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减刑、假释是对罪犯在刑罚执行过程中的一项刑事奖励政策,是对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的具体应用,这项政策对于充分调动服刑人员的改造积极性、促进监管场所的安全稳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笔者结合自己的经验,就如何对罪犯教育谈话发表了自己的观点。  相似文献   

3.
未成年犯理应享有更多获得假释的机会和可能,以使国家处罚未成年犯的政策和原则得以贯彻落实。而长期以来,法院对假释案件采用书面审理的方式,仅根据未成年犯管教所请的材料作出裁定,故而法院在审理假释案件时慎之又慎,通常将假释面控制得很窄,服刑的未成年犯很难获得假释。将听证程序引入假释案件的审理,给听证参与各方提供了一个表达意见和主张的机会,使被报请的未成年犯获得假释的机会大为增加,有利于保护未成年人的权益。当下,需要从立法和实践运作两方面对未成年犯假释听证制度进行完善。  相似文献   

4.
本文旨在探讨减刑、假释制度在未成年人犯刑罚执行领域的建立和完善。作者认为减刑、假释作为刑罚执行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强化改造成果、减少重新犯罪上具有特殊的意义。文章比较了一些典型国家的减刑、假释制度,提出了我国现行的未成年人减刑、假释制度在立法上存在的不足和执法上的困惑,并对减刑、假释制度应有的原则和程序进行了探讨,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立法建议。  相似文献   

5.
6.
多年来,监狱对罪犯实施的记分考核、减刑、分级处遇的激励措施和办法为促进罪犯积极改造及提高罪犯改造质量做出了积极的贡献。但随着监狱工作的发展和变化,监狱罪犯矫正激励也出现了对矫正激励定位不准、归属不清,没有形成独立的监狱罪犯矫正系统;考核奖惩激励失灵;分级处遇激励失效;激励不足的问题。“立体矫正激励模式”是解决这些问题的有效途径。文中最后对未来监狱罪犯矫正激励的研究作了展望。  相似文献   

7.
关宁 《法制博览》2013,(5):108-109
减刑、假释是我国刑罚执行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立法对减刑假释实体方面规定较为细致,但是在程序方面却有较大缺失。文章从减刑假释程序的性质归属、程序诉讼化的意义,以及程序诉讼化的实践探索等方面论证,提出减刑假释的提请、裁定程序应朝着诉讼化方向发展的设计构想,以期为构建科学的减刑假释程序提供合理化建议。  相似文献   

8.
刘利平 《法制博览》2013,(11):156-157
新修改的《刑事诉讼法》明确了检察机关对减刑假释案件的同步监督制度,由于我国减刑假释案件的适用数量多、运用范围广,司法实践中又长期存在减刑假释案件成批集中办理的现状,担负检察监督职责的各级派驻检察机构人手又严重不足。立足于现实,借鉴抽样审计的方法,能够迅速地从数量庞大的这类案件中抓住监督重点,从而保证刑罚的作用得到充分地发挥。  相似文献   

9.
再社会化是人的一生各种社会化中的特殊种类,而罪犯改造活动则是再社会化过程的一种特殊的表现形式.本文从罪犯再社会化的产生和存在、性质和任务等方面,对罪犯再社会化的特殊性及其表现进行了具体阐述.罪犯改造活动的再社会化过程有其特殊性的基本理论依据罪犯再社会化的产生和存在是与一个国家的刑法和犯罪现象的存在密切相关,它的性质带有明显的强制性,它的任务和目的又有明确的惩罚性和复杂性.  相似文献   

10.
美国在刑事司法执法体系中重视对犯罪未成年人的保护。在运用刑罚手段与犯罪作斗争时,尽量将犯罪未成年人放在社区而不是放在监禁机构处置,建立有专门的针对未成年人缓刑和假释(释后观护)的机构,设有专业化的工作人员。除必要的监管和惩罚外,注重对他们的教育矫治,尽可能减少监禁机构容易交叉感染、不利于他们正常社会化过程的负面作用。在管理过程中贯彻与成年罪犯有所不同的教育为主、惩罚为辅的原则。  相似文献   

