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完善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律保护的路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蕴含着中华民族特有的精神价值思维方式和文化意识,是维护我国文化身份和文化主权的基本依据。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是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然而,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律保护存在诸多问题。笔者针对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律保护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些完善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律保护的对策性建议,以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促进我国文化多样性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
西北地区属于经济欠发达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法律保护也比较滞后,法律适用水平较低,各省保护不平衡,互相缺乏联系与沟通,保护的有效性和针对性欠缺、整体性与系统性不足。对西北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律保护的研究不仅为了解西北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存在现状,建立符合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特点的法律保护机制和提高法律适用水平提供理论依据,也为增加西北地区的文化认同感、维护西北地区共同的文化生态与安全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从西北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特殊价值定位、立法概况和法律体系的建构等方面论述如何建立符合西北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区域特点的法律保护体系。  相似文献   

3.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精神财富",非物质文化遗产是"资源",非物质文化遗产是"社会经济资源"。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律客体上的所有权,可以是个人即个人非物质文化遗产;可以是国家,即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也可以是集体、群体,即集体非物质文化遗产。针对不同所有权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律客体可以制定相应的单行法律,进行有针对性的法律保护。  相似文献   

4.
丽江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地区,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古代文明为丽江纳西族留下了丰富的文化传统和文化精神。在国家大力提倡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时代背景下,丽江市高度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积极采取措施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但在现代文明的冲击下,丽江纳西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发展工作存在的问题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5.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特有属性决定了仅仅靠知识产权法律制度来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是远远不够的,应尽早出台<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法>,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一般法.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法中,既要确立政府的主导地位,又要强调民间的广泛参与.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法律监督方面,应确立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制度以更好地规范和保障政府权力;在法律救济制度方面,应引入公益诉讼制度以有效地保障公民维护人类共同精神财富的权利的实现.  相似文献   

6.
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和保护工作中重要载体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应如何保护,是当前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中的一个重要难题,本文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保护的大背景下,对天水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的保护路径进行探析,以期对天水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7.
根据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内涵、属性和工作原则,要以科学发展观指导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保护好传承人、保护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原生环境、探索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利用,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各项基础工作,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8.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文化遗产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我国政府当前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现状是法律滞后、资金和人员不足、重申报、轻保护等,应该全面调动政府、专家学者、企业以及民众等方面的力量,来共同加入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行列,建立一套切实可行的政府长效保护机制。  相似文献   

9.
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谈知识产权法的教学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蕴藏量极为丰富的国家,近年来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抢救与保护日益重视,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既缺乏法律的保驾护航,又缺乏保护人才。具有人才培养、科学研究与服务社会三大职能的高校,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问题上的责任与义务不容回避,这就对高校的知识产权法教学提出了创新与改革的要求。  相似文献   

10.
国务院和国务院办公厅于2005年连续发出《关于加强文化遗产保护的通知》、《关于加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首次将文化遗产界定为由物质文化遗产(即通常所说的文物)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即通常所说的民族民间文化)组成,决定从2006年起每年六月的第二个星期六为我国的"文化遗产日",并就充分认识保护文化遗产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加强文化遗产保护的指导思想、基本方针和总体目标,着力解决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面临的突出问题,积极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明确责任、切实加强对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领导等五个方面进行了精辟阐述,提出了具体的要求,强调"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和有关部门要从对国家和历史负责的高度,从维护国家文化安全的高度,充分认识保护文化遗产的重要性,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切实做好文化遗产保护工作".  相似文献   

11.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法律保护——以知识产权保护为进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既相契合又相冲突的关系致使知识产权制度不能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全面性的保护。对符合知识产权条件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要充分利用知识产权制度进行保护,对知识产权不能提供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或者即使可以运用知识产权制度进行保护,但亦有许多制度性缺陷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通过制定特别法的形式对其提供有效的保护就成为必然的选择。  相似文献   

12.
随着全球化趋势的加强和现代化进程的加快,非物质文化遗产正受到越来越大的冲击,甘肃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也面临着严峻的形势。尽管甘肃省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方面,制定一些保护政策,开展了一系列的保护活动,但是依然存在着不少问题,本文从实例出发对存在问题和成因进行了分析,以期对保护工作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3.
双重保护模式导致了非物质文化遗产公权保护和私权保护登记的并立,我国分别立法的模式加剧了两种登记制度的分离和相互关系的割裂.但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公权保护和私权保护的内在统一性决定了两种登记制度的内在关联,其私权保护的特殊设计为两种登记制度的融合提供了可能性.我国应该建立统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登记制度.  相似文献   

14.
民间文学艺术作品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现有知识产权立法在保护各种智力创作与创造之"流"时,却忽略了对"源"的保护,而传统知识,尤其是民间文学艺术作品正是当代艺术作品创作之"源",因此,加强我国民间文学艺术作品的立法和司法保护,将有助于保护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流失。本文通过对民间文学艺术法律保护的现状分析,以中国皮影戏的保护为视角,探求建立我国民间文学艺术作品的版权保护和知识产权立法制度。  相似文献   

15.
走向“后申遗时期”的传统文化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后申遗时期"是关于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发展的一种阶段性认识的结果。非遗保护的第一个时期是以"申遗"活动为中心的轰轰烈烈的开端。这个时期提高了政府和社会对非遗保护的认识,扩大了传统文化在当代社会生活中的影响,但也产生了许多问题。进入"后申遗时期"意味着对前一阶段工作的反思,要求把非遗保护从重申遗转向重保护,重新认识生产性保护和文化生态保护,反思生产性保护中的权益以及非遗衍生品的经营问题,反思文化生态保护观念与措施,从而推进传统文化保护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6.
本文在概括、分析国内现有几种对"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定义的基础上提出不同的定义表述。比较了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汉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主要差异,意在证明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概念独立存在的必要性。分析阐述了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概念确立所产生的国内与国际法律意义,目的在于进一步推动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实践。  相似文献   

17.
当前,秦岭文化遗产的整体性价值及保护需求尚未受到有效关注与实现,尤其是涉及文化遗产保护的法律法规的建设、实施绩效欠佳。秦岭文化遗产保护现状显示出整体性保护立法缺失,执法部门各自为政,地区间保护工作缺乏联动机制,公众参与原则落实不到位等问题。国家和相关地方应制定秦岭整体性保护立法,在立法中明确整体性保护原则,整合执法力量,进而通过建立联席会议及落实公众参与原则等方式,保障秦岭文化遗产的传承保护、创新发展,推动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以及区域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8.
羌族"释比文化"已处于濒危状态:释比传承人愈来愈少面临同化,更令人担忧的是信仰的缺失。"释比文化"的传承与保护要把"释比文化"纳入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范畴内进行抢救保护,处理好羌族"释比文化"保护与旅游开发之间的关系,在羌族居住地做好羌语羌文推广工作,积极引导羌族现存宗教仪式中的积极因素与社会和谐共进,也是焕发羌族文化活力、保护和传承本民族文化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