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今年的12月4日是我国第四个国家宪法日。设立国家宪法日,充分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依法治国、依宪治国的坚定决心。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了"全面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提出"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完善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强调要"深化司法体制改革,提高全民族法治素养"。从明年起即将实行的"国家法律职业资格考试制度",进一步强调了法律从业者的专业资格,正体现了"深化司法体制改革"之决心,让"法律"二字更具分量,让"法律"的应有之义——公平、正义,真正落到实处。  相似文献   

2.
自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对外贸易摩擦急剧增多。在近期国际金融危机的大背景下,一些国家更是频频以反倾销之名行贸易壁垒之实。由于观念滞后、人才不足等原因,中国企业应对此类纠纷时经常陷入被动。如何掌握、运用国际法律规则,增强中方的法律  相似文献   

3.
《人民政坛》2012,(3):42-43
杨建学2012年1月9日在《检察日报》上撰文《应用法律的能力是国家法治建设的能力》认为,无论是法治国家,还是正在迈向法治的国家.法之应用无处不在。普通民众对法律的遵守和使用.政府部门的依法行政,司法机关的审判裁决,律师等法律职业人士提供的法律服务,无一不是法之应用。某种意义上,法之价值在于应用.法之发展在于应用,法之生命在于应用。  相似文献   

4.
长期以来,我国农村社会保障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现行的农村社会保障法律机制亦存在立法层次低、指导原则有失误等问题。8亿农民的保障问题严重阻碍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也是影响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笔者在反思现有农村社会保障法律机制的基础上,提出以和谐作为农村社会保障法律机制重建之目标追求,建立国家一农村集体组织一家庭的三元保障模式,以期最终形成城乡统一的中国社会保障目标模式。  相似文献   

5.
《当代广西》2005,(5):11-14
2005年之春。全国两会召开,令国人精神为之振奋。、温家宝总理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小到农村贫困学生的书本费,大到国家经济的增长速度,都折射出这样的信息:国家正在快速发展。并向着一个富强、民主、文明的和谐社会迈进。《反分裂国家法》在人大会议期间以高票获得通过。这部法律,传递出13亿中国民众最强力的呼声,体现我们维护国家统一、维护世界和平的坚定信念。“两会”作为我国建设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载体,因而会里会外热度不减,看点频现。  相似文献   

6.
杨洁 《湖湘论坛》2002,15(6):25-26
道德法律化是法律获得持久精神动力支持、实现法治的基本要件之一。欧美法治国家普遍将国家道德、社会公德、职业道德等道德范畴以法律形式加以规定,应该肯定这种道德法律化对西方法治社会的形成起到的积极作用。我国提出“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的法德兼治的治国方略之后,已将道德放到与法律同样的高度,期待通过对道德的强化来提高公民的法律素质,这是我国道德法律化的重要体现。中国有中国的国情,或者说,中国有自己的特殊性,我们当前首要的任务是提高公民对法、法律和法治的信念,只有法律得到普遍遵守,道德法律化才有实…  相似文献   

7.
中国自实行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体制的转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的深入发展,尤其自进入21世纪后,“权利”和权利观念在整个社会生活和人们的观念层面上前所未有地凸现起来;今年宪法修订,则以国家根本大法的形式对之作了高度的概括和明确的规定,“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公民的合法的私有财产不受侵犯”,“国家依照法律规定保护公民的私有财产权和继承权”,“国家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可以依照法律规定对公民的私有财产实行征收或者征用并给予补偿”。这是人们政治生活和社会生活中的大事,对于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和  相似文献   

8.
切实维护法律权威□李政文在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指导下,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的目标已经确立。改革开放以来,国家和地方加快了立法步伐,制定了一批重要法律。目前,以宪法为基础的法律体系基本形成。可以说,我国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基本上有法...  相似文献   

9.
唐智宏 《湖湘论坛》2002,15(4):67-68
中国共产党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指出:“加强立法工作,提高立法质量,到二一年形成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①尽管十五大报告确认了“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还只是在孕育之中,但框架性的当代中国法律体系已基本形成。②探讨当代中国法律体系的特征,首先应当界定“当代中国法律体系”的论域。众所周知,中国大陆、香港、澳门、台湾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理当属于“当代中国”的范畴;而法律体系一般是指一个国家的法律规范以宪法为基础,构成一个法的部门界限清晰,上下、左右、前后的关系相互协调、和谐…  相似文献   

10.
我国法律旨在保护人民利益、保障国家安全,强调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一改封建社会“刑不上大夫”的法则,充分表达了当家做主的劳动人民的意愿。所以有权威性。我国法律也以成文法的指令形式公诸于众,具体而细微地规定那些行为属于违法,必须严禁。一旦禁之不住,出现违法犯罪,便通过法院、监狱、警察、法庭等一套国家惩罚机关的强制力量,绳之以法,严加制裁,所以具有强制性。  相似文献   

