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国际货币制度进入后布雷顿森林体系之后,金融危机频繁爆发,其制度性根源在于当今的国际货币制度存在缺陷。现行的牙买加体系并没有改变美元本位的状态,"特里芬难题"依然存在。通过缔结区域性货币合作条约、建立特别国际货币法院、建立政府间独立的国家主权信用评级机构对美元进行全方位的约束,是当下改革国际货币制度比较可行的方案。  相似文献   

2.
陈斌彬 《河北法学》2012,30(7):117-124
利用美元的超中心地位,无限量地对外供给国际货币的美元霸权,已成为现行国际货币体系失衡与世界经济不稳定的一大痼疾.因此,如何对之有效地加以制约则成为后金融危机时代国际货币体系改革的关键.虽然以SDR为核心的超主权货币可彻底消弭美元霸权的负面影响,一劳永逸地解决“特里芬问题”,但SDR的先天缺陷及改革的复杂性决定了其近期内尚不具备可行性.相反地,基于危机后美元霸权在国际货币体系中不失主导作用但又日渐式微的客观现实,扩大SDR篮子的计价货币种类与达成相应的汇率协调机制,建立起以美元、欧元和主要新兴经济体国家货币在内的多元化国际货币体系则是当前国际社会改革与制衡美元霸权的一个现实选择.  相似文献   

3.
叶雷 《法人》2014,(6):95-95
正表面上看,始于1944年的布雷顿森林货币体系,已成为过去式。然而,2008年的金融危机,不仅充分暴露了现行全球货币和金融系统严重不平衡的问题,更激起了推进国际货币体系改革的呼声。有意思的是,"中国现在说的话,让人想起20世纪40年代美国说的,而美国在今天说的话很像当年英国和凯恩斯的反应",美国外交关系委员会国际经济部主任本·斯泰尔的说法,无疑更让人浮想联翩。当今,各种"货币战争"的声音不绝  相似文献   

4.
本文指出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构建的布雷顿森林体制实行固定汇率制,有利于国际货币金融秩序的稳定。但随着布雷顿森林体制的崩溃,取而代之的牙买加体制,实行浮动汇率制,加剧了国际金融市场的动荡,频发金融危机,面对金融危机,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表现低能,只立足于救火,未能建立完善的“防火”体制。  相似文献   

5.
<正> 由以上可见,现在是美元操纵了世界市场,一切使用和储备美元的国家、公司、个人都要在美元的通货膨胀或通货紧缩中蒙受巨大损失。这正是现行国际货币金融秩序对世界各国的危害。那么,国际货币金融秩序的关键问题何在呢?问题在于国际货币基金协定规定了美元成为国际货币,但却让美国掌握着美元的货币发行权,这就使美国成了一个世界范围的“伪造货币而不受惩罚者”,这样,美国就通过发行美元纸币盘剥着一切使用美元的国家和人民。当然,连西方发达国家也受其害,不过受害最大的是发展中国家,因为西方发达国家的货币也是自由兑换货币,又有发达的工业产品赚取外汇,所以它的货币能随  相似文献   

6.
美元作为国际储备货币的滥发导致虚拟经济脱离实体经济发展,是导致此次金融危机发生的重要原因。从1976年牙买加协议正式承认浮动汇率制度以来,国际货币体系中的种种弊端已充分暴露,此次美元危机更是使改革当前国际货币体系变得刻不容缓。本文简要回顾了国际货币体系的发展历程,探讨了美元危机产生的原因和影响,同时对国际货币体系的重构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7.
美元霸权对货币主权的冲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行的国际货币制度实质上是美元本位制.该制度存在诸多弊端,其中之一就是美元霸权对货币主权的冲击,包括对货币垄断发行权的冲击,对取得国际铸币税权利的冲击及对金融调控权的冲击.对货币主权的冲击也是引发本次金融危机的根源.  相似文献   

