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田野 《前进论坛》2014,(7):48-49
<正>"现在社会中,有些人生活得还比较艰辛,他们或许没有祥林嫂那般悲惨,但他们同样困难,同样需要人们的关心。我们应给予他们更多的爱,让他们体会这个社会对他们的关怀。"—摘自一大学生的观后感。"我知晓《江姐》的故事,但观看歌剧《江姐》,还是让我有一种触及灵魂的震撼。"浙江理工大学一学生说。  相似文献   

2.
《小康》2017,(27)
正喜欢不起来紫鹃这个人在于她的"情辞试莽玉"。《局外人》里,默尔索在那则结局悲惨的社会新闻后说:人生在世,永远也不该演戏作假。《红楼梦》里,最能引起我和别人争论的人物,是紫鹃。相对于凤姐、宝钗、袭人、晴雯等人来说,紫鹃虽然更不起眼,却更没有争议,一向是在受人喜爱和尊重的人物行列里。我不否认紫鹃身上有很多优点,比如对黛玉披肝沥胆地关怀和体贴,聪慧、细心、真诚、勇敢,还难得地没有奴才气。但我仍然喜欢不起来紫鹃这个人,不  相似文献   

3.
钟兆云 《文明大观》2003,(10):17-19
提起歌剧《江姐》,自然要讲到老艺术家阎肃。阎肃是河北人,生于1930年。20世纪50年代他参军到文工团时,不是演戏就是唱歌跳舞,整天都是乐呵呵的,加上他平时爱开玩笑,大家总觉得他不够严肃,以致于后来他在戏中扮演反面角色,人们也总想发笑。他一气之下,说:你们也别老说我不严肃,干脆我改名叫阎(严)肃得了。  相似文献   

4.
江姐     
我实习的派出所是一个长条形的院落,站在屋檐下往上仰望只看见一片窄窄的天空。一天的嚣闹就是从这敞开的天缝里漏进来的。江姐是派出所唯一的女警察。三十五六岁年纪。皮肤白嫩却略显肥胖,个子低我一头。她是我从校门走出来见到的第一个女警察,初次相见时我多少对江姐...  相似文献   

5.
1993年11月,木叶飘零,寒风凛冽。在南京长途汽车站熙来攘往的人流中,有一个人此刻心里却暖烘烘的。此人就是杨向东。此次赴宁,他遇见了原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戴为然同志。戴老动情地说:“老杨,抢救、挖掘人民群众在战争年代的英雄事迹,这是一件刻不容缓的大事。没有人民,就没有革命的胜利。过去人民群众冒着生命危险保护我们,支持革命,我们不能忘记他们。你这次回去要全力以赴抓好这  相似文献   

6.
德兰修女曾说:“我们都不是伟大的人,但我们可以用伟大的爱来做生活中每一件最平凡的事情。”她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她给予那些生命受到威胁的人以爱和关怀,她甚至会拥抱一个即将离去的传染病患者。德兰修女与英国王妃戴安娜同一天被上帝召唤而去,我为戴安娜的命运痛惜,却为德兰修女的生命感动。知道戴安娜是因为她的特殊身份,而崇敬德兰修女,是因为她的无私和仁爱。今天,当我们还不能从医学上完全阻挡“非典”时,“非典”突兀地闯进了我们的生活。于是我们知道了钟南山,这位德兰修女式的人物。作为一位从事医学研究和实践的院士,他主…  相似文献   

7.
江姐,这是一个在六七十年代几乎家喻户晓的名字。小说《红岩》、歌剧《江姐》、电影《烈火中永生》为人们塑造了一位大义凛然、英勇不屈、慷慨就义的巾帼英雄形象。 一时间,不知感动了多少人。今天的年轻人还知道江姐吗?  相似文献   

8.
20岁时她演《少女小渔》,高唱着《为爱痴狂》;30岁时她演《征婚启事》,轻唱着《一辈子的孤单》。她浅浅地笑,纯净、自然、聪颖但寂寞,是大家对她内心的印象,所以就算她不计形象装上一对龅牙演“结婚狂”,或者扮一个唠叨骂人的家庭主妇,也不会抹煞她的知性气质。她说:我叫刘若英,未婚,职业是演员与歌手  相似文献   

