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2 毫秒
1.
1959年5一12月,1一s期)(题目后有*者到裁于“国际时事述部”栏)题目作者期直登刊洞·“t··…。·”,······························……1一1 中外关系 “两个中国”的歌榆和国际法原具小··…邵今甫2一7反对帝国主义和外国扩张主义分子 干涉我国内政.·····”一;..····~·一锡新2一50不容滥用国际法名刹干涉我国内政 (答渡者简)····“·····..····,······……英涛2一58我国十年来外文战技上的豆大胜利·”…方潮6一1十年来中国人民反对美帝国主义斗’争的谭大胜利····~~·…  相似文献   

2.
由于美国学者约翰·米尔斯海默的《大国政治的悲剧》这本书刚出版不久 ,所以目前国内对约翰·米尔斯海默的国际政治理论进行研究的并不多 ,从逻辑结构的角度进行研究的更为鲜见。作者与约翰·米尔斯海默教授的辩论内容主要包括 5个部分 :逻辑起点 :进攻性现实主义辨析 ;逻辑支点 :民主和平论辨析 ;逻辑基点 :人口和财富辨析 ;逻辑推论 :“一个国家要想生存下去就必然成为霸权国家”辨析 ;结论  相似文献   

3.
书讯     
本书作者托马斯·E·斯基德莫尔是美国威斯康星大学历史学教授和拉美研究室主任;彼得·H·史密斯是美国马萨诸塞工艺学院历史学和政治学教授。他们先后担任过前任拉丁美洲研究协会主席,是拉美历史学界的知名学者。作者通过修正的“依附论”观点分析过去数百年来拉丁美洲的社会和政治发展。作  相似文献   

4.
“9·1 1”事件给国际形势带来重大而深刻的影响 ,引起国内外学术界的广泛重视和研究。和平与发展研究中心在跟踪和研究这一重大事件影响的过程中 ,得到各国际问题研究机构的大力支持 ,京内外许多知名专家、学者为《和平与发展》季刊撰写了颇有见地的研究文章。值此“9·1 1”事件两周年和《和平与发展》季刊创刊 1 5周年之际 ,我们特将本刊发表的有关论文汇编成《“9·1 1”后的国际形势》论文集 ,以飨读者。论文集分为四个部分 :“9·1 1”后的世界战略形势 ;“9·1 1”后的美国全球战略及其反恐战争 ;“9·1 1”后的大国关系 ;“9·1 1”…  相似文献   

5.
每当我看到潼南县台办墙头上的那面“精是校友怀旧之旅”黄色的小三角旗 ,那二十一位年逾古稀的台胞老人在双江寻“梦”的情景便浮现在我的眼前。·梦萦魂牵的双江镇·初夏 ,391国道上 ,一辆豪华中型旅游车飞驰着向潼南双江镇驶去。车厢里坐着来自台湾的“精是校友怀旧之旅”一行二十一位耄耋老人。他们谁也无心观赏沿途的巴蜀风光 ,一个个默默地倚偎在靠座上追忆着各自的往事———五十多年前 ,也是这样一个夏天 ,他们正是风华正茂的高中学生 ,当国家民族危难的时刻 ,他们在抗日救国的感召下 ,投笔从戎 ,考进了国民党中央陆军机械化学校…  相似文献   

6.
斋月话天房     
现在正是伊斯兰教一年一度的斋月。斋月中谈一谈“天房”是非常有趣的事儿。“天房”是中国伊斯兰教对“克尔白”的别称。这一名称可能始于元代。刘郁的《西使记》中就有:“报达(指巴格达——作者)之西,马行二十日,有天房。”的记载。在元朝的另一部书《元史·郭侃传》中也有“西行三千里,至天房”的话。可见,天房对我们并不陌生,  相似文献   

7.
冷战结束以来 ,美国内理论界对美国优势地位的探讨从未停止过。乐观派———不管是信奉“历史终结论”还是“民主和平论” ,“全球民主化”还是“霸权稳定论” ,都认为美国的优势地位是绝对的 ,且会在相当长的时间内继续保持 ;悲观派则认为不论是源于“文明间的冲突” ,还是“大国政治悲剧” ,对抗是国际政治的永恒与必然 ,美国的单极地位正在或必将受到挑战。在此形势下 ,美国阿尔福雷德·克诺普夫出版社 2 0 0 2年出版了探讨美国国际地位的又一本力作 :《美国时代的终结 :美国外交政策与 2 1世纪的地缘政治》①。该书作者查尔斯·库普钱是…  相似文献   

