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公公的最爱     
过些日子就是我公公的生日了,我打电话给他老人家:“爸爸,快过生日了,您需要点什么,我好给您买。”公公对我说:“媳妇啊,我什么也不缺,你送我的《党员文摘》不错,你就到邮局给我订份《党员文摘》吧!”  相似文献   

2.
《前线》2020,(8)
正后汉三国时,南阳太守王畅洁身自好,生活俭朴,衣食住行比其下属还不如。他的学生刘表就进谏说:"奢不僭上,俭不逼下。"意思是说,我理解你这样紧巴巴地过日子,是想为端正吏治带个节俭好头,可是,你想过没有,这样做会对下属产生一种压力,让他们很不好办。和你一样俭朴吧,他们不愿意委屈自己;比你过得好吧,他们  相似文献   

3.
明代哲学家王阳明早年因反对朝廷宦官,一度被贬为贵州龙场驿丞。在此任上,他捕获了当地一个强盗头目。该头目在受审时说:“我犯的是死罪,要杀要剐, 任你怎么处置,只请你不要和我谈道德良知。像我这种人是从来不谈这个的,甚至连想都没有想过。”王阳明说:“好的, 今天我不和你谈道德良知。不过,天气这么热,你看在审案前我们还是把外衣脱了吧。”强盗头目说:“好!”脱去外衣后, 王阳明又说:“还是热,再把内衣也脱了吧。”强盗头目当然不会在乎赤膊,于是  相似文献   

4.
宋静 《新湘评论》2014,(4):53-53
今年的夏天格外热,我给老爸打电话嘱咐他,热了就开会儿空调,别怕浪费电,顺便问他有没有哈需要的,我好给他买了寄过去。 老爸一如往常般地回道:“不用买啊,我啥都不缺的。”后来好像又想起了什么似的,问了一句:“明(我老公的名字)在你旁边吧?”我说:“没啊,咋了?”“你婆婆呢?”“也没有啊!爸,你想说哈说就行啊!”老爸这才“放心”地说道:“要不,你给我买个皮带吧?我这皮带用了七八年了,不大好用了!”我赶忙答应下来:“没问题,这两天就给你买了寄过去啊!爸,你需要啥直接给我说就行的,别管他们在不在我旁边。我孝敬自己老爸,谁也不敢有意见Ⅱ阿!再说了他们也不是那种人啊,你以后可不准跟自己女儿这么见外了啊!”  相似文献   

5.
在农村的一些地方,干部与群众之间存在着一些矛盾,干群关系冲突的事时有发生。农民对干部简单粗暴的工作作风有看法,气愤地说干部“不像话”;而干部则对农民不服从管理有想法,委屈地说农民“不听话”。一个说对方“不像话”,另一个说对方“不听话”。“不像话”与“不听话”反映了当前农村一些地区干部与群众之间的矛盾状况。 农村干群关系紧张的表现:部分干部太凶,农民负担太重.少数群众义务意识不强 一是部分干部太凶。一些农村基层干部群众意识淡漠,官僚主义思想严重,工作方法简单粗暴。不能和风细雨地做群众工作,而是斥责他…  相似文献   

6.
网上有“好事者”洞明当今官场时事,将腐败的“水准”也分了三六九等:“三流”的腐败:你把钱存到我的账户上;办这个事情需要打理各方面的关系,你最好先给一点;你先帮我办个事情,我儿子要出国,但是现在手续不太好办。“二流”的腐败:等我把事情办好后,再给我钱;你给我办张卡,用某某的名字,把钱放进去,然后邮寄给我老婆;我老妈年底要过80大寿,到时过来看看吧。“一流”的腐败:你的好意我心领了,我现在不缺钱,要不等我退休后你再给吧;这个忙我可以帮你,但你以后要多照顾我亲戚公司的业务,我们资源共享;别给我送钱,听说你们公司很红火,要不我入点股份吧。  相似文献   

7.
杨志在电话中让戒酒的人边喝边聊,他说:“酒不是好东西,既伤身,又丧志。喝酒的当时很舒服.让人产生兴奋和依赖。但是,借酒消愁愁更愁。这样吧,你去倒上酒,要喝兴奋,喝痛快,边喝边想,想想你醉酒后出过的事、丢过的丑,想想你的父母亲人为你留过的眼泪……”  相似文献   

8.
刘霄 《廉政瞭望》2014,(23):58-59
“你从来都没有来过这么黑的地方吧,感觉怎么样?”11月19日,广阔的黑暗里。小东的声音格外清晰.指引着3名体验者。缓慢地走过“杜甫草堂”、“宽窄巷子”、“菜市场”、“超市”等设置场景。黑暗里,你会如此信任一个盲人,并需要他。而且,不管是官员老板,还是普通职员。在黑暗中都回到了同一种状态。导赏员小东说:“黑暗让人们重回了平等。”  相似文献   

9.
网上有“好事者”将腐败的“水准”分了等级。“三流”的腐败:你把钱存到我的账户上。办这个事情需要打理各方面的关系,你最好先给一点。“二流”的腐败:等我把事情办好后,你给我办张卡,用某某的名字,把钱放进去,然后邮寄给我老婆;我老妈年底要过80大寿,到时过来看看吧。“一流”的腐败:这个忙我可以帮你,但你以后要多照顾我亲戚公司的业务,我们资源共享;别给我送钱,听说你们公司很红火,要不我入点股份吧。  相似文献   

10.
杨国栋 《党课》2007,(6):28-30
中国的两位伟人说过两句至理名言,一位是新中国的缔造者之一毛泽东,他在1930年曾说过“你对于某个问题没有调查,就停止你对于某个问题的发言权”。这就是“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的由来。  相似文献   

