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2010-2020年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规划纲要》把“健全调整不适宜担任现职干部制度”作为当前党政干部制度改革需要重点突破的项目之一,并明确提出,“2012年前制定实施调整不适宜担任现职干部办法,并进行试点,逐步做到调整不适宜担任现职干部工作常态化、制度化”。  相似文献   

2.
改革开放是一场伟大革命。四十年来,我们废除了领导职务终身制,实行了干部分类管理,建立起公务员制度,探索了竞争性选拔实践,完善了考核与监督机制,并探索推行干部"能上能下"制度。这都源于干部制度改革坚持了以下做法:服务于党和国家中心工作大局;着眼于建立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机制;体现中国共产党自身建设的总要求;坚持党管干部原则并不断改进管理方式;不断抓好年轻干部的选拔和培养工作。认真总结并借鉴这些成功经验,对于中国共产党在新时代背景下继续领导并深化干部制度改革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干部制度改革是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主义政治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迎接知识经济挑战的客观要求。(一)干部制度改革不是党委决定干部最终环节的改变,而是决策前准备工作的改进和方式方法的调整。党委决定干部和依法推荐干部,这是由我们党的执政地位所决定的。在这个前提下推进干部制度改革,目的是为党委决定干部提供更加充足、更加准确的依据和更加科学、更加优化的方案。既然党委决定干部没有改变,那么,其他环节的改革就不必担心,可以进行试验。(二)干部制度改革不是党管干部原则的改变,而是党管干部…  相似文献   

4.
《行政论坛》2020,(2):5-12
选贤任能是我国干部制度的基本方针。作为党的任人唯贤干部路线的具体体现,选贤任能干部制度在传承中华民族选贤任能传统的基础上,立足党的宗旨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对干部队伍的诉求,赋予选贤任能以新的政治性、时代性内涵。选贤任能干部制度所体现的现代性精神、制度体系的科学性、制度所内蕴的动力机制以及制度机制与时俱进的改革,为选贤任能干部制度管理效能、政治效能与社会效能的持续、充分发挥提供了内在保障。  相似文献   

5.
关于选贤任能,学界有部分声音疑虑其不具备可操作性,难以与制度兼容,不适用于现代治理。实际上,以制度保障选贤任能是中国共产党一以贯之的治理思路。在长期实践中,遵循制度治党理念,我们形成了以党章为根本原则,以相关党内法规制度为执行规范的科学有效的选贤任能选人用人机制,对干部选拔任用工作形成了全规范、全覆盖,提高了干部选拔任用的可预期性,强化了制度的导向作用。以制度推进选贤任能的科学化、程序化、规范化、法治化是现代化治理的应有之义,这将有效推动选贤任能显著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  相似文献   

6.
党内巡视制度是党的建设与国家治理的重要支撑,有机融汇于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年来的历史叙事之中,经历了萌芽与初创、断裂与重启、快速发展、稳定与调整、成熟与完善等重大的制度变迁。以历史制度主义为分析范式考察党内巡视制度产生与变迁的内在逻辑,可以发现,党内巡视制度变迁呈现出路径依赖特性,也存在以重大事件为表现形式的"关键节点"。国家宏观制度背景决定党内巡视制度的产生与演化,经济发展程度、利益因素和观念意识形态构成影响其变迁的关键变量。行动者的能动创新与自主性不断推动党内巡视制度变迁的发生。未来,要遵循路径依赖规律并把握"关键事件"推进制度创新,优化巡视监督治理模式,完善巡视工作体制机制,推动党内巡视制度的良序变迁,从而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和国家治理现代化整体进程。  相似文献   

7.
民主推荐制度是中国共产党对"委任制"干部选拔任用方式的创新发展和重大贡献。在民主推荐制度的发展过程中,"简单以票取人"和"拉票不正之风"始终是影响和制约其制度效用的两大负面因素,且相互交织、互动影响。民主推荐制度经历了理想与现实的冲突、实然与应然的对抗、起点与过程的扭曲,最终得到改革完善和调适修正,展示了中国共产党自我完善的能力。本文从制度的起源、制度的背离、制度的调适、制度的前景四个层面,立足政治学视角历史地、系统地、深入地分析民主推荐制度,努力剥离附加在制度之外的"不可承受之重",以期更好地发挥制度效用。  相似文献   

8.
公开选拔领导干部制度是对传统的以委任制为主体的干部选拔任用制度的一种改革和创新 ,有其深刻的思想基础和政治基础。邓小平同志关于干部选拔任用制度改革的一系列重要论述是公开选拔领导干部制度产生的思想理论基础。同时 ,公开选拔领导干部制度作为干部选拔任用制度属于政治上层建筑范畴 ,它必然要受政治上层建筑领域其它因素的制约和影响 ,构成了公开选拔领导干部制度产生的政治基础。  相似文献   

