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952年10月6日,毛泽东主席收到一份发自朝鲜的电文,落款是中国人民志愿军朝鲜停战谈判总代表李克农、中国人民志愿军政治部主任杜平,内容是美军第24师师长迪安有关朝鲜战争的谈话。当时,鉴于政治、军事、外交斗争的需要,根据金日成首相的要求,迪安的谈话内容作为绝密件被封存起来。只有周恩来等中央政治局委员几个人知道。迪安是朝鲜人民军的俘虏。他在1950年7月底在大田战斗中被俘后,被单独关在平壤附近的战俘营。关于朝鲜战争,世界各国尤其是美国朝野曾有过许多“反思”,最著名的莫过于这样的话了:朝鲜战争是美国“在错误的时间…  相似文献   

2.
坚持有进有退、进退有据的停战谈判方针,迫使美方同意将撤军问题列入“向双方有关各国政府建议事项”的谈判议程朝鲜停战谈判开始后,周恩来多次指示,在我方提出的谈判议程中,务必包括“从朝鲜撤出一切外国军队”这一项。1951年7月13日,他在为毛泽东起草的致斯大林的电报中指出:“我们根据形势认为,‘三八线’及外国军队撤出朝鲜问题均应坚持。”7月15日,他在为毛泽东起草的致李克农并告金日成、彭德怀的电报中提出:“必须在对方同意将一切外国军队撤出朝鲜问题列入议程的基础上,我方才能对其他议程再加斟酌。”  相似文献   

3.
开国上将李克农,曾任人民解放军副总参谋长、外交部副部长。朝鲜战争即将结束时,他奉毛泽东主席之命前往朝鲜主持停战谈判工作。在与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的艰苦的谈判中,李克农坐镇幕后,运筹帷幄,既有对敌斗争的坚决,又显示出高超灵活的外交技巧;同时.他以其特有的人格魅力,将中朝代表团凝聚在一起,为赢得朝鲜停战谈判的胜利立下了卓著的功勋。  相似文献   

4.
1951年6月,一列草绿色火车在东北大地风驰电掣地奔驰.中间一节车厢里,一位留着一撇小黑胡子,身躯微胖的中年人不时喘着粗气,看来呼吸道的老毛病又犯了.他就是朝鲜停战谈判中朝方面的负责人、我国外交部第一副部长兼军委情报部长李克农.后来人们称他为朝鲜停战谈判的隐形巨人.坐在他身边的是中国“二乔”之一的乔冠华.7月5日晚上,他们一行到达北疆边城安东(现改名为丹东),  相似文献   

5.
1950年6月25日拂晓,朝鲜战争爆发.朝鲜人民军英勇作战,到8月初解放了朝鲜90%以上的领土.受美国扶植的南朝鲜李承晚伪政权眼看摇摇欲坠,美国唯恐南朝鲜伪政权一旦垮台,会使整个亚洲引起连锁反应,惶恐不安.联合国安理会在1950年6月27日召开紧急会议,讨论朝鲜战争问题.这次会议极为重要,美国要在这次会议中通过一项决议,谴责北朝鲜侵略而援助南朝鲜李承晚伪政权,使美国对朝鲜战争的干涉加上合法的外衣.当时苏联是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只要在这次会议上行使否决权,美国的阴谋便不能得逞.但斯大林在此关键时刻犯了严重错误,他指示苏联常驻联合国代表马立克缺席,放弃行使否决权,结果使美国的阴谋得逞,顺利通过了这项决议.由美国纠集十几个仆从国的军队,打着"联合国"的旗号,向朝鲜发动进攻.  相似文献   

6.
《党史博采》2011,(11):52-57
中共中央预先考虑出兵朝鲜时,向苏联提出了空军支持的请求1950年6月25日朝鲜战争爆发后,中共中央领导人高度关注局势的发展。那时候,朝鲜战争每天的战争情况材料,都要在第一时间送到毛泽东和周恩来处。他们收到材料后,立即阅读,并且对战争发展的趋势进行分析。毛泽东、周恩来几乎每天都碰头,并且召来一些高级军事领导人和军事专家,对着地图,研判战争发展情况。在金日成领导的人民军进展顺利时,毛泽东和周恩来都估计到了美国介入战争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7.
徐相国被称为朝鲜的核弹之父。1998年1月30日,徐相国60岁生日时朝鲜最高领导人金正日曾特意为他准备了一场花甲宴,以感谢他为朝鲜作出的突出贡献。1955年,朝鲜创设核物理研究所。1956年,朝鲜和苏联签署和平利用核能合作协议,朝鲜派遣大量技术人员前往苏联接受培训。1966年,28岁的徐相国在苏  相似文献   

