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61 毫秒
1.
北约成立60年来,其核战略的制定与演变始终同北约与美国之间的关系紧紧缠绕在一起。北约核战略与美国核战略之间,既存在相互支持、影响和互动关系,又充斥美国和欧洲盟国之间在安全认识上的矛盾和斗争。美国始终关注“先发制人”的核威慑力,而冷战后欧洲更重视核安全而不是超强的核实力。未来,北约的欧洲核力量将会进一步削减,北约将在核不扩散领域发挥更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今年10月18—19日,法国、德国和俄罗斯领导人在法国多维尔会晤,就俄与北约关系和建立欧洲新的安全体系等重大问题进行磋商。在11月北约和20国集团峰会等重要会议举行之前,三国领导人举行政策提前“协调会”,其目的在于法德欲借此说服俄软化对北约在欧洲部署导弹防御等问题上的立场,俄也想探讨建立与欧洲和北约关系的新路径。  相似文献   

3.
2008年的北约峰会着重讨论北约东扩和阿富汗战争两大问题,都没有取得实质性成果。其原因。一方面是俄罗斯重新崛起令欧洲不敢小觑;另一方面是美国操纵北约东扩和企图在中亚强势扩张不被北约成员国所接受。美国和其他北约成员国战略利益不同的矛盾将困扰北约的未来走向。  相似文献   

4.
20世纪90年代,在国际地位急剧下降的背景下,俄罗斯先是希望以欧洲安全与合作组织为基础构建欧洲安全框架,后又期望借助与北约形成制度性框架安排,以维持在欧洲安全议题上的话语权。新世纪以来,随着经济恢复和崛起步伐的加快,面对北约东扩特别是美国积极推动在欧洲部署导弹防御体系所带来的强大压力,俄罗斯酝酿并明确提出了全新的欧洲安全框架构想,以图增强在欧洲安全议题上的话语权。在种种结构性因素制约之下,未来欧洲将长期维持俄罗斯、北约、欧盟三极并存的力量格局并形成动态的三边安全格局,其中俄罗斯与北约的关系将更具关键意义。  相似文献   

5.
20世纪90年代,在国际地位急剧下降的背景下,俄罗斯先是希望以欧洲安全与合作组织为基础构建欧洲安全框架,后又期望借助与北约形成制度性框架安排,以维持在欧洲安全议题上的话语权。新世纪以来,随着经济恢复和崛起步伐的加快,面对北约东扩特别是美国积极推动在欧洲部署导弹防御体系所带来的强大压力,俄罗斯酝酿并明确提出了全新的欧洲安全框架构想,以图增强在欧洲安全议题上的话语权。在种种结构性因素制约之下,未来欧洲将长期维持俄罗斯、北约、欧盟三极并存的力量格局并形成动态的三边安全格局,其中俄罗斯与北约的关系将更具关键意义。  相似文献   

6.
1990年11月北约和华约签署的《欧洲常规武装力量条约》设立了“侧翼区”,侧翼区国家部署在该区域内的武器装备要受到严格限制。俄罗斯欧洲的南北部分地区在侧翼区内。俄罗斯南部高加索地区受分裂势力严重影响,北约把武器装备部署在不是该条约缔约国的波罗的海三国,俄罗斯南北两个侧翼区都受到威胁和挑战。俄罗斯要求改变或取消侧翼机制,但北约只是部分满足了俄罗斯的要求。俄罗斯与北约国家在侧翼问题上存在很大矛盾。  相似文献   

7.
浅谈冷战后波美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处欧洲中部的波兰在欧洲地缘政治史上一向具有重要作用,它与美国关系向来非同一般.伊拉克战争爆发以来,在北约东扩、美国战略东移、欧盟扩大的背景下,美国需要通过波兰加紧控制东欧,美国扶植波兰成为"新欧洲"第一把交椅的态度日趋明朗.但是,已经成为欧盟成员国的波兰,一味倒向美国未必有利于本国安全和发展.在欧美新一轮角逐中,波兰将努力化解欧美矛盾、平衡关系.  相似文献   

8.
去年年底,美苏日内瓦中程核武器谈判破裂以后,美国的中程核武器如期开始在西欧部署,苏联也针锋相对地进一步扩大它在欧洲的核力量。欧洲导弹之争进入了一个新的回合。随着美苏在欧洲新的一轮军备竞赛的展开,北约和华约两个集团的军事对峙局面更加严峻,东西方关系更趋僵冷,各方的矛盾更为错综复杂,西欧的处境困难重重并越发微妙。为了维护自身利益和对欧洲形势发展方向施加更大的影响,西欧正在进一步探索自己的道路。  相似文献   

9.
近几年来,围绕阿富汗、波兰事件和欧洲战区核武器等问题,美苏在世界范围内,特别在欧洲展开了激烈的争夺。受两霸争夺的影响和制约,欧苏关系从70年代的相对缓和时期进入80年代初期的僵冷状态。去年底北约在欧洲部署首批美国潘兴Ⅱ式导弹和巡航导弹以后,西欧各国政府首脑在敦促美苏举行  相似文献   

