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去,便有诗情到碧霄。"在这首刘禹锡的《秋词》中,对秋日的美好景致做了肯定,秋季景色之美是毋庸置疑的。新西兰的秋天也是如此,不过因地处南半球,她的秋季与中国不同,不在下半年而是上半年的四、五月。  相似文献   

2.
新西兰     
  相似文献   

3.
抗日战争时期,新西兰华侨以《中国大事周刊》作为沟通的纽带,组织和动员当地华人捐款献物,八年如一日,从不间断地支援祖国抗战,贡献巨大。该刊不仅凝聚侨心,也强化了海外华人与祖国荣辱相连的密切关系。整个刊物所反映的内容,都表达出当时新西兰华侨热爱祖国的赤子之心,以及他们怀抱抗战必胜的坚强信念,是中华民族复兴历程中的宝贵财富。  相似文献   

4.
在"大国心态"居压倒优势的氛围中看看人家小国是怎么生活的,能给我们很大的启发。  相似文献   

5.
<正>因为看了《指环王》三部曲,于是对新西兰便向往之、心仪之。要知道,这韵致独具、扣人心弦的三部曲的全部外景地都选择在新西兰南岛完成。前不久的一天,当我有幸作为绍兴市新闻文化代表团成员而踏上新西兰这片神奇土地之时,我分明觉得梦想成了现实。新西兰是地球上为数不多的天然“地  相似文献   

6.
蒲海丰  李墨 《前沿》2012,(7):192-194
托尔金在《论童话故事》中提出了童话故事的三个功能,即恢复、逃避和安慰。他的童话艺术观与他的宗教信仰密切地联系。他以"次创造"的形式在童话故事中创造了另一个世界,而这种形式正是对上帝创造的回应。  相似文献   

7.
重访新西兰     
舒暲  蔡馥如 《友声》2006,(5):36-38
新西兰是一个美丽的国家,它由太平洋最南部的两个大岛组成,有27万平方公里土地,人口不到400万,真是“地广人稀”,自然环境非常优美,远离世界纷扰,有“世外桃园”的美誉。新西兰是个农牧业国家,羊的数目是人口数量的25倍,牛是人口的3倍,所以它的养牛羊和奶制品业特别发达。水果也多,上世纪初从中国引去的猕猴桃,经改良后,成为国果,叫成了“基维果”,“基维”是新西兰人的自称。我们曾在驻新西兰大使馆工作,在惠灵顿住了三年,对这个国家和她朴实的人民有一些感情。离开新西兰以后,时刻想再回去看看。我们终于有了机会。中国的一位雕塑家卢波在…  相似文献   

8.
郭真 《前沿》2012,(15):188-189
红楼梦诗词是小说《红楼梦》中的亮点.从情节结构方面来看,红楼梦诗词是整部小说故事情节的有机组成部分:它联结情节、承上启下,大处着墨、整体构思,浓缩精华、简笔勾勒;它使小说的情节设计详略得当,前后呼应,形成了一个整体.  相似文献   

9.
新西兰警察的工作是以“防”为主,防范重于破案。新西兰有充足的警力从事社会治安防范。  相似文献   

10.
刘淑珍 《前沿》2014,(15):15-17
本文将中国满通古斯语族诸民族民间故事与《一千零一夜》中的宝物故事进行比较研究,从而展示出满通古斯语族诸民族与阿拉伯劳动人民在异质信仰文化背景下各异的精神风貌。  相似文献   

11.
王红 《友声》2012,(1):38-40
<正>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这首歌谣的意境再适合不过新西兰了。澄碧的天穹宛如通透的宝石,映着海水的湛蓝,淘气的微风刮乱了慵懒的云,肆意在空中作画。春天的阳光洒在身  相似文献   

12.
郑吉平 《人大论坛》2011,(11):32-34
“我迟到了,对不起大家” 10月20日晚的雾很大,走出大方山城时能见度约只百米,路又被雨打湿了的,  相似文献   

13.
14.
近十几年来,新西兰的华文教育有了长足的发展,其与中国国力的增强、华人在当地主流社会地位的提高、华文之受新国政府重视、国际社会对双语人才的需求等因素密切相关。然而,即使华文教育已经在新西兰开花结果,致力于或关心华文教育的各界人士仍然任重而道远。  相似文献   

15.
新西兰非法证据排除规则有两个主要特色:排除模式由自动排除转向裁量排除;法官行使裁量权时遵循行政上的“比例原则”。这两个特色启示我们,我国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建构应采取裁量排除模式,法官在考量对非法获取的证据是否排除时应遵循“比例原则”。  相似文献   

16.
17.
《今日浙江》2011,(8):3-I0002
龙泉黑木耳历史文化悠久、源远流长。古时龙泉人就认识了黑木耳,在1209年嘉定《龙泉县志》就有记载“大木以十数,几年所蔽覆,此柱其耳(黑木耳)乎”,可见黑木耳早已成为龙泉百姓生计来源之一。  相似文献   

18.
《今日浙江》2011,(10):75-I0002
龙泉黑木耳历史文化悠久、源远流长。古时龙泉人就认识了黑木耳,在1209年嘉定《龙泉县志》就有记载“大木以十数,几年所蔽覆,此柱其耳(黑木耳)乎”,  相似文献   

19.
《今日浙江》2011,(7):4-I0002
龙泉黑木耳历史文化悠久、源远流长。古时龙泉人就认识了黑木耳,在1209年嘉定《龙泉县志》就有记载“大木以十数,几年所藏覆,以柱其耳(黑木耳)乎”,可见黑木耳早已成为龙泉百姓生计来源之一。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