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出版时间:2012年6月定价:45.00元该书作者杰里米.里夫金是美国华盛顿特区经济趋势基金会总裁,享有国际声誉的社会批评家和畅销书作家,著有《工作的终结》、《生物技术的世纪》、《路径时代》等,每本书都被翻译成15种以上的语言。他对未来社会发展有着惊人的预测能力。在该书中,作者指出,我们正处于第二次工业革命和石油世纪的最后阶段。能源危机这一现实将迫使人类迅速过渡到一个全新的能源体制和工业模式。否则,人类文明就有消失的危险。作者敏锐地发现,历史上数次重大的经济革命都是在新的通信技术和新的  相似文献   

2.
第一次工业革命中国没有抓住,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国还是没有抓住,这两次出局使我们饱尝苦果。中国之所以没有抓住前两次工业革命,根本原因之一在于当时的中国没有及时抓住变革契机,未能培养出适应工业革命需要的人才。  相似文献   

3.
我们几年之前还在热烈讨论"第三次工业革命",如今"工业4.0"概念似乎已经被"第四次工业革命"概念所取代。第三次工业革命的发展,不但使社会生活基本准则和人们的行为规范发生变化,而且也改变了探索工业革命的方式和方法。有必要把对于第三次工业革命深刻意义的把握放在整个工业革命的研究之中,通过对第三次工业革命学术史的梳理和研究动态的分析,关注今后工业革命发展的核心。  相似文献   

4.
王伟 《当代党员》2009,(8):38-39
第一次工业革命,瓦特发明了蒸汽机。第二次工业革命,爱迪生发明了电灯。第三次工业革命是网络革命。那么,第四次工业革命将会是什么?  相似文献   

5.
3D打印是科技和工业领域盛极一时的话题。《第三次工业革命》的作者杰里米·里夫金曾表示,以3D打印技术为代表的数字化制造技术,是引发第三次工业革命的关键因素。然而一年多下来,一些3D打印机的生产商认为销路不如预期,消费者似乎并不买账,并进而怀疑3D打印的影响是不是被夸大了。就连曾经称3D打印机的历史意义堪比珍妮纺纱机的ZDNet新闻频道特约撰稿人汤姆~弗莫尔斯基也认为,在可预见的未来,3D打印技术恐不会对当今世界产生颠覆性影响。  相似文献   

6.
2012年4月,英国《经济学人》刊文认为,3D打印技术将与其他数字化生产模式一起,推动第三次工业革命的实现。  相似文献   

7.
人类科学技术的进步,始于资本主义初期到18世纪后期开始的工业革命,这时,科学技术才极大地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从19世纪下半叶爱迪生发明电灯(1879年)开始,又发生了第二次工业革命,这时科学技术对生产力的发展,再次显示出强大的威力,使生产、技术和科学的关系,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从科学发现到技术发明,再到商品生产的间隔周期越来越短。尤其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以军事领域的科技成果民用化为契机,科学技术又有了新的发展,终于使科学技术上升到了第一生产力的地位。  相似文献   

8.
书架     
《当代贵州》2013,(20):61
《走向繁荣的战略选择》作者:厉以宁孟晓苏李源潮李克强出版:经济日报出版社《第三次工业革命》作者:(美)杰里米·里夫金张本伟孙豫宁译出版:中信出版社《一炮走红的国家:探寻下一个经济奇迹》作者:(美)夏尔马著常世光译出版:中信出版社  相似文献   

9.
《求实》2014,(10)
第三次工业革命(新工业革命)是建立在互联网和新材料、新能源相结合基础上的新经济发展方式,它以新型通信技术、能源技术及对应的基础设施为基础,以制造业数字化为核心,带来产业组织模式的转变,使全球技术要素和市场要素配置方式发生革命性变化;传统的自上而下、集中式经营活动的垂直结构将逐渐被第三次工业革命分散经营方式的扁平化结构所取代[1](P31-38)。对在第三次工业革命影响下的现代产业发展战略进行研究,可以为创新现代产业发展理论、产业结构优化理论以及对产业升级与经济转型提供一个新的思考视角。  相似文献   

10.
工业化是现代化的核心内容,自第一次工业革命以来,世界强国均由走工业化发展道路而确立。从英国催生第一次工业革命到美德两国引发第二次工业革命并远超英国,可以清楚地看到工业化是国家竞争力的核心和基础,对促进国家经济增长、提高人民物质生活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新中国成立70年来,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巨大成就,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中国工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本文面向蓬勃兴起的第三次工业革命浪潮,对兵团实施工业化赶超战略的后发劣势进行浅析,着眼中长期发展提出把握新工业革命机遇、规避后发劣势的措施建议。  相似文献   

