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德治"是先秦儒家伦理政治思想学说的基本主张,以孔子、孟子、荀子为代表.孔子提出三点德治主张强调德化教育;强调为政者要有好的道德品质;体现了"仁者爱人"精神的施政内容.孟子继承和发展了孔子的德治思想,用"仁政"概念代替"德治"概念.荀子在继承孔孟德治思想并吸收管子学派某些法治和礼法并用思想的基础上,强调从政者要有"道德之威"及道德行为的影响作用,提出了"平政爱民"德法并用,以德为主的德治思想.  相似文献   

2.
儒家是主张伦理治国的,在他们看来不仅任何社会问题和伦理道德有关,而且任何社会问题的最终解决都有赖于人伦道德关系的协调。因此,只要理顺人伦道德关系,其他如经济关系、政治关系、甚至国家间的外交、军事关系等等社会关系似乎都可以自然和谐了。我们把儒家这种管理的主张称为“德治”思想。其实,儒家的德治思想在《大学》中就开宗明义地指出:“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并把人生修养依次推断为“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儒家整个德治思想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以人为中心,以…  相似文献   

3.
儒家的德治思路,体系完备,内容丰富,具有民本主义色彩,在维护中华民族的稳定统一、求治求善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历史作用,其优秀成分在现今和将来仍将继续发挥作用。但儒家的德治思想也有重大的缺陷,它停留在民本主义阶段,不能做到以人为本,因而也就不能从根本上解决社会的动乱,不能避免王朝的衰亡。  相似文献   

4.
不可忽视儒家德治思想的负面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将以德治国作为治国方略之一的今天,我们一定要辩证地看待儒家德治思想,充分认识其负面影响.儒家德治思想的负面影响主要有:儒家德治思想里的圣人崇拜被专制统治者利用,转变为王权崇拜的辩护工具;儒家德治思想还加快了道德作伪的产生和奴性人格的形成.社会主义的"德治"应该是建立在民主法律化和制度化基础之上的,法治是前提和保障,而不能将希望寄托于道德控制上.  相似文献   

5.
儒家德治思想作为中国传统政治伦理的主流学说,规约着历代封建统治者治国安邦的政治走向,迤逦至宋代,形成了所谓“半部论语治天下”的说法。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进行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今天,其“合理内核”对我们仍然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一 )“以德治国”必须加强领导干部的政治道德建设   江泽民同志在中纪委第四次全体会议上指出:“党的性质、党肩负的历史使命,要求我们治国必先治党,治党务必从严。治党始终坚强有力,治国必会正确有效。”因此,“以德治国”必须首先加强领导干部的政治道德建设。应该清醒地看到…  相似文献   

6.
汪志强 《求实》2001,(2):34-37
治国思想是先秦儒家思想的重要内容之一。这一宝贵的政治伦理资源 ,在今天仍然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7.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 ,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传统道德思想 ,构成了中国传统法文化的主题 ,这一主题的具体表现就是儒家传统“德治”思想。一儒家传统“德治”思想 ,是儒家法律思想最高原则的体现。儒家所强调的“德治” ,其基本含义是“以德治理” ;其根本出发点是对人的尊重 ,对人性的信赖 ;其基本用心是力图以每个人的内在道德融合彼此间的关系 ,实现人伦社会的和谐 ,从而达到国家的治理和稳定。儒家一向重视人伦关系的和谐 ,崇尚人伦和谐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在《论语》中 ,孔子反复讲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这种人伦关系 ,要求做到“臣…  相似文献   

8.
王四达 《理论学刊》2005,3(4):99-102
中国"德治"、"德化"思想源远流长。三代的"明德"、"新民"开德治之先河,孔子的"有耻且格"启德化之统绪,由此揭示了价值内化在德治中的核心地位。然而由于专制主义的制约,古人的政治理念并未实现。今天,社会道德状况不容乐观,精神文明建设应借鉴孔子"有耻且格"的思路,重视价值内化的作用;但只有建设政治文明、改造社会存在,才是改变社会意识、实现价值内化的根本出路。  相似文献   

9.
"以德治国"内含着对儒家"德治"理念的合理概括与理论提升,体现着道德对政治的人文、情感观照."德治"是传统政治文化中最光辉的部分,其主体系指统治者或管理者阶层,其内容则包括以德正己、以德利民、以德养廉、以德立公等.若以西方近代法学为参照,儒家的"德治"不属于"人治"的范畴,故"以德治国"与现代民主、法治并非相悖,问题的关键在于我们怎样去建构一个道德、民主、法治三位一体的良性互动格局.  相似文献   

