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高考落榜后,我远离家乡,来到了北方城市天津,经朋友介绍,当了一名保安员。刚工作时没钱买手机,给家里写信很勤,基本上一个月两封。工作半年后,我买了手机,写信的频率就减少了,两个月也写不了一封信。就在我尽情享受手机所带来的种种便利的时候,却忽略了父亲对家书的期盼。每次和父亲通完电话,他总会叮嘱一句:“以后你还是给我写信吧,寄信时想着把你平时写好的文章寄来(上高中时我酷爱写作,在县里还拿过名次)。”电话这么方便,写信费事又费时,我觉得父亲有点儿老土,因而每次通完电话我并没有把他的话放在心上。为了让父亲心里有些安慰,就不经…  相似文献   

2.
小时候,每当快要放假的时候,我都会很兴奋地告诉小伙伴说,我要回乡下去了!而当他们追问我,乡下是哪里时,我总是语塞,无辜地想:乡下就是乡下呀,还是哪里呢?长大之后,慢慢知道了,自己每年都要回去小住的那个小城,叫做溧阳。记忆里的小城溧阳,有着晨起河边浣衣的木杵声,有着当年还叫“沙河水库”的天目湖的水汽氤氲,更有着水芹菜的清香,鱼头的鲜美,板栗的甜糯,是有气息,有味觉,可亲可感的。  相似文献   

3.
正我的家乡三江侗族自治县独峒乡高定村地处桂北高寒山区,春节前异常寒冷的天气一度使我对回乡村老家过节的想法动摇,但年逾八旬的父亲却凭着经验坚信春节期间的天气一定不冷,不但鼓励我们做好回家的准备,而且还动员了我岳父母一起到我老家过节。想到父亲也有两年没回老家过年了,二弟在电话里也一再说着城里哪有我们家乡的年味,家里专门养了一批土鸡、一头猪等着你们回来过节才劏等等,我也就坚定了回家的念头。  相似文献   

4.
回乡的路     
从孩童起,回乡的路就是我日夜祈盼要走的路.我出生在常州,与住在武进的爷爷奶奶、叔叔婶婶朝夕相处6年后,被支边多年的父母接到了青藏高原.虽然和父母团圆了,但我总是思念家乡的人、不忘家乡的事.于是,每年回老家成了我最开心的事.  相似文献   

5.
游艳红 《台声》2013,(7):86-87
5月10日,我接到了一个来自河北医科大学统战部的求助电话,请求帮助台湾阳明大学生理学科教授贾爱华博士寻找在大陆的亲属,她希望回到故乡河北省石家庄市,了却一桩魂牵梦绕的心愿——代父回乡,寻找亲人。听闻此事后,我和石家庄市台联的同事都特别重视,同时对贾爱华女士渴盼寻找大陆亲人的心情非常理解,对其饱含,对家乡思念之情,也由衷的感佩。  相似文献   

6.
寻家记     
一年前,开放探亲时,我又喜又悲。喜的是:离乡背井几十载,终于可以回家乡了。悲的是:我离家时只有十几岁,又目不识丁,弄不清家在何处。眼看着和我一起住在台北县汐止镇的老兵,一个个排队办理回乡签证,我气得一个人躲在房子里,跺脚捶胸地痛哭,茶不思饭不想,竟大病了一场。一年多过去了,我的许多同伴陆陆续续回大陆探亲,又高高兴兴地返回了台湾。同伴对我说:「你尽管回大陆去,家乡每个县都设有台湾同胞接待处。那里的官员和和气气的,热心为我们服务。请他们帮忙,你的家一定能寻得到。」于是,我鼓起勇气踏上了归途。三月三日,我到达了广州,再往哪儿走呢?我回忆离家时的情景:那是一九四四年,为了谋生,母亲将我讬给一个在国民党部队当小官  相似文献   

