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城市社区居民政治参与浅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阐示了城市社区居民政治参与的含义,划分了居民社区政治参与的类型,论述了居民政治参与的重要意义,并对居民社区政治参与的新经验、新做法等创新路径,进行了简略的介绍。  相似文献   

2.
王翔  史雨琛 《前沿》2014,(15):39-41
20世纪90年代至今,“村改居”是伴随我国城镇化进程的基层自治组织形式变迁趋势。在农民变市民、村委会改居委会的过程中,社区居民政治参与状况发生了深刻变化,并凸显出自觉性政治参与意识不强、理性政治参与能力薄弱、组织化政治参与成效微弱、政治参与延续性不足等现实困境,破解此难题应从扩大社区政策制定的合公益性、加强制定社区政策过程的科学性以及社会经济发展、政治制度变迁与政治参与模式革新、主流政治文化为社区居民政治参与提供保障与导向等必要性与可行性层面进行整体性分析。  相似文献   

3.
张冬平 《电子政务》2011,(Z1):125-129
通过对社区居民的调查,分析了居民基于网络参与社区治理兴起的背景,探讨了居民基于网络参与社区治理的特点,并总结归纳了居民基于网络参与社区治理的主要形式。  相似文献   

4.
张冬平 《电子政务》2011,(2):125-129
通过对社区居民的调查,分析了居民基于网络参与社区治理兴起的背景,探讨了居民基于网络参与社区治理的特点,并总结归纳了居民基于网络参与社区治理的主要形式.  相似文献   

5.
社区发展与居民参与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城市社区建设的迅猛发展是我国宏观需求与微观需求结合的必然结果,而社区建设中居民的社区参与是十分重要的一个推动力,但由于种种原因,我国目前的社区实践明显地表现出居民参与不足,这是促进社区发展中我们必须解决的一个难题。  相似文献   

6.
社区自治视角下的居民参与有效性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前居民参与有效性不强成为制约和影响我国城市社区自治的重要因素,本文通过对影响居民参与有效性的因素和我国居民参与现状的分析,尝试从培育社区意识、制度建设等方面提出较为切实可行的努力方向。  相似文献   

7.
陈惠敏 《人民论坛》2014,(1):149-151
社区自治的重要标志是社区居民的广泛参与,然而从“村改社区”自治组织的调查来看,社区居民的参与率比较低,制约着社区自治的发展.因此,必须进行制度创新,从社区居民的需求出发,实现社区居民对社区的利益认同到情感认同、价值认同、行为认同的转化,以期提高居民参与率,实现社区自治.  相似文献   

8.
陈笑 《人民论坛》2010,(8):216-217
立足北京建设"世界城市"的背景,梳理"世界城市"中居民参与社区治理的特点,发现了目前存在的诸如参与主体结构失衡、政治参与水平不高等问题,提出了增强居民社区意识、优化治理内容结构、促进社区民主自治、壮大社区治理组织、健全社区治理制度等相应的完善对策。  相似文献   

9.
对社区文化建设居民参与不足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宁 《岭南学刊》2004,(2):80-84
本文从观念、社会、制度等方面剖析了居民参与不足的原因,并据此提出一系列对策:激发社区居民中的内生力,提高居民的参与度;构建以人为本的客观公正的社区文化建设评价机制;建立公平合理的政府资金投入机制和社区自身的资金筹措机制;协调好主流文化与社区亚文化之间的关系;充分利用社区内的各种资源,为居民的文化参与提供更多的机会和可能。  相似文献   

10.
陈斌  王勇 《传承》2010,(6):136-137
调查发现,社区直选中居民政治参与主要存在居民政治参与的动力不足、意识不强、政治参与的效能不彰等问题。巩固和进一步推进城市社区直选中居民的政治参与可以从五方面入手:大力发展市场经济,积极构建公民社会;培育社区民间组织,密切居民与社区的利益关联;加强对于社区自治的宣传,提高社区居民的政治参与意识;扎实推进社区自治,做真城市基层民主;建立健全居民与居委会的互动机制,提高居民政治参与的效能感。  相似文献   

11.
调查发现,社区直选中居民政治参与主要存在居民政治参与的动力不足、意识不强、政治参与的效能不彰等问题.巩固和进一步推进城市社区直选中居民的政治参与可以从五方面入手:大力发展市场经济,积极构建公民社会;培育社区民间组织,密切居民与社区的利益关联;加强对于社区自治的宣传,提高社区居民的政治参与意识;扎实推进社区自治,做真城市基层民主;建立健全居民与居委会的互动机制,提高居民政治参与的效能感.  相似文献   

12.
加强和谐社区建设关键是要依靠广大社区居民,立足点应该是扩大居民参与,动员广大社区居民积极参加社区的各种公共事务和公共活动,把广大居民凝聚于城市基层社区组织内,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也就有了坚实的群众基础。如何让城市居民参与社区建设,是和谐社区构建所要解决的现实问题。为此,本文提出如下思路以进一步拓展社区参与。  相似文献   

