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群体性事件看政府公信力的构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年来,群体性事件日益增多,已成为影响和谐社会建设的一大隐患.然而,频频出现的群体性事件凸显出的是政府公信力的不足,政府在公正、诚信、服务、法治、民主等各个层面都已暴露出公信力存在的问题.因而,如何有效防范和妥善处置群体性事件以增进政府公信力已成为各级政府必须面对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2.
能够与谣言竞争并胜出的,是一种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叫做公信力。谣言难防,但却可辟。建立政府在辟谣中的公信力,已成为整个社会的重大命题  相似文献   

3.
温家宝总理在十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上作政府工作报告中再次指出:要全面提高行政效能,增强政府执行力和公信力。增强政府执行力和公信力既是深化政府管理体制改革的重要目标,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一项基础性工程,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4.
本文认为,媒介公信力可以看作是拉斯韦尔的“五W”模式中的第五个环节“WITHWHATEF-FECT”(产生什么效果)。在指出媒介公信力存在危机隐患以及网络媒体的公信力不如党报之后,作者借用拉斯韦尔的“五W”模式中的“WHO”(传播者)和“(SAY)WHAT”(传播内容),并将模式中的“INWHICHCHANNEL”(通过什么渠道)修改为“INWHICHMANNER”(以何种方式)以及将“TOWHOM”修改为“WITHWHOM”(和谁),从四个层面立体探讨媒介公信力的维度以及如何塑造和提升党报的公信力。  相似文献   

5.
《辽宁人大》2008,(3):40-41
徐悲鸿假画案 【案件回放】1996年4月24日、5月10日,消费者河山先后两次在北京乐万达商行购买了两幅标称为徐悲鸿所作的国画,价格分别为700元和2200元。河山认为这两幅画不是徐悲鸿的真迹,于同年5月13日以欺诈为由将该商行诉至北京市西城区人民法院。法院审理认为,原告作为消费者有知晓商品真实信息的权利,  相似文献   

6.
7.
吴杭民 《浙江人大》2011,(12):42-43
近日,住建部副部长齐骥在接受媒体采访时首次承认全国已开工的1000万套保障房中约1/3属挖坑待建情况,并表示住建部为此已下发通知,要求此类房屋年底前务必完成地基结构的施工。然而,住建部有关负责人马上辟谣称,今年开工  相似文献   

8.
吴江  李志更 《电子政务》2012,(10):10-17
阐述了电子政务发展对提高政府公信力的双刃剑效应:电子政务发展一方面助推外向型政府治理模式的成熟,成为政府能力和公信力持续提升的推动力量;另一方面,公众对政府的质疑有增无减,提升政府公信力面临更大的挑战。分析并指出,电子政务缘起于重整政府公信力,提升政府公信力是深化电子政务发展的价值追求。提出了加强政府治理能力以提高政府公信力的对策,即努力弥合数字鸿沟,加强提高政府公信力的网络基础建设;不断完善电子政务背景下以公民为中心的合作治理结构与机制;加强能力重构,提升政府网络治理能力。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部分专家的雷人言行,经媒体曝光放大后,经常受到众多网友议论,不少人更是戏称这些专家为“砖家”。在我们社会原本备受尊敬的“专家”一词,遭遇了鱼龙混杂甚至泥沙俱下的微妙变化。  相似文献   

10.
史国君 《群众》2014,(5):57-58
<正>据社科院社会学研究所去年发布的《中国社会心态研究报告》,我国总体社会信任水平统计得分为59.7分,低于60分的信任危机警戒线。古罗马政论家塔西佗说:"当政府不受欢迎的时候,好的政策和坏的政策都会同样得罪人民。"西方政治学把这种公众不信任政府时,政府无论怎样做都会受到质疑和批评的现象称为"塔西佗陷阱"。近年来"躲猫猫"、"瘦肉精"、"悬浮照"等公共危机事件和"瓮安事件"、"乌坎事件"、茂名PX事件等群体性事件的接连发生,表明政府公信力正面临  相似文献   

11.
孟卧杰 《桂海论丛》2010,26(3):89-93
钓鱼执法事件中,执法机关采取诱骗的方式使原本没有违法意图的当事人从事了违法活动,严重损害了执法部门的形象,致使政府公信力大打折扣。可见,在现代公共生活中,政府行政权力如何有效运作,关系到政府良好形象的确立及其公信力的增强。以钓鱼执法事件为例,剖析一些地方政府公信力缺失的原因,探寻政府公信力有效提升的对策,已成为亟待解决的理论与现实问题。  相似文献   