7.
夜里 10点多钟,电话铃突然响起。我拿起一听,是母亲的声音。至今, 72岁的老母亲仍住在离县城 120公里外的大山中,家里没有装电话,母亲打电话要翻过屋门前的那座山,离家有两公里远。母亲告诉我,她头天打了一整天电话,我这里就是没人接。回家后一查,是她记错了一个号码,于是第二天又跑了一趟。   母亲在电话里说,近两个月来,她的腿总是抽筋,情况跟当年外祖母一样,疼得难受。一开始,为了不影响我的工作,她不想将病情告诉我,以为挺一阵就会好些。谁知却越来越严重,不得已她才打了电话。   我听了,心中一阵愧疚。此前,我…  相似文献   

8.
鞋的感悟     
被誉为“白衣圣人”的吴登云在回顾自己的人生征途时,总是十分动情叙述一双球鞋的故事,说是鞋的温暖和力量支撑了他的人生。他含泪叙说,1954年刚考上初中,家乡遭了水灾,家庭无力供给自己读书,一度时期真想放弃读书,回乡种田。是高邮中学老师无私的关爱  相似文献   

9.
一个人的错误,有可能侥幸地成为另一个的发现。 儿子走上前来,向我报告幼儿园里的新闻,说他又学会了新东西,想在我面前显示显示。他打开抽屉,拿出一把还不该他用的小刀,又从冰箱里取出一只苹果,说:“爸爸”,我要让您看看里头藏着什么。” “我知道苹果里面是什么。”我说。 “来,还是让我切给您看看吧。”他说着把苹果一切两半——切错了。我们都知道,正确的切法应该是从茎部切到底部窝凹处。而他呢,却是把苹果横放着,拦腰切下去。然后,他把切好的苹果伸到我面前:“爸爸,看哪,里头有颗星星呢。” 真的,从横切面看,苹果核果然显出一个清晰的五角星状。我这一生不知吃过多少苹果,总是规规矩矩地按正确的切法把它们一切两半,却从未疑心过还有什么隐藏的图案我尚未发现! 于是,在那么一天,我孩子把这消息带回家来,彻底改变了冥顽不化的我。  相似文献   

10.
高考落榜后,我远离家乡,来到了北方城市天津,经朋友介绍,当了一名保安员.刚工作时没钱买手机,给家里写信很勤,基本上一个月两封.工作半年后,我买了手机,写信的频率就减少了,两个月也写不了一封信.……  相似文献   

11.
唐金栋 《台声》2014,(9):75-75
8月25日上午,第七届台湾作家湖南采风交流团成员杨树清(报告文学作家、台湾金门大学驻校作家)怀着一颗忐忑不安的心情,在湖南省作家协会副主席姜贻斌的引领下,从湘西凤凰一路风尘仆仆来到湖南洞口县高沙镇寻根,为“阿背”(杨树清称其父亲杨国淇为“阿背”)实现83年未曾回乡的梦想……杨树清跪拜在家乡的土地上,嘴里不停地喊着:“‘阿背’呀、‘阿背’呀——今天儿子替您回乡了、我们回家了,83年您从未回乡的梦想,今天终于实现了,我一定把家乡泥土带回金门放在您的身边人土为安,我要用金门高梁酒洒在家乡的土地上,寄托我的哀思,您请安心、安启、吧……”  相似文献   

12.
早逝的花朵     
做了15年的警察,说得确切些是做了15年公安记者,在那些滴血的真实面前,我始终无法让自己做到“冷静”,尤其那些水灵灵的鲜花一般的生命遭到无情地摧残和扼杀时,我总是自觉或不自觉地走进那些故事,感受心痛。我非常清晰地记得1998年4月24日晚上,一个朋友突然打过一个电话来,告诉我他12岁的外甥女在早晨上学的途中失踪。他在电话中带着哭腔向我介绍,外甥女的家在不远的一个城市,小姑娘每天准时离家去上学,上学的路除去中间有一小段比较冷僻外,其它倒也比较热闹,甚至还有一个莱市场设在路边。几年来小姑娘上下学从不绕来绕去地贪…  相似文献   

13.
"打工还是在家乡好,既可照顾家庭,又不误农事,收入也可观。"大余县池江镇回乡农民王识汉在今年春季招聘大会现场,与当地工业园企业签下用工合同时如是说。  相似文献   

