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长期以来,失业问题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从马尔萨斯在《人口原理》中论证的“失业的不可避免性”,到一些西方经济学家极力呼吁“消除失业现象”,以及马克思分析的“资本主义制度下的失业”等等。而对失业问题的认识,也不断受到时代和实践的挑战。在我国,很长的一段时间内,人们对失业问题的认识,一直囿于经典作家的认识思路,将“失业”视为资本主义的专利。即使存在“失  相似文献   

2.
《创造》1995,(3)
厉以宁谈中国失业问题著名经济学家厉以宁教授在今年第一期《改革》杂志撰文论及失业问题时说:我曾讲过,失业比通货膨胀更可怕。这并不是说通胀不可怕,而是说,两害相权取其轻。要尽可能使通胀不要过猛过烈,但要注意失业更可怕。一个国家成为现代化国家的主要标志之一...  相似文献   

3.
失业问题已成为当今市场经济发达国家和向市场经济转轨国家普遍存在的现象,正日益成为引起各国经济学家进行理论研究和政治家进行对策思考的一个跨世纪的挑战性问题。如何使失业人员得到必要的社会扶助并尽快走上新的工作岗位即再就业,不仅直接关系到对人力资源开发和利用的程度,影响企业的效益,而且关系到失业者的切身利益,影响到一国的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政治稳定的大局。有失业就有可能再就业。这是世界上的一个普遍现象。自失业现象产生以来,西方经济学家就对失业的原因及其对策提出了各种各样的看法。尤其是80年代以来,世界各…  相似文献   

4.
李买生 《湖湘论坛》2008,21(5):77-79
实现充分就业是一个国家实行宏观经济政策的目标之一,但在现实生活中,即使在发达的市场经济国家中,也不能完全消除失业现象。国外经济学家长期关注失业问题,各派学者深入探讨了产生失业的原因,并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失业理论和就业政策。西方有关失业理论,对解决我国的失业问题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5.
近几年,由于深化改革,推行市场经济,失业问题日益凸显出来。对失业的治理,已成为我国当前及今后相当长一段时间里的一项十分紧迫而又非常艰巨的任务。失业是市场经济的伴生物。这首先是因为劳动力的流动是社会化大生产的客观要求,而失业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劳动力的流动;其次,市场经济所追求的目标是经济利益最大化,在某个行业或某些产品不  相似文献   

6.
失业问题研究中的理论突破与不足厉以宁(全国人大常委、全国人大财经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院长长时期内,在社会主义经济文献中是不承认社会主义社会中存在着失业问题的,认为失业只不过是资本主义社会中的现象。如果说社会主义社会中有人找不到工作,...  相似文献   

7.
失业,如今已成为国人的热门话题,它不仅影响失业者的生活,更影响到社会的安定。而安置好失业人员再就业,关系到方方面面的工作。因此,失业问题已成为我国各级政府高度关注的焦点。《如何解决我国的失业问题》也许会为人们再就业提供一些可资借鉴的思路。  相似文献   

8.
失业问题既是经济学家研究的重要课题,又是政府高度重视的工作之一,同时也是亿万劳动者热切关注的社会问题。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在《关于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中,面对我国经济结构中出现的富余劳动力下岗现象,正式承认了社会主义制度下的失业问题,实事求是地反映了我国劳动就业困难的现实,从而打开了对于失业问题讨论的禁区,使失业问题的理论研究有了进展。为政府探讨解决失业问题的思路,构建再就业工程设想,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在这里,我们拟通过对摩擦性失业及摩擦性失业群体进行探析,以加深对失业人…  相似文献   

9.
关于隐性失业的理论思考张俊良长期以来,失业作为市场经济社会的通病,困扰着各市场经济国家的经济增长和发展。在我国,不仅显性失业问题日渐突出,隐性失业危害更大。因此,从理论上对隐性失业问题进行思考,分析其原因、危害及治理对策,有着特别重要的现实意义。无论...  相似文献   

10.
在世界经济思想史上,英国著名经济学家凯恩斯开拓的宏观经济理论被称为继亚当·斯密发表《国富论》以后一个重要里程碑,要融汇贯通世界各种经济理论,凯恩斯理论是一个重点。凯恩斯理论的代表作《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1936年,以下简称《通论》),应解释本世纪30年代爆发的世界史上最严重的经济危机,为最严重的社会失业问题开具“救药良方”,解救四伏的政治危机之运而生。它风行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整个资本主义经济学界,被许多资本主义国家定为制定政策的基础。因此,研究《通论》应当成为我们把握本世纪30年代以来世界资本主义…  相似文献   

11.
治理失业人口的对策思考赵凤玉随着经济结构大调整,一个被人们忌讳已久的字眼———失业,悄然跃在习惯于“铁饭碗”、“大锅饭”的劳动者眼前。失业问题,已成为我国向市场经济转轨的一道巨大障碍。如何解决这一课题,将是未来经济发展的关键。一、当前劳动就业情况分析...  相似文献   

