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浅析生产力中的精神因素□任从辉一、现实生产力的诸要素包括精神因素社会生产力的基本要素包括以生产工具为主的劳动资料、劳动对象以及从事物质资料生产的劳动者。首先,生产力中物的要素深深打着精神因素的烙印。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合起来构成生产资料。生产资料是生产...  相似文献   

2.
科技生产力是指在一定社会背景下,社会所具有的创造、传播、应用和发展科学技术的能力的总称,是相对于社会物质生产方式中的生产力而言的。与社会物质生产方式的生产力相比较,科技生产力的构成有其特殊性,表现在:科技劳动者是科技生产力的主体要素,实验技术装备是科技生产力的物质形态的生产资料(硬件),图书情报资料是科技生产力的知识形态的生产资料(软件)。这四个要素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共同构成了科技生产力这一有机系统。  相似文献   

3.
《新湘评论》2006,(1):32-32
生产要素是人类进行物质资料生产所必需的各种经济资源和条件。也就是构成生产力的各种要素。包括人的要素(劳动者)和物的要素(生产资料——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生产要素也常简单概括为土地、资本、劳动力。土地作为生产要素.不仅包括土地本身,还包括石油、煤、铁等各种矿藏,以及森林、野生动植物等一切自然资源。资本,在这里是指由人类生产出来又用于生产的物质生产资料。  相似文献   

4.
一、精神文明建设也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按照唯物主义历史观,生产力是物质生产中人与自然界的关系,是人们在生产过程中影响和改造自然界、获得物质资料的一种客观的物质力量。现代生产力是由多种要素构成的复杂系统。生产力系统的基本的或称实体性要素是:具有一定生产经验和劳动技能的劳动者、劳动  相似文献   

5.
在科学技术突飞猛进发展的当代社会,构成生产力的诸要素,无不受到信息的渗透,社会生产过程无不受到信息的支配,因而使生产力要素的内涵有了新的延伸,即从有形的物质扩展到无形的信息。现代社会的科学技术进步和经济发展不仅与大量知识的积累利用有关,而且还与信息交流传递和在生产、流通领域中的普遍运用有关,这就导致社会信息高速增长.成为当今社会最重要的无形的生产性资源。从这个意义上讲信息是现代社会生产力要素的构成成份,而且是生产力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18世纪的产业革命降低了纯体力在经济生产中的重要作用,20世纪末的信息革命降低了时间和空间在  相似文献   

6.
报刊文摘     
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词解②生产要素是人类进行物质资料生产所必需的各种经济资源和条件。也就是构成生产力的各种要素,包括人的要素(劳动者)和物的要素(生产资料——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生产要素也常简单概括为土地、资本、劳动力。土地作为生产要素,不仅包括土地本身,还包括  相似文献   

7.
温丽  杨生银 《共产党人》2004,(23):17-18
从生产力本身的要素来看。生产力的基本构成要素是劳动者、劳动对象和劳动资料。其中劳动对象和劳动资料合称为生产资料。随着社会生产的发展,在生产力的构成要素中,又逐渐加入某些新的要素,如科学技术、经营管理、经济信息等,生产力的发展,是通过生产资料的发展和完善实现的,是通过劳动者的生产技能和积极性的提高实现的,  相似文献   

8.
论社会的构成要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冷树青  周晓理 《求实》2007,34(6):32-35
人有物质和精神需要,人通过自身的自觉能动性和社会关系实现这两个基本需要,确立了构成社会结构的三个要素,这就是物质生产、精神生产和政治管理;从社会系统学的角度,对物质生产、精神生产和政治管理这三个要素的内涵作新的界定,为进一步深化它们之间相互关系的认识提供了可能。  相似文献   

9.
在生产经营活动中,人是最活跃、最基本的因素。即使具备了生产工具和劳动对象,如果没有人去操作,它们仍是一堆死物。因而,构成生产力的其它要素,从最简单的锤子、杠杆到具有人工智能的机器人,都远不能与有思维、情感、意志和个性的劳动者相比。人是生产主体中唯一具有能动性的因素,是生产经营的主体。  相似文献   

10.
20世纪是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世纪,人类正从工业时代走向信息时代,经济和社会发展越来越取决于人的素质和能力的发展,为迎接新世纪知识经济的挑战,我们必须大力开发人力资源,促进经济发展。一、大力开发人力资源的理论依据纵观人类的历史,经济和社会发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人的素质和能力的发展。历史唯物主义认为:在由劳动者、劳动对象、劳动工具等诸要素构成的生产力结构中,人的要素是最根本最活跃的因素,占有特殊地位,人是能动的具有意志力的生产要素,其支配运用被动的不具有意志力的物的要素。人如果自己不追求经济的发展,其他…  相似文献   

11.
在新技术革命形势下如何进一步运用和发展《资本论》的有关原理,会牵涉一系列的理论问题。这里,仅就以下几个问题,谈点个人的一孔之见。关于生产力的内容问题。生产力是由生产过程中所使用的生产资料和具有一定生产经验和劳动技能、并能使用生产资料实现物质生产的劳动者构成,是在劳动过程中结合在一起和共同起作用的生产的物质因素与人的因素的总体的能力。在人的劳动这个因素中,马克思是把它理解为“体力和智力的总和的”。马克思说:“我们把劳动力或劳动  相似文献   

