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陈新华 《湖湘论坛》2004,17(5):59-60
湖南在实施“人才强省”战略中 ,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 ,使湖南人才队伍人才总量不断增长、整体素质不断提高、高层次人才队伍初具规模。同时 ,也存在人才结构不够合理、高层次人才比重偏低、创新型人才和高技能人才紧缺等问题。湖南人才需求将在人才构成、产业和区域分布上发生变化。加强湖南人才队伍建设 ,要注重抓好培养、引进、使用三个环节  相似文献   

2.
曹志丹 《湖湘论坛》2001,14(4):29-30
“十五”计划纲要明确要求“加大实施科技兴国战略的力度,振兴科技,培养人才”,并把科技、教育和人才单独作为一篇列入其中。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五年计划纲要中把科技、教育和人才单列一篇,是以往所没有的,这体现了党和国家抓经济从抓培养人才入手的新战略观。本文力图以邓小平人才思想为指导,着重探讨湖南如何实施人才战略,开发人才资源,营造人才环境的问题。   一、以邓小平人才思想为指导,大力实施人才战略   湖南是个文化发达、人才辈出的地方。由于湖湘文化和湖南人才社会功能最大限度地发挥,湖南在中国近现代史上产生…  相似文献   

3.
研究和探讨中部崛起战略中的湖南青年人才开发问题,对于进一步促进湖南青年的全面发展,推动湖南“三化”进程,实现构建和谐湖南、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湖南崛起的战略目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论湖南近代人才群体形成的标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论湖南近代人才群体形成的标志陶用舒中国几千年的古代历史上,湖南一直没有出现过有影响的人才群体,检索各种人物或人名词典,属于湖南籍的名人,更是寥若晨星。而跨入近代以后,湖南人才迭起,真正形成了“惟楚有才”的兴盛局面,一个接一个的人才群接踵而起,成就为全...  相似文献   

5.
在雪峰山余脉的安化县西北边陲,毗邻怀化溆浦、沅陵,常德桃源的一个边镇上,座落着一个曾经名不见经传的小厂——湖南湘云制药厂,如今这“土包子”依靠人才优势,干起了医药行业的高科技产业,抢了不少头彩。小厂的腾飞诠释着这样一个真理:古往今来,功由才成,业以才广。  相似文献   

6.
重视人才的道理谁都会说,抓落实则需要经过艰苦努力,衡阳是湖南“五区一廊”的南大门,是国务院确定的改革开放过渡试验区,无疑,人才在这“试验”的过程中,起着关键性的作用。这几年来,我市对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提出了“有用武之地,无后顾之忧”的口号,并做了大量扎扎实实的工作。 我市把人才队伍建设的重点放在稳定高科技人才、开发利用现有人才、大力开发引进人才等方面,并逐步抓落实。1990年10月,衡阳在全国率先以专家联谊会的形式建立  相似文献   

7.
由湖南省人才研究会、湖南省委组织部研究室、省人事厅政研室、《湖南经济》编辑部、《人事与人才》编辑部等单位主办的“搞活人才流动,振兴湖南经济”征文活动,历时一年,受到省内外广大热心者的热烈关注和响应。在收到的大量征文中,集中研究了人才流动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指出了人才流不动对于湖南经济社会发展的制约作用与负效应,并进而指明了更新思想观念,转变人才配置方式,建立以市场配置为基础的  相似文献   

8.
“科教兴国”的热潮正在神州大地兴起,成千上万的科研事业单位都面临和思考着一个重大的课题:如何充分发挥人才和科技优势,发掘科技潜力,为科教兴国多作贡献?如何适应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新形势,努力求得生存和发展?面对这个问题,湖南化工研究院的改革实践作出了很好的回答,给人深刻的启示。最近,中央编办主任、国家人事部长宋德福同志和省编办的负责同志深人湖南化工研究院调查考察,交口称赞这个研究院探索了一条科研事业单位改革的希望之路。  相似文献   

9.
福建省努力拓宽统一战线人才通道,创新人才配置机制。一是拓宽海外人才入闽通道,发挥闽籍华人华侨遍布世界各地的优势,吸引华侨企业家、科技人员参与家乡建设,加强与海外人才的交流与合作;二是拓宽省外人才入闽通道,定期开展“院士专家八闽行”系列活动,吸引省外人才团队来闽服务;三是拓宽台港澳人才入闽通道,充分发挥我省与台湾的“五缘”优势,积极拓展“六求”空间,广泛开展海峡两岸经济文化科技交流与人才合作,服务祖国统一大业;四是拓宽人才流动通道,点对点开展科技支农、科技支企、科技支教、科技支医的产学研合作,促进省内统战人才资…  相似文献   