12.
华西:一个以公共产权为基础的产业组织复旦大学副教授石磊博士江阴市烟草局局长姚洪元硕士有的人勤劳而又偏好于节俭,成为资本积累主体,有的人懒惰而又偏好于消费,沦为赤贫,于是便有了“资本雇佣劳动”。资产阶级经济学家曾经如此解释资本主义制度的起源。本文的分析...  相似文献   

13.
二十世纪四十年代以来,特别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科学技术经历了一场以原子能利用、电子技术、空间技术为主要标志的巨大革命。这次科学技术革命,使资本主义国家的工农业生产获得了飞跃的发展,引起了现代资本主义社会结构的变化,同时,也带来了工人阶级的劳动条件和生活方式的某些改变。在这种新的情况下,西方资产阶级经济学家又纷起制造种种为资本主义剥削制度辩护的理论,叫嚷什么现代资本主义社会对雇佣劳动的剥削正在被“消除”;通过“股票民主化”和“管理民主  相似文献   

14.
失业是商品经济和社会化大生产的必然产物,它已作为一种客观的经济现象存在于我们的经济生活中。既然如此。我们就应该对失业问题进行全面、系统的研究,并尽快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的失业机制。  相似文献   

15.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亚非拉地区的殖民地、半殖民地和附属国纷纷取得独立,成为发展中国家。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建立了资产阶级领导的国家政权,走上资本主义的发展道路。它们一方面与帝国主义国家的垄断资本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另一方面又有发展民族经济的迫切愿望,因为要求民族独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关于生产劳动与非生产劳动的理论,是在批判继承资产阶级经济学家有关理论的基础上,把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运用于经济领域所取得的重要成果之一。在马克思主义诞生以前,不同时期的资产阶级经济学家对生产劳动与非生产劳动这一问题曾作过多方面的探讨和研究,提出了一些有价值的见解。尤其是资产阶级的古典经济学的集大成者亚当·斯密,第一次系统地研究了生产劳动与非生产劳动理论,提出了“同资本相交换的劳动”才是资本主义生产劳动,这个带有科学成份的定义,成为马克思生  相似文献   

17.
周湘伟 《湖湘论坛》2002,15(5):19-21
欧美发达国家因其资本主义私有制和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使然,一直极力推行法治,建立起了一个又一个近乎完善的资本主义法治国家。但是,随着实践的发展,其道德缺失带来的负作用越来越大,这迫使他们不得不重新审视资产阶级道德,把以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结合起来,实行法治主导下的法德兼治。实践证明这是十分明智的选择。日本、新加坡等奉行资本主义的亚洲国家随着其经济的发展、法治的完善,也都十分重视道德的社会调整作用,实行有亚洲特色的法德兼治方略。显然法德兼治已成为时代必然和国际大趋势。那么,社会主义国家的法德兼治的情形又如…  相似文献   

18.
德国经济制度是战后根据国情选择的一种社会市场经济体制 ,与欧州其他资本主义国家一脉相承 ,但又有所区别。它既重视经济的社会性 ,又强调社会的经济性 ,其“社会市场经济”中的“社会”一词 ,虽有社会福利及保障、限制两极分化、对市场经济定位于社会等较进步的含义 ,但这是战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为了缓和阶级矛盾和社会矛盾而采取的一种社会福利政策 ,把其标榜为所谓的“福利资本主义” ,借此宣称它已消灭了剥削。事实上 ,这些号称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仍有千百万工人处于贫困线之下 ,仅欧州头号经济强国德国的失业大军去年就有 48万 ,今年…  相似文献   

19.
关注转型过程中的"新失业群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青年失业问题日益严峻,根据联合国发布的<2003年度世界青年报告>数据显示,青年失业者已经占据了全球失业人口总数的41%,某些发展中国家的青年失业率甚至高达56%,青年失业问题已经成为困扰世界各国的社会问题.与此同时,我国的失业问题也面临着一个拐点——以失业下岗为主体的"老失业群体"达到峰值,"新失业群体"开始凸现.  相似文献   

20.
震动资本主义世界经济的危机情势,不能不波及到政治制度。国家机构和政党正处于分崩离析之中。基本道德、伦理规范的败坏也在继续。很多问题已在资产阶级政治学家中成为讨论的中心。他们对现实的权力结构早已抱有怀疑。通常,他们把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危机解释为“民主的危机”,亦即议会制的危机。著名的西德社会学家库尔特·桑蒂海默写了《资本主义制度和民主的危机及其评价》。另一西德资产阶级理论家梅策认为,政治秩序的法律基础的动摇是一特殊的政治危机。探讨在社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