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新西兰国立大学章程文本的要素分析及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教育法>、<高等教育法>、<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明确规定大学制定章程,依据章程加强和规范学校管理.但由于多方面原因,我国大学章程建设工作仍相当薄弱,没有引起有关方面应有的重视.为推动我国大学章程建设,本文对新西兰大学章程的要素、特点等进行了研究和分析,并对加强我国大学章程建设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2.
“大学章程”是高校具有宪法性的文件,有“大学宪章”之署。大学章程对大学治理至关重要,世界一流大学皆有自己的章程。1999年我国实施的《高等教育法》明确规定,设立大学须有大学章程。迄今为止,我国16O0余所公立高等学校中,仅有不到30所高校制定了章程,绝大多数高校都未制定章程。高校章程的缺失,使我国高等学校的治理与现代大学制度的要求存在极大差距,甚至使高等学校的发展出现偏差。为顺应现代大学治理模式法治化要求,教育部正积极推动制定大学章程。2010年发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提出,要加强章程建设;同年12月,北京大学等26所大学被列为“推动建立健全大学章程”的试点单位,以期通过大学章程的制定,推进中国现代大学制度建设。从已出台的部分大学章程文本看,我国大学章程的制定面临着种种不足与困惑,主要体现为章程内容严重雷同、重点不够明确、结构存在局限等。大学章程既是实践问题,也是理论问题,亟待学界展开探讨。本刊以“大学章程与现代大学治理”为主题,约请全国范围的代表性学者就高校章程制定过程中必须解决的基本问题进行专门讨论,包括大学内部治理与大学章程的关联、大学治理结构及转型、大学章程的性质、功能和特征,大学章程的制定主体、程序等。斫轮辨微,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3.
世界各国的大学章程架构并无定法,我国大学章程可从国内外大学章程文本比较中得到启发。大学章程框架设计应包含三个核心要素:一是有核心理念支撑,二是遵循大学教育规律,三是发扬自身特色。在大学章程框架设计的实践中,研究者秉持"大学是一个学术共同体"的核心理念,将学校愿景和使命纳入章程,从国情和校情出发,系统阐述了内部治理中的党委与校长、学校与学院、学术与行政三大关系,注重传承文化底蕴、弘扬办学特色。  相似文献   

4.
在高校纷纷出台大学章程的背景下,院系治理的地位及其制度建构是如何体现在章程中的?在实践中又面临何种内在张力?基于84所高校大学章程样本,分析了院系在大学治理体系中的地位、二者的权力关系和院系内部治理机制等中观要素的文本建构程度,揭示了其背后隐含的三大实践张力:管理主义与学术自治的治理逻辑矛盾、以事权为中心与单向权力供给之间的矛盾以及院系内部治理能力薄弱与复杂管理环境之间的矛盾.最后,提出优化院系治理体系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5.
在高校治理的过程中,可能发生诸多纠纷事项,主要表现有“高校外部纠纷事项”与“高校内部纠纷事项”两种。其中,就高校内部治理纠纷事项而言,其相较于外部纠纷事项,则更为多发且棘手。在依法治校的主流基调下,当高校内部治理纠纷发生时,各主体越来越频繁地诉诸法律的解决方式,而弱化非诉讼解决手段的功能。然而,非诉讼纠纷解决方式,相较于诉讼方式,其具有相当程度之特定价值,可作为高校内部治理纠纷解决的重要方式。具体而言,当事人可采取申诉、调解与仲裁等方式,对争议核心与矛盾焦点进行解决,将克服司法介入高校内部治理的局限性,在整体上提升高校的内部治理能力。  相似文献   

6.
我国大学章程建设已取得阶段性成果。就法律效力而言,大学章程将明确大学与政府的关系,落实高校办学自主权;规范办学行为,完善大学内部治理;保障专业权力地位,发挥教授治学作用;凝练大学理念,促进特色发展。为保障大学章程法律效力的发挥,要健全以章程为核心的制度体系,完善重大决策程序性规范,健全大学章程监督执行机制。  相似文献   