8.
〔本刊讯〕  1999年 11月 30日 ,阿根廷驻中国大使馆举行隆重仪式 ,阿根廷驻华大使费德里科·卡洛斯·巴特费尔德代表阿根廷政府授予北京大学西班牙语系教授赵振江和中国社会科学院拉丁美洲研究所教授毛金里阿根廷骑士级“五月勋章”,并将由阿根廷总统梅内姆、外长迪特利亚等签署的证书颁发给赵振江和毛金里两位教授。费德里科大使在授勋仪式上说 ,赵振江教授将何塞·埃尔南德斯写的阿根廷民族史诗《马丁·菲耶罗》翻译并介绍给中国人民 ,使这部史诗“走进了中国的文化界”;而毛金里教授则把阿根廷著名作家比奥伊·卡萨雷斯的《英雄梦》等…  相似文献   

9.
《东南亚》1986,(1)
澜沧江源远流长,和煦的阳光跳跃在江面上。虽是冬天,两岸却郁郁葱葱,满眼是春光。 “呜——”,汽笛长鸣。12月4日下午,泰王国国王的姐姐干拉雅妮·瓦塔娜公主殿下兴致勃勃地乘船游览澜沧江。 “我坐这条船顺流而下,就可以回国了!”船行不久,公主开玩笑地对云南省副省长刀国栋说。 “很快就可以到达。”刀国栋也不乏幽默。 澜沧江流出西双版纳后,就成了著名的湄公河,它流经缅甸、老挝、泰国等东南亚国家,而后注入大海。也许正是由于这两句普通的对话点出了中泰两国地理上的密切关系,使船上的中泰游客顿时沉浸在一种无比亲切的感情之中。  相似文献   

10.
“软实力”论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软实力”(SoftPower)又称“软国力”、“软力量”、“软权力” ,其提出者哈佛大学肯尼迪学院院长、美国国防部前部长助理约瑟夫·奈 (JosephNye)说它是“一种吸引力 ,让别的国家不由自主跟随你”。有学者将之戏称为“在全球化时代游荡在世界各个角落的一个幽灵”。近年来 ,该论越发受世人关注。一、软实力论提出的背景及其发展脉络《美国实力的悖论————世界唯一超级大国为何不能单干》(TheParadoxofAmericanPower :WhyTheWorldsOnlySuperpowerCan’tGoItAlong ,2 0 0 2 )一书 ,是约瑟夫·奈提出软实力论的代表作。此书 2 0 0 2…  相似文献   

11.
20 0 1年 9月 11日 ,美国纽约和华盛顿遭受了严重的恐怖袭击 ,事件发生后 ,世界震动了。人们普遍认为 ,“9·11”事件给世界局势带来的影响是重大而深远的。那么 ,“9·11”事件究竟给世界局势带来了哪些变数 ,本着探讨这一人们普遍关心的问题的目的 ,2 0 0 1年 11月 2 9日 ,云南省社会科学院东南亚研究所及云南省东南亚研究会召集省内的有关专家和学者 ,就“9·11”事件后的国际和东南亚形势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讨论。有一部分学者认为 ,“9·11”事件使国际形势发生了很大变化 ,甚至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发生了实质性的变化。进入 2 1世纪…  相似文献   

12.
“9·11”事件后,美国在反恐谋霸过程中所进行的两场战争均引发了一种军事打击的“正反馈效应”:军事打击使整个阿拉伯世界的反美主义情绪日益高涨,恐怖主义愈演愈烈。于是,在生擒萨达姆及伊朗和利比亚对美态度有所软化的情况下,美国于2004年2月向外界披露了其酝酿已久的“大中东计  相似文献   

13.
近几年来在俄罗斯迅速崛起的金融工业集团,特别是其代表人物鲍里斯·别列佐夫斯基等“七巨头”,颇受世人关注。 一、“七巨头”发迹的共同点 (一)他们都是在变革浪潮中涌现的“经济巨子”。这些巨子大都来自高级经济管理层或知识界“敢闯的年轻一代”。他们不像原苏联式经营者那样的拘谨、刻板,而具有现代经济思维和市场经济适应能力,竞争意识强,敢冒风险,善抓机遇。 (二)他们都是私有化的受益者。他们最初靠从事商贸和金融活动起家,在私有化过程中,  相似文献   