9.
正有一次,一位外国朋友在欣赏中国书画艺术时问我,中国的艺术家为什么这样偏爱竹子?我回答说,竹子是生长在中国人血液里的一种植物。她先是一愣,尔后似懂非懂地点着头。我想她肯定无法领会这句话的全部内涵,但我却对此深信不疑。说竹子生长在我们的血液里,是因为我们对竹子的情感是与生俱来的,如同血液中的基因信息,自然而然地存在于我们一代一代人的身体里,不需要  相似文献   

10.
我肃立在操场上,在庄严的国歌声中注视着冉冉升起的国旗。我的脑海里又浮现出电影《烈火中的永生》里,江姐和她的战友们绣红旗的一幕:解放重庆的隆隆炮声响起了,反动派在自己灭亡前要杀害关押在中美合作所里的革命者。但革命者毫不畏惧即将到来的死亡,江姐和她的姐妹们手拿从被子上拆下来的黄线,你一针我一针,在鲜红的被面上绣国旗。从她们充满胜利喜悦的眼神中,我读到了革命者的心。那针针线线绣出的不仅是一面象征胜利的旗帜,更是她们的理想,是她们对新中国的向往与热爱,是她们的一腔热血和生命。先辈们有多么博大的胸怀啊!许…  相似文献   

11.
德国《世界报》记者约尼·埃林(Johnny Eriing)是我的好朋友。我在北京他的家中做客时,他得意地让我观看书架上20多本中国人的日记。他说,这是他在北京潘家园地摊上买到的。我问他收藏这些日记干什么?他说,通过普通中国人的日记,可以了解当年中国人的真实生活。  相似文献   

12.
带上勇气上路○许炜编者按:这是一篇小文章,仅仅千字有余。读后却让人畅快淋漓,不禁拍手称快!拂去世俗的目光,透过文字,发现她就是生活中的这一个人或那一个人,一个普通的女子。但正义和勇敢使她成了一个胜利者!她说得真好:有时为了维护正义,我们并不需要献出鲜...  相似文献   

13.
“钢筋水泥的架构里”感受都市上班每一天 在一个轻松惬意的秋日午后,我和曹婧如约见面了。 我们的谈话竟是从“亚健康”开始的。我将先前在网上看到的一篇关于“亚健康”的报道讲给她:北京人的亚健康率是75.31%,而很大一部分集中在白领阶层……曹婧几乎同时告诉我:她认为她属于“亚健康”。我惊讶于她的坦率,她却笑着说:“这没什么,我周围的很多人都有亚健康的症状,比如头晕、健忘、失眠、嗜睡等等。”  相似文献   

14.
一位友人在酒后开玩笑说,假如让林黛玉穿上泳装,大约是很恐怖的,我说您老兄简直是对林妹妹的亵渎。但是我们却一致认为,如果宝钗穿上泳装,效果肯定吸引人;您瞧,连宝玉也觉得她肌肤丰泽,胳膊雪白,动了艳美之心,借用一句现代语:宝姐姐有性感。而性感只是美女魅力和对异性诱惑力的一个综合性总称,其焦点不仅在面部、腿部,更重要的是在胸部。于是在美国电视剧《护滩使者》中,扮演女主角的帕梅拉·安德逊以丰乳骄人,成  相似文献   

15.
赵辉 《台声》2008,(5):62-64
多年前,在朋友的聚会上,曾经见到李度,当时并未多谈,只是很随意的聊了一些她唱过的那些歌。前段时间,又听到李度久违的声音,一曲《倾城》仿佛又回到了多年前还是学生的我和她聊音乐时的情景。初春的北京,和李度坐在咖啡馆。她说很喜欢北京这座城市,尽管早已不是第一次来,但每一次来到这里总能让她有惊喜之处,在她心中北京和台北一样都是她最爱的地方。 说起李度,很多人似乎熟悉,又似乎陌生。《明天我要嫁给你》、《难以抗拒》、《爱一个人恨一个人》、《为爱犯了罪》,人们记住了她唱过的这些歌,却忘记了她的名字。李度笑称,唱了20年更愿意听者记得她唱过的这些歌,而不是把她当成明星只记得名字。李度是一个率真的人,如她的歌一样。记得多年前朋友曾说,听李度的歌,像是一个陪自己坐在床边的朋友。当软弱的时候,她的歌劝自己;糊涂的时候,她的歌骂自己;哭泣的时候,她的歌疼自己;再度找到幸福的时候,她的歌温暖自己。  相似文献   

