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和平思想是贯穿邓小平外交思想的重要线索。在对国际形势作出客观分析后,邓小平指出和平发展是时代主题,中国在国际社会中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同时,在对外政策上奉行独立自主和平外交,处理与他国关系时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所有的和平的外交战略.最终都指向国内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为中国在21世纪更加稳定和持久的发展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2.
邓小平认为,中国实行的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制度,这个制度的本质属性决定中国要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战略,要走和平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邓小平所说的"和平社会主义"是关于中国和平外交战略的重要思想,其基本内涵就是和平共处、和平发展、和平统一,它对于指导新的历史时期中国实现和平发展战略总目标仍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结合《纲要》论述邓小平同志关于国际形势的科学判断、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以及其外交艺术和外交风格三个部分的内容 ,阐明了《纲要》的如下特点 ,即 :始终坚持了实事求是的精髓这一重要原则 ;正确论述了邓小平外交思想是对毛泽东外交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并指明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的领导集体坚持和贯彻邓小平外交思想且有所丰富和发展的情形。《纲要》忠实于邓小平外交思想的精神 ,结合邓小平同志的外交实践活动 ,进行理论概括。  相似文献   

4.
戚兴元 《工会论坛》2008,14(1):133-134
创新性是邓小平和平思想呈现的显著特点。邓小平始终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当代中国和世界实际结合起来,不断对当代中国与世界和平的重大问题作出新思考、新总结,提出新判断、新理论,以新的思想和观点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和平理论。  相似文献   

5.
中共八大是中共历史坐标上一次极具伟大意义的重要会议,而张闻天则是中国共产党在一个较长时期内的领导人,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和马克思主义理论家。研究他致力于外交战线时期所持具有创见意义的外交思想对中共八大外交思想形成的影响,将有助于我们深刻认识和平外交的思想渊源,以及新一代党和国家领导人在执政之初提出的"和平崛起"的新理念。  相似文献   

6.
邓小平外交思想有着鲜明的特征,其在对时代主题的认识、外交战略的规则和外交策略的掌握上体现了务实的特性;雏护世界和平和改革开放的政策则体现了其和平与开放的特性;原则性与灵活性的统一是其又一大特色,体现在中国外交的多个方面;民族性和世界性的统一体现了其既着眼本国又面向世界的特性;邓小平善于立足长远和未来,其外交思想亦有高瞻远瞩的特点.这对我国外交有着很强的指导意义,推动我国和谐社会与和谐世界的构建.  相似文献   

7.
新中国成立后,以毛泽东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第一代领导集体和中国政府,确定了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并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由于国际、国内诸多因素的影响,这一政策是在曲折中发展的。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针对国际政治局势趋向缓和,国内工作重点转向经济建设,邓小平在继承毛泽东外交战略思想的基础上,提出了新时期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战略思想,赋予新时期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以崭新的内容和鲜明的时代特色。  相似文献   

8.
胡锦涛关于中国和平发展道路的思想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得到了全面而深刻的阐释。和平发展道路既与老一代领导集体的和平外交政策一脉相承。同时又是新形势下对我国外交战略的创新发展。和平发展道路以科学发展观为基础和核心。更加着眼于经济全球化的潮流,更加强调中国发展和其他国家的互利共赢,更加突出中国和平发展与构建和谐世界的辩证统一。和平发展逆路的思想.既是以胡锦涛为核心的党中央对我国的国际战略和外交政策的创新发展.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特征。  相似文献   

9.
傅耀祖 《外交评论》2000,24(3):25-29
建设当代中国外交学要以毛泽东、周恩来外交思想,特别是邓小平外交思想为理论基础,新中国外交始终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当今世界的总体形势和中国外交实践相结合,形成了富有时代精神和中国特色的外交理论和思想,毛泽东、周恩来、邓小平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和外交家对当今时代特征,战争与和平问题,中国外交的纲领、路线等方面都有精辟的论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外交理论。中国外交风格和艺术丰富了外交学的内涵。  相似文献   

