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破坏江河生态环境案件中,非法采集江河矿产资源数量巨大,产生水势不稳、影响物种繁衍、威胁通航安全等不利影响的,应当认定造成严重后果。破坏江河生态环境行为人应承担的惩罚性赔偿责任,可以结合河床结构和水环境质量被破坏程度、生态环境修复、水生生物资源受损、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受影响等情况,综合确定生态环境服务功能丧失、生态环境功能永久性损害所导致的损失,按照过罚相当原则确定惩罚性赔偿数额。  相似文献   

2.
2014年开始我国互联网金融进入高速发展阶段,带动上海民间金融热度上升,非法集资活动也随之呈现爆发态势.非法集资是指,单位或个人未依照法定程序经有关部门批准,以发行股票、债券、彩票、投资基金证券或其他债权凭证的方式向社会公众筹集资金,并承诺在一定期限内以货币、实物及其他方式向出资人还本付息或予以回报的行为.①至2015年上海非法集资案件持续四年增长,其中2014年和2015年增长率均近200%.②本文以上海市某中心城区基层检察院近三年来办理非法集资案件的情况为样本,对此类案件的发生发展趋势、特点,以及检察办案环节面临难点问题进行分析,为检察机关有效办理和预防非法集资案件提出若干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非法集资案件屡打屡禁,仍呈高发态势,严重破坏了经济秩序和社会安定。本报告以安徽法院近年来审理的非法集资案件为例,抽取了2009-2015年的362件案件为样本进行分析,总结审理经验,探讨治理之策。一、态势分析与研判(一)近年来非法集资案件的特点2009年-2015年,全省法院共受理非法集资类刑事案件  相似文献   

4.
周君 《法制与社会》2014,(16):209+211
近年来非法集资类案件频发,且逐步向中小城镇扩展。这类案件的高发,不仅案件涉案数额大、参与人员多、社会影响广,更重要的是给城镇化建设进程带来不小的阻力。本文通过对S市非法集资类案件办理情况进行实证分析,剖析了非法集资行为在中小城镇高发的特点,总结出案件频发的原因,并结合当前城镇化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分别从政策、法律、监督管理等三个方面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公民的住宅权受法律的严格保护,非法侵入他人住宅案件已成为影响农村经济健康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的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通过对陕西某基层法院近六年来对非法侵宅案件的审判情况,考察非法侵宅案件的成因、特点以及预防侵宅案件对于构建和谐社会的意义,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6.
为依法惩处破坏土地资源犯罪活动,根据刑法的有关规定,现就审理这类案件具体应用法律的若干问题解释如下: 第一条 以牟利为目的,违反土地管理法规,非法转让、倒卖土地使用权,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属于非法转让、倒卖土地使用权“情节严重”,依照刑法第二百二十八条的规定,以非法转让、倒卖土地使用权罪定罪处罚: (一)非法转让、倒卖基本农田五亩以上的; (二)非法转让、倒卖基本农田以外的耕地十亩以上的;  相似文献   

7.
6月16日,最高人民检察院召开新闻发布会,通报检察机关加强生态环境司法保护的有关情况及典型案例.2014年1月至2015年4月,全国检察机关共批捕污染环境、非法采矿、盗伐滥伐林木等破坏环境资源犯罪嫌疑人10084人、起诉28707人,查办生态环境领域贪污贿赂犯罪案件489件581人、渎职犯罪1123件1582人,监督行政机关移送破坏环境资源类案件1 866件2229人,监督公安机关立案侦查破坏环境资源类案件1639件1984人.  相似文献   

8.
非法制造、买卖、运输、邮寄存储爆炸物案件的处理事关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和谐稳定,故各国刑事立法都对该行为作了明确规定。我国自2007年起亦组织全国公安机关开展了涉爆安全隐患排查整治行动,此间浙江省平阳县一大批非法涉爆案件被查处,令人深思的是这些案件均发生在农村。为了解和掌握当前农村涉爆案件的特点、案发原因,克服该类案件刑事审判过程中遇到的难题,预防该类犯罪的发生,本文谨对平阳法院近年来受理的涉爆案件进行调查分析,并提出若干对策。  相似文献   

9.
本文介绍了一类工程机械设备GPS远程监控系统被破坏案件的取证检验方法,首先研究了工程机械设备GPS远程监控系统的结构和工作原理,然后对工程机械设备被非法"解锁"的犯罪手段进行分析,并对犯罪活动实施过程中涉及的设备及电子数据进行分析、提取和检验,最后对案件的取证要点进行了总结和讨论。  相似文献   

10.
在我院处理的上述案件中,呈现出因非法采矿、破坏性采矿等直接破坏行为构成犯罪进而受到刑事处罚的安全件少,因非法开采、运输、销售、收购矿产资源过程中引发其他罪名刑事案件多的特点.  相似文献   