7.
大学章程通常应当包含序言、总则、学校功能与教育形式、办学活动、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教职员工、学生和校友、经费资产与财务管理、举办者与学校的关系以及学校的权利义务、外部关系、学校标志,以及附则等内容,由此形成大学章程的框架体系。大学章程确立大学的治理结构,包括纵向和横向两个方面,涉及学校党委(党委会、纪委)、学校行政(校长)、学术机构(学术委员会、学位委员会等)、教授/教职员工(教授会议、教职工代表大会)和群团组织之间的关系,以及学校与教学科研单位的“校一院(系)”两级或“校一学部一院(系)三级关系。与大学治理基本格局相匹配,大学内部的治理制度主要包括:大学法人制度、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教授治学制度、民主管理制度、学院管理制度、教师管理制度、学生管理制度,等等。大学制定章程并依章治校是当前大学管理制度改革的重大课题,明确大学立章体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现阶段大学章程理想的生成机制可以设想为:学校专门成立章程起草委员会,形成学校章程草案,面向师生员工公布草案征集意见,党委会或者党政联席会议、校长办公会等对章程进行审议和审定,校长提交教职工代表大会审议通过,报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备案。  相似文献   

8.
大学治理的法律基础与制度架构:美国大学章程透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大学章程是大学制度建设的重要内容.美国的大学章程起源于"特许状",在美国的大学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首先,它为大学依法自主办学提供了法律保障,是大学设立的合法性基础;其次,它规定了大学的治理结构和运行机制,是现代大学制度建设的具体内容.这对我国大学章程制定过程中如何体现依法办学、完善内部治理结构、促进现代大学制度建设具有启示作甩.  相似文献   

9.
高校内部治理结构现代化变革的核心是对权力的分配和制衡,通过制度设计实现各利益相关主体间权力、责任和利益的相互制衡.回顾我国高等教育内部权力分配的发展历史、探索不同时期高校内部治理结构的制度变迁规律,将为构建现代化高校内部治理结构奠定基础.当前,我国高校内部治理结构变革的制度瓶颈集中表现为利益相关者间的权力失衡,比如政府与高校、行政与学术、决策与监督等.为此,需从大学章程建设、均衡权力配置、教授治学等角度构建权力制衡机制,保障高校内部治理结构的现代化变革.  相似文献   

10.
高校劳动关系主体包括高校及其所属组织部门、教职工及其代表者工会。高校和谐劳动关系就是教职员工与高校在教育管理服务的生产过程中建立的人与人(自然人、法人)、人与组织(学术委员会、教职工代表大会)、人与物(劳动条件、劳动报酬等)、学校与外界(社会、国家、国际)的和谐关系。和谐的高校劳动关系可以促使高校优化内部治理机制,提高整体办学水平,持续地面向社会、面向国家、面向世界履行教育管理服务职能。理论解读高校和谐劳动关系的科学内涵,应该包括1.秩序观,即高校和谐劳动关系需要以劳动关系主体为核心,借由劳动关系客体达到动态有序平衡的状态。2.功能观,即大学章程对劳动关系主体、客体等每一个部分的系统阐释具有明显的目的指向性,即通过章程指导和规范高校劳动关系有序稳定并保障其发展。3.交换观,即大学章程通过明晰教职员工和学校的权利义务,对教职员工和学校之间的劳动交换予以规范,并以平等交换为底线维系、发展高校劳动关系。4.互动观,即人的发展是内部个体因素与外部环境因素相互共同作用的过程。大学章程界定高校与教职员工、社会、政府的关系,明确教职员工对学生、学校的责任以及外界交流合作规则都可以理解为对高校劳动关系互动的指导。高校和谐劳动关系建构的实践路径就是关注教职员工权益,确保职工得到实惠;完善高校民主管理,夯实学校办学效益;结合社会发展形势,助力社会安定祥和;立足科教兴国规划,创新人才强国机制;放眼全球教育竞争,调控人才国际战略。  相似文献   

