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经济伦理是一个专门表述人们经济行为与伦理规范互动关系的概念。这是一个具有独特价值积淀的人文概念。它探讨不同文化圈的人们如何运用特定的伦理道德原则去指导、规范群体或个体的经济行为。在时空交迭、生命流转、文化变迁过程中,经济伦理始终扮演着一个重要角色,在生产力极为低下的社会形态里,它维系着人们的生存和发展的正常秩序。在文明衍化的历程中,它又不断地调整和完善自己与时代的关系,对人们的经济行为不断地进行救赎与扶正。随着文明的演进,人们不得不注视如下问题:(-)人们的经济行为愈来愈需要伦理原则的启动与疏导…  相似文献   

2.
论人类文明的"标志"--主体行为方式与技术开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傅长吉 《前沿》2001,(1):51-53
人类进化的根本标志是物质文明与主体文明。物质文明是人类改造自然的物质成果及人类物质生活条件的进步状态 ,集中体现于技术的进步 ;主体文明则是历史主体的进化程度和开化状态 ,主要表现为主体行为方式的提升。主体行为包括个体行为、群体行为和政府行为 ,这些行为都是通过不同的方式表现出来的 ,从而形成了主体行为方式。所谓主体行为方式是指人在不同时期受主、客观条件的限制所形成的活动方式 ,如人们的生活方式、工作方式、交往方式等等。技术开发则是人类运用技术上发明、创造的成果及其技术手段、技能方法推动生产力发展和社会进步…  相似文献   

3.
方宏林 《公安研究》2012,(6):64-69,79
近现代宪政是以控权为手段、以人权保障为目的的民主政治形态,是宪法的实施过程和状态的有机统一。治安系统的基本活动是执法活动,行使的警察权是国家权力的组成部分。加强治安系统执法规范化建设,必须严格坚持宪政理念的指导;必须在法律、法规明确的职权和设定的义务内,严格限制和规范自己的执法行为;必须自觉端正执法认识,明确执法主体,规范执法行为;必须积极采取措施建立健全执法制度,加强执法监督。通过体制和机制的建设,始终坚持严格、公正、文明、理性,推动中国特色公安执法活动沿着规范化的轨道向前发展。  相似文献   

4.
周超  蓝常周 《当代广西》2006,(21):51-52
所谓领导文化,就是领导成员在领导活动中产生并通过后天的学习和社会传递形成的反映领导实践的观念意识,是客观领导过程在领导成员心理反映上的积淀,是领导成员普遍认可的价值观念,共同具有的思维方式,共同信守的行为方式和广泛流传的态度作风。它具有凝聚作用、规范作用、导向作用、示范作用、渗透作用、调适作用等功能,主要包括领导价值观念、领导思维方式、领导态度作风和领导行为方式等内容,其核心内容是领导价值观念,对其他几个方面的内容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唐钧  郑雯 《中国减灾》2012,(5):40-42
防灾减灾文化的培育,从管理的角度讲,是通过政府和群众防灾减灾的意识强化,固化和优化防灾减灾的流程和制度,从而形成政府和群众防灾减灾行为的自觉,同时促进防灾减灾文化的与时俱进、自动更新。  相似文献   

6.
陆传照 《桂海论丛》2001,17(4):34-35
文章认为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过程中 ,道德通过对经济体制、人们的行为举止的评价 ,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其作用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进行伦理辩护 ,帮助人们自觉接受市场经济体制 ;二是规范经济主体行为 ,维护正常的经济秩序 ;三是促进制度建设 ,为制度的运行和功能的发挥提供素质保证。  相似文献   

7.
制度文明是社会文明的保障因素和粘固因素。西周以宗法等级制为核心的礼法制度是我国作为领土国家形成的必要条件。礼法文化规范了古代中国的社会生态以及古代文明的发展方向 ,制约了中国人的思想意识和道德风貌。随着礼法的实施 ,法律规范在历史中积淀为社会习俗 ,内化为人们的道德操守 ,进而全方位地调节着人们的社会关系。必须在制度文明的框架内整合礼法 ,综合推进道德建设和法制建设。  相似文献   

