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发生在20世纪60年代席卷神州大地的“四清运动”,持续时间达四年之久。运动期间中央领导亲自挂帅,指导“四清”;数百万干部下乡下厂,开展革命;广大工人和农民参与其中,积极响应;“四不清”干部纷纷检讨,“洗手洗澡”,从而上演了共和国历史上特殊的一幕。这场运动在农村被称为“四清”,在城市被称为“五反”,统称社会主义教育运动,后来又改称四清运动。起源四清运动开展之时,正是国内处于严重的经济困难时期,全党上下正集中精力进行国民经济的调整。那么,毛泽东和党中央为什么在这一时期开展这么一场以阶级斗争为主旨的政治运动呢?从国内形势…  相似文献   

2.
人们在记述和回顾历史时,总是根据某一历史时段的显著特点和特定内容而给予一个特定的称谓。1959年至1961年这段历史自然也不例外,灾荒、经济困难是这一时期最主要的特点,但其主流称谓却经历了“三年自然灾害时期”到“三年困难时期”的变化过程。称谓的不同,折射出对其背后原因认识的差异。“三年自然灾害时期”这个词语何时出现无从查考,但它的使用却与中央不断强化自然灾害对这一时期困难原因的解释有关。在当时,中央对1959年至1961年经济困难成因的宣传是内外有别的。在党内会议上,中共中央相对实事求是,认识到“大跃进”、人民公社运动…  相似文献   

3.
人民公社产生于1958年的“大跃进”运动中,在我国农村存在了20多年,在历史上留下了深深的印迹。在这20多年间,农村基层民主在公社高度集权的体制下以及各种政治运动中,屡屡遭到打击和破坏。本文拟按照人民公社各种历史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力求对这一时期北京农村基层的若干问题  相似文献   

4.
近20年来,多数学者对于五四运动的研究,向来强调其"新"的一面,至于它和传统的关系,除了着眼于反传统特别是反儒家之外,其余便很少涉及。其实,五四运动与传统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这种联系尤其体现在这一时期先进知识分子对马克思主义的选择和接受上。如果没有固有的传统文化背景,五四时期的先进知识分子将难以走向并接受马克思主义。对五四时期马克思主义者与中国传统文化关系的再认识,对于我们正视历史从而提升文化自觉、增强文化自信、实现文化自强,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1951年12月-1952年7月,在全国范围内开展的“反贪污、反浪费、反官僚主义”的“三反”运动,在我们党的建设历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这场运动给予当时资产阶级的进攻以一次沉重的反击,推进了增产节约运动,纯洁了国家机关,密切了人民政府与群众的关系,改善了机关内部的民主生活。今天,我们重新总结它的历史经验,对于加强我们党的建设,搞好正在开展的廉政建设,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6.
陈秀独一生的最后五年,是在抗日战争的历史环境中度过的。怎样评价他在这一时期的活动?我认为,应看他对当时的历史要求采取什么态度,起了什么作用。抗日战争时期,全国各族人民的首要任务是进行民族革命战争以维护祖国的民族独立和领土主权的完整。这样,是否真诚地拥护和实行抗战,就成为衡量人们政治倾向的第一个基本尺度。与此同时,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内部又存  相似文献   

7.
王东  许新年 《学习论坛》2005,21(10):23-25
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共产党就已经逐步形成了勤俭建国、建设节约型国家的指导思想,并在这一思想指导下,根据不同时期的形势和任务,自上而下发动了规模巨大的全国性的群众性的以经济活动为主的“增产节约运动”,其中在1949~1952年表现得尤为集中突出。考察分析这一时期运动开展的原因、过程及特点,并在此基础上总结其中的经验教训,对于我们今天建设“节约型社会”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8.
30年代左翼文艺运动是以反文化“围剿”斗争为核心的。它是中国共产党在历史上领导文艺运动取得胜利的重要篇章。毛泽东说过:“这时有两种反革命的‘围剿’:军事‘围剿’和文化‘围剿’。也有两种革命深入:农村革命深入和文化革命深入……其中最奇怪的,是共产党在国民党统治区域内的一切文化机关中处于毫无抵抗力的地位,为什么文化‘围剿’也一败涂地了?这还不可以深长思之么?”这个国民党统治区域内“最奇怪”的现象,长期以来并没有得到具体的研究和总结。笔者认为,左翼文艺运动在1931年底有一个策略上的重要转变,这一转变对于取得反文化“围剿”的胜利有极其重要的意义,而瞿秋白在这一转变中起了重要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9.
阮铭 《前线》1959,(11)
过去的两年,学校教育工作经历了一系列激烈的政治思想运动,取得了伟大的成绩。整风运动和反右派斗争,确立了党对教育事业的领导地位。双反运动批判了资产阶级的教育思想。接着,贯彻执行了教育为工人阶级的政治服务、教育和生产  相似文献   

10.
本文根据大量的报刊资料和历史当事人的著述,在解放战争时期国共两党激烈斗争的背景下,重点对中国共产党与自由主义力量之间的关系作了详细的考证和梳理。目的是试图回答以下问题:这一时期中国自由主义力量的纲领、立场是什么及其主要由哪些人组成?中共与自由主义力量之间的合作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二者之间的矛盾和分歧主要包括什么内容?二者的关系在这一时期的结局如何?  相似文献   

