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61 毫秒
1.
近年来,有关“中国模式”或“中国道路”、“北京共识”成为各国政治家和学者竞相谈论的话题。所谓“中国模式”,实际上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国外政治家和学者视野中的另一种话语形式。“中国模式”造福于中国与世界,它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文明成果。本文将“中国模式”置于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中国这段很不寻常的历史和当代世界的“天下大势”中作一审视与解读。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中国实现快速发展,综合实力增强,在国际舞台上努力塑造负责任的大国形象,引起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由于中国政府不懈地宣示与践行和平外交路线,国际社会对中国的快速发展基本能持一种平和与理解态度,对中国的内外政策作出较为客观公正的评价。但另一方面,对中国快速发展的一种错误知觉——“中国威胁论”也一度甚嚣尘上,甚至成为某些国际舆论中的一种“时尚”,宣扬中国“军事威胁论”、“经济威胁论”、“能源威胁论”、“文化威胁论”、“人口威胁论”、“环境威胁论”等等。因此,深入透析“中国威胁论”的主要论据并揭示其逻辑盲点和错误知觉,可以更有针对性地思考中国和平发展的战略空间,正确探寻中国和平发展的基本路径。  相似文献   

3.
佚名 《法制博览》2009,(17):16-16
中国人最应弄明白的一个词便是“中国”。“中国”的古意是啥?“中国”的英译China究竟源出哪?这大概是大家都感兴趣的话题。翻阅《四书五经》可见《尚书·梓材》有载:“皇天既付中国民越厥疆土于先王,肆王惟德,用和怿先后迷民,用怿先王受命。”这应该是“中国”一词的最早文字记载。也就是说,“中国”一词三千年前便有之,但自夏、商、周直至明清,却从来没有一个王朝或政权曾以“中国”作为正式国名。  相似文献   

4.
媒体声音     
《工会博览》2010,(6):12-13
“两会”诠释中国国际责任 伴随中国国力的持续增长,“两会”在国际上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日益彰显出“国际化”。而中国在“两会”上做出的决策,也将越来越深地影响世界经济格局的发展变化。  相似文献   

5.
赵炎 《法制博览》2010,(11):45-45
2001年,著名作家吴思先生出版《潜规则:中国历史中的真实游戏》,创造“潜规则”一词,在中国娱乐圈的大力“推广”下,“潜规则”得到了迅速普及,并进而衍生为动词,比如“某某曾被某人潜规则”。2006年,中国女演员张钰成为“潜规则”第一人,随着媒体对“张钰事件”的大量报道和讨论,“潜规则”一词遂被广泛运用。“潜规则”尽管是个新词,但是,作为一种概念,则古已有之,  相似文献   

6.
肖枫 《当代世界》2013,(1):30-31
近年美国高调“重返亚洲”,中国周边热点迭出,和平发展的周边环境受到严重挑战,中美关系走向引人关注。有人认为,美国对中国已转向“战略遏制”,正在竭力“围堵”中国,中美关系正在发生转折性变化。  相似文献   

7.
长平 《法制博览》2009,(20):58-58
“被小康”、“被就业”、“被增长”、“被自杀”、“被自愿”、“被退休”……一个毫不起眼的“被”字,近日红遍中国。有媒体宣称,中国进入“被”时代。这个说法并不准确,其实应该是“被”的觉醒时代。  相似文献   

8.
张春 《当代世界》2023,(11):14-21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先后提出“一带一路”倡议和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全球文明倡议等一系列“中国倡议”,为国际社会应对和平赤字、发展赤字、安全赤字、治理赤字贡献中国理念、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强大动能。“中国倡议”的基本属性是中国特色的国际公共产品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领域模块。“中国倡议”为“全球南方”提供重要引领与合作动力,必将推动构建“全球南方”利益共同体、责任共同体和命运共同体。  相似文献   

9.
“一个中国”的结与解王升*一、引言海峡两岸关系在政治层面陷入僵局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无可否认的是,两岸在“一个中国”上的分歧是最为突出的原因之一。祖国大陆方面一以贯之地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反对“两个中国”、“一中一台”、“台湾独立”、“分裂分治”等...  相似文献   

10.
《青少年与法》2010,(2):F0003-F0003
日前,由人民网主办的“人民盛典暨责任中国2009人民网年度评选”和由正义网络传媒发起,中央政法媒体和天津电视台卫视频道共同主办的“2009年度中国正义人物”评选双双揭晓。重庆市青少年犯罪研究会名誉会长、重庆市公安局局长王立军,以第一名的票数当选“十大责任公民”,并获得“2009年度中国正义人物”殊荣。“2009年度中国正义人物”评选组委会评价王立军:他,率“正义之军”掀起的这场举世瞩目的“打黑风暴”,让人们在光明与黑暗的较量中看到了法治的光芒。  相似文献   