12.
群体性事件发生的背后有复杂而深刻的原因。近年来,地方政府公信力弱化是当前群体性事件多发的一个主要诱因。地方政府公信力弱化现象主要表现为行为信用弱化、政策信用弱化、绩效信用弱化。提高地方政府公信力是化解基层社会矛盾、减少群体性事件发生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13.
在以血缘关系、地缘关系、自我为中心的"差序格局"中,我国的社会信用结构是一种特殊主义信用结构,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具有"差序格局"特点。"差序格局"导致我国地方政府公信力流失,出现公共利益"私人化"、利益关系"圈子化"、公共权力"特权化"、国家法律"人情化"等失信行为。  相似文献   

14.
台湾光复后,在大陆赴台文化人和台湾本省籍知识分子的共同努力下曾出现持续数年(1946—1948)的传播鲁迅文学与思想的文化“风潮”。1947年“二二八事件”及1948年许寿裳遇害后,左翼文化力量受到国民党当局打压,从而使得这一波的“鲁迅风潮”开始消退。这一时期,台湾的《民声日报》、《天南日报》、《民族报》、《台湾新生报》、《联合报》构成了一个由尊崇鲁迅到贬抑鲁迅的发展链条,生动具体地展示了台湾“鲁迅风潮”的消退和国民党退台之后“反鲁论述”兴起的动态演进过程。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萝卜招聘"现象在各地被接二连三地曝出来,反映出我国目前人事管理中的某些漏洞,它不仅影响到本单位的发展和公共服务水平的提高,而且会损害地方政府的形象和公信力,不利于社会人才的合理流动,影响到社会和谐。解决"萝卜招聘"问题,一要增加招考各环节的透明度,二要实行公开招聘人员回避制度,三要引导官员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四要强化问责机制,五要加快事业单位改革。  相似文献   

16.
随着新知识、新技术和新工艺的不断涌现与传播,政府营销作为政府解决社会问题、以对社会有利的方式来改变政府管理行为的一种手段和科学方法,正逐渐为世界上很多国家所接受,在政府管理的实践中得到了很好的应用。  相似文献   

17.
《公安研究》2013,(9):93-94
王琳琳在《理论导刊》2013年第4期撰文认为,政府与公民之间的契约关系不完全、信息不对称、目标不相容是造成政府公信力递减的主要原因。契约理论认为,民主政治模式下政府与公民的关系是包含多个层面的契约关系。如果排除经济发展方式、社会发展阶段和国际政治环境等其它因素的影响,仅从契约经济学的视角出发,政府与公民间的契约是天然的不完全契约,并且存在“目标不相容”、“信息不对称”等委托代理问题。可以通过自我执行机制与激励策略修正政府与公民间的契约关系,提升政府公信力。  相似文献   

18.
随着网络社会的勃兴与公民社会的崛起,民间“草根力量”参与社会治理的热情和责任感不断涌现于公共话语领域,加剧了与政府之间的话语权竞争,引发了政府的公信力危机。作为一种政治认同、公共信任与社会软权力,政府公信力的本质并没有完全嵌入公权力的运作之中。在畸形裂变的权力观、紧张错位的政民关系、信息不对称视域下传媒的鼓噪与误导等多重因素浸染下,政府公信力陷入“塔西佗陷阱”的泥沼之中。在建设法治政府的视域下,要超越“塔西佗陷阱”,政府必须重塑健康的权力观、建构友善互信的政民关系、主动信息公开,以期实现政府公信力的自我救赎。  相似文献   

19.
政府能力是政府实现行政目标的工作能力。在影响政府能力的多个因素中,机构设置处于前提和基础的地位。所以“大部制”改革是政府能力建设的重要“抓手”。在当前地方政府进行的“大部制“改革中,要以转变政府职能为工作核心,以理顺部门职责关系为工作重点,严格控制机构编制,同时推进政事分开、政社分开的改革。  相似文献   

20.
即将告别成就辉煌的“十一五”,充满期待的“十二五”迎面向我们走来。近日,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九届十三次全会通过的广西“十二五”规划建议为广西未来5年的发展绘就了新的蓝图,广受关注。尤其是规划建议提出了“十二五”时期要努力实现“富民强桂”新跨越的战略任务,备受瞩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