13.
公民参与和社区和谐:理念、变迁和制度化的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民参与的理念表达了这样一组行为方式,即城市市民广泛地自下而上地参与各种公共事务。它凸显了参与活动的个体能动性和自下而上的层面。社区公民参与和调动社区居民参与的积极性是当代中国社区生活的基石,其实现有利于社区体制创新和一大批有理想并具有权责意识的现代公民。  相似文献   

14.
在社会问题多发和利益主体多元的社会发展战略调整期,深化社会管理的公众参与是政府面临的现实选择。目前中国公众参与社会管理呈现出两个发展路向:制度化的参与和自发式的参与,两种发展路向在参与的出发点、方式和效果上都有所不同,但作为参与发展的必经阶段,对于公众参与意识的提高有着十分积极的意义。总体而言,中国城市社会管理公众参与的程度依然较低,要深化社会管理公众参与的程度尚需做出很多努力。  相似文献   

15.
城市地方公共产品的有效供给是构建城市和谐社区的必要条件。根据蒂布特模型,地方公共产品的有效供给需要消费者偏好得到充分显示。笔者认为,在城市社区公共产品的供给中,消费者的选择过程在某种程度上就是城市社区居民的政治参与过程。要使消费者的偏好得到很好显示,就必须确保社区居民的有序政治参与。最后,本文对于如何加强城市社区居民有序政治参与,使得城市社区公共产品能够有效供给,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6.
正当前许多社区积极探索多元共治模式,倡导多元主体协同联动、共同参与社区治理,通过协商合作的方式提供社会服务和公共服务。社区居民作为社区治理的参与主体更是多元共治模式中不可缺少的关键要素。因此,必须认清社区居民参与协商基层社会服务供给的动力,考察社区居民参与协商的价值,进而从建构回应性基层协商决策机制、培育积极的公民资格、扶持培育社区社会组织等方面来保障居民参与协商基层社会服务供给的路径,创新基层社会服务供给的决策方式,优  相似文献   

17.
"安全社区"是当今世界上许多国家基层治安管理的一种模式,在我国尚处于发展建设阶段。社区参与是安全社区的一个主要特征和必要条件。但目前安全社区建设过程中,社区参与存在着很多问题,影响了安全社区乃至社区建设的发展。为此,应使居民利益社区化,增进居民对社区的认同感、归属感;建章立制,完善社区参与机制;加强社区居民自身素质建设,进一步促进社区各类组织的完善,增强其自治能力和组织能力。  相似文献   

18.
我国城市社区参与不足的一种理论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荣英 《求索》2010,(3):83-84,39
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我国践行政府推动型社区建设以来,我国的城市社区居民参与社区建设正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并在社区参与渠道、参与形式和参与内容等方面都得到了深度扩展。但从现有研究看,我国城市社区参与度不足,且社区参与主体呈非常态分布,严重约束我国的城市社区建设。本文借助布迪厄实践社会学“场域、惯习和文化资本”的关系主义方法论透视我国社区居民参与动因。研究表明,居民社区场域的客观存在消解了凝聚社区居民的共同利益,导致了社区参与的冷漠;单位人惯习制约了居民社区参与的积极性;社区居民的文化资本差异影响了居民社区参与的价值取向和主动性。  相似文献   

19.
新时代下,作为我国民生领域的主要工作之一,维系与增进居民获得感已成为衡量人民受益发展、政府施政效能、社会治理水平的重要标尺。本文基于中国社会状况综合调查的测量数据,以公众参与为研究视角,构建一个有调节的中介模型,系统缕析公众参与对居民获得感的影响逻辑。实证分析发现:公众参与在直接显著正向影响居民获得感的同时,还通过提高社会公平感知间接提升了居民获得感,即社会公平感知发挥着部分中介的作用。此外,当社会地位处于中上层时,社会公平感知能够更有效地提升居民获得感,即社会公平感知对居民获得感的影响受社会地位的调节。因此,激发公众参与意愿、拓宽参事议事渠道、形塑社会公平感知、缩小社会地位差距等均可成为新时代提升居民获得感的创新路径。  相似文献   

20.
数智化时代下通过数智化公共服务平台参与可以有力促进服务供给效能提升,但数智化公共服务平台参与影响居民福利绩效增值和实现服务供给效能提升的路径和机制尚不明晰。针对这一理论缺口,基于平台生态圈层视角、消费使用成本视角、共享互动学习视角和居民参与平台服务实践,创新地提出“数智化公共服务平台参与—居民福利增值—服务供给效能提升”关系耦合理论模型,深入分析高质量服务创新和主动个性服务转型的关键作用,以及数智化公共服务平台的调节效应,揭示数智化公共服务平台下居民参与影响其服务供给效能提升的驱动路径和关键场域,为居民利用数智化技术及平台获及高质量公共服务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