9.
十六大以来,干部制度建设与改革处于活跃期,“制度选人用人”形成共识,“党管干部”的方式、内涵发生积极变化。  相似文献   

10.
革命战争时期干部教育培训制度发展可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从中国共产党成立到土地革命结束,为干部教育培训制度的探索阶段;第二阶段从抗日战争开始,到解放战争结束,为干部教育培训制度初步形成阶段。革命战争时期的干部教育培训积累了大量的宝贵经验:始终高度重视干部教育培训,把其作为党的重要任务;始终坚持把政治教育作为干部教育培训的主要内容;确立了事实求是的干部教育培训方法论;形成并坚持以在职教育培训为主、学校教育培训为辅的与战斗、工作、生产劳动相结合的干部教育培训机制;注重包括干部教育培训目标、方法论、管理体制机构、主要内容在内的干部教育培训制度的整体建设。  相似文献   

11.
干部人事制度法治化即“干部法治”应是我国干部人事制度领域的基本宪政原则。长期以来,实践中存在将“党管干部”与“干部法治”对立起来的误区,并导致“荐举委任制”大行其道及一系列严重弊端。认真总结我国自实行改革开放以来30年干部人事制度法治化的基本经验,深入研究“干部法治”原则的主要内容、制度安排和实行路径,创建既体现国际先进水平又富有中国特色的干部人事制度,是我国政治体制改革面临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12.
委任制与选举制是我国干部选拔任用的两种主要方式,建党伊始,它们就一道写入了党章,促进了干部事业的发展壮大。回顾其历史演变过程,分析两者的利弊得失,有助于进一步深化新形势下的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和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干部队伍,进而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发展提供坚实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  相似文献   

13.
中西方公务员制度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公务员制度的建立是我国干部人事管理制度改革的重要成果,既继承和发扬了我国干部和人事工作的优良传统,总结和完善了改革开放以来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新鲜经验,又吸收和借鉴了西方国家文官制度的有益做法,已在现阶段形成了中国特色.本文试从中西方公务员范围的界定到公务员制度的特征差异展开对比分析,并对其发展趋势作了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14.
建制是国家政权的组织体系及其行政机构的空间安排,其实质内容是一种资源集装器,内含国家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不同体制资源,包括公共权力资源、公共服务资源和经济发展资源。新中国成立初期,服务于国家的工业化发展战略,我国确立了乡镇分制的设置模式。国家在乡镇建制中进行资源的分离型配置,以分离配置促进国家资源分类集中,提高工商业和农业生产效率。改革开放后,乡镇合并趋势打破切块设镇、乡镇分设的格局,在乡镇建制中对公共权力、公共服务和经济发展资源进行一体化配置,乡镇建制逐步功能趋同化。乡镇建制调整的不同阶段,国家运用不同的资源逻辑,实现国家整合工农城乡关系的战略目标,构建有利于现代化进程的建制体系。  相似文献   

15.
提高高校领导班子选人用人公信度,是高校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树立正确的用人导向,是高校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的基本前提。形成科学的选人用人机制,是高校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的根本途径。坚持用好的作风选人,是不断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的重要保证。提高高校领导班子选人用人公信度是一个系统工程,还需要各方面进行大胆尝试和积极探索。  相似文献   

16.
党内巡视制度的产生是监督制度改革的一大成果,对反腐败工作发挥了重要作用。廉政制度创新是非常艰难的,巡视制度的产生及存在有其必然的合理性,即巡视制度具有明显的制度惯性,巡视制度与非正式制度相一致。政府的首位工作、政府的有限理性和制度环境要求建立巡视制度。从党内监督制度的改革和巡视制度的产生,可以得出五点启示:一个国家已有的历史积累构成了这个国家反腐败体制选择的基础;任何优秀的反腐败体制都是相对的;由于“制度惯性”,反腐败体制的移植是相当困难的;廉政制度变迁是从某一边际开始的一个社会博弈过程;要充分发挥巡视制度的作用是有条件的。  相似文献   

17.
本文通过对制度变迁理论的分析,简要阐明了制度变迁理论的一般含义,并通过对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实践的回顾,论证了制度变迁作为一个重要因素将在经济增长和经济体制的变革中起到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2009年,铁路公安机关体制改革启动,各地方铁路公安机关从铁路运输企业中全部分离,一次性整体纳入国家司法管理体系,由铁道部、公安部双重领导,完成了从"企业警察"到国家警察体系的回归。但四年过去了,此项改革并没有彻底完成,还需要继续深化和推进,因为它既是政府职能转变、政企彻底分离之改革目标的一个组成部分,也是国家整个司法体制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9.
This study examines major policy measures that the Chinese Communist Party (CCP) leaders have adopted to establish a party‐led, merit‐based talent management system to cope with a talent deficit in the reform era. It also assesses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se measures at both national and local levels. This study argues that although merit principles are never entirely missing from China's cadre personnel management, they have been given increasing priority in managing the cadre corps and recruiting global experts to China during the past three decades. This study shows that the CCP personnel management policies are in substantial and adaptive evolution, which is important for understanding the nature of 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 in post‐Mao China.  相似文献   

20.
我国医疗保障制度改革的公平性与效率性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主要从公平性与效率性两个方面对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的医疗保障制度改革进行了探讨。本文认为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的医疗保障制度改革从总体上看表现为公平性不足,效率性较差。在此基础上,本文就提高我国医疗保障制度改革的公平性与效率性提出一些政策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