14.
拉吉夫·甘地自1984年10月31日出任印度总理至今已两年半。拉·甘地的对外政策路向如何?人们予以很大的关注。拉·甘地在1984年11月12日向全国发表首次重要政策讲话时郑重声明:“贾瓦哈拉尔·尼赫鲁给我们留下了一套对外政策;英迪拉·甘地非常富有创造性地丰富了这一政策;我将继续推进这一政策。”以后他又经常强调要保持对外政策的“有变化的连续性”。西方观察家认为,“连续性”指的是拉·甘地将保持与苏联的特殊关系,“有变化”则是表示他将改善和加强与西方、其中特别是美国的关系,并且努力缓和与邻国  相似文献   

15.
不少第三世界国家把经济计划化作为实现经济“起飞”的重要手段之一。但象印度四十多年来持续坚持经济发展计划的国家却为数不多。迄今为止,印度已完成了七个五年计划和三个年度计划,“八五”计划刚刚开始实施。印度发展经济的第八个五年计划始于1992年4月1日,到1997年3月31日结束。“计划”从1988年开始草拟,经过拉·甘地、维·普·辛格、钱德拉·谢卡尔和拉奥等四届中央政府和四个计划委员会,经历的时间之长、政府更换之多,在印度计划经济史上是独一无二的。“八五”计划是印度面临90年代国际政治经济格局的巨大调整,在渡过了两年的经济  相似文献   

16.
在1962年10月加勒比危机爆发25年后,苏联科学院拉丁美洲研究所主办的《拉丁美洲》杂志以“加勒比危机:历史重要的一课”为题,发表了有关加勒比危机的三篇论文。作者分别是:曾参与制定美国政府处理危机有关决策的美国人雷蒙德·L·加特霍夫;古巴美洲研究中心北美研究室主任拉斐尔·埃尔南德斯和苏联《拉丁美洲》杂志主编塞尔格·米高扬。  相似文献   

17.
从1914年7月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到1931年“九·一八”事变这段时期,曾先后出现过日本旨在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要求”、举世震骇的“田中奏折”等重大历史事件。同时,日本政府还巧妙地利用国际形势和中国时局之变化,见缝插针地推行其“大陆政策”,并不断变换方式使其日益升级,终使“九·一八”事变爆发。这段近20年的中日关系十分微妙且曲折复杂、变化多端,文章进而阐明日本对华政策的演变及其实质。  相似文献   

18.
1947年巴基斯坦独立不久,国父真纳先生和首任总理利亚格特先后去世。面临百业待举、百废待兴的新国家陷入了严重的政客们争权夺利的政治危机,中央政府更迭频繁,制宪议会被取消,制宪搁浅。1958年10月7日,总统伊斯坎德尔·米尔扎宣布取消宪法、解散议会、实行军法统治,并任命军队总司令穆罕默德·阿尤布·汗为政府总理和军法管制首席执行官。3周后的1958年10月27日,阿尤布·汗发动宫廷政变,逼令米尔扎辞去总统职务,自任总统兼国防部长、武装部队最高统帅。阿尤布自诩的“十月革命”(史称“十月政变”)结束了  相似文献   

19.
“究不事”在东南亚古代史研究中,特别是柬埔寨古代史研究中,是一个热点。虽然各家所说各见仁智,但我总觉得尚有商榷之余地,故不揣冒昧,撰此拙文,以就教于史学界同人。“究不事”,作为古代东南亚一古国,在今天,我们仅能在范晔所撰之《后汉书·南蛮西南夷列传》中见到:“肃宗元和元年(公元84年),日南徼外蛮夷究不事人邑豪献生犀、白雉”。①又考《后汉书·章帝本纪》关于此事之记载,其称:“元和元年春正月,……日南徼外蛮夷献生犀、白雉”。②这就是直接和“究不事”有关的全部史料。  相似文献   

20.
蒙古国“多支点”外交战略与大国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娜琳 《东北亚论坛》2004,13(1):82-87
前苏联解体和冷战结束后 ,地处中俄之间的蒙古国放弃了长期奉行的“一边倒”外交政策 ,制定了均衡发展与中俄两大邻国关系。同时 ,发展与美日等西方大国关系以及立足亚太地区的“多支点”外交战略。目前 ,蒙古国与南北两个邻国建立了蒙中睦邻互信伙伴关系和蒙俄睦邻传统伙伴关系 ,与美国发展战略伙伴关系 ,与日本确立了综合性伙伴关系。蒙古积极发展与大国的均衡关系 ,其意义在于 ,保障国家的独立、安全和未来发展 ,扩大自身活动空间 ,提高其国际地位 ,而且利用与大国的均势平衡使其相互牵制 ,以便从中获取更多利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