11.
《世纪桥》1998,(4)
1997年10月,江泽民对美国进行了访问。在哈佛大学演讲时,江主席表现出泱泱大国领导人的风范。主持人安排20分钟让大家提问,并说,这些问题没有通知中方,“我希望首先回答美国人民的问题。”江主席说,您也是美国人,请开始吧。主持人问:“你以前曾经说过,如果谈独立的话,你不会和达赖见面,那么现在达赖说,他愿意和您见面而且不谈独立,您为什么仍然拒绝和他会面?”江主席答道:“我想我们对达赖十四世的方针是非常明确的,他必须公开承认西藏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公开宣布放弃西藏独立,同时停止一切分裂祖国的活动…  相似文献   

12.
刘宝贵 《共产党人》2005,(10):43-43
春秋时宋国有贤人子罕,官至辅政。国中有人得了一块硕大而明洁的美玉,于是赶快去献给他,可子罕不受。献玉者问;“您为何不要这块玉呢?这可是工匠鉴定过的稀世珍宝,价值连城啊!”子罕答:“我以不贪为宝,而你以玉为宝,我们俩应该各安其宝。请把玉拿回去吧!”  相似文献   

13.
毛泽东常对人说,人有生必有死,生、老、病、死,新陈代谢,这是辩证法的规律。他曾对护士长吴旭君说:“我死了可以开个庆祝会,你可以上台去讲话。你就讲,今天我们这个大会是个胜利的大会,毛泽东死了,我们大家来庆祝辩证法的胜利,他死得好。如果不死,从孔夫子到现在,地球上就装不下了。新陈代谢嘛。‘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这是事物发展的规律。”他曾多次对王海容说:“我在世时吃鱼比较多,我死后把我扔到大海里喂鱼。你就对鱼说:‘鱼儿呀,毛泽东给你们赔不是来了,他生前吃了你们,现在你们吃他吧,你们吃肥了好…  相似文献   

14.
礼物     
《党员文摘》2009,(8):19-19
一个游客为了感谢他的导游小姐,在旅行结束后,他问导游:“你带我游览维也纳的风景,对我帮助不小。我想送点礼物给你。你最喜欢什么?”女导游非常贪婪,但又不便明言,所以只吞吞吐吐地说:“我喜欢打扮。嗯……给我一些耳朵、手指或脖子上用得上的东西吧!”  相似文献   

15.
曾在周恩来身边工作40年、并曾担任中央统战部副部长的童小鹏来杭会见张冲之女张雪梅女士,记者趁此机会就“周恩来与统一战线”采访他。童老有点为难道:“这一题目太大了,不是三言两语能说清的;这样吧,你给我几天准备时间,大后天再来,我尽量满足你的要求。”几天后,在西子湖畔的柳莺宾馆,童老对记者侃侃而谈……当发现和单上没有藏文时,总理严肃地说:“送给西藏的礼品,怎能没有藏文?”面对红卫兵冲击统战部,总理指示:“对统战政策不要动摇,不要撒手不管,必须坚持下去。”1956年,陈毅副总理率中央代表团参加西藏自治区成立…  相似文献   

16.
1952年初春的一天,晚饭后,李先念抱起公文包要去参加荆江分洪工程会议。夫人林佳楣忽然想起了什么,急忙把他喊住,问:“先念,你说过要去看望你的师傅师娘,你到底去了没有?”李先念摇摇头说:“是啊!我都说过几次了,应该去看望他们,总是挤不出时间来。”林佳楣说:“挤吧,挤点时间去看他们。”李先念点点头,快步走出门去,他要按时赶到会场。  相似文献   

17.
读家秘籍     
《廉政瞭望》2013,(16):67-67
这个世界可以真诚地告诉你一些东西的人真的不多了。这是“股神”巴菲特的儿子写的真诚之书。在这个强调规则的年代.“做你自己”这话对我而言真的很少听过,当我面对选择时,很少有父母会郑重其事走到我面前告诉我要做你自己。相反,他们给我的建议多是如何处好人际关系,说话不要太直等等,很少会问你觉得怎么样。要做你自己,比较难。这本书里难能可贵地用作者自己的事情真诚地告诉了我们一些道理。例如,作者并非每一次的选择都是对的,高中的时候,他想辍学去做摄影.他的妈妈利用了非常巧妙的方法帮他做了正确选择,没有伤害到他的自尊。  相似文献   

18.
微光     
皓终于有了一丝变化。事情的转折源自长期冷淡孤立他之后一次“虚情假意”的表扬。那天上课,皓扬起他那张一贯皱着眉、撅着嘴的脸,举手报告:“老师,我不舒服。”痛苦状十足。我厌烦地看了他一眼:“哦,那好啊,反正你也不喜欢学习,打电话让家长来把你接走吧!”  相似文献   

19.
周建波 《廉政瞭望》2011,(13):52-53
设想一下这样的场景:你被某人“空降”到一座孤岛上,随身携带了一袋谷种和一些菜种,还有一只小鸡。某人对你说,“现在,你的食物得靠你自力更生了。我知道你以前没种过庄稼,也没养过鸡,但是我绝对相信你有这个能力。”然后他坐船走了,剩下你一个人孤零零地在孤岛上谋生存。  相似文献   

20.
有一路人摔了一跤,他不埋怨自己的不小心,却脱口骂了一句:“干部腐败,修的啥破路!”近年来,听到类似发牢骚、撒无名火的话,还真不少。“人们的财富在增加,但满足感在减少;精美的房子越来越多,完整的家庭越来越少;路越来越宽,心越来越窄”。一位著名的社会学家感叹遘“人们的生活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好过,牢骚怨气也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多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