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25 毫秒
1.
<正>有种说法,读经典可以使人长精神。此话不虚。但有个前提,就是读经典必须"入神",如此方可长精神。入神者,一心一意、精神贯注之谓也。唯有一心一意,读起经典来才有可能体味九成;唯有精神贯注,读经典的过程才有可  相似文献   

2.
我们为什么要读经典?其实说起来很简单,因为经典是人类文化的精华。古人云:“取法乎上,仅得其中;取法乎下,等而下之。”也就是说,你学最好的,充其量也就是个中等水平。如果取法乎下,那就等而下之了。所以,我们读书,就应该挑最好的读。最好的书是什么呢?经典。所谓“经典”,就是一个民族、一个时代最有意义最有价值的著作。什么叫“经”?经就是恒常,叫经常。什么叫“典”?典就是模范,叫典范。换句话说,经典就是“恒久的模范”。这样的书不读,读什么?读了《为什么读经典》,我方明白读经典的意义所在。  相似文献   

3.
李东东 《党建》2010,(9):14-14
经典就是古今中外、各个知识领域中那些典范性、权威性的著作,是那些虽历经千载仍然熠熠生辉的不朽之作。真正的经典,不仅一个民族在读,而且整个人类在读;不仅过去人们在读,今天我们在读,而且明天人们还要读。  相似文献   

4.
有种说法,读经典可以使人长精神。此话 不虚。但有个前提,就是读经典必须“入神”,如此方可长精神。入神者,一心一意、精神贯注之谓也。唯有一心一意,读起经典来才有可能忘味九成;唯有精神贯注,读经典的过程才有可能使书中之精义渗透到自己脑海中,继而生发出新的精神来。这个过程,也就是古人讲的:“腹有诗书气自华。”  相似文献   

5.
什么是经典?常念为经,常数为典。经典经得起重复,常被人想起,永不会忘记。经典的语言,人们会一遍遍地说,一代代地说;经典的文章,人们会一遍遍地读,一代代地读。在革命斗争中涌现出来的伟人、名人、重要事件、纪念地等事物,作为经典,值得人们反复记诵,永远纪念。比如毛泽东、周恩来、瞿秋白这些伟人,又比如延安、井冈山等革命圣地。  相似文献   

6.
梁衡 《学习导报》2011,(10):1-1
什么是经典?常念为经,常数为典。经典经得起重复,常被人想起,永不会忘记。经典的语言,人们会一遍遍地说,一代代地说;经典的文章,人们会一遍遍地读,一代代地读。在革命斗争中涌现出来的伟人、名人、重要事件、纪念地等事物,作为经典,值得人们反复记诵,永远纪念。比如毛泽东、周恩来、瞿秋白这些伟人,又比如延安、井冈山等革命圣地。  相似文献   

7.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弘扬红色经典的机制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生"唱读讲传"红色经典,传承优秀文化,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时代赋予大学生的历史使命和新的素质要求.结合红色经典"唱读讲传"内容上的科学性与发展性、形式上的多样性与艺术性、方式上的便捷性与反复性特点,构建红色经典"唱读讲传"课程化、时代化、群众化、生活化、活动化机制,是实现大学生"唱读讲传"行为自觉,发挥其思想政治教育最大功效的客观要求.  相似文献   

8.
张东明 《江淮》2011,(7):49
《经典天天读》,是安徽黄山书社最近出版的一套丛书。此书集古今中外文化精粹于一体,内容丰富,形式新颖,短小精悍,长幼咸宜,在同类图书中可谓独树一帜,先睹者莫不称赞有加。《经典天天读》丛书,由省委书记张宝顺亲为之序,开篇即言:  相似文献   

9.
说经典     
梁衡 《当代贵州》2014,(26):64-64
正什么是经典?常念为经,常数为典。经典就是经得起重复,常被人想起,不会忘记。常言道"话说三遍淡如水",一般的话多说几遍人就要烦。但经典的语言人们一遍遍地说,一代代地说;经典的书,人们一遍遍地读,一代代地读。不但文字的经典是这样,就是音乐、绘画等一切艺术品都是这样。一首好歌,人们会不厌其烦地唱;一首好曲子会不厌其烦地听;一幅好字画挂在墙上,天天看不够。许多人都在梦想自己的作品、事业成为经典,政治的、文学的、艺术的、工程的等等,好让自己被历史记住,实现永  相似文献   

10.
2010年,中央党校研究室党支部启动了第二轮"五年读百本书"活动。早在2004年,研究室党支部为更好地发挥校领导参谋助手的作用,就以提高政治思想素质和业务能力为目标,开展了"五年读百本书"活动,要求党员干部读经典、读名著、读名篇,精学理论,深学专业,广学知识,营造了良好的读书风气,收到了显著成效。如今,"五年读百本书"...  相似文献   

