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南川旅游经过近10年的艰苦努力,旅游发展条件发生了深刻的转变,各类旅游基础设施特别是道路交通设施建设更是取得了突破性进展,旅游“六要素”的进一步满足,使旅游经济逐渐成为南川市经济增长新亮点。  相似文献   

2.
今年以来,都兰县认真落实国家和省州促进服务业发展的政策措施,认真做好旅游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开发、宣传推介、信息技术等方面的工作,大力促进旅游业素质提高、产业升级和水平提升。一是打造特色旅游线路。按照“一线十点”的旅游发展思路,打造109沿线以海寺、县博物馆、热水古墓群、曲日岗藏民俗、科学图冰瀑、香日德斥候台、塔温塔里哈、班禅行辕、枸杞园观光、贝壳梁10个旅游景点为主的特色旅游线路,加快推进10个旅游景区和配套设施建设。二是大力实施旅游项目。  相似文献   

3.
花溪是一个旅游文化大区,全区共有自然景观、人文景观2大类12分类23种81个景物景观,分布在十里河潭、天河潭、燕楼—马铃、青岩古镇、黔陶—孟关、高坡6个片区,旅游文化资源十分丰富。花溪旅游文化的特色和环境为花溪打造了旅游大区的品牌,然而也存在一些薄弱环节:1.基础设施、经营设施滞后,老景区基础设施陈旧,新开发景区基础设施不健全,特别是交通滞后,一些景区如镇山、高坡云顶草场、黔陶桐野书屋还没有直达交通,乐福山庄,可进入性差。2.旅游季节性太强,旅游的旺季是4月—10月,尤其是“五一”“、十一”黄金周,花溪的许多景区如青岩、天…  相似文献   

4.
张家界是国内重点旅游地区,应当围绕旅游推进新型工业化。着眼于旅游发展和新型工业化的要求,壮大基础产业,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做好基础性工作。  相似文献   

5.
正镇远县依托得天独厚的文化旅游资源优势,突出实施"文化旅游兴县"主战略,建设新城、开发新区、保护古城,全县文化旅游产业快速健康发展。镇远县依托得天独厚的文化旅游资源优势,突出实施"文化旅游兴县"主战略,建设新城、开发新区、保护古城,在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旅游宣传营销等方面加大力度,使全县的文化旅游产业得到快速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6.
乡村旅游在拉动农村经济发展、缩小城乡差距等方面都发挥着积极作用,已成为我国旅游发展新趋向。同时也要看到,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缺乏系统有效的管理、缺乏乡村旅游专业人才、缺乏特色品牌等因素制约着乡村旅游的进一步发展,需要通过加快完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加快旅游数据中心建设、加强专业人才培养、培育塑造乡村旅游品牌等途径实现优化升级,从而推动乡村旅游持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平罗县以创建全国生态旅游特色县为目标,依托自身优势,整合旅游资源,加大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完善服务功能,强化宣传推介,提升管理水平,为推进全县旅游业健康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但面对平罗旅游基础设施、资源开发、线路培育等方面的问题,我们应从如下几个方面入手,加快平罗旅游业发展。  相似文献   

8.
朱江 《当代贵州》2013,(24):18-19
"100个旅游景区",就是100个发展引擎。景区除单纯的客流收入外,配套设施、基础设施等项目也将带动景区所在区域的发展。2008年,国家旅游局局长邵琪伟在全国旅游工作会议上强调,推进旅游业转型升级是国家层面推动旅游业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战略。随着我国经济结构调整和增长方式转变的需要,以旅游业为龙头的现代服务业的地位越来越突出。  相似文献   

9.
苏梅  兰翼 《廉政瞭望》2010,(4):56-57
为什么要在旅游行业打造廉政文化 四川是旅游大省,自然资源丰富、历史文化底蕴深厚。旅游行业在抓好景区硬件建设的同时,着力提高提升旅游的文化价值,将廉政文化与旅游文化有机结合。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的必然要求,也是在全社会广泛开展廉政文化创建活动,提升旅游景区的文化品位的重要举措。坚持以人为本、注重实际效果,是旅游廉政文化建设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2005年5月,山东省委、省政府召开的全省旅游发展大会明确提出,要抓住机遇,乘势而上,努力把山东建设成为旅游经济强省,力争用10年左右时间,使山东旅游经济总量、旅游接待规模、旅游服务质量、旅游发展环境进入全国前列,把山东建设成为旅游形象鲜明、特色突出、结构合理、环境优美、设施完善的中国重点旅游区、国际观光与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全省上下按照省委、省政府确定的“发展大旅游、开发大市场、建设大产业”的指导方针,坚持“政府主导、市场运作、社会参与、部门联动”的发展战略,推动旅游业快速发展,旅游业已成为山东国民经济重要的“朝阳产业”。  相似文献   