11.
胡飞雪 《法制博览》2009,(10):61-61
中国曾是欧洲人一心向往的圣地,欧洲文化思想界名人如莱布尼茨、伏尔泰不仅大力宣扬中国儒家文化思想,还说服当权者借鉴中国的政治经验。在17-18世纪长达100多年的“中国热”期间,欧洲涌现出了许多对中国充满好感的“中国迷”,英国人马嘎尔尼勋爵就是其中的一个典型。然而,就是这个“中国迷”马嘎尔尼勋爵,他对清廷“破冰之旅”的失败根本性地改变了欧洲人的中国富强文明观。  相似文献   

12.
修身,齐家,才能治国,平天下。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家风敦厚尤显重要。因此,古往今来,中国家庭留下了不少“家教联”,令晚辈耳濡目染,成为“言传”和“身教”的典范。  相似文献   

13.
《当代世界》2014,(3):77-78
一、精英齐聚达沃斯,唱响中国“好声音” 1月22日,第44届世界经济论坛年会(又称:达沃斯论坛)在瑞士达沃斯开幕。本次年会主题为“重塑世界格局对政治、商业和社会的影响”,会议倡导世界各国“拥抱破坏性创新”、“取得包容性增长”、“满足社会新期待”以及“实现可持续发展”。此外,本届冬季达沃斯又刮起一阵强劲的中国风,涉及中国的议题多达八个。中国政治家、企业家和学者又一次积极地在全球最有影响力的论坛上发出自己的“好声音”。  相似文献   

14.
陶短房 《南风窗》2014,(2):75-77
中国在南苏丹石油利益受损始于这次内战前,这次内战充其量是“雪上加霜”。由于中国资本在南苏丹“家大业大”,内战双方不论谁得势,都势必仍将设法去寻求“中国友谊”。  相似文献   

15.
签订两岸和平协议的可行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国民党的马英九先生已于今年5月20日宣布就职,其所发表的“就职演说”,总体上是好的,各方对于他充满期待。自1949年以来,两蒋主政台湾近40年,李扁主政20年。从“两蒋”到李扁,这是一个转折点,两岸由“争天下”到“分天下”,即由“正统”之争转向“主权”之争,由“一个中国”之争,转向“两个中国”或“一中一台”之争。马英九上台后,两岸关系和国共关系会否成为一个新的转折点,两岸将由“两个主权实体”之争,再转向“一个主权实体”之争,并进而转向一个新的统一的中国呢?这是大家非常关注和期待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十年来,已在世界上产生广泛影响,成为中国与各国共同发展的重要合作平台,有力促进了各国间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和民心相通。在取得诸多合作成果的同时,“一带一路”倡议在国际传播方面同样成效显著。“互联互通”成为各国认可的重要理念,“一带一路”成为重要的中国话语和中国标识,也带动了关于中国的整体传播。未来“一带一路”倡议国际传播需要紧扣数字时代特点,设计好传播内容,拓宽传播渠道,在全球塑造全面、客观、公正的“一带一路”认知,更好地提升中国形象,促进世界发展。  相似文献   

17.
如果法国哲学家笛卡尔是中国人,他的名言“我思故我在”几乎肯定会换成“我吃故我在”。在中国,吃几乎是一种宗教,它深人中国文化的骨髓,以致中国人的问候语都是“吃了吗”。  相似文献   

18.
佚名 《法制博览》2008,(13):38-39
中国两千余年封建专制社会中,皇帝是至高无上的统治者。从秦始皇“登基”称帝至公元1912年末代皇帝溥仪在辛亥革命炮声中宣布退位,2133年间共涌现出494个皇帝。中国的皇帝很多身体欠佳、寿命不长,他们“驾崩”时不少太子尚在幼年,有的甚至还在襁褓之中。而“皇命难违”,太子年纪再小也要“接班”,于是中国历史上就出现许多娃娃皇帝,即所谓“小皇帝”。  相似文献   

19.
《南风窗》2014,(18):94-95
中国要用另一种影响力与世界“对话”,中国品牌应该是不错的选择。 第十一届“中国500最具价值品牌”排行榜荣耀发布,在海外被誉为“中国名片”之一的青岛啤酒连续蝉联中国第一啤酒品牌,成为中国第一家拥有千亿品牌价值的啤酒公司,其中青岛啤酒公司所属的崂山啤酒的品牌价值也达到了81.72亿元。在中国啤酒行业迎来差异化、品牌化消费的时代,  相似文献   

20.
建设国际关系学的“中国学派”不仅可能而且必要。中国崛起已经并将继续对21世纪的世界政治和经济产生重大的影响,也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中国式国际关系理论的产生。中国的思想、哲学、文化为“中国学派”的产生提供了必要的知识资源。中国学界对“中国学派”国际关系学理论的探索,表明了中国学人的自信心和“成为知识的生产者”的志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