10.
黄楠森撰文认为,今天的德治是儒家德治的批判继承。儒家关于德治的论述很多,比较为人熟知的有:孔子说:“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孟子说:“以力服人者,非心服也,力不瞻也;以德服人者,中心悦而诚服也。”德治也就是儒家所说的“仁政”、“王道”。儒家的德治有以下几个特点:(一)它是一种统治术,是剥削者统治人民的方略,当然,儒家也主张以身作则。(二)在德治条件下,人民遵守国家的规定,完成自己的任务,不  相似文献   

11.
贾奇  万福 《求实》2003,(Z2)
德治主义是儒家政治哲学和道德哲学的一个重要内容 ,这一点是众所周知的。不过 ,仅仅了解这一点还不够。实际上 ,关于儒家德治主义的具体内容、特征及其根源 ,有许多方面尚待深入探讨 ,只有搞清楚这些问题 ,才能对德治主义有较为全面的把握 ,才能真正做到批判的继承。仅仅大而化之地谈问题并没有多少价值 ,我们需要从小处入手 ,研究问题的每一个侧面 ,这样我们对于问题的理解才会比较全面和深入。本文仅就儒家德治主义的一个重要特征即君主德治主义 ,作一初步阐述和分析。 一简单地说 ,德治主义认为 ,道德是一个社会治乱兴衰的决定因素 ,是…  相似文献   

12.
13.
作为中国第一、第二代领导集体核心的毛泽东、邓小平,既是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主要创立者,又是中国马克思主义道德学说的开创者。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领导集体,在继承和发展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同时,也继承并发展了其中的马克思主义的道德学说。  相似文献   

14.
儒家德治思想作为中国传统政治伦理的主流学说,规约着历代封建统治者治国安邦的政治走向,迤逦至宋代,形成了所谓"半部论语治天下"的说法.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进行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今天,其"合理内核"对我们仍然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15.
赵梓博 《世纪桥》2011,(11):38-40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工业革命的兴起,人类加速了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进程。在社会生产力取得伟大成就的同时,对自然环境和资源的破坏,达到了空前严重的程度。人和自然的关系呈现为紧张失衡,致使人类处于全球生态环境危机之中。如何寻求解决生态危机。人们开始寻求东方智慧。尤其是把大自然看做是一个有机整体,主张向善求仁,侧重人道,完善人的社会本性,珍爱自然,儒家天人合一观。  相似文献   

16.
孔子一生致力于重构尧舜时代的大同社会,并且将社会秩序的重构与社会经济政治的繁荣稳定之重任寄寓于各级领导者,希望居高位者自觉修炼品德,从而以德正己、以德生威、以德率众,将领导者德行修养在国家治理当中的重要性推到了至高位置。一个国家、一个地区、一个家庭,要有探寻不尽的厚重感,要获得长远发展勃勃生机,要有浸润人心的魅力,就应该从崇德、立德、弘德、修德上下功夫。新时代党中央高度重视领导干部政德修养的提升,以德辅政,就是要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奠定厚实的人文基础。立足于中国实际,孔子德治思想仍是当今领导者政德修养的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智慧源泉。  相似文献   

17.
18世纪法国启蒙主义者卢梭,在其《论科学与艺术进步对伦理道德的影响》一文中曾指出,科学与艺术的进步可能带来伦理道德的沦丧。同样,社会经济的发展与繁荣也可能对伦理道德产生巨大的冲击。虽然人类已经进入21世纪,但社会政治经济的  相似文献   

18.
儒家在先秦时期所奠基的德育思想,以积极入世的态度,融汇吸收各家所长,是中国传统社会近两千年的主流思想。通过漫长的岁月积淀,给我们留下了许多积极向上且行之有效的德育理念和方法、途径。这些宝贵的精神文化财富,对于身处21世纪的高校和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仍然有着极大的价值。  相似文献   

19.
民主革命时期,罗荣桓充分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 ,创造性地开展了军队思想政治工作,形成了鲜明的思想政治工作特色。其中引人注目的就是成功地运用了儒家伦理思想,表现在倡导"和谐"的思想政治教育目标、坚持"仁爱"的思想政治教育原则、秉持"智信"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等方面,给当前的思想政治工作带来深刻启示。  相似文献   

20.
王颖 《理论学刊》2004,(12):88-90
我国历史上的“德治”实践 ,总是伴随着相应的文化发展 ,体现为文化对“德治”的强有力的支持。本文通过考察历史上若干时期中哲学社会科学、伦理道德思想和教育科学等几方面的文化发展对“德治”实践的支持 ,试图探索文化发展与“德治”实践的内在规律 ,为今天实施“以德治国”方略提供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