汉市的第二条交通大动脉——武汉城郊快速公路(中环线)初具雏形,它将根本改变武汉城市建设和交通布局,并将与京珠、沪蓉等国道对接,为武汉积极参与西部大开发构筑了一条顺畅通道,成为21世纪大武汉快速发展的起跑线。  相似文献   

19.
汪祥旺 《政策》2013,(9):45-47
<正>江夏区原为武昌县,素有"楚天首县"之美誉,是武汉市重点规划建设的6个新城组群南部新城所在地。近年来,我们按照十八大"城乡统筹、城乡一体、产城互动、节约集约、生态宜居、和谐发展"的要求,抢抓武汉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历史机遇,围绕率先建成武汉南部生态新城的奋斗目标,以产业和人口集聚为重点,以民生和生态改善为目标,以规划和要素保障为支撑,以文化和生态文明建设为灵魂,以体制和机制创新为动力,全力推进新  相似文献   

20.
《中国残疾人》2011,(12):26-27
所谓"走在时间前面",既是工作上的领先,也应该是观念上的超前。武汉在残疾人工作示范城市的创建工作中,有一个非常响亮的"二三四",即:为全国残联系统做出两项开创性探索与贡献,一是武汉成为"全国志愿助残主题活动日"发源地,二是武汉残疾人托养工作项目被国家认可,并被列入国家对全国残联系统重点扶持的项目;圆满实现了三个国家级创建的目标,一是争创"全国残疾人工作先进集体",二是创建"全国残疾人工作示范城市",三是争创"全国无障碍建设城市";完成了四个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