11.
刍议大学精神与川大精神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去年8月,国内某著名通讯社的两位记者在一篇长达7页半的长文的结尾写道:“一流大学最珍贵的品质就是要有她自己的精神信仰,如波恩大学的严谨,耶鲁大学的实证,牛津大学的观念逻辑。……四川大学,你自己的精神信仰又是什么呢?” 精神,一般是指人的精神。毛泽东同志说过,人总是要有一点精神。关于人的精神,先贤英烈们曾留下许多流传千古的名  相似文献   

12.
13.
论当代大学生职业价值观--来自上海交通大学的调查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对上海交通大学2005届毕业生进行的调查表明,职业价值观分为职业促进因素、职业保健因素、职业声望因素三个因素;职业规划、就业方面的实力、家庭和朋友的期望、社会关系是大学生择业的影响因素;能发挥自己的才能是毕业生择业时考虑的首要因素,择业地点上优先考虑大城市、沿海开放城市,大学生择业自主性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14.
高校图书管理人员素质的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时代的发展,传统的图书管理方式已经转化为数字化管理方式,传统的纸和笔已经由鼠标和键盘取代,这就要求图书管理员除了要具备一定的图书情报专业知识,还要熟练地掌握必要的计算机技能.图书管理员应该意识到,自己不是机械的找书员、保管员,而是知识的提供者、管理者.因此,一个新时期的管理员就必须具备更多的能力,要让自己的认知能力、研究能力、综合能力和组织管理能力等方面得到充分的提高.  相似文献   

15.
德意志民族神圣罗马帝国在拿破仑战争中灭亡后,德意志最大的邦国普鲁士开始了一场迈向现代化的大改革运动。在“国兴科教”战略的指引下,洪堡、费希特等人在总结启蒙时代以来教育思想和大学发展一般趋势的基础上,根据“科学、理性、自由”的原则,推行了一条理想主义的新人文主义教育路线,并创办起人类历史上第一所现代化大学---柏林大学。在德意志教育思想家深邃理论与开明君主“宽容政策”的结合中,人们能够探寻到现代化大学的由来与演进历程。  相似文献   

16.
大学变迁是一个持续不断的、动态的历史演化过程,并受大学内含的风格、文化传统以及社会文明特点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与制约。因此,大学机制的变迁过程反映着大学文明的内涵和精神的转变历程。从不同时期大学机构功能、组织特质等方面,分析大学组织起源与文明传承的互动关系,挖掘其所隐藏的深层文明变迁因素,梳理三代大学传承与变迁背后的文化根源。  相似文献   

17.
高校及其周边环境不安全因素增加,可能给学生的人身、财产带来损失并影响其身心健康。当前,大学生安全防范意识薄弱,高校在安全防范教育和管理方面也存在诸多问题。要遵循一定原则,采取多种措施,切实开展安全教育,普及安全知识,提高学生自我保护和安全防范能力。  相似文献   

18.
19.
按照古典的现代性时代、自由的现代性时代、组织化的现代性时代及后现代性时代的历史分期,分别从大学是什么、大学依赖什么样的知识、大学参与知识的方式是什么三个方面进行阐述。探讨大学作为保存古典知识传播新学的机构,转向知识生产的场所,再到使用知识的培训机构,最后成为规范知识生产的组织的历史演变过程。  相似文献   

20.
关于高校执行力建设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执行力是高校竞争力的核心,是把办学理念、发展规划、战略决策落到实处,并转化为学校发展、教职员工成长、学生成才的关键,是高校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有力保障。本文通过对执行力的内涵、高校执行力缺失的现状和原因进行剖析,提出了提升高校执行力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