8.
杨松 《政法论丛》2023,(1):51-64
数字货币作为数字时代的重要标志,经历了比特币、数字稳定币、央行数字货币(CBDC)的阶段。CBDC的研发遵循传统货币基础和功能结构,但是采纳了批发型和零售型不同做法,反映了金融发达体与新兴金融经济体不同的市场逻辑和制度逻辑。CBDC带来的国际货币多元化冲击货币主权制度,推动国际支付体系扁平化,形塑国际货币竞争新格局,助力国际货币“三足鼎立”。CBDC仍然面临着分布式账本技术安全法律保障、国际标准和基础设施建设的国际法协同、CBDC跨境使用风险法律防范等问题。推进数字人民币国内规则与国际规则统筹建设,加强CBDC基础设施与货币互换网络布局,以技术创新带动监管模式升级。在国际法层面,也要构建以数字人民币为基础和核心的跨境支付体系,加强数字货币技术和规则构建的国际协同与合作,积极推动建立全球数字货币篮,并纳入国际货币体系。  相似文献   

9.
在剖析以美元单一货币体制为特征的现行国际货币体制的脆弱性及国际金融危机的原发性根源的基础上,指出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信贷能力的不足和决策机制的不公平是国际金融危机未能有效防范和救助的根本制度缺陷,并据此认为如果不能克服国际货币体制的固有弊端,国际金融危机的再次爆发将不可避免.对此,通过改造特别提款权,扩大发展中国家的发言权等措施来构建防范与救助国际金融危机的基本制度平台.  相似文献   

10.
全球金融危机的制度性根源在于当前国际货币体系的缺陷。美元本位导致美国实行过度的消费政策和金融创新政策,这是次贷产生与破灭的直接成因;在美元本位体制下,其他国家不得不为美国分担责任,使危机更具扩散性和全球性。建立超国家主权的国际储备货币是防范国际金融危机的制度性安排,这种改革具有长期性。维护人民币汇率主权、建立区域性金融安排、积极参与全球金融监管制度建设是中国防范金融危机的现实选择。  相似文献   

11.
<正> 国内外一些学者在研究国际货币法与国际金融法时,往往把两者混为一谈。我们认为,国际货币法与国际金融法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国际货币法研究的是:国际货币的法律性质,货币在国际流通、储备与清偿中的规则、惯例和制度,各国货币间的关系(即汇率问题),以及事实上已形成的或根据国际协议而成立的管理与协调国际货币事务的国际组织的法律地位等等。而国际金融法则研究:“货币资本的一个特殊形式”(马克思语)——借贷资本在国际范围的活动,关于国际资金信贷的惯例、规则和制度,以及国际金融  相似文献   

12.
国际货币法,作为国际经济法的一个分支,正在得到国内外学者的关注与重视。加强这方面的研究,无论对完善国际经济法的体系抑或对适应我国对外开放、对内搞活经济政策的需要而言,无疑都是十分必要的。一、国际货币法与国际金融法的区别与联系国内外一些学者往往把国际货币法与国际金融法混为一淡。有的认为国际货币法包含货币和金融两个方面的内容,有的在探讨国际金融法时不恰当地牵涉了不少国际货币法的内容,有的则在研究国际货币时过多地谈论国际金融法的内容,可见界线没有分清。我们认为,国际货币法与国际金融法是  相似文献   

13.
笔者认为此案在发现假钞后,既不应履行原合同,也不属于“重大误解”可“申请撤销”,而应裁定中止诉讼。 我国刑法第一百二十二条规定:“伪造国家货币或者贩运伪造的国家货币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外币在我国也成为一种货币形式(在限制范围内流通)。本案中发现了900假美元,这就牵涉到犯罪问题,而  相似文献   

