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消费观念的逐步转变,出于对自身健康环境的关爱,追求绿色食品消费,已成为本世纪人类消费的主流.在国外,绿色食品市场供不应求,需求量呈逐步上升的趋势.而我国近年来绿色食品也开始受到众多消费者的欢迎.很多消费者为了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宁愿多花一些钱购买绿色食品.绿色食品消费已不仅是当今社会消费的一种时尚,更成为新世纪消费的主流.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随着投资和出口动力逐渐减弱,消费需求相对处于平稳上行的通道,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趋于上升.2014年,国内三大需求结构中,最终消费支出对国内生产总值增长贡献率为51.2%,消费成为拉动经济最主要的动力.新常态下,个性化、多样化消费渐成主流,网络消费、服务消费、大众消费和绿色消费成为新亮点.如何把握扩大内需过程中的消费新热点,捕捉浙江产业发展的新增长点,成为促进浙江经济持续增长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3.
谭梅 《求索》2012,(8):158-159,96
20世纪上半段各个历史阶段,中国现代文学都有表达时代精神的主流话语。主流话语对作家来说,既是思考的出发点又将成为思考的限制。本文以20世纪40年代诗歌创作为例,试图对中国现代文学主流话语模式外的个体言说作一些思考。一般来说,主流话语常常以压倒性的优势,习惯性的削弱乃至遮蔽个体言说,导致我们对问题认识不清。因此,当时代主流话语以集体性、连续性的方式或明显或隐蔽的干涉着诗人的个体写作的时候,诗人应该坚持个人的生命经验、主动"疏离"时代主流。这样,才能免于成为空洞的主流理念的牺牲品,才能在保持文学所应有的先锋、独立、想象等艺术品质的同时,与主流话语构成理性而有效的对话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可持续消费:对消费主义的批判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倪瑞华 《理论月刊》2003,(5):120-121
西方国家已进入消费社会,消费主义成为其主流意识形态,并且通过文化输出向其他非西方国家传播,消费主义正在向全球蔓延。消费主义的消费实际上是一种炫耀性和挥霍性的过度消费,在资源、环境、生态意义上不可持续的消费。可持续消费是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可持续消费就是要批判和摒弃消费主义,做到适度消费、公平消费与和谐消费。  相似文献   

5.
洪信良 《中国减灾》2012,(4X):51-51
<正>现代都市人的自我保健意识非常强,回归自然和追求健康成为食品消费的主流。几种以英文字母"F"开头的"F"食品备受青睐,一跃成为人们餐桌上的"主角"。新鲜(Fresh)食品:一是无污染、无人工添加剂食品;二是不靠化肥农药种植的水果蔬菜。健美(Fitness)食品:具有多种健身功能的食品,对人获得和维持健美体魄有益。奇趣(Fun)食品:年轻消费者为了寻求刺激,对充满新、奇、特的食品情有独钟。  相似文献   

6.
张贞 《理论月刊》2008,(2):104-107
中国逐渐进入"以消费促进生产"的社会形态,"日常生活"的地位和重要性随之提高,成为当代文化建设中一个必不可少的影响因素.具体来说,当代中国的文化生态格局主要由精英文化、主流文化和大众文化组成.这三种文化形态的本质内涵和相互关系都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精英文化认为日常生活是应该被否定、被超越的对象;主流文化出于政治目的总是倾向于在意识形态层面对日常生活进行隐秘性的组合拼贴:大众文化则充分肯定日常生活的本体性地位和意义.从"日常生活"角度分析、评价并建设三种文化形态,是构建当代中国和谐文化的一个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7.
腰包渐鼓的人们愈发亲近自然的健康消费,绿色消费越来越成为主流,成为一种新的生活方式。 茅台酒的“绿色”不是动人的标签,而是其特殊的生产环境、酿造工艺与品质特征等要素共同烘托出的坚实成果。  相似文献   

8.
消费文化的现实反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消费文化在二战后逐渐成为欧美社会主流的价值取向.尽管从法兰克福学派开始对消费文化提出质疑、分析和批判,但是消费文化仍然有蔓延的趋势.本文试对消费文化的定义,消费文化特征.消费文化的发展以及产生的影响,做一个简要的梳理和分析,以期对正受到消费主义冲击的中国社会提供可借鉴的反思.  相似文献   

9.
<正>主流文化明晰的价值观应成为社会的一个尺度,而不是相反,主流文化(包括主流媒体)被时潮裹挟着炒作热点,致使某些界域内的大众文化一时间成了主流文化的榜样文化就像女人的裙子不但五颜六色,还是五花八门当下,文化就像女人的裙子不但五颜六色,还是五花八门。一方面,大众的文化消费越来越多元;一方面却在某些强势媒体的主导下越来越趋向猎奇、盲从和跟风。认同越来越受制于消费而呈现多元化取向,在引导大众或强化大众的认同方面,主流文化的力量显得有些弱或力不从心。  相似文献   

