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王磊、胡鞍钢在《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10年第1期上著文《经济发展与社会政治不稳定之间关系的实证研究》说,既有文献表明,社会政治不稳定通常不是发生在静态社会中,而是发生在动态的变迁过程中。传统社会和现代社会都具有稳定性,他们都具备自我平衡和调适的机制来化解各种社会冲突,但从传统社会到现代社会的转型过程中,各种形式的社会冲突不断增加。  相似文献   

2.
钟宁  马塽 《法制与社会》2012,(16):189-191
建设生态社会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环境友好型社会、气候适应型社会的总体要求,其涵盖的社会发展内容更广泛更动态化。建设生态社会是直接应对气候变化、生态赤字和绿色发展的一条新路径,它的生态建设重点从以往的环境治理、降低能耗等末端具化行为转向气候变化适应与预警机制的全面前置建设,从政府政策到群众生活,面向一切生态参与主体推行绿色社会变革。其内容包括公众共同生态责任建设,绿色发展模式的推行,适应性政策机制的建立及国际绿色合作的开展。  相似文献   

3.
张鑫  张莉 《行政与法》2012,(10):14-17
处于转型期的中国,群体性社会冲突时有发生。经济发展与政治调控是政府的两个基本能力,然而,两个基本能力的不平衡发展使得社会冲突不断出现,可以说,社会冲突是社会深层次矛盾所导致的不稳定问题的一种外化。因此,只有努力促使经济发展与政治调控的平衡与互动,才能从根本上减少或避免社会冲突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陈硕 《法制与社会》2010,(25):154-156
后发国家的政治发展面临诸多劣势与困境,造成了这些国家长期的政治动荡和政府低效,并使得社会经济发展成果遭到破坏。后发国家政治发展不力直接体现为政府低效、社会无序、经济落后等,并较为完整地映射在了公民社会的发展现状上。公民社会发育不足成为了后发国家政治发展不力的负面结果和重大阻碍。基于自身所蕴含的公益性、公民性、自主性和多元化属性,公民社会的良好发育是解决后发国家政治发展不力现状的首要目标和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5.
政治现代化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的重要内容,同时也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保障。中国的近代社会早已启动了政治的现代化进程,但均以失败告终。如何总结中国政治现代化进程中的经验教训,如何在现代的政治改革中,不断完善政治的现代化进程,是我们当今中国政治的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6.
吴喜双 《法制与社会》2012,(31):130-131
公民政治参与是衡量政治民主化和现代化程度的重要标志。实践证明,有序的政治参与可以维护社会的政治稳定和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作为一种旨在影响政治决策的政治参与,它的运行不是孤立的,而是寓于一定的政治生态环境的行为。本文通过分析经济、社会、文化环境与政治参与之间的互动关系,提出相应的对策,以提高公民政治参水平。  相似文献   

7.
在批判和继承黑格尔政治哲学思想的基础上,马克思提出了社会个人主义的人学方法。在此基础上,马克思认为,现实的社会个人是政治(国家)的逻辑起点;政治是人的社会性和政治性的体现与对象化,政治是人的社会存在与活动方式;根源于人的社会本性和政治本性的政治是社会政治,政治国家(即国家政治)的形成就是对社会政治的扬弃。  相似文献   

8.
由于经济、政治、文化等多方面的原因,部分公民常常诉诸于非制度化政治参与以实现自身利益。随着社会的发展,公民非制度化政治参与的形式和内容也呈现出新的特点,对和谐社会建设造成一定的影响。通过加快经济建设、深化政治体制改革、完善政治制度和提高广大民众政治素养等途径可以有效减少公民的非制度化政治参与行为,从而促进和谐社会建设。  相似文献   

9.
同步于第三波民主化浪潮、受益于冷战后全球化发展的改革开放,不仅使中国成功地经受住了由西方发起并主导的全球化与民主化的双重冲击,而且还极大地促进了中国的政治稳定、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作为中国政治发展的重要思想来源,当代中国政治文化既与传统政治文化一脉相承,又深受西方政治文化的影响,其在转型过程中保持了极大的主动性和渐进性。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新时期,中国政治文化的转型将以契合法治中国建设为动力,在不断地向法治型政治文化转变和发展的过程中,有力促进中国的政治发展。这种主动性与渐进性的法治型政治文化的转型,既是维护中国改革开放成果的重要保证,也是推动中国政治发展现代化的重要基石。  相似文献   