14.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确定罪名的规定》和《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适用刑法分则规定的犯罪的罪名的意见》中 ,将刑法第一百七十一条、第一百七十二条的罪名分别确定为“出售、购买、运输假币罪、金融工作人员购买假币、以假币换取货币罪和持有、使用假币罪”。即均以“假币”取代“伪造的货币”。笔者认为不够妥当 ,因“假币”与“伪造的货币”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一、从妨害货币犯罪的历史沿革看“伪造的货币”的含义货币是经济交易的重要支付手段 ,是社会活动不可缺少的媒介物 ,不但对国计民生有重大的影响 ,在国际金…  相似文献   

15.
韦国猛 《行政法制》2005,(3):20-21,26
国际货币金融法是一门新兴的学科,关于这门学科的名称,学界存在较大分歧,尚未形成统一认识。主要观点有三:狭义国际金融法说。这种观点倾向于采用“国际金融法”这一称谓,并强调国际金融法与国际货币法不同,在其教材中只介绍国际商业银行贷款、国际债券、国际项目融资、国际股票、国际支付与结算、国际金融监管,并未涉及国际货币制度。广义国际金融法说。  相似文献   

16.
二战之后,在发达国家主导建立的现行国际经济秩序内,中国的角色首先历经了从“体系外革命者”到“体系内改进者”转化过程。时至当下,中国提出了人类命运共同体概念,践行其内生的互利共赢基本准则,中国又开始逐步获得“体系外变革者”的新角色,而共建“一带一路”已成为中国扮演这一新角色的重要平台。随着美国等西方国家在体系内对中国实行规则上打压的不断升级及对华经贸关系政治化的持续加剧,中国在体系内存在的空间不断被压缩,甚至还有可能被挤至体系外。鉴于此,中国作为“体系外变革者”,通过“一带一路”平台推动和引领创建有关国际经济法律制度,对稳定中国外部经贸环境具有深远的特殊意义。  相似文献   

17.
李西霞 《河北法学》2020,38(1):138-149
在全球形势深度变革的情势下,中国提出“一带一路”倡议,倡导与沿线国家共同打造命运共同体,体现出经济层面上的国际合作和推动全球治理体系更加公正合理的努力。“一带一路”倡议不是国际法上的国际协定,因此在现行国际秩序中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宜建立以自由贸易协定机制为支撑的“一带一路”长效合作机制。国家层面的自由贸易协定,符合世界贸易组织法,可为多个议题设定实体性和程序性规则,增加法律的确定性;同时又能借助自由贸易协定的机制创设功能,掌握区域性国际规则制定的主导权,并进而影响全球性国际规则的重构,这是全局性的战略考量。  相似文献   

18.
最近一段时间,美元持续贬值,美元、日元利率归零,日本央行动用万亿日元干预汇率,以阻止日元进一步升值。乱世中黄金称雄,金价创出历史新高……美国把货币战的“潘多拉魔盒”打开后,与之相伴的是贸易战的开打,  相似文献   

19.
走出误区的“第三条道路”:“跨国经济法”范式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中国学界,素有“大小国际经济法”之争。因为在语境上存在着相当程度的错位现象,两派交锋多少带有“虚假”争议的成分。而“跨国经济法”范式的确立,为两派进一步靠拢树立了一条中间标杆。该范式的要义是,从区分“法律部门”和“法学学科”的原理出发,认定作为一个法律部门之“广义国际经济法”并不存在,但以“国际经济法律制度”为研究对象,完全可以形成一个“广义国际经济法学”之法学学科。依“跨国经济法”范式引入该“第三条道路”,并非基于主观上中庸之道的考量,而是全球化趋势与现行“威斯特伐利亚体系”的张力客观使然。同时,“跨国经济法”范式的确立,也有助于消除对成立一个“广义国际经济法学”学科存在的各种疑虑。  相似文献   

20.
《国际经济法》一书是法国巴黎大学教授卡罗、弗洛利和儒依阿三人合著的,它分“导论”、“国际货币法”、“国际贸易法”与“国际投资法”等部分,是一部内容完备的国际经济法专著。本书的特点是从改革国际经济秩序出发来论述国际经济法的原理,同时又以具体的材料为依据,来阐述国际经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