11.
《清华法学》第七、八、九辑分别以最高法院、法典化、法律现代性与法学教育为专题同时推出,表面看来,颇有呼应时下法制建设有关司法改革、民法典立法、法学教育等热点话题之意。但各辑文章之立意,却寻求在历史与现实、理论与实践之问保持平衡,追求学术自身的理性品质和深度。第七辑“最高法院研究”专号,专论部分六篇论文,中外各三,中国与西方的比较、历史与现实的对比,宏观与微观的描述分析,可使读者对法律帝国之心脏——最高法院的旧貌和新颜、内部和外观、静态和动感有较为真切的察觉和感知。第八辑“法典化研究”专号的用意,似欲容纳尽量丰富的观察视角,所刊文章关系到法典化的“先进”国家和后发国家,大陆法系和普通法系;作者们或在法典化的文化和政治因素落脚,或在法典化的技术和学术史着墨,或从法典化面临的现状、历史和可展望的前景进入。第九辑“法律现代性与法学教育”专号,特稿基本来自2005年春夏之交清华大学法学院举办的“法理学与法律现代性国际研讨会”。以“国际研讨会”的形式,交流而“较劲”,介绍又借鉴,展现了切磋琢磨的学界真谛。本刊特别选载一组针对《清华法学》这三辑的评论文章,意在对《清华法学》所倡之学风给予呼应,并祈学界同仁就更多的方面展开深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2.
中国的法律文化理论兴起较晚,但事实上,散见于各类法典及与法律相关的价值观、社会观的法律文化传统已在潜移默化中运行了几千年,并对现今中国人的法律观的形成有着不容忽视的影响。本文拟就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的演变对当代中国人法律观的形成之影响作一次动态的剖析,并以此作为完善当代中国人法律观途径的起点和出发点。  相似文献   

13.
祁彪 《民主与法制》2014,(28):15-17
依法治国是我国的基本战略方针,而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使国家和社会生活各方面有法可依,则是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前提和基础,是中国实现现代化的制度保障。 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白皮书显示,截至2011年8月底,中国已制定现行宪法和有效法律共240部、行政法规706部、地方性法规8600多部,这标志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已经形成。  相似文献   

14.
法律社会学     
该书是系列译著“韦伯作品集”之9(IX),其封底之介绍文字写道:“在现代社会中,‘法律社会’与‘法治国家’等词汇已是耳熟能详。然而,法律到底是怎么来的?法律的演进过程如何?法律在人类社会中到底扮演了何种角色?本书试图解答这些问题。作者挟其浑厚的法学与史学素养,从比较人类各大文明人手,深入探讨了甚的缘起与演化,从纷纭复杂的史实中爬梳举例,阐明了法律与政治、经济、宗教等社会各层面的关系。本书适时的引进出版,我们有理由相信,韦伯关于人与法的如炬洞察和深邃的理论阐释对中国的法治化建设不无意义。”  相似文献   

15.
当前中国制定民法典必要性之理由只能说明完善民法体系之必要性,并不意味着中国必须制定民法典。中国民法形式要实现现代化,只须制定以《中国民商法律总纲》为统帅、以各民商事单行法为支撑的有中国特色的民商事法律体系。  相似文献   

16.
古代中国法律对讼师的规定大多以禁止性的条款打击讼师“为人作辞碟加状”、“教唆词讼”等行为,不曾认可讼师的法律地位,讼师是古代“黑暗中的被放逐者”.近现代社会,律师的法律地位得以确定和认可,但仍未达到法治国家应有之法律地位.传统法律文化和讼师文化对当今仍有着深层的影响.现代律师应汲取讼师的教训,积极化解纠纷,实现义利平衡.  相似文献   

17.
法言 《中国人大》2011,(17):23-30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中居于统帅地位,是国家长治久安、民族团结、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根本保障。在中国,各族人民、一切国家机关和武装力量、各政党和各社会团体、各企业事业组织,都必须以宪法为根本的活动准则,并负有维护宪法尊严、保证宪法实施的职责。  相似文献   

18.
论ECFA的法律性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尤乐 《岭南学刊》2011,(2):86-90
从中国的国家历史和主权角度以及从现有的法律制度出发,并对比CEPA,可知ECFA在两岸均为法律,其性质为国内法。因此,两岸共为中国主权的内容,中国的主权也需要两岸的平等参与,ECFA正是作为政治和经济的适配手段起到提高台湾对中国的国家认同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云南人大》2006,(9):18-18,3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是以宪法为核心、不同法律门类和不同效力层次的法律规范组成的有机体系。省级人大及其常委会、较大市的人大及其常委会,根据本地的具体情况和实际需要,制定的地方性法规是国家法律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从1980年至今,我省人大及其常委会在制定地方性法规工作中取得了巨大成绩。地方立法保证了我省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为全面建设小康,构建和谐社会作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20.
社会保障何处是归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振华 《前沿》2005,(7):188-190
建立一个现代化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社会保障体系,直接关系到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成败、社会的全面发展和社会的稳定。从法律的角度看,社会保障是国家管理的一项社会事务,是政府的重要职能。健全、完善社会保障法律制度,使社会保障法制化,是国家需要采取的紧迫之策,也是长远之策。目前我国在社会保障领域已经取得三方面的突破性进展,即形成了养老保险、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和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三条保障线,为经济体制改革和社会的稳定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是,中国现行的社会保障法律制度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飞速发展的客观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