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探讨错失焦虑在女大学生基本心理需求满足与手机成瘾之间的中介作用以及社会支持的调节作用,采用基本心理需求满足量表、错失焦虑量表、大学生手机成瘾倾向量表、领悟社会支持量表对956名女大学生进行了调查.调查结果发现:基本心理需求满足与错失焦虑、手机成瘾均呈负相关(r=-0.29,-0.44),基本心理需求满足与朋友支持、家...  相似文献   

2.
择业焦虑作为一种情绪体验,在大学毕业生中普遍存在,却较少引起学校和社会的关注.择业焦虑是个人、学校和社会等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面对大学毕业生严峻的就业形势,我们要通过适度激发、形势解读、心理疏导、朋辈教育等多种方式进行相关的教育和引导工作,更好地解决大学生择业焦虑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与心理健康之间关系密切。大学生主观幸福感受到大学生人格特征、自尊、性别、年级等主客观因素的影响。培养大学生主观幸福感需要家庭、学校及社会的共同努力,可以从认知和情感两个方面入手,在了解大学生情绪、情感特点及发展规律的基础上,培养大学生良好的情感品质和高尚的情操,并要预防大学生高度焦虑等不良心理。  相似文献   

4.
在当今快速发展的社会里,由于学习的压力、人际交往的困惑等多方面因素,大学生中容易频繁产生自卑、恐惧、焦虑等消极心理并由此引发挫折感。强烈而持久的挫折感不仅影响大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甚至导致其心理扭曲并引发自虐、自杀等极端行为。文章从大学生身心发展、自我认知、人际交往、家庭教育几个方面,系统地分析大学生挫折感的表现及成因,并以此为基础提出了切实有效的对策。  相似文献   

5.
大学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大学生心理和谐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大意义。构建大学生心理和谐应遵循大学生心理发展规律,实际找出影响大学生心理和谐的因素,积极主动化解矛盾,最大限度地增加和谐因素,努力塑造大学生心理和谐,促进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  相似文献   

6.
浅谈贫困大学生的心理问题及教育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贫困大学生的心理问题主要表现为自卑、焦虑、封闭、嫉妒、粉饰和依赖等不健康的心理状态。贫困生心理问题的存在将直接影响其拼搏进取精神、社会适应能力、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和个性心理品质的完善。建立健全多渠道扶助贫困生的机制,引导贫困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积极开展有效的心理教育和心理咨询活动,努力优化高校校园育人环境,是当前解决高校贫困生心理问题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7.
高职院校学生的就业压力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即将步入社会的大学生,面对未来的职业选择或彷徨,或迷茫;面对激烈的职业竞争,他们在心理上会产生焦虑与压力,而高职院校的大学生们在人才济济的求业大军中,有种自愧不如,不知将身归何处的迷茫,他们的就业压力尤甚.如何减轻他们的就业压力,是高职教育的一大研究课题,也是心理健康教育的任务之一。  相似文献   

8.
特困大学生是高校中的一个特殊群体,也是高校学生工作的一个重要方面。由于受家庭经济条件和社会环境现状的影响,这一群体存在着自卑、焦虑、冷漠等不健康心理特征。应该在提供多种形式经济扶助的基础上,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培养特困生的心理素质,营造健康、和谐的育人环境,帮助特困生摆脱心理困境。  相似文献   

9.
本文阐述了关注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必要性;列举了大学生心理不健康的种种表现;探究了角色转换与适应障碍,生活、学习和就业的压力,情感困惑和危机以及交际困难等是大学生心理不健康的"导火线",而社会因素、家庭因素和个体心理因素则是大学生心理不健康的"根源";提出了关注大学生心理健康、构建和谐校园的措施:全员参预,构建学生心理成长的社会支持系统;加强宣传教育,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将心理健康教育和德育有机结合起来;建立学生的心理档案,开展咨询活动等.  相似文献   

10.
大学生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政治群体,在政治社会化过程中对社会政治关系的各个方面有一种直观、具体、不定型、不系统的心理反映,理性的政治心理是大学生良好政治素质形成的心理基础。然而,当前大学生政治心理仍有许多不足之处。因此,塑造大学生的理性政治心理是当务之急。就业体系的调整将对大学生理性政治心理的塑遗产生重大影响,这种调整主要体现在政府对失业工程的推动与职业结构的重构、社会环境的整肃及认识误区的校正两个大的方面。  相似文献   