11.
一、“两个务必”精神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提出的历史背景和内容伟大的时代创造伟大的精神,伟大的精神推动着伟大时代的发展。1948年5月,伟大领袖毛泽东同志率领党中央东渡黄河,来到了河北省平山县的西柏坡村,在这里,提出了“两个务必”,创造了彪炳史册的“西柏坡精神”。1、“两个务必”精神的历史背景和内容1919年开始的无产阶级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运动,经过了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土地革命运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共计近30年艰难困苦的磨砺和锤炼,到1949年时,已经炉火纯青功成名就。中国历史发展到这一时期,应该沉淀出丰硕的成果…  相似文献   

12.
傅平 《红岩春秋》2000,(4):27-31
周恩来领导的中共中央南方局也进行了严肃认真的审干,效果很好,绝无“后遗症”。这是什么原因?康生在审干运动中起了怎样的作用?周恩来回到延安后有些什么经历……  相似文献   

13.
戚义明 《党的文献》2012,(1):117-120
1976年10月粉碎“四人帮”后,中国进入“两年徘徊期”。1977年至1978年,复出后的邓小平“放了一炮”、点了“三把火”,推动实现了伟大的历史转折。这“一声炮”与“三把火”,集中反映了邓小平在这一时期的重要贡献,也鲜明体现了他坚持原则、敢抓敢干的思想风格和善于抓住契机、推动历史前进的领导艺术。  相似文献   

14.
李宇霆 《党史文汇》2022,(12):43-47
<正>旅欧中国少年共产党(以下简称旅欧中国“少共”)是中国共青团在海外成立的最早且规模最大的团支部组织,在中国党团组织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从成立到结束工作的短短4年时间里,旅欧中国“少共”不仅在开展工学运动、坚持革命统一战线、宣传马克思主义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也为我国社会主义革命事业培养和输出了一批骨干力量。在“少共”成立100周年之际,回顾少共在这一时期的历史很有意义,其中的历史经验也值得我们继续发掘。  相似文献   

15.
试论1957年冬、1958年春农田水利建设运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57年冬至1958年春,以水利化建设为核心,全国开展了一场全民性的农田水利建设运动。这场运动以中共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新农业发展纲要为纲领,以反“右倾保守”和反“反冒进”为指导思想,以政治辩论开路.运用大兵团作战.标志着全国性的“大跃进”运动由此发动。这场运动所体现出的中国共产党新的发展战略理念和经济建设模式.曾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历史影响。鉴于学术界对这场运动的研究尚不充分,  相似文献   

16.
城乡“四清”运动的发动及教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1963年至1966年,全国城乡开展了一场声势浩大的社会主义教育运动。当时城市的运动称为“五反”(反对贪污盗窃、反对投机倒把、反对铺张浪费、反对分散主义、反对官僚主义),农村的运动称为“四清”(清理帐目、清理仓库、清理财物、清理工分),后来城乡都统一称为“四清”(清政治、清经济、清思想、清组织)。这场运动动员了几百万人的工作队下乡下厂,延续四年之久,虽然对于解决干部作风和经济管理等方面的问题起了一定作用,但使不少基层干部受到不应有的打击,政治上的“左”的错误进一步发展,并为“文化大革命”的发动作了理论准备。当时为什么要发动这场运动?有些什么深刻的教训呢?下面试作  相似文献   

17.
“大跃进“口号提出时间辨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跃进”是国史和党史研究中不能回避的一个历史名词 ,它代表着一个时期。但在目前的研究中 ,对“大跃进”这一口号提出的时间 ,却一直存有不同的说法。鉴于这一时间是研究“大跃进”的一个最基本的前提和常识问题 ,有必要对其有关的说法进行辨析 ,以确定“大跃进”这一重要的历史事件的确切时间。在《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注释本》中 ,解释“大跃进”运动时 ,说在1958年1月南宁会议上 ,毛泽东批评了1956年的“反冒进” ,把那时中央领导同志实事求是地纠正经济工作中的急躁冒进偏向 ,说成是所谓“右倾”、“促退”…  相似文献   

18.
持续十年的“文化大革命”,是党的历史上一个极其特殊的时期。在这一时期,党和人民抵制“左”倾错误和同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的抗争,是一直没有停止过的。这种抗争,比较公开和集中的就有十次。第一次抗争是拟定和下发《二月提纲》。在“文化大革命”发动阶段的这次抗争,本来试图对思想文化领域越来越凶的批判运动加以限制,但其结果却加速了“文化大革命”的发动1965年底掀起的思想文化领域的批判运动,是由上海《文汇报》发表的姚文元《评新编历史〈海瑞罢官〉》一文引起的。这篇文章的写作,是在毛泽东的支持下,江青背着中央政…  相似文献   

19.
基层工作如何体现“以人为本”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密云县委宣传部副部长黄松柏问:“以人为本”是一个理论问题,对于基层工作者来说更是一个实践问题。在基层工作中,我们一方面有“‘以人为本’是个筐,什么都可往里装”的感觉,但另一方面又对基层工作究竟如何具体体现和实现“以人为本”这一问题困惑不解。“以人为本”的精神实质究竟是什么?如何在理论和实践的不同层面上正确理解把握“以人为本”?在实际工作中是否做到了“以人为本”,它的科学标准是什么?我们期盼得到专家的答复。 基层工作如何体现“以人为本”精神?这里面包含着一个如何从理论向实践飞跃这样重大的认识论和方法论问题…  相似文献   

20.
王炎 《前线》2014,(4):34-36
20世纪60年代上半叶是“三年困难时期”之后国民经济的调整时期。党在这一时期通过加强干部教育和干部作风建设,与群众同甘共苦,领导和团结全国人民,努力克服前进中遇到的困难,实现了国民经济的迅速好转,进一步贯彻落实了民主集中制,加强了党的领导和党自身的建设。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重温这一时期干部思想作风建设的经验做法,对于当下正在进行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