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毛泽东同志一生对青年都高度重视和关怀,在革命、建设各个历史时期对青年及青年工作都有很多重要、精辟的论述。毛泽东青年思想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毛泽东思想中占有重要地位。青年要有而且要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密切联系群众、理论联系实际等是毛泽东同志关于青年的工作、学习、生活方面的重要论述,且对当今处在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大背景之下的当代青年有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2.
青年是革命和建设的先锋队和生力军。作为党的第三代领导核心,江泽民同志十分关心青年,重视青年,他发表了许多关于青年和青年工作的论述,形成了一个内容丰富、体系完整的青年和青年工作思想体系。这一体系既是对毛泽东、邓小平青年和青年工作思想的继承,更是对毛泽东、邓小平青年和青年工作思想的丰富和发展。时代的变革、青年和青年工作自身特点的变化以及我们党对青年和青年工作问题认识的深入,是江泽民对毛泽东、邓小平青年和青年工作思想发展变化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3.
毛泽东青年教育思想,是在中国长期革命和建设实践中形成的适合中国青年教育实际的科学指导思想,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国际国内形势风云变幻,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正面临着各种挑战,认真学习和研究毛泽东青年教育思想,对于探索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路径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对毛泽东青年观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毛泽东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是我党的缔造者和杰出的领袖,也是我们青年的导师。他青少年就参加革命,一生关心青年、爱护青年、教育青年,在革命实践中研究青年,将马克思主义青年观同中国的具体革命实践相结合,创造性地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  相似文献   

5.
毛泽东的青年社会学思想及现代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共第一代领导集体,在中国革命与社会主义建设的过程中,结合中国社会及青年的实际情况,深刻认识和阐述了青年群体的社会作用,从而形成了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青年社会学思想.以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为基础,以社会调查为主要研究方法的毛泽东青年社会学思想,对现代的青年研究与教育有着深刻的启示.  相似文献   

6.
毛泽东一贯重视青年的思想教育,对青年的成长方向、道路、革命人生观的树立、思想道德修养等方面作了一系列论述,形成了一整套青年教育理论。  相似文献   

7.
三代领导人关于青年工作创新的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同志在不同历史时期提出的关于青年工作创新的思想,虽然因为革命和建设的时代不同而各有侧重,但都是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一脉相承的思想宝库、开拓创新的精神动力。他们特别强调的是青年工作要推动进步事业、弘扬社会文明、服务群众利益、敢于探索创造、有利青年成长、照顾青年特点。当前,青年工作的创新要注意工作方向、工作目的、工作对象、工作方法的改变。如今,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集体继承三代领导人的思想精髓,对青年工作给予高度重视和科学指导,必将促进共青团组织的创新和发展。  相似文献   

8.
社会主义全面建设时期,毛泽东十分强调"教育青年是个大问题"。毛泽东基于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的战略谋划,以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目的,对青年教育的内容予以全面、系统、战略性地设定。毛泽东青年教育的内容,主要内涵是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的理论教育,科学技术教育,以国情为基础的思想政治教育,历史教育,革命奉献精神教育。  相似文献   

9.
青年毛泽东的中国梦既是实现国家独立、富强的现实要求,也是消除剥削、寻求解放的共产主义价值追求。在他的话语体系中,“梦”是情绪表达与革命愿景的统一。青年毛泽东在传统与现代的冲突和各种社会思潮的冲击下逐渐形成清晰的梦想图景,并终其一生为实现中国梦而奋斗。  相似文献   

10.
毛泽东围绕“如何认识与评价青年”、“如何教育与发展青年”以及“如何团结与发挥青年”几个关键问题的思考与回答,构成了毛泽东青年观的主要思想内容,为中国共产党青年工作实践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武器与行动指南.它的价值历久弥新,在新时代实现“中国梦”的当代语境中,对青年工作健康发展仍然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第一,青年工作必须要以坚定的立场来关注青年,始终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第二,青年工作必须要以科学的方法来关心青年,将照顾青年的特点贯穿青年工作始终;第三,青年工作必须要以全面的行动来关爱青年,促进青年健康成长与社会和谐进步.  相似文献   

11.
简析毛泽东的青年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毛泽东的青年观从根本上突破了中国几千年传统青年观的束缚,正确认识、科学分析了青年的特点和社会历史作用,强调组织形式必须适合新的形势需要,共青团工作必须围绕党的中心工作等,形成了正确对待、引导和教育青年等方面的比较系统的理论,从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青年观。  相似文献   