11.
大学生自杀行为的发生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既有具体生活事件方面的原因,又有个人心理原因,但究其根源还是在于社会因素的作用。导致大学生自杀的社会因素主要有社会转型、家庭环境、社会隔离、模仿和社会文化等。  相似文献   

12.
大学生择业焦虑心理的调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生面对激烈的择业竞争时易产生紧张、焦虑情绪,它不仅影响大学生健康成长和顺利择业,也关系到高校发展和社会稳定。从社会、学校和学生个性等方面探究择业焦虑产生的原因,并提出相关策略,即更新择业观念,树立竞争意识;分析就业形势,正视就业压力;客观评价自我,合理定位目标;自我心理调适,优化择业心态,实现有针对性地开展心理咨询和就业指导工作。  相似文献   

13.
心理资本是个体在成长和发展过程中表现出来的一种积极心理状态,包括希望、自我效能、乐观和韧性四因素。开发大学生积极心理资本,有助于大学生学习效率提高,心理健康成长,就业能力提升。针对大学生心理资本开发路径,进行了积极的探索。  相似文献   

14.
求职择业是大学生人生的重要转折。“双向选择、自主择业”已成为大学生择业的主要形式。由于竞争激烈的就业环境、纷繁复杂的社会以及毕业生自身的因素,导致了毕业生在择业过程中产生了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本文介绍了大学生择业心理的具体表现,分析了其成因及影响因素,并提出培养大学生健康择业心理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5.
大学生自杀原因的社会学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大学生自杀行为的发生 ,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既有具体的生活事件作为导火索 ,又有个人心理原因 ,但其根源在于社会势力。影响大学生自杀行为发生的社会因素主要有社会转型、家庭环境、生活环境的变迁、社会隔离、社会感应 (模仿 )和文化等。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当代大学生对雷锋精神的知晓情况及对其心理、社会因素关联的影响。方法:选取合肥市多个高校方便抽样大学生群体,进行问卷调查收集资料等。结果:对雷锋精神比较了解的大学生在人格的完善程度,心理的健康水平及学业追求的动力上都较对雷锋精神不太了解的学生要优越,单因素分析显示密切相关。结论:雷锋精神在当代大学生中仍能够起到良好精神引领作用,在大学生发展的心理、社会等因素多方面能够发挥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前大学生中贫困学生的比例非常高.要根据贫困大学生追求完美和自我实现的心理需求为大学生创造获得成就的机会,重视对贫困大学生的心理支持和心理辅导.心理支持和辅导可以有效降低他们的社交回避、焦虑和自卑感,给予他们温暖和支持接纳的心理感觉,使他们心理更加健康.  相似文献   

18.
通过调研近期大学生心理异常现象,归纳出精神病症状、神经症、人格障碍等类型的“心理异常”,分析了生物因素、社会因素、心理因素等对大学生心理的影响,提出了构筑关怀教育体系,提升自我维护能力,建立“立体管理”模式等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19.
王丽娜 《工会论坛》2009,15(1):100-101
由于受家庭、学校、社会和个体因素的影响,当代大学生心理素质方面存在许多问题。针对目前高校心理素质教育的现状,应从实现教育目标的根本性转变、提高教师队伍素质、组织开展心理保健和咨询活动等方面,搞好当代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  相似文献   

20.
加强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工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然而近几年来的研究和调查表明,大学生已成为心理和行为问题的高发群体。所以,加强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已成为摆在高校面前的一项艰巨任务。一、加强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的主要内容。加强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工作,是帮助大学生树立心理健康意识,优化心理品质,增强心理调适能力和社会生活的适应能力,预防和缓解心理问题的必要手段;是帮助他们处理好环境适应不良、自我管理困惑、人际交往障碍、交友恋爱挫折、考试紧张焦虑、求职择业矛盾、人格发展缺陷、情绪调节失衡、经济困难压力等心理问题,提高健康水平,促进德智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