8.
1951年7月,经过五次战役的较量,朝鲜战场敌我双方形成拉锯阵势,中朝两军基本上把战线稳定在“三八”线附近,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企图凭借强大的军事力量侵占朝鲜的计划宣告破产。为了避免长期陷入这场战争的泥淖中,影响以欧洲为重点的全球战略,美国主动表示出进行停战谈判的意向,中朝方面对此作了积极响应。在苏联的建议和磋合下,双方于7月10日在我方控制的开城地区(后移至板门店)举行停战谈判,朝鲜战争随之出现了为时两年之久的边谈边打的局面。  相似文献   

9.
1951年7月,经过五次战役的较量,朝鲜战场敌我双方形成拉锯阵势,中朝两军基本上把战线稳定在“三八”线附近,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企图凭借强大的军事力量侵占朝鲜的计划宣告破产。为了避免长期陷入这场战争的泥淖中,影响以欧洲为重点的全球战略,美国主动表示出进行停战谈判的意向,中朝方面对此作了积极响应。在苏联的建议和撮合下,双方于7月10日在我方控制的开城地区(后移至板门店)举行停战谈判,朝鲜战争随之出现了为期两年之久的边谈边打的局面。  相似文献   

10.
朝鲜战争爆发前毛泽东和斯大林对朝鲜局势的看法一致 1945年8月,在对日本侵略军进行最后打击时,苏联军队全歼在北朝鲜的日军,解放了北朝鲜。几乎与此同时,美国军队歼灭了南朝鲜的日军,占领了朝鲜南部。苏、美军队基本上是以三八线为界,分别占领朝鲜北方和南方。  相似文献   

11.
谁最早判断美军可能在仁川登陆 1989年出版的一部关于抗美援朝战争的书,首次披露了原军委总参作战室主任雷英夫于1950年8月下旬最早作出了美军可能在仁川登陆的判断。此后,一些史学研究工作者和纪实文学作者都对此大加引用。 1994年,俄罗斯总统叶利钦将苏联时期关于朝鲜战争的部分档案赠送给当时的韩国总统金泳三。韩国外交部根据这些档案,整理了《苏联朝鲜战争档案摘编》(1949年1月-1953年8月)。  相似文献   

12.
朝鲜战争期间,麦克阿瑟屡次威胁使用核武器。战后,美国在韩国部署了针对朝鲜的战术核武器。因此,从上世纪50年代开始,朝鲜就一直酝酿本国的核计划。据韩国媒体报道,1954年。朝鲜政府在改编人民军过程中,就曾设立过“核武器防卫部门”。俄罗斯媒体称,早在1947年.在苏联专家的帮助下,朝鲜开始铀矿勘探工作,1949年至1950年,朝鲜在大同、新津等地开展大规模的铀矿开采工作。  相似文献   

13.
1951年6月,在中朝军队的打击下,美国人不得不与中朝两国坐到谈判桌前。双方商定,于1951年7月10日—15日开始在三八线上的开城谈判。7月5日,金日成在他的指挥部接见了中国外交部副部长兼军委情报部长李克农和乔冠华,他们商定了这次谈判的一些具体事宜。  相似文献   

14.
1945年7月1日,丘吉尔原定发动对苏联的战争。 丘吉尔无疑是老资格的反苏派,早在柏林战场还处于激战之中的时候,丘吉尔就写道:“苏联是自由世界的致命威胁。”  相似文献   