10.
吴琳 《行政与法》2006,(10):60-61
拥有幸福生活始终是人类孜孜以求的一个社会理想。本文试图从古典的哲学思想出发寻找政治社会存在的道德基础。以道德为基础的政治社会体现了人的政治生存向度,需要人们把它作为各种规范的核心观念才能有约束力,才能使社会关系和谐有序地发展,从而实现“自然主义”和“人道主义”的统一。  相似文献   

11.
当代中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社会结构和利益关系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变化,政治社会化面临内地传统文化和外来异质意识形态的双重挑战.只有在明晰政治社会化概念的基础上,以先进的政治文化来拓展政治社会化内容;优化政治社会化环境,才能确保我国政治社会的稳定和发展,提高我党的政治社会化水平.  相似文献   

12.
政治谣言的心理成因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政治谣言是谣言的一种,它内容虚假,蛊惑人心;证据模糊,混淆视听;方式灵活,真伪难辨,具有极大的危害。政治认知、政治动机、人格以及非对称性社会互动都是政治谣言形成的心理因素。对政治谣言进行防控,要畅通信息交流渠道,引导民众形成正确的政治认知;及时辟谣,指引民众心理健康发展;建立完善的依法查实和惩处机制,增加制造和传播政治谣言的心理恐惧感;注重个体心理的早期预防以及自我调控、维护和心理卫生。  相似文献   

13.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我国的政治文明建设取得了重大的成就,我国的政治生活发生了重大的变化。本文认为意识形态的世俗理性化,政治稳定,渐进改革是我们取得成就的基本经验。  相似文献   

14.
卢佩雷 《法制与社会》2010,(28):290-290
自然法传统是西方法治秩序得以形成的要素,而政治社会和法治秩序也有深层的联系。本文指出对自然法和政治社会及二者关系的思考有助于我们认识和反思西方的法治文明,更对我国依法治国政策的实施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5.
本文简要介绍了社会结构,并着重分析了社会结构对政治变迁的影响机制。提出是社会力量结构的变化引起政治变迁,而非社会力量本身;经济因素一般通过社会结构间接影响政治变迁;特定社会力量要求的政治变迁本质上是政策变迁;政治变迁的合理方向是有利于集团性政治吸纳的参与制度化。  相似文献   

16.
中国的体制改革采取渐进式的发展模式,走的是一种从体制内到体制外、从经济体制到政治体制的由浅入深的发展道路。当今中国的改革进入了深水区,要求政治体制必须进行相应的改革,实现政治现代化。当前中国的政治体制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具体表现为政府权威合法性的削弱、“软政权化”,以及社会公众在政治参与上的政治冷漠感。实现我国政治现代化,构建发达、健全的市民社会具有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罗婕 《法制与社会》2013,(11):138-139
社会资本理论认为,从非政治社会互动中发展出政治后果,由自治组织建立起来的社会网络以及公民之间的信任对政治参与行为会产生影响。本论文通过对部分城市的政治参与状况进行定量研究,发现社会资本对政治参与起到积极作用的。  相似文献   

18.
当今社会不断发展,科技不断进步,人们思想的日益多元化,以灌输为主的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越来越不符合时代发展的要求,越来越受到受教育者的排斥,同时,教育者本身也存在着困惑,因此,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势在必行。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是一个不断发展的开放系统,笔者从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创新的必要性,原则和途径三方面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19.
廖呈钱 《法制与社会》2013,(16):143-144
从1949年建国到现在中国对于政治合法性基础的认识经历了从革命和意识形态到经济建设保障人民生存权和发展权的转变,这一转变体现了政治的进步也符合后发国家政治经济发展的规律。但是面对经济建设已经取得的成就以及社会转型的现实,我国关于政治合法性的基础必将面临再次转变,而这次转变应当最终走向以社会共识为基础的宪法治理。  相似文献   

20.
在全球相互依赖程度不断加强的今天,权力政治似乎已经渐渐地淡出了历史舞台,人们听到的越来越多的是"制度"、"观念"等词藻。伴随着欧盟的成功,欧洲一体化从经济领域不断向其它领域扩溢,欧洲正在迎接全面一体化时代的到来。与此同时,冷战后的多年努力使欧洲政治秩序也在逐渐重新形成。在这样一种时代背景下,传统的权力政治是否还会在欧洲政治秩序重建过程中发挥作用,以及它是如何影响欧洲政治秩序重建的,本文就此对以上问题进行了简要的分析与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