10.
邓小平的富民,和平,改革思想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内容,本文从论述邓小平富民,和平,改革思想的辩证关系入手,分析了关于富民,和平,改革认识的几个理论问题,指出了邓小平富民,和平,改革思想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1.
中国和平发展理论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和平发展是中国政府和人民根据时代发展潮流和自身根本利益作出的一项重大战略抉择。理解、宣传、贯彻和平发展具有重大的现实及长远意义。本文从“合和”文化、先进文化、科学发展观三个层面对和平发展加以探讨,进一步加深对中国和平发展战略的理解。  相似文献   

12.
论中国和平崛起的发展道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和平崛起”是中国外交的新思维,是中国作为负责任的大国对国际社会的郑重承诺。国际环境有利于中国和平崛起,和平崛起符合中国的国家利益,和平崛起的发展道路,就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路。  相似文献   

13.
中国和平崛起的新思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中国走上了一条和平崛起的新道路。随着中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的日益上升,“中国威胁论”几度甚嚣尘上。“中国和平崛起论”的提出是对“中国威胁论”的正面回应,同时也向世人宣告了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的郑重选择。和平与发展为主题的时代观,和而不同的世界观,以人为本的发展观,互信、互利、平等、协作的安全观和公正、合理的国际秩序观构成了中国和平崛起的新思维。  相似文献   

14.
刘志光 《理论前沿》2007,(11):28-29
中国文化观念中“和而不同”的思想对21世纪的世界各国和平发展,消弭战争和暴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尽管和平心理学领域中的研究文献增长迅速,但美国的心理学家们对冲突如何解决,和平如何概念化,以及和平如何达成等问题并不太关注。本文回顾了和平心理学的悠久历史及其宽广的研究范围,并介绍了一个能够用于组织这些研究文献的理论模型。此模型建议,可以在四个不同的干预切入点上促进和平。作者讨论了积极和平与消极和平之间的关系,结构暴力与直接暴力之间的关系,以及维持和平、制造和平与重建和平之间的关系。本文的四位作者还对和平心理学家提出了一些挑战性问题,并得出结论认为,在未来的十几年间,对于处理人类最急迫的问题而言,和平心理学是一个关键性的研究领域。  相似文献   

16.
女性主义是当代政治学领域里的一股重要思潮。以女性主义的政治权力观来审视中国和平崛起这一重大命题,是一个独特的视角。通过在国内政治和国际政治两个层面上的分析发现,女性主义的基本观点与中国的和平崛起理念具有高度一致性,从而在一个侧面上诠释了中国和平崛起的正义性、合理性及可能性。  相似文献   

17.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在总结历史经验的基础上,依据国际形势的复杂变化和国内改革发展的实践,逐步确立了走和平发展道路的重大战略。这条全新道路是我国国家战略的总概括,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必然选择,具有深刻内涵和鲜明特色,其最终目标是致力于推动建设一个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  相似文献   

18.
中国的和平发展需要提升综合国力,而综合国力包括硬力量和软力量,二者相互依存。其中软力量建设的核心是制度建设和文化建设,即建设富有活力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制度和富有底蕴的、具有普世意义的中华文明。  相似文献   

19.
论中国的和平发展道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的和平发展道路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得到了全面而深刻的阐释。和平发展道路以科学发展观为基础和核心,着眼于经济全球化的潮流,强调中国发展和其他国家的互利共赢,突出中国和平发展与构建和谐世界的辩证统一。  相似文献   

20.
实现中华民族的崛起是中国人民的百年梦想,也是中华儿女的光荣责任.中国正在探索一条从前的大国没有走过的和平崛起之路.中国的发展不会建立在对外扩张的基础上,不会对任何国家构成威胁,中国要走和平发展的道路.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中国的国家安全离不开世界和周边安全.中国要积极参与国际事务,为自己的发展争取一个有利的外部环境,同时为世界和平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