11.
龙晓菲 《唯实》2012,(6):61-64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蕴藏于经典文化之中。高校是对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重要阵地,"读经典"文化活动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手段。要占据第一课堂,丰富第二课堂,创建第三课堂,有效利用三个课堂"学习经典"、"体验经典"、"传播经典",以完成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精神实质的"认知——认同——践行"的接受过程,使经典理论进"脑"、进"心"、进"行"。  相似文献   

12.
余川 《江淮》2011,(1):47-49
2009年3月27日,人民日报在题为《一本书和一座城》文章中,报道了重庆市开展阅读经典活动情况,指出:《读点经典》一经推出便成了重庆多数党政干部和中小学师生随身携带的"口袋书",阅读经典的热潮迅速从党员干部延伸到普通市民,经典阅读已成为重庆的文化品牌。事隔月余,光明日报就以《重庆:文化经典为什么这样火》为题,作了相类似的报道,指出:一些似  相似文献   

13.
<正>自2008年6月以来,重庆市开展了以唱红歌、读经典、讲故事、传箴言为载体的"唱读讲传"活动。经过组织发动、典型带动、全民行动三个阶段,"唱读讲传"活动以其"内容具体化、形式生动化、主体群众化、机制常态化"的特点,受  相似文献   

14.
王妍 《先锋队》2015,(3):53
普京:酷爱经典名著和历史传记普京最喜欢读两类书,一类是世界经典名著,如契诃夫、托尔斯泰、果戈理等人的作品。另一类是传记和历史著作,如彼得大帝、叶卡捷琳娜二世等名人的传记等。普京最不喜欢读关于自己的书。他总强调自己只是一个普通人,不喜欢别人炒作他。普京还透露自己通常不是“读”书,而是利用MP3来“听”书,也阅读俄罗斯和西欧国家的一些当代文学作品。卡梅伦:自评很“勤奋”度假也读书卡梅伦说自己读书“极为勤奋”,凡是度假  相似文献   

15.
昆明市公安局五华分局党委在所属39个党支部一千多名党员民警中广泛开展创建“学习型党支部”的读书活动。活动以“读好书、求新知、强素质、促工作”为主题,以党支部为读书单位,组织和引导党员民警读好“三本书”:读一本政治理论的书,坚定理想信念;读一本经典巨著,增强文化修养;读一本谈心励志的书,  相似文献   

16.
程晨 《前线》2016,(6):90-92
正读经典文献,尤其是读渗透着伟人智慧的著作时,自然不能用对待普通书籍那种浅尝辄止、不加深思的读书法。朱熹说得好,读书要"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方塘如鉴、照见云影,正如经典如镜、照见现实。近来,广大党员干部乃至社会公众中掀起了一阵学习《党委会的工作方法》的热潮。不过对待这种经典文献,如果只局限于就方法而学方法论方法,那就不免惜乎只见方塘、不见天光了,也未能领会习近平总书记特地批示要求在当今  相似文献   

17.
读《论语》,听昆曲,学雷锋,做君子。一师二团十连农工王玉宾,大家都觉得他做事有股拧劲,看不惯但又不得不佩服他。王玉宾是1993年进疆的河南劳务工,近20年的边疆生活,脸早已被塔里木盆地的太阳晒得焦黑,似乎与读《论语》的谦谦君子的形象扯不上边,但是自从2004年开始读《论语》以来,他几乎天天捧读。王玉宾读《论语》,不是为了读经典,而是讲究方法,甚至当成养生的书来读。他认为,改变  相似文献   

18.
董保存 《求是》2012,(2):48
我们把传统的具有权威性的著作称之为经典。说到共和国出版史上的红色经典,就不能不说到那套20卷1000多万字的《星火燎原全集》。而从其中精选出来的48篇作品——《星火燎原全集精选本》,可称之为经典中的代表作。经典不是自封的,是要经过历史和时间的检验的。现在50岁上下的人,几乎都读过《星火燎原》中的《朱德的扁担》、  相似文献   

19.
读好书的过程就是接受大师熏陶的过程,自己的灵魂也会越来越充实。所以我强调,一定要读好书。现在外面的书太多了,但很多是"垃圾书",畅销书不一定是好书。我的主张是少看一点畅销书,多看一点经典读物,虽然经典书大部分是不畅销的,但的确受益无穷。我认为,人的趣味很重要,趣味要高。而现在"快餐"太多,追求感官刺激,  相似文献   

20.
严兵 《党建》2010,(6):29-30
“唱读讲传”是重庆唱红歌、读经典、讲故事、传箴言活动的简称,起始于2008年6月。从最初的“唱”发展到“唱”、“读”、“讲”、“传”四位一体,从组织推动到自觉参与,活动声势越来越大,普及越来越广,社会反响越来越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