10.
冷战结束以来,原苏联的主要东欧盟国已经被纳入欧盟—北约体系,后苏联空间的部分地区也已经被计划纳入欧盟—北约体系。乌克兰作为欧盟北约和俄罗斯的"共同邻国",俄乌关系不可避免地具有了欧洲政治属性。欧洲政治的目标就是要把乌克兰纳入欧盟北约体系,这同俄罗斯的利益产生尖锐的矛盾。要缓解俄乌关系必须从调整俄欧关系入手。  相似文献   

11.
12.
2007年1月11日,“2006年拉美国家大选及其政治走向”课题结项暨拉美大选的影响与左派发展问题研讨会在拉美所召开。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李慎民与会并发表主旨演讲,深刻分析了当前的世界格局和政治走向,拉美左派的发展对该地区形势的影响。现全文发表如下。  相似文献   

13.
由美国引发的经济危机已经席卷全球,无论是西方发达国家和地区如日本、欧盟,还是发展中国家如印度、中国,都已笼罩在全球经济衰退的阴影中。本文探讨作为正在崛起的亚洲大国——印度和中国,应采取怎样的措施遏制全球经济危机对本国经济造成更严重的伤害,以及印中两国如何借鉴对方在应对经济危机过程中采取的有效政策以尽快重新走上经济发展的正轨。  相似文献   

14.
<古兰经>树立伊斯兰教与伊斯兰文化之根,塑立教义教法与教理学理之本,确立穆斯林伦理道德与行为纲常之据的文化价值和社会功能,因语言障碍没有得以全方位展现.于是,穆斯林学界基于<古兰经>和圣训的创制原理与基本精神,严格遵循<古兰经>注释学学理原则,展开了译注<古兰经>的长期学术工程.<古兰经>译注解读了伊斯兰教的基本知识,使<古兰经>真正成为人类共享的文化财富;丰富了伊斯兰文化,使之成为世界范围的一大文化系统;加速了伊斯兰教植根于许多国家和地区的步伐,使之顺应所在国的国情,并不同程度地实现本土化与学说化;增进了伊斯兰文明同其他文明之间的理解与包容,认同与交流,对于多元文化和谐相处具有非同寻常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中国正处于国内经济体制深化改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入调整、思想观念深度更新之中,党的作风建设和反腐倡廉工作的长期性、艰巨性、复杂性日益突显出来。在这样的背景下,来重新审视苏共亡党的原因对我国当前的党风廉政实践具有重要的价值。从苏共亡党教训可知,党风廉政建设是立党之本。  相似文献   

16.
苏联的干部委任制始于列宁时期 ,形成于斯大林时期。委任制作为俄国文化的积淀在苏联一定历史时期的存在 ,有其合理性。但是委任制毕竟要被现代社会所抛弃。斯大林非但未能及时进行改革 ,反使之登峰造极 ,最后给后代留下了遗患。  相似文献   

17.
1911年(农历辛亥年),在经过4月广州起义、10月武昌起义之后,爆发了全国规模的辛亥革命。两个月内即有鄂、湘、陕、赣、晋、滇、黔、苏、浙、桂、皖、粤、闽、川等省宣布独立,清政府迅速垮台。12月,孙中山先生出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成立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清帝被迫宣告退位。  相似文献   

18.
资源战略历来是全球地缘政治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石油安全也成为世界各国在考虑经济安全和国家安全最先关注的问题之一。 石油是“能源中的能源”、现代工业的“血液”和现代经济的命脉。在当前,石油不仅象征一种财富,更是一种战略物资,具有政治特性,能够产生种种政治效应,影响国家的稳定与安全。正是由于石油对现代社会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9.
来自印度的锡克教徒移民菲律宾已有百余年的历史。随着一批又一批移民的到来,菲律宾锡克教徒不断增多,锡克教徒群体在形成的同时,锡克教在菲律宾传播开来。他们在菲律宾主要经营商业,以求扎根于当地;还进行各种宗教活动,以传播和继承锡克教文化。但在与印度家乡宗教与文化都截然不同的天主教国家里,锡克教徒作出了一定的调适,以缩小与当地主体民族之间的文化鸿沟。  相似文献   

20.
论苏联失败的经济根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苏联的崩溃无疑是一种社会性失败,社会性失败必须从经济基础找原因,根本的原因在于苏联的基本经济制度--计划经济制度.苏联计划经济制度的种种弊端实际是这一制度内在的不可克服的矛盾的反映,这一矛盾就是计划的指令性与个人消费的不可计划性之间的矛盾.把社会再生产的各个环节--生产、交换、分配、消费纳入统一计划,是苏联计划经济制度的存在前提.个人消费的选择性特征,决定了个人消费不可能由社会统一计划.由此便形成了否定苏联计划经济存在前提的计划与个人消费的对立.在苏联计划经济制度下,解决这一矛盾的惟一办法是压制个人消费,用供应短缺方式使原本不可能由社会统一计划的个人消费变成可以统一计划的,这实际上并没有消除这种对立.计划与个人消费的对立对社会再生产产生了致命的影响,使社会经济陷入危机循环,而危机积累到一定程度就会以猛烈的形式爆发出来,最终导致经济基础乃至整个苏联社会的崩溃.压制个人消费是苏联计划经济赖以存在的内部条件,与外部世界的制度性隔绝是其存在的外部条件,从长期看这些条件都是难以为继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