12.
正近年来,第三次工业革命被媒体专家广泛提起,然而,第三次工业革命何时来临?以何种方式开展?我们的生活将发生何种改变?这一切在我脑海中都是问号。因此,当同事向我大力推荐美国经济学家、享誉全球的经济预测大师杰里米·里夫金的这本《第三次工业革命》时,我便迫不及待地翻开了它,并用一周的时间,在上下班的路上读完了它。《第三次工业革命》为我们  相似文献   

13.
新书架     
回首过往百年,我们的世界经历着一场大变革: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硝烟仍未消失殆尽;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就日益凸显……百年后的今天,我们的世界仍然处于飞速的变革中,站在历史的十字路口,80后作者们以全新的思维模式理性作答变革中的各种问题,为变革中前进的道路寻到一种新思路。  相似文献   

14.
问:编辑同志,您好。最近媒体都在报道第三次工业革命,第三次工业革命到来了吗?它会在多大程度上影响中国今后的经济发展?对中国是机遇还是挑战?吉林读者:李晨李晨同志:您好!美国著名经济学家杰里米·里夫金在其新作《第三次工业革命》中提出,建立在互联网、新材料、新能源相结合基础上的第三次工业革命即将来临。  相似文献   

15.
第四次工业革命的特征是深度全球化和网络化、数字化、人本化、生态化、智能化和生产个性化。第四次工业革命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主要体现在:第一,对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基础的当代阐释提出新要求;第二,对思想政治教育客体(受教育者)的知识结构和综合素养提出新诉求;第三,思想政治教育教育手段、教育方法与教育管理面临新科技手段的改造;第四,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含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提出更高要求;最后,对思想政治教育主体(教育者)在专业构成、知识结构与教学能力与方法方面提出新需求。  相似文献   

16.
关于第三次工业革命的讨论很多,目前还没有统一的定义,还有的认为这只是一种猜想。我们认为,第三次工业革命主要有以下生产方式变化的特征:一是自工业化,二是基于自工业化条件下的再制造化。面对第三次工业革命,我们必须主动应对:第一是推进信息化技术和自动化技术的快速发展,要大力发展机器人技术,加速智能化制造技术的发展;第二是推进新材料技术的快速发展;第三是着手准备适应自工业化和再制造化的相应商业模式和法律法规。  相似文献   

17.
英国工业革命是霍布斯鲍姆在《革命的年代》一书中研究的主要内容之一,霍氏阐述了英国工业革命的过程及其意义,他通过对工业革命的研究,试图从中找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他认为工业革命的进程鲜明地体现了生产力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推动社会向前发展,这些思想对我国实施的科教兴国战略和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具有重要的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18.
梅宁华 《前线》2009,(2):58-58
北京日报社党组书记、社长,北京日报报业集团社委会主任委员梅宁华新著《中国式思考——我看中国社会的发展实践》,近期由同心出版社出版发行。作者亲身经历了改革开放30年的巨大变迁,对中国社会发展的“世纪之谜”观察思考已久,该书记录的正是作者称之为“真实而自信”的那些思考。现将作者为该书所写的自序刊载于此,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9.
随着第四次工业革命纵深演进,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兴科技推动了物理空间、人类社会之外的“数字空间”的诞生。这不仅是一场技术革命的现象,而且是一场深刻的社会变革,并对政府形态与治理模式产生颠覆性影响。通过对政府形态与治理模式嬗变和发展的内在逻辑分析,可以发现,第四次工业革命成为重构新时期政府治理理论与方法的重要机遇期。在这一时期,中国凭借其无可比拟的优势成为第四次工业革命的“社会大实验场”,并持续塑造着“数字空间”政府形态和治理模式。作为国家治理的新形态,“数字空间”政府需要在价值取向、政府与社会主体关系定位,以及政府存在方式和服务供给模式上不断适时调整,以回应时代变迁中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宏大命题。  相似文献   

20.
刘少民 《奋斗》2004,(11):52-52
由衣俊卿、丁立群、李小娟、王晓东联袂完成的《20世纪的新马克思主义》一书,对过去100年来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史进行了一次全景式的概括和总结。该书长达52万字。从表面上看,该书是作者花3年时间才完成的一部哲学专著。其实则不然。该书的“东欧新马克思主义”一章是衣俊卿同志在90年代初期就完成的一本著作,在学术上是处于领先地位的。该书问世伊始,就受到了国家有关方面的高度重视。为此,该书成了“国家社会科学发展基金”资助的项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