11.
为依法惩处破坏土地资源犯罪活动,根据刑法的有关规定,现就审理这类案件具体应用法律的若干问题解释如下: 第一条 以牟利为目的,违反土地管理法规,非法转让、倒卖土地使用权,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属于非法转让、倒卖土地使用权“情节严重”,依照刑法第二百二十八条的规定,以非法转让、倒卖土地使用权罪定罪处罚: (一)非法转让、倒卖基本农田五亩以上的;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近三年非法行医移送追究刑事责任案件分析,探讨《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非法行医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适用的有关问题,为推进打击非法行医"行刑衔接"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侵权”、渎职案件是检察机关渎职侵权检察部门管辖的两类案件,对这两类案件的性质、特点进行研究和比较,有利于我们针对各自的特点确定不同的侦查方案和措施。  “侵权”案件是指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利用职权实施的侵犯公民人身权利、民主权利的犯罪案件。根据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检察机关直接受理的案件的规定,具体是指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利用职权实施的非法拘禁、非法搜查、破坏选举,以及刑讯逼供、暴力取证、报复陷害六种案件。  这六种案件又可分为两类,第一类包括非法拘禁案、非法搜查案、破坏选举案,这三类案件的主体是一般主体…  相似文献   

14.
根据最高检开展的破坏环境资源犯罪专项立案监督活动方案的部署,笔者结合基层检察机关办理非法采矿监管案件中存在的突出问题、非法采矿犯罪和相关职务犯罪特点规律、服务方法措施等,进行了深入的调查研究。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破坏烤烟、果树、蓖麻等经济林果的案件逐渐增多,而通常此类案件因果关系不明显,证据难以收集,难以侦破。2000年8月某县仁和镇太平村发生图1直接拍照提取一起30亩蓖麻被毁坏案,笔者通过此案成功从蓖麻原植物上提取了指印,对案件侦破起到了关键性作用,现将方法介绍如下,供同行们探讨。在破坏蓖麻案件中,罪犯往往是在蓖麻长势正旺的夏秋季节,此时蓖麻枝繁叶茂,杆茎粗壮。蓖麻杆茎为红或绿色,表皮光滑,上面大多附着一层白色灰垢,被造痕客体接触即会粘走白色灰垢。破坏时往往是一手握蓖麻杆一手用刀砍,因此在蓖麻杆…  相似文献   

16.
生态环境保护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题中之义,十八大后环境问题得到社会大众的广泛关注和热议,但与此同时我们也必须看到破坏生态环境背后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渎职行为对国民社会的消极影响。因此,笔者在查阅相关资料基础上对生态环境领域渎职案件的特点、侦查阶段所面临的困境以及必要的对策三个方面进行了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17.
如何认识95种刑事案件及其特点 1997年颁布的新刑法规定,一部分原由检察院受理的案件改归公安机关侦办。目前公安所管刑事案件共计331种,其中95种按1998年11月《公安部刑事案件管辖分工规定》所定当属治安部门负责侦办——从形式上看,这些案件大致可分为12个类型: 1.危害公共安全的案件(11种)——主要涉及非法制售、持藏、租借枪支弹药,重大责任事故,重大安全事故等案件。 2.危害公共卫生的案件(11种)——主要涉及医疗事故、非法行医、非法血液采制、供应,传播病毒等案件。 3.生产、销售伪劣商品的案件(9种)——包括产销伪劣产品、假药劣药、农药化肥、有毒有害食品和产销不符合标准医用器材、化妆品等案件。 4.侵犯知识产权的案件(2种)——仅指侵犯著作权和销售侵权复制品2种案件。 5.侵犯财产的案件(2种)——仅指故意毁坏财物、破坏  相似文献   

18.
通过分析2006-2013年北京市海淀区医疗类卫生行政处罚案件,了解海淀区卫生执法监督的现况和存在的问题,为进一步做好卫生监督工作提供依据。方法:运用卫生统计学方法对2006-2013年海淀区医疗类卫生行政处罚案件按照类型、对象、依据和违法事实进行统计,分析其基本特点、存在的困难和问题。结果:根据统计,2006-2013年海淀区医疗类行政处罚案件共3 057起,其中对无《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的处罚占85%,处罚对象主要为个人。结论:2006-2013年海淀区医疗类行政处罚案件总数总体呈降低趋势,卫生监督成效明显;在行政处罚案件中"非法行医"是行政处罚案件的绝大多数,打击非法行医也将一直是卫生监督的重点工作。  相似文献   

19.
近期,我们对河北省1987年以来的玩忽职守大要案进行了分析,发现其中购销活动中玩忽职守案最为突出,购销活动领域,已成为当前玩忽职守犯罪的重灾区。 一 从河北省检察机关近几年来查处此类案件的情况看,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相似文献   

20.
马玲 《法制与社会》2013,(25):78+81
近年来,破坏能源资源、破坏生态环境的案件时有发生,给人民群众带来极大的经济损失和无法弥补的能源资源和生态环境的破坏。更令人无奈的是,作为对保护能源和生态的执法人员责任意识淡薄,甚至在执法时玩忽职守、放任纵容,严重地影响了政府的形象和社会公信力,应引起各地政府的重视。本文对破坏能源资源和危害生态环境职务犯罪的特点、原因等作了深刻分析,同时提出了具有针对性和操作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