8.
2015年9月17日上午,北京市海淀区提升居民旅游文明素质暨推进全国文明城区创建专项行动启动仪式在颐和园新建宫门内广场举行,拉开了海淀区文明旅游系列宣传实践活动的序幕。活动首先由区委常委、宣传部长陈名杰公布了海淀区提升公民旅游素质暨推进全国文明城区创建专项行动实施方案。旅游达人代表宣读了文明旅游倡议书,倡议大家加入到文明旅游的队伍中来,自觉规范旅游行为,做文明旅游的践行者和监督者。随后,优秀导游代表也代表旅游行业郑重宣誓,严格恪守职业道德,爱岗敬业,为海淀的旅游文明做出应有的贡献。  相似文献   

9.
刚性管理,是指在管理中采用强制方式,凭借制度约束、纪律监督,甚至惩处、强迫等手段,使人们的行为遵从和服从制度规范。柔性管理,是指在管理中采用非强制方式,依据共同的价值观和文化氛围进行人格化管理,在人们心中产生一种潜在的说服力,从而把组织意志变成人们自觉的行动。  相似文献   

10.
一是公正执法树形象。开展了“争做九师文明人”、“争当人民满意检察官”和创建“文明处室”活动。编印了“检察院文明手册”;实行检务公开制度、民事行政案件公开审查制度、职务犯罪案件监督卡制度、廉政承诺制度、控告申诉案件首办责任制度、检察长接待日制度、定期走访人大代表制度等,全院形成了上下自觉倡导文明新风,树立检察文明形象的良好氛围。  相似文献   

11.
正制度是规范和约束人们行为的准则,在制定及实施过程中要求公正的面向人们。美国学者诺思在《制度、制度变迁与经济绩效》一书中指出:"制度是一些人为设计的、型塑人们互动关系的约束"。为实现制度对人们关系的约束,并保证人们能够自觉地遵循制度要求。因此,制度的制定必须是正义的,符合人们的公平、正义以及效率等价值目标,达到人们希望的美好制度环境。一个符合正义的制度首先要实现人人平等,保证人们利益的平等分配、权益的平等保护以及  相似文献   

12.
王晓明 《政策》2003,(3):36-37
武汉是一座有着光荣传统和文化积淀的历史名城。然而,武汉市民的一些不文明行为,武汉市容的欠整洁,让不少人为之叹息。令人高兴的是,现在这一切都在静悄悄地改变,武汉变高了、变美了,武汉人更可亲可爱了。促成这一悄然巨变的是武汉市持之以恒地抓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武汉市开展"四个百万"活动已见成效。  相似文献   

13.
和谐社会需要制度文明的有效支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制度文明或文明的制度是合理调整人们的社会关系和有效规范人们行为的规范体系。加强制度文明建设能够为社会全面协调发展扫清体制性障碍,形成使社会具有充分自由和充满活力的制度空间,为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创设合理的制度框架,为实现社会安定有序提供有效的制度安排,为建设节约型社会,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提供强有力的制度保障。  相似文献   

14.
生态文明建设的顺利进行,需要德治、法治相辅相成、互补互益的合力保障。通过德治培养国民生态意识、保障生态道德责任机制建立,创造优良社会道德氛围和舆论环境促进公众生态觉悟提升;通过法治规范生态文明建设各种行为,全面建立有助于生态文明建设健康发展的制度体系,以制度保障护航生态文明建设全过程。  相似文献   

15.
文化无意识     
<正> 李述一在《哲学研究》今年第二期撰文说,文化无意识是精神现象的一种,是人类文化心理积淀的产物,具有后天的特质,与弗洛伊德那种先天的、动物本能的无意识不同。文化无意识对于人们在决策与评价这二类行为的影响巨大。首先是对决策行为的参与。决策行为常常与决策者心理素质、文化修养有关。一般来说,关于个体实践的决策采取活动,其中理性的因素、自觉意识的因素相对减弱,而文化无意识的参与力量则相对增强。其次是对评价行为的参与。人们在生活中可能对某一事物不假思索地作出自己的评  相似文献   