16.
荣誉证书捧在手中,我的心不觉抖动了一下。这是我参加保安工作两年来得到的第二本保安系统市级先进个人荣誉证书。捧着它,使我想起我那年老体弱多病的妈妈,在我离开上海尚武武术会参加保安工作时对我说的几句极普通的话:“孩子,现在你参加保安工作了,听领导的话,好好干,别给我们大别山革命老区的人丢脸。我们老区的人都是好样的。在革命时期,我们镇上走出了十万红军。现在我们镇上还有一个叫洪学智的上将,在中央。要学老一辈人的榜样……”妈妈,我对你说,这两年来,你这些话我时时刻刻地记在心头,成了我工作的动力。1995年是我…  相似文献   

17.
在我家的书柜中,1995年至今的《公安月刊》一本不少地珍藏着。在报刊林立的今天,我和妻对她情有独钟。忘不了在我们最苦恼的时候,她循循善诱,为我们指点迷津,使我们最终战胜自我,营造了一个温馨的家。在我和妻的心目中,《公安月刊》是我们的恩人!那是5年前的事了。当时我和妻已相恋4年有余,每当我提出结婚的要求,妻总说等一等,却又不说为什么。一天黄昏,我和妻漫步在校园外的林阴小道上,微风轻拂她的秀发。望着妻巧目盈盈,阵阵暖流飘荡在我的心田。突然,妻沉默起来,继而挣脱我的手,低声说:“天泉,曾经拥有的日子,…  相似文献   

18.
我需要爱情大学时同宿舍中有个来自南方的女孩,面貌可人,身材娇小,长着一张娃娃脸,非常可爱。然而叫人不能忍受的是,她总是持续不断地处在恋爱进行时中,随时随地会坠入爱河。她有一句出了名的口头禅是:我需要爱情。当然,这句话的主语会随着时间地点人物的不同而发生“你,我,他”的变化。比如,当她看到我无聊地翻书或发呆时, 她会凑过来一脸严肃地说:你需要爱情。当看到别人脸上黯淡无光,没精打彩时,她会神秘兮兮并充满了肯定地说:她需要爱情。在她的生命中,似乎所有的问题都可以通过恋爱来解决。爱情,不仅是她的维生素和兴奋剂,甚至是她的空气和水。林语堂老先生那句名言:“爱上一个人,就是爱上一个伤口”在她身上似乎很难得到体现。她每爱一回,不论成败,都能从中获得生命的成长和快乐。每份感情对她都是一份营养餐,她的每段恋爱都谈得那么投入,那么浪漫,她对每段感情都心存感激并吸取丰富的养分。如果有一段时间她落了单,整个人便会像  相似文献   

19.
江岸 《小康》2018,(12)
正诗和远方对我们来说不过是过客,相伴长远的是真切的欲望、挣扎、眷恋、琐屑的烦恼和快乐。在《红楼梦》里真正拥有诗和远方的宝琴比所有人都更完美,但我们却不会爱上她。在《红楼梦》里,薛宝琴是一个奇怪的存在。她出场时的声势之浩大、场面之铺垫,直逼黛玉,超过宝钗。之后却又悄然离场,没有在读者心里留下多少依恋和感情。宝琴直到第49回才出场,此时宝黛钗三人已  相似文献   

20.
李家荣 《人民公安》2012,(18):40-40
每逢下雨天不上工,或是晚上不加班,母亲就在家做针线活。特别是到了冬天,寒冬腊月,靠着一个火盆,她有时能纳上一夜鞋底。 母亲虽然离我而去已有30年了,音容笑貌却时常出现在我眼前。 时间虽已久远,可母亲在世时的一些生活细节,我都还记得。可以这样说,母亲是我心目中最敬最爱的人,她的早逝,让我很长时间都沉浸在悲痛之中不能自拔。但最终还是让我化悲痛为力量,勇敢地面对现实,走向新生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