10.
从经济社会的发展逻辑看,消费文化与广告业之间存在着双向耦合关系,消费文化高度发达的国家或地区其广告业必然勃兴,反之亦然。两者形成双向耦合关系的原理在于:商业资本及传媒组织控制的媒介平台通过无处不在的广告,通过象征和幻象功能,激起每个人对物化的神话产生欲望,有效地让人们成为消费者及将消费内嵌为生活方式;消费文化的商品拜物教及主流意识形态特征迎合了国家将消费作为经济压舱石的需求,扩大、加速了商品的流通和交换,从而直接促进广告业的增长与发展。从技术-经济的范式演进看,消费文化经历着大众消费文化向数字消费文化的迁移,在大众消费文化时代,大众传媒及广告发挥着形塑和推动消费文化的主要功效;数字化进程和平台经济主导着数字消费文化的形成及发展,数字消费文化牵引着广告业的数字化转型与升级,计算广告的“技术无意识”特性构成消费者的日常体验,算法消费文化成为当下及未来消费文化的主流和趋势。  相似文献   

11.
<正> 目前,世界动漫呈三足鼎立之势——美国、日本、韩国。从美国的"加菲猫"到日本的"蜡笔小新",再到韩国的"流氓兔",一个比一个出格另类的卡通形象每每成为孩子们的主流消费。由于文化发源于各自的民族,所以美日韩三国在动漫文化上具有各自的特点。很多人以为当代文化发展到极具开放性的今天,各自的民族性和文化传承都被淡化了,其实并不是这样。  相似文献   

12.
随着互联网助力全民旅游、全面休闲,旅游消费成为人们美好生活的日常化实践和惯性化选择。数字化技术与旅游发展的互嵌性日益加深,文旅消费呈现出全要素、全人群和全天候的新趋势,预算合理化、产品选择个性化、体验深度化、文化消费品味化成为新的体验特征。文旅消费跨越了时空限制和群体边界,数字平台使得旅游者拥有更多主动权和选择性,但需警惕的是“过度数字化”与“过度营销”。  相似文献   

13.
《群众》2020,(10)
正随着全国疫情防控阻击战取得重大战略成果,疫情防控向好的态势进一步巩固,复工复产步伐加快,消费市场人气明显回升,消费呈现回暖态势。"五一"期间,商务部重点监测零售企业日均销售额比清明假期增长32.1%,江苏消费品市场实现销售额更是同比增长了2.3%。虽然消费市场在逐步恢复,但疫情对消费市场的影响是深远的。经济新常态下以汽车、家电为特征的大量或大件消费时代进入平台期,出现了明显的拐点,恰逢此时,疫情影响叠加,但新兴消费以其创新性和柔韧性继续保持升级的趋势,成为提振消费的新利器,尤其是以不受时空限制的网络消费进一步加  相似文献   

14.
提升消费力扩大消费需求已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一个重要问题.我国长期以来形成的城乡"二元制经济格局"极大地限制了农村消费力的提升和消费需求的扩大.十二五规划提出要按照统筹城乡发展要求,加快推进农村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增强农业农村发展活力,这就需要把扩大农村消费需求作为扩大内需的重点,透析农村消费力提升面临的诸多约束因素,寻求破解对策,提升农村消费力,培育好农村消费市场,促进农民持续增收,激活七亿农民的消费需求,才能真正持久地扩大内需,促进中国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15.
朱评 《观察与思考》2004,(15):45-47
面对严峻的挑战,人们开始寻找一种能使生态持续、经济持续和社会持续的发展之路,可持续发展的理论应运而生。全球可持续发展的趋势已经极大地改变了市场环境和竞争规则,绿色浪潮正回荡在全球,绿色需求和绿色消费将成为21世纪的主要需求和主流消费,绿色经济必然成为21世纪国际经济发展的战略重点。21世纪将是绿色文明的世纪。  相似文献   

16.
分析"台湾主体性"的内涵和外延,既有正当性和合理性内容,也含有"台独"的基本观点、理论和主张,再则其自身出现了极端化趋势,已成为台湾社会的主流意识,对台湾政治、社会和当局的政策主张以及两岸关系发展均有重要影响。一、台湾社会意识形态的主体"台湾主体性"一方面成为朝野政党和政治人物主要的政治论述,一方面在社会上普遍化、大众化,一方面成为台湾舆论的主体精神,因而成为台湾的主流社会意识。  相似文献   

17.
互联网时代青年群体利用网络进行消费逐渐成为主流消费模式,体现了社会与时代的进步.本文在对青年群体网络消费特征进行分析的基础上,从提升消费者效用、维护社会和谐、促进创业、实现交易效率的提高、消费主客体异化、对青少年产生的危害、交易安全风险等角度探讨了网络消费的优势与劣势,最后就实现青年网络消费健康有序发展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
张军莲  龚志民 《求索》2007,(6):75-76
节约型消费是建设节约型社会的重要内容,但现阶段经济主体主动选择节约型消费行为动力不足,其主要原因是保障节约型消费行为实现的制度缺失。因此,重塑节约的社会主流文化,并构建有利于节约的价格、财税政策等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是确保节约型消费行为成为全社会倡导的新型消费方式的根本保证。  相似文献   

19.
进入新经济时代,社会将由经济型向知识型转化,文化消费将成为未来社会消费的主流。与经济体制改革相比较,我国的文化体制改革虽然也取得了显著成果,但仍显迟缓,比起发达国家的文化产业,我国的文化产业  相似文献   

20.
落户政策的再松绑,将能有效地刺激农业转移人口的消费动机,激发城市活力、促进农业转移人口就业。但是,当前农业转移人口消费增长效应的释放受中小城市吸引力相对有限、"进城容易留城难"以及消费能力提升缺乏金融支持等因素的限制。为此,要深入开展实地调研工作、加快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深化农村土地流转制度改革以及提升财政支持和金融支持力度,从而激发农民工消费潜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