16.
①什么叫殡葬青理?殡葬亦称丧葬,是泛指人们对死者遗体进行处理的方式与礼仪。由民政部门对主管的殡葬事务进行规范,并将规范变为公众的自觉行动,就称为殡葬管理。殡葬管理是一种政府行为,是各级人民政府的管理工作任务之一。这种管理是动用行政的、法律的、经济的手段,对人们的殡葬活动进行指导,监督和规范,使其有利于国家,有利于人民群众,有利于社会的文明与进步。各级民政部门利用多种形式,大力推进殡葬改革,积极发展殡葬事业,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这就是实施殡葬管理的具体化。②殡葬改革的重要意义是什么…  相似文献   

17.
为牢固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引导干部群众养成良好的文明言行,自觉抵制不文明行为,提高广大市民的文明素质,创建国家级文明城区,日前,红山区在全区范围内开展了“十大文明言行”和“十大陋习”评议活动。一是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各基层党组织要站在树立“八荣八耻”社会主义荣辱观,构建和谐文明新红山的高度,全面扎实地做好评议活动的组织领导工作,务求评议活动取得实效。二是分层次、分领域开展评议。各镇党委要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以乡风文明为目标开展评议活动,以此制定村规民约;各街道党工委要以创建高标准星级文明社区为载体,以…  相似文献   

18.
文明细胞创建工程是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的一种最基本形式,也是提升群众文明素质和城市文明程度的重要手段。自去年以来,河北省迁安市以“提升质量、夯实基础”为主题,在全市深入开展了文明单位、文明镇乡、文明村(社区)、文明企业、文明酒店、文明校园、文明家庭等文明细胞创建活动,通过文明“小细胞”的培植,引领社会各界自觉投身到创建工作中来,催生了城市文明的“大裂变”。基础扎实——构筑文明细胞创建工程大骨架真重视。迁安市高度重视文明细胞创建工作,建立健全文明细胞创建工程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围绕和把握“常态化、长效化”要求,不断把活动向广度和深度拓展,真正形成常态化创建、科学化管理、品牌化推进,确保了创建任务落到实处,取得实效。真研究。全市各行业、各单位立足工作职能和岗位特点,自觉把文明细胞创建工作同市委、市政府确定的发展目标、工作部署紧密结合起来,同本单位、本行业的职能工作结合起来,深入开展了各类特色创建活动,通过现场观摩、体验交流、事迹报告等形式,培树一批文明示范样板,探索形成了很好的经验和做法。  相似文献   

19.
十六大报告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不仅涵盖了社会的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三个方面,而且从可持续发展角度出发,创造性地提出了“生态文明”这一重要目标,突破了以往我们对小康社会限于物质文明方面的认识,对小康社会的内涵作了极大的丰富和发展,也为我们国家未来的发展道路指明了正确的方向。本文试就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过程中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谈谈自己的认识。 一、生态文明建设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 所谓生态文明,是指人们在开发利用自然的同时,自觉控制自己的行为,尊重自然规律,合理地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积极改善和优化人与自然的关系,建设良性循环的生态运行机制和良好的生态环境所取得的物质、精神、制度方面成果的总和。生态文明不仅追求经济、社会的进步,而且追求生态进步、追求人类与自然、经济社会与生物圈的协同进化。这一切均是在人类有意识、自觉的努力下完成的,它带来人类价值观念、行为方式、文化表达的全方位变革。  相似文献   

20.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庭成员的道德意识和文明行为,对于社会公德的形成有密切联系。倡导创建学习型家庭是实践“三个代表”的客观要求,以倡导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为最终目的,是新时期加强社会主义家庭美德建设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