10.
<正>胡锦涛总书记指出:“在全部公安工作中,队伍建设是根本,也是保证。”公安机关肩负着这样一种艰难、艰苦而艰巨的使命,如何培养符合党和国家要求的“忠于党、忠于祖国、忠于人民、忠于法律”的优秀警务人才,这是我国公安院校普遍思考的问题,也是长期办学的实践探求方向。笔者经过长期的调查研究,试以湖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以下简称湖南公专)开发思想政治隐性课程的实践和效果为例,来探讨新形势下公安院校人才政治素质培养的模式和途径。  相似文献   

11.
付天财 《创造》2024,(2):58-62
<正>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必须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富源县高度重视人才工作,持续升级“培育”人才政策、搭建“用好”人才平台、保障“奖励”人才经费,促进富源成为“聚集”人才小高地,人才的集聚有力推动了全县经济社会发展。2022年,富源县生产总值达316.2亿元。  相似文献   

12.
“湖湘文化”源远流长,有着深厚的底蕴。但是,在1840年鸦片战争以前漫长的古代,湖湘文化与现实政治很少结合,以致湖南没有出现影响全国的大事,属于湖南籍的名人也寥若晨星。到了近代,湖南发生的大事逐渐增多,湖湘文化“忧国忧民”、“力行致用”的本性才得到发扬。至现代,湖南的名人已跃居全国第一位了。正如著名史学家谭其骧称:“清季以来,湖南人才辈出,功业之盛,举世无出其右。”①现在,让我们追踪历史的足迹,来探索湖湘文化与近现代中国革命的关系。(一)  近代湖南人才之盛,始于太平天国时期。自曾国藩建湘军,不但造就…  相似文献   

13.
陈训廷 《现代领导》2004,(10):31-31
小康大业,科技为先;信息社会,人才是本。在知识经济快速发展的当下,人才优势往往意味着竞争优势。在新形势下,各级领导干部要做好“引才、用才、留才”的工作,必须争取做到“十要”:  相似文献   

14.
人事信息     
可是,当人们津津乐道地向世人宣扬“惟楚有材,于斯为盛”的时候,是否清醒地看到:毛泽东、刘少奇、彭德怀、贺龙、胡耀邦、王震等一大批湖南英才谢世之后,湖南人才已由灿若群星进入低潮期。  相似文献   

15.
《群众》2012,(1):90-F0004
建设以人才为引领、科技为支撑的创新创业之城,是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重要路径。2011年8月,常州在全面完成两轮“千名海外人才集聚工程”目标任务的基础上,启动实施“龙城英才计划”,以更大力度引进海内外领军型创新创业,人才,加快人才国际化进程,推动人才优势向产业优势转化,努力走以人才为引领的转型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6.
《湖湘论坛》2012,(5):1+113-F0002,F0003
刘丹,女,湖南湘潭人,1983年毕业于中国政法大学法律系,获学士学位。2002年至2003年美国加州州立大学访问学者。中共党员,教授,现任中共湖南省委党校、湖南行政学院教育长。兼任中国法学会行政法学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湖南省行政管理学会常务理事、湖南省法学会行政法学专业委员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2005年人选“湖南十大优秀青年法学家”,2011年人选湖南省“新世纪121人才工程”第一层次人选。  相似文献   

17.
一般人认为,武汉的科技力量雄厚,有着令人自豪的人才优势,其表现在“三多”:一是科研机构多,二是高等院校多,三是大型企业多。的确,这“三多”构成了武汉人才优势的基础,并为武汉的经济发展做出了不少的贡献。但是,只要我们联系历史和现实,作一点冷静的思考和分析,武汉的人才优势便不能让我们一直乐观下去。过去在计划经济体制下,一切都由计划配置,不仅资源,而且机构设置和人才分配都以计划配置。建国以来,国家在武汉建立  相似文献   

18.
吴青 《求索》2012,(12):214-215
本文对政务信息资源共享进行分析,以政务信息资源共享湖南的优势与机遇为例说,并结合数字湖南战略,从工作体系、数据交换标准、规制环境、融资机制以及人才建设等方面提出了推进政务信息资源共享的对策。  相似文献   

19.
钱能 《现代领导》2011,(1):36-36
近年来,江苏省吴江市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在实践中勇于探索、大胆创新,创造性地提出建设“乐居吴江”的战略目标.积极探索一条结合苏南实际、体现吴江特点的发展新路子.增强城市硬实力、软实力,归根结底要靠增强人才的综合实力;构筑发展优势、竞争优势,根本上取决于人才的战略优势。实现“乐居吴江”战略目标,需要各类人才全方位的参与;全面推进人才创新创业创优.又能激发“乐居吴江”建设的动力。  相似文献   

20.
《政策瞭望》2024,(3):30-32
<正>全省“新春第一会”强调,要全面加强“三支队伍”建设,以“大人才观”全力打造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者大军。近年来,杭州市上城区牢固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理念,以深化杭州市金融人才管理改革试验区建设为抓手,依托玉皇山南基金小镇金融产业优势,全方位引育、服务、用好金融人才,推动人才工作创新与优化营商环境互融共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