12.
生产力作为人用以解决社会和自然矛盾的物质力量,是由人的因素和物的因素所构成的动态系统,马克思曾把生产力系统中的人的因素称为主体生产力,而把物的因素称为客体生产力。人类社会生产力由低级到高级的演进和发展,最基本的就是通过这种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主客体生产力的双向对象化运动而实现的。强调人在生产力发展中的主体地位和主导作用,这是唯物史观的基本原则,早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马克思就揭示了劳动者在劳动中的主体地位和主导作用。在马克思看来,生产工具是劳动所创造和使用的,价值是劳动所创造的,所以“劳动过程的最本质的因素就是工人本身”或者  相似文献   

13.
有人认为发展生产力就是发展经济,就是抓物质文明建设,把发展生产力与精神文明对立起来。这种看法是对历史唯物主义生产力学说的误解。因此,正确理解历史唯物主义的生产力学说,澄清理论上的误解,弄清精神文明建设与生产力的关系,是大力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基础。(-)“一切生产力即物质生产力和价神生产力”,物质文明建设直接推动物质生产力的发后,精神文明达设推动精神生产力的发展。生产力是人类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的能力,它由劳动对象、劳动资料和劳动者及科学技术、生产管理、生产信息等要素构成,简单地说,是由两大…  相似文献   

14.
第十一章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内容提要·第一节生产力一、什么是生产力生产力或社会生产力是人们解决社会和自然矛盾的实际能力,是人类改造自然和影响自然并使它适应社会需要的物质力量。生产力是一种人无法自由选择的客观物质力量。二、生产力的构成关于生产力的构成有两种意见。一种意见认为,劳动对象、以生产工具为主的劳动资料和从事社会劳动实践的劳动者是构成生产力的基本要素。另一种意见认为,生产力要素不应包括劳动对象。生产资料——劳动对象和劳动资料,靠劳动者来运用和创造,劳动者是生产力中能动的、主导的因素,是首要的生产力。  相似文献   

15.
《理论与当代》2002,(10):25-25
“先进生产力”是一个经济的、技术的概念。它表明的是生产力这种物质力量本身(包括物的要素和人的要素)的发展水平,回答什么是先进的社会生产力,即生产力的先进性;“先进生产力的代表”是一个阶级的、政治的概念,它表明的是对待生产力和科学技术发展的方法和态度。反映了对生产力的发展所必然引起的社会经济后果的观点和立场。实质上是一个用怎样的世界观、历史观来看待社会生产力发展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管理对社会发展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它对生产力的作用上。众所周知,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动力,而管理则作为一种行为和方法,作为协调人们彼此关系的组织形式,在现代生活中,已越来越深入地渗透到社会的各个领域中,成为能否促进生产力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我们知道,生产力是一个系统,它由多种要素构成,这些要素一般分为两类:一类为独立的实体要素,即包括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和劳动者;另一类为非独立的附着性、渗透性要素,即包括科学技术、管理、分工、协作等。其中管理对生产力的实现是不可缺少的,它贯穿于生产力的具体结构中,…  相似文献   

17.
王家芳 《求实》2006,2(5):28-30
落实科学发展观系统工程研究的是社会系统。构成社会系统的诸要素是物、过程、观念和人等基本要素。对社会系统基本要素的认识和理解对于落实科学发展观系统工程具有本体论和认识论意义。社会系统结构是由生产力、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上层建筑(意识形态)这三个层次的因素组成的。系统结构与系统性质的关系是我们在坚持基本制度的前提下对具体体制进行改革的科学根据之一。落实科学发展观系统工程涉及的社会系统是自组织系统,要实现其科学发展的功能,应该不断进行自我调节以优化自己的结构。  相似文献   

18.
管理也是生产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认为,管理是人类共同劳动和社会化大生产的客观必要条件,也是生产力的重要构成要素管理与科学技术一样是构成生产力的"软件"因素,是"一般生产力";管理能优化配置资源,产生更大的社会生产合力;管理已成为现代生产力的重要生长点、突破口和关键性因素.承认管理也是生产力,既有利于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生产力观,又有利于我们从生产力的高度来重视管理在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中的地位和作用,自觉提高管理理论水平和实际管理能力.  相似文献   

19.
唯物史观和社会发展实践雄辩地证明了一个观点:解放生产力的根本在于解放人——解放作为生产者的人。人类社会由人构成。在生产力的三要素中,作为生产者的人是首要的、唯一能动的、富有创造性的要素,是对其它要素起决定性作用和影响的要素。人创造并更新工具劳动资料,人发现并开发利用劳动对象,人创建科技并推动其发展,使其转化为生产力。生产力各要素的变化发展引起生产力的变化发展,其根源莫不在于作为生产者的人。最近,江泽民同志指出:“人是生产力中最具有决定性的力量。”①由此  相似文献   

20.
论科技生产力的相对独立性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不同意把科学技术仅仅看做生产力的一个“渗透性要素”并以此来论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理论思路,因为这会把“第一生产力”导向“第一生产力要素”。本文认为科技是一种相对独立的社会生产力形态。这种相对独立性是科技日益从物质生产发展中相对独立出来的结果。它表现为科技生产自身具有相对独立的主体——科研队伍,相对独立的客体——科技生产资料和对象,相对独立的科技生产中介——高科技生产工具。科技生产力的这种相对独立性质使它成为包括物质生产、精神生产和人类自身生产在内的整个社会生产的轴心,并对社会的整体发展起决定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