12.
《青年团的工作要照顾青年的特点》一文体现了毛泽东新民主主义青年团工作思想.毛泽东认为为了使青年更好地学习、生活、工作,为了使党更好地完成过渡时期总任务,新民主主义青年团要有自己的工作系统并要照顾好青年的特点.这一思想启示我们:为了使当代青年更好地学习、生活、工作,为了使党更好地完成新时期任务,共青团也要有自己的工作系统并要照顾好当代青年新特点.  相似文献   

13.
构建青年共同体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青年运动的核心要义,制度是构建青年共同体的压舱石.制度依附于组织而存在.随着中共建党与青年团创建,党的青年工作制度体系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各个阶段渐次展开,一个宏大的制度网络在波澜壮阔的青年运动中浮现出来,这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历史的宝贵财富和制度结晶."党管青年原则"是中国共产党青年工作制度体系的政治内核,党的青年工作制度体系是"党的全面领导原则"在青年工作领域的具体化.党的青年工作制度体系包括具体制度、体制机制、法律法规和青年政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青年运动与西方青年社会运动的根本区别.  相似文献   

14.
湖湘文化,特别是作为其主干和实体的湖湘学派的思想和学说是青年毛泽东哲学思想的底蕴和源泉,成为其思想发展过程中的顽强而鲜明的文化履印。湖湘学派对青年毛泽东哲学思想的影响主要体现为:在宇宙观上,青年毛泽东对大本大源的探求秉承了湖湘学派崇尚哲理思维的旨趣;在辩证法上,青年毛泽东辩证法的萌芽浸润着湖湘学派“气化日新”的主变精神;在知行观上,青年毛泽东的知行观体现了湖湘学派经世致用的实学传统;在历史观上,青年毛泽东的圣贤观突显了湖湘学派对德业俱全的追求。  相似文献   

15.
青年统一战线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重要组成部分.青年统一战线的形成倾注了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心血.毛泽东在抗战时期系统回答了青年在统一战线中的地位、作用、主要任务和建立并巩固青年统一战线的策略方法等问题,对建立和发展青年统一战线做出了突出贡献.毛泽东认为,坚持党对青年统一战线的领导是巩固发展青年统一战线的前提,加强青年思想政治教育是巩固发展青年统一战线的基础.  相似文献   

16.
青年爱国统一战线的形成肇始于延安时期,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重要力量之一。《中国青年》复刊为青年爱国统一战线的形成与发展提供了思想、组织、方法指导,成为中国共产党团结和引领青年有效参与抗日的精神引领和组织保障,是中国革命运动中的一个重要事件,对党的青年组织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江泽民对毛泽东、邓小平青年教育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青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关注未来就要关注青年.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历来高度重视青年教育工作,对青年寄予厚望.江泽民在新的形势下,继承和发展了党的两代领导核心的青年教育思想,形成了新时期创新性的青年教育思想,对于教育工作者正确认清形势,做好青年工作,培养新世纪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以及青年正确认识自己,积极参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都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陈云同志是我党早期青年工作的领导人之一,延安时期陈云曾担任中央青年工作委员会书记,为团结动员全国各族青年建立最广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作出了重要贡献。陈云同志对党的青年工作的贡献是全方面的:一是将“党对青年工作的政治领导”这一根本原则贯彻党的青年工作始终,确保了中国共产党青年工作的政治性、全局性和革命性;二是根据革命形势,及时调整党对青年的组织和动员方式,创造性地开展党的青年工作;三是从组织上加强和改进党的青年工作,打造一支政治立场坚定、理论水平较高、专业技能过硬、革命意志顽强的青年干部队伍;四是初步形成了内容丰富的党的青年工作基本方法。  相似文献   

19.
我党自成立90多年来,青年始终是我国革命、建设、改革的一支重要生力军,为革命、建设、改革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探索我国青年始终成为革命、建设、改革生力军的根本原因,主要是共产党的领导和指引,革命、建设、改革的需要和呼唤,以及青年自身的优势和努力。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国青年在党的领导下,听从时代的召唤,发挥自身的特点和优势,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做出应有的贡献。  相似文献   

20.
2000年代初在原苏联加盟共和国爆发了“颜色革命”,青年政治组织在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颜色革命”对俄罗斯产生了深远影响,俄罗斯青年的政治积极性被调动起来,已经存在的各种反政府青年政治组织开始活跃,以发动“俄罗斯版颜色革命”为己任的新的反政府青年政治组织纷纷成立.这一形势迫使普京政府开始高度关注青年的力量和作用,以支持组建亲政府青年政治组织等方式严密防范在俄罗斯发生“颜色革命”.经过普京政府的周密行动,俄罗斯政局较为稳定,“颜色革命”的影响在俄罗斯渐渐淡去,这其中亲政府青年政治组织功不可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