15.
四 从抗战爆发到1941年,李克农奉命先后在上海、南京、桂林等地担任八路军办事处主任,卓有成效地开展了统战工作、宣传工作和情报工作。 1937年2月,李克农奉命秘密前往上海,建立半公开的红军驻沪办事处。 对于建立办事处,李克农不是“新媳妇坐轿——头一回”,在“西安事变”和平解决期间,李克农就利用“秘书长”的身份,根据周恩来的指示,在古城西安七贤庄组建了一个半公开的红军办事处.所以,他一到上海,利用原来的一些关系,很快就在福煦路(今延安中路)多福里21号建立了红军办事处,李克农以办事处主任的身份在这里办公。 这一期间,李克农的主要任务是:一、协助毛泽民取款;二、联络上海的地方党,审查干部,整顿组织;三、密切注视动态,做即将回国的蒋经国的工作。 3月的一个夜晚,人们已进入了梦乡,李克农还在忙碌着,译电员进来向他送上一份密码电报,内容是蒋经国将于3月25日在苏联海参崴乘船回国,一同回来的有他的妻子和两个孩子,估计4月中旬到达上海港。 李克农获得这一情报后,马上部署请曾在苏联工作过的同志准备上门,一则看望关心蒋经国的处境,二则介绍国内的局势。谁知蒋介石老奸巨滑,没等船靠岸就用汽艇在吴淞口把蒋经国一行人接走了。后来,李克农又通过其他渠道,作了一些宣传工作。  相似文献   

16.
1950年6月25日,朝鲜战争爆发.以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参战为界,朝鲜战争大体可分为两个阶段:1950年6月25日战争爆发,至是年10月19日"联合国军"越过三八线长驱直入朝鲜并攻克平壤,是为第一阶段;1950年10月19日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参战,到1953年7月27日停战协定签字仪式,是为第二阶段.这期间,停战谈判从1951年7月10日于开城谈起,到1953年7月19日在板门店就有关问题达成停战协议结束,历时两年多.周恩来为此曾感慨:朝鲜战争打了三年,谈判我们就谈了整整两年!本文以朝鲜战争为背景,选取乔冠华在朝鲜停战谈判期间的几个片段,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7.
正"五大国会议"1953年7月,朝鲜战争虽然经多方努力停下来了,但是仍有许多遗留问题没有解决。两个月后,苏联向美、英、法三国提出,在瑞士日内瓦举行一个包括中国在内的"五大国会议",讨论缓和朝鲜和印度支那紧张局势的问题。随着二战结束,胡志明领导的越南独立同盟(简称"越盟")发起了反抗法国恢复殖民统治的"印度支那战争"。新中国没有直接向越  相似文献   

18.
1951年6月,朝鲜战争已经进行了整整一年。一年来,美军接连遭受中朝军队的反击,伤亡惨重,已经看不到胜利的希望,再加上国际国内舆论的强大压力,美方不得不接受中国关于举行停战谈判的建议。中国派外交部副部长李克农、乔冠华一行去朝鲜参加谈判工作。行前,周恩来对谈判工作作了全面的指示,并且引用了一句古语作总结:“行于所当行,止于所不可不止”。  相似文献   

19.
撤军定在8周年纪念日 随着朝鲜局势的缓和,中国开始和朝鲜商量撤军问题。1957年11月2日,毛泽东率中国代表团访问苏联,在莫斯科和访苏联的金日成商谈志愿军全部撤出朝鲜问题。毛泽东说,鉴于朝鲜的局势已经稳定,中国人民志愿军的使命已基本完成,可以全部撤出朝鲜了。杨勇在回国汇报工作时,国防部长彭德怀把撤军的意图告诉了他。杨勇和王平为此进行了一系列的准备。 1958年2月14日,周恩来率中国政府代表团访问朝鲜,代表团中有外交部长陈毅、外交部副部长张闻天和总参谋长粟裕等。他们就志愿军全部撤出朝鲜问题同朝鲜政府进行了磋商。朝鲜起初不太同意  相似文献   

20.
1997年创刊的《百年潮》杂志,在第2、3期上先后登载了两篇关于朝鲜战争的文章(下称“两文”)。“两文”作者注明,这两篇文章主要是根据已解密的俄罗斯关于朝鲜战争的国家档案撰写的。这两篇文章对我国关于抗美援朝战争的研究提出了一些不同以往的认识,主要表现在三个问题上:一、似乎中共中央关于出兵抗美援朝的决策是苏联压力的产物;二、认为中国在接受停战谈判时是不得不放弃了自己最为关心的一些问题,在条件上做出了相当大的让步;三、认为1953年7月结束朝鲜战争,对中国不是一种好的选择。此外“两文”作者在其第二篇文章中,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