11.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扎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1]乡村旅游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抓手,在促进欠发达地区乡村建设、农民就业、农民增收、农民科学文化素质提升、促进社会和谐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乡村旅游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出现了一些问题。以宁夏为例,乡村旅游发展在顶层设计、资金保障、行业管理、产业融合、设施建设、宣传营销等方面存在不足,解决这些问题是宁夏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现实需要。为此,应科学统筹规划布局、加大资金保障力度、提供有力人才支撑、完善旅游产业体系、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强化旅游宣传推介,多措并举促进宁夏乡村旅游健康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2.
树立"大旅游"理念,加快江西旅游业的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邓燕萍 《求实》2002,(2):44-46
江西有着丰富独特的旅游资源。由于受体制不顺 ,投入不足 ,基础设施不配套 ,服务质量较低等因素的影响 ,阻碍了江西旅游业的发展。要加快江西旅游业的发展 ,必须树立大旅游观念 ,充分发挥资源优势 ,突出特色 ,营造精品 ,打造品牌 ;同时 ,加大宣传力度 ,完善旅游配套设施 ,改善服务 ,进行体制创新 ,还要切实做好旅游资源的环境保护工作 ,实现江西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3.
长春市双阳区具有良好的区位优势和资源优势,近几年来乡村旅游业飞速发展,但面临着旅游产业概念缺失,缺少大旅游意识;旅游产品雷同,缺少文化内涵和特色;旅游产业基础设施薄弱,功能配套不强等问题。因此,双阳全域旅游示范区建设未来发展要着力推动旅游产品由单纯观光型向休闲康体转变,旅游收入由单纯的门票收入向旅游产业多元收入转变,旅游管理由部门推动向社会综合管理转变;实现景区品质、景观环境、行业素质和群众收入四大提升,打造乡村旅游的知名品牌。  相似文献   

14.
四川旅游业要跨越式发展,成为四川的支柱产业,必须实现从旅游资源大省向旅游经济强省的转变。四川旅游业发展中存在不少问题,如:管理体制不顺、权力分割;投资不足、基础设施差;旅游开发水平不高、宣传促销不力;门票价格不合理、服务质量有待提高等等。四川旅游业跨越式发展的对策;理顺旅游业管理体制、强化行政管理;加大投入、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提升旅游开发品位,加大宣传促销力度;调整不合理的门票价格,优化服务提高水平。  相似文献   

15.
辛玲 《理论与当代》2004,(12):36-36
随着旅游活动的蓬勃发展和旅游资源的不断开发,传统旅游发展方式中的一些不足,如只顾眼前利益而忽视旅游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只注重经济利益而忽视旅游的社会、环境效益等,已经成为旅游业进一步发展的严重障碍。 一 黔南州旅游业存在的问题 、 1、旅游业的资金投入不足。旅游业是高投放、高产出的经济行业,由于投资不足,黔南州很多旅游景点的建设滞后,特别是景区因交通不便,通信、电力缺乏,基础设施不完善,只能长期停留在低水平上运作,假日旅游高峰时,暴露出的问题就很多。 2、旅游资源破坏严重。饭店和其他旅游设施排放污水和固体垃圾造成水…  相似文献   

16.
论云南精品旅游产品的培育和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设国际旅游胜地的核心是培育精品旅游产品。云南具有培育和建设精品旅游产品的优势和条件,要紧密围绕云南八大旅游产品的开发和发展,采取有效措施培育和建设云南精品旅游产品。  相似文献   

17.
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是一张含金量极高的城市名片。揭阳创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对于优化揭阳经济发展环境,提升城市品位,打造城市形象有着重要意义,文章分析了揭阳争创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完善的基础设施配套、规模迅速壮大的旅游产业等现实条件;提出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狠抓旅游软环境建设、统筹兼顾突出旅游大项目建设、科学配置旅游基础设施,抓好全市旅游总体规划编制工作,完善旅游信息指示系统等,全力推进揭阳创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工作。  相似文献   

18.
旅游业是关联性和综合性强,大投入、高产出的绿色朝阳产业。领导重视是关键,广泛参与是根本,落实责任是基点。我们要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平台和主流媒体,向国内外宣传我市旅游精品、旅游基础设施和旅游优质服务,不断提高太原旅游知名度,树立太原旅游新形象。  相似文献   

19.
孙松青 《理论学刊》2005,(12):61-63
城市建设必须体现以人为本的要求。目前城市建设存在十大问题,其形成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根本原因是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还没完全落实到具体实践中。因此,必须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城市建设指导思想;建立健全体现以人为本要求的城市建设标准体系和法律法规体系;要把好城市规划关、配套建设关和竣工验收关;必须强化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的规划编制工作和养护管理工作、城市建设标准体系的宣传工作,以及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的监督工作。  相似文献   

20.
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重点之一是要不断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打好硬件基础。由于农业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欠帐太多,仅仅依靠政府投入和农民自身投入是完全不够的。为此,我们试图在拓宽农业农村基础设施投入渠道上作一些尝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