11.
由于法律关于刑法变更执行监督规定过于原则,实践中检察机关往往侧重时候监督而忽略的事前监督。本文通过某县假释、暂予监外执行现状,提出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2.
徐径新 《法制博览》2014,(1):193+191
人权保护是我国宪法规定的基本制度之一。虽然罪犯触犯了我国的刑罚,但是他们作为我国的特殊公民,也具有人权。因此,依法保障监狱罪犯的人权,不仅是监狱管理法制化的必然要求,也是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的实践贯彻。我国在这方面做了很多工作,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在罪犯人群保障的道路上我们还有许多路要走。本文主要通过对现有工作的肯定和分析,分析了我国监狱罪犯人权保障存在的问题,并根据这些问题提出了相关对策,希望能够提高我国监狱罪犯人权保障水准。  相似文献   

13.
假释在刑罚中的运用成绩斐然,被誉为是近代刑法的宠儿。对于少年犯而言,假释不仅具有很强的法律激励功能,而且还是避免少年罪犯被监狱犯罪因子过度污染的有效机制。在比较法的视野上,在世界上有诸多国家或地区对未成年罪犯进行了区别于成年罪犯的明确的假释立法规定及实践做法。可以看出针对未成年罪犯的假释已经成为一种普适性的价值体现,从而成为一种司法共识,这在我国也不例外,少年罪犯假释应当成为我国刑罚制度构建的重点考量之处。  相似文献   

14.
监狱警察权力伦理,其权力行使就是要体现出监狱警察行使权力的合理性即合乎伦理道德。监狱警察权力伦理在青少年罪犯权利保障中的作用主要表现为,监狱警察权力伦理反映了青少年罪犯权利保障的内在需求,是临狱警察行使权力保障青少年罪犯权利的价值基础,是决定青少年罪犯权利是否切实得以保障的一个重要因素,能够对青少年罪犯权利的具体保障做出合理的权衡选择和评判。为了更好地发挥监狱警察权力在青少年罪犯权利保障中的作用,就要注重监狱警察权力伦理的培育,进一步确立“以人为本”的理念,强化监狱警察权力伦理的制度保障,把以德治警与依法治警有机结合,重视监狱警察个体德^生的自塑。  相似文献   

15.
监狱干警对青少年罪犯实施“人文化矫正”,要明确青少年罪犯的角色渴望着监狱干警的救助,监狱干警应该是一个充满善心爱心的人,对青少年罪犯重新犯罪问题不容回避,要誓志让更多的青少年罪犯走向新生,使其永远远离犯罪。  相似文献   

16.
未成年罪犯的家庭环境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家庭环境是一个人出生以后直接接触到的那部分生存场所,属于社会微观环境。它直接影响着每个人生理、心理的发展,满足着人们最基本发展的需求,它也是人们与社会这一宏观环境相连的基础环节,其中父母是家庭环境中的主角,起着重要作用。那么,家庭环境中包括哪些重要因素?哪些因素与未成年犯罪有关?我们又应从哪些因素入手,做好犯罪预防工作呢?一、 家庭功能与家庭环境家庭是组成社会的细胞,家庭的功能从未成年人角度来讲,应该包括:(1)给予爱,这是家庭也是父母独有的一种功能,因为没有一种爱能与父母给予的爱相比拟,其中应包…  相似文献   

17.
杨雯倩 《法制博览》2023,(36):127-129
假释类女性社区矫正对象是社区矫正工作中的一类特殊人群,兼具有假释犯和女性罪犯的特殊性;本文通过这类对象刑罚执行的时间线,分析这两种身份结合于一体后的特殊性所在,由此造成了该类对象在自我身份认同、回归家庭、群体偏见造成社会关系网络难以重建和获得再社会化资源等方面的障碍,并由此提出消解障碍的对策。  相似文献   

18.
少年罪犯心理卫生状况的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与在校学生相比,少年罪犯中有抑郁症状比例数和严重程度无质的区别,但在焦虚平均得分上存在显著差异。少年犯自罪感强、恶梦多,对未来不关心。因生理状态不佳引起的心理问题较为显著。  相似文献   

19.
罪犯心理矫治工作是监狱改造工作的重点,我国监狱体系虽已形成心理矫治的操作体系,但由于我国心理矫治工作起步较晚,且国外引进后并不完全适合我国监狱系统。因此,我国罪犯心理矫治工作中仍存在不小的缺陷。只有完善心理矫治的操作过程,使心理矫治工作本土化,才能最大效度地发挥心理矫治工作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20.
本文收集了我所罪犯日常生活的压力事件54项,通过比对计算确定了每项事件的压力指数。研究发现罪犯日常生活事件的压力指数分布情况符合正态分布。对罪犯产生压力的事件其性质各不相同,但消极事件对罪犯造成的压力影响明显更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