14.
我的家乡是浙江省的丽水市,不久前,我因探亲的原因回到家乡.期间正逢浙江省直机关工委部署和省残联机关党委要求结合本职工作开展回乡调研,为此我选择了当地一个农村并进村入户,对农村残疾人的就业、培训及社会保障等进行了调研,在此将我的所看所想记录下来,希望能为我们农村的残疾人就业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台胞回乡结良缘年届七十的永城籍台胞赵先凯先生,早年离家,在台几十年。近年来,他数次回乡探亲,家乡的建设成就和巨大变化,更加深了老人的思乡情怀。今年春节前夕,老人把未婚的儿子赵名带回家乡。山亲水亲人更亲,赵名一踏上故土,便深切地感受到家乡的温暖。热心的...  相似文献   

16.
一1998年初秋的一个星期六,南京市国家安全局的侦察科长凌浩睡到9点半才起床。他已经连续三个月没有享受过双休回了,这些日子任务一个接着一个,难得这样美美地安睡上一觉。他要利用这两天时间好好放松一下,享受亲情编织的天伦之乐。不料一个电话又使他的愿望成了泡影。电话是局指挥中心打来的,说有紧急任务请他速回局里。上午10时许,局里的国家安全举报热线接到一个匿名电话,举报本市紫竹轩艺廊的陈威准备向某国人出卖内部资料。听声音,打电话的是一个年轻女子,操本地口音,语音中还透着一股怒气。在受话人的要求下,她答应继续提…  相似文献   

17.
我的1978     
1978年水乡洪湖的初春,寒气依然逼人。15岁的我已经辍学回乡半年多了。我开始过上了放牛娃的生活,在牛背上打发着迷茫的日子。牛儿在湖边吃着草,而我则常常久久地望着湖水发呆。初春的湖面结着一层薄薄的冰,坦荡无垠,一望无际,少年的眼前只是一片苍茫。 我的辍学回乡是被迫的。因为我是“右派分子”的子女。  相似文献   

18.
张晓 《就业与保障》2013,(10):13-14
现在流行着这样一种趋势,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以大学生为主,纷纷返回自己的家乡去发展,他们的家乡很多都是二三线城市或县镇,他们中有的回乡创业,有的回乡从事基层工作,总之,在大学毕业之际或者是在外工作几年之后选择了“返巢”,是迫于一线大城市的生活压力,还是出于近几年返乡发展的政策、形势利好,又或是出于个人自身的想法与追求,今天就随笔者走进他们,了解他们的故事。  相似文献   

19.
韩呈辉 《台声》2000,(5):44-44
周伟毅老人又从台湾回到家乡当涂了。自开放探亲以来 ,他先后已58次回乡探亲。其实他的父母早已双亡 ,唯一的弟弟又移居合肥 ,家乡当涂早已没有了他的亲人 ,可他始终难以割舍一直留存在他记忆中半个多世纪的家乡的山山水水、一草一木 ,硬是花了几十万元人民币在采石镇修建了一个家庭住宅 ,作为自己的家 ,隔三差五地回来看看 ,住上一阵子。他不经商也不旅游 ,和其他老人一样 ,每天一早起来跑跑步 ,打打太极拳 ,进茶馆喝杯早茶 ,和邻居、亲戚、朋友们聊聊过去家乡的山、家乡的水、家乡的事、家乡的人 ,津津乐道 ,有滋有味。周老先生原本不姓…  相似文献   

20.
绝配     
在我年轻那会儿,也就是八年前,流行一句话:“警察娶老师——绝配”。赶时髦,我也娶了个老师。我的老婆是京郊农村小学教师。我挺羡慕她的,每天面对30多个十来岁的孩子,自己的心态总是那样年轻。而不会像我们警察,过早地成熟。在我的同学和她的同学的极力撮合下,在一个夏天的傍晚,我们在木偶剧院门前见面了。介绍人没去,按照接头暗号,我拿两罐健力宝,她拿一本杂志。俩人一递眼神,便会心地笑了。约会两三次后,她表态,不成。我又赖了两次,未果。半年后,她突然来电:“我家想安电话。能把你们警察的电话初装费优惠名额给我吗?”(那时候,电话局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