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保单质押贷款在金融实务中普遍使用,但是由于实体法中缺乏明确的规定,作为一种权利质押形式,保单质押游离于法律体系之外。保单质押的标的是保单现金价值请求权和投资保障性财产保单之给付金受领权,该两项权利具有可质性。具有现金价值是人寿保单质押设立的前提,只有投保人具有以保单出质的权利,交付、通知保险人、被保险人的同意是保单质押公示的方式。与其他权利质相比,保单质押具有一些特殊的效力。  相似文献   

2.
银行承兑汇票是犯罪分子诈骗金融机构的主要工具之一。使用伪造的银行承兑汇票诈骗金融机构,持票进行贴现的申请人或者办理质押贷款的借款人的行为应当认定为票据诈骗罪;相关金融机构或者金融机构的工作人员也应当区别情况追究行政责任或者刑事责任。  相似文献   

3.
为解决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难,实现科技与资本的有效衔接,促进科技成果产业化,对专利权质押贷款制度进行合理设计成为缓解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当务之急.面对这一世界性难题,知识产权质押贷款问题需要依靠政府、中介机构、银行共同营造专利权质押融资制度的外部环境的共同努力.  相似文献   

4.
对事业单位银行信贷有关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随着银行业竞争的升级,各家银行不断开拓新的信贷市场,学校、医院等公益性事业单位用其收费权和账户为贷款作质押担保的情况时有发生。本文就事业单位和银行信贷的几个问题进行探讨,首先针对事业单位的收费权和账户作贷款质押问题进行了探讨,然后指出了事业单位信贷管理中应关注的几个问题,最后提出了银行授信的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5.
骗取贷款、票据承兑、金融票证罪侵犯了正常的金融管理秩序和金融机构信用安全;客观上实施以欺骗手段取得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贷款、票据承兑、信用证、保函等,给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造成重大损失或有其他严重情节的行为;主观方面为故意,但不具有非法占有目的;主体方面既可以是自然人也可以是单位。  相似文献   

6.
世界各国大都建立了本国的农业政策性金融机构,这些机构的贷款保障措施可谓种类繁杂,具体包括:通常的贷款担保抵押措施;建立专门的保险公司或安全网络;通过司法渠道加强贷款催收;设立专门的坏帐处理部门;对不同客户实行风险“防火墙”隔离;等等。这些措施对于指导我国的农业政策性金融机构经营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7.
住房抵押贷款保险,是伴随着住房抵押贷款制度的出现而逐渐产生和发展起来的。银行在住房抵押贷款保险中的法律地位,依据住房抵押贷款保险具体险种的不同而有所区别。住房抵押贷款保险实践中的“第一受益人”并不是保险法意义上的受益人概念;通过借款人与保险人的特别约定,为银行设定了保险金债权的质押权。住房抵押贷款房屋险的保险金上同时存在着物上代位权(抵押权)与质权,形成两种担保物权的竞合,抵押权优先于后设立的质权。  相似文献   

8.
国际金融危机对中国的影响 这次国际金融危机对中国金融系统的影响不是太大.主要有几个原因:一是中国金融机构是政府支持的,老百姓不断地把存款往银行里存,对政府、对金融机构有充分的信心;二是中国的银行不缺流动性,没有流动性危机,不像美国的银行遇到流动性危机就需要政府注资,中国政府则要银行多放贷款;三是由于中国的金融系统还不够完善,没有投资银行、金融衍生品,杠杆率很低.  相似文献   

9.
《关于惩治破坏金融秩序犯罪的决定》已由第八届全国人大常委会于1995年6月30日通过并公布施行。《决定》对与银行等金融机构的信贷业务有关的犯罪行为设立了四个新罪名:第九条第一款规定的罪名是徇私贷款罪;第九条第二款规定的罪名是玩忽职守贷款罪和滥用职权贷款罪,第九条第三款是对单位犯前两款罪的处罚规定;第十条规定的罪名是诈骗贷款罪。第九条规定的三个罪名,法条上采用参照罪状,叙明罪状、引证罪状相结合的表述方式。 一、徇私贷款罪 1.概念 徇私贷款罪是指银行、其他金融机构及其工作人员,违反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向关系人发放信用贷款或者发放担保贷款的条件优于其他借款人同类贷款的条件,致使信贷资金遭受较大损失的行为。  相似文献   

10.
动态质押是指出质人将其拥有所有权的库存品、产成品、半成品或者原材料以质押的方式向银行等金融机构借款,双方约定质物价值最低限额,高于该限额的质物可出旧补新,而物流企业作为第三方监管人与质权人、出质人签订质押监管协议,并接受质权人之委托对质物进行管控并提供物流服务。此种担保模式是对传统质押担保模式的创新与发展,但其在本质上并未脱离传统质权之属性,应将处于动态的质物视为集合物而以其整体价值出质,质权人通过间接占有和统一的共同占有实现对质物的实际管领力。此外,还应当基于债之关系对动态质押监管内部关系进行厘清。为了实现动态质押的良性发展,回应司法实践的分歧